百家姓大全 911查詢
輸入姓氏或拼音,例如查找 姓起源,輸入 kuai 即可
鄶姓 鄶氏 鄶姓起源 鄶姓名字 鄶姓名人
鄶姓

姓氏鄶〔 鄶 〕
拼音kuàiguì
人口約 4 千〔 稀有姓氏 〕
排名932 位。
位於前姓 之後,科姓 之前。

鄶姓 百家姓排名

時間排名時間排名時間排名
最新9322018年2014年
2013年2007年2006年
1995年1987年1982年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
手機查看鄶姓起源,微信掃一掃頁面右側二維碼。關註後發送 鄶姓 即可

鄶姓 起源

鄶姓主要源自:妘姓姬姓

鄶姓鄶姓起源一

源於妘姓,出自顓頊帝之孫祝融氏之後裔的封地,屬於以封邑名稱爲氏。據《連山氏祝融、炎黃子孫姓氏起源族譜世系》記載,顓頊帝之孫祝融約在公元前2125年建都於鄶(今河南新密曲梁鄉大樊莊村溱水東岸古城寨)。

其第二代後裔約在公元前2093年有因居邑名稱而爲姓氏者,分衍有祝融氏、鄶氏,後再分衍有祝氏、融氏。

其第三代後裔即典(太典),亦稱烈山氏,將都城遷往烈山(今河南密縣南部、湖北隨州曾都區厲山鎮九龍山烈山),分衍有厲山氏,後遷厲山(今山東菏澤厲山),後再分衍有烈氏列氏、厲氏、歷氏。

其第四代後裔即少典,亦稱公孫氏。母親即爲蟜氏女安登,又稱任姒,厲山氏,姜姓,後遷往姜水(今陝西岐山橫水河、寶雞一帶),在公元前2027年生長子即炎帝神農氏,後生次子少典氏

其第五代後裔即石年,奔水氏聽爲妃,尊盧氏之女爲妾,分衍有勖其氏。

其第六代後裔即臨魁,分衍有堇氏、權氏、不浩氏端氏、女娃氏邛氏柱氏、起我氏、巨駓氏。

其第七代後裔即承雲,分衍有伊氏宛氏、陳氏、倉氏、神氏、農氏、耆氏、慶甲氏衡氏、芒昧氏

其第八代後裔即明,分衍有監氏、夷慄氏。

其第九代後裔即宜,爲越南開國之君,分衍有谷氏、伯堅氏、節氏。

其第十代後裔即來,分衍有赫胡氏

其第十一代後裔即裹,分衍有封胥氏

其第十一代後裔即封胥,爲赫胡氏之子,妣女娥氏

其第十二代後裔即依盧,妣九方氏

其第十三代後裔即啓昆,妣有蟜氏附寶,北遷於有熊(今河南、山東間熊耳山),分衍有有熊氏

其第十四代後裔即黃帝,亦稱有熊氏、軒轅氏,元妃西陵氏嫘祖,二妃方雷氏女節。

如此看來,鄶氏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姓氏,比中華姓氏羣體的始祖少典氏、神農氏還早兩代,比黃帝軒轅氏更早十三代。

鄶姓鄶姓起源二

源於妘姓,出自西周初期周武王給顓頊帝之孫祝融氏之後裔的封地,屬於以國名爲氏。據清朝朱駿聲所著《說文通訓定聲》中記載,“鄶氏出自妘姓,爲顓頊帝之孫祝融氏之後裔。”而據河北省政協《文史精華》主編石玉新所著《華夏姓氏考》中記載:“鄶氏出自姬姓,以國名爲姓。”本書認爲,史籍《說文通訓定聲》的記載是正確的,鄶氏當源於妘姓,而非姬姓。不能因鄶國爲周武王所賜封國,就認定鄶氏源於姬姓。

周武王滅商紂後,將祝融的後代封到鄶(今河南密縣),後建立了鄶國。到春秋時期的周平王二年(魯孝公二十六年,鄭武公二年,公元前769年),鄶國被鄭武公所滅。鄶國被鄭國吞併後,其君的後代中有人就用原國名“鄶”作爲自己的姓氏,稱鄶氏;也有人因失國而去掉“邑”偏旁,用“會”字作爲姓氏,稱會氏。東漢時期著名的煉丹理論家、經典化學的鼻祖魏伯陽(公元100~170年)在自我介紹時說:“鄶國鄙夫,幽谷朽生;挾懷樸素,不樂權榮。”意思是說:我是古鄶國的一位普通人物,是在幽靜深山老林中所生的;但我胸懷樸素的大道,鄙視擁有權勢和榮華富貴魏伯陽是會稽上虞人(今浙江上虞),爲高門望族之子,他生動地述說了自己的籍貫、身份地位和志趣。“鄶國”,是魏伯陽追述自己遠古的籍貫,他採取了舍今用古的隱喻手法,捨去了籍貫當今的稱謂,這是古今文人慣用的手法。古鄶國的都城至今尚存,在今河南省密縣東部距縣城三十五公里的曲梁鄉大樊莊東北、溱水東岸的故城角寨子村。鄶國在西周建國以後,是一個文化相當發達的諸侯國,在典籍《詩經》中記載有十五首“國風”,其中就有“鄶風”四首。

注:今《現代漢語詞典》中在“鄶”字欄下只有一個讀音“kuài”。

鄶姓 分布

鄶氏是一個非常古老的漢族姓氏,但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一千位,在臺灣省也名列在第一千三百零一位,以新密爲郡望。

今山東省的煙臺市牟平縣、威海市文登縣、濰坊市高密市、青島市、東營市勝利油田區,河南省的新鄭市、密縣,黑龍江省的鶴崗市、虎林市、雞西市、綏化市、雙鴨山市友誼縣、集賢縣,湖北省的武漢市、鍾祥市、襄陽市棗陽縣、荊門市,遼寧省的瀋陽市、大連市瓦房店、寬甸滿族自治縣、普蘭店市,吉林省的吉林市、松原市、通化市、集安市、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公主嶺市、永吉縣,陝西省的西安市,四川省的達州市,廣東省的佛山市,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桂林市,湖南省的株洲市,臺灣省等地,均有鄶氏族人分佈。

鄶姓 郡望

新密縣:新密縣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早在八千多年前,祖先就在這片富饒的土地上生息繁衍,人文始祖軒轅黃帝在此出生,立宮建殿、建都定國,開創了華夏一統基業,締造了華夏五千年文明歷史。上古時期原稱“補國”,秦朝時期以新密邑名世。西漢高祖劉邦始置密縣,迄今已有兩千餘年。密縣縣衙始建於隋大業十二年(丙子,公元616年),歷經隋、唐、宋、元、明、清、民國,密縣共有一百九十四位縣令任職,其中只有三十八名勉稱清官。1994年4日5日,經國務院批准撤消密縣,建立新密市。新密境內名勝衆多,風光秀美,軒轅丘古城寨城址、黃帝宮、鄭公墓、漢墓鍾華夏之靈,青屏山、神仙洞、香峪寺、桃花源毓溱洧之秀。特別是軒轅丘古城寨址的發掘,被評爲2000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2001年被國務院公佈爲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已被專家考證爲黃帝古都軒轅丘所在之地。

鄶姓 堂號

新密縣:新密縣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早在八千多年前,祖先就在這片富饒的土地上生息繁衍,人文始祖軒轅黃帝在此出生,立宮建殿、建都定國,開創了華夏一統基業,締造了華夏五千年文明歷史。上古時期原稱“補國”,秦朝時期以新密邑名世。西漢高祖劉邦始置密縣,迄今已有兩千餘年。密縣縣衙始建於隋大業十二年(丙子,公元616年),歷經隋、唐、宋、元、明、清、民國,密縣共有一百九十四位縣令任職,其中只有三十八名勉稱清官。1994年4日5日,經國務院批准撤消密縣,建立新密市。新密境內名勝衆多,風光秀美,軒轅丘古城寨城址、黃帝宮、鄭公墓、漢墓鍾華夏之靈,青屏山、神仙洞、香峪寺、桃花源毓溱洧之秀。特別是軒轅丘古城寨址的發掘,被評爲2000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2001年被國務院公佈爲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已被專家考證爲黃帝古都軒轅丘所在之地。

鄶姓 姓氏源流

壹、(鄶)kuài

現行較罕見姓氏。今黑龍江省之嫩江縣,內蒙古之烏海,山西之太原、朔州等地有分佈。漢族姓氏。《姓氏考略》亦收載,其注“儈”引《路史》雲:“陸終第六子會人之後有儈氏、會氏、鄶氏。妘姓。”其注“鄶”引《說文》雲:“祝融之後。妘姓所封。地在溱洧之間,爲鄭武公所滅。子孫以國爲氏。望出新鄭。”或音huì。宋氏有鄶士隆。

貳、(鄶)guì

《中國古今姓氏辭典》收載並注此音。其注引《風俗通》雲:“陸終之子會乙之後。”又引《說文解字》雲:“祝融之後,妘姓所封,地在溱洧之間,爲鄭武公所滅。”《漢語大字典》音kuài,當以此爲是。

三、(鄶)

鄶姓分布:湖北鍾祥、臺灣基隆、桃園、遼寧大連等地均有此姓。

鄶姓起源:系自妘姓。周武王封陸終第四子求言於鄶,即鄶仲之國,本祝融之墟,在溱洧之間,爲鄭武公所並,遂爲新鄭(故城在今河南新鄭東北35裏之古鄶城),子孫以國爲氏。或雲,系源出房姓。

鄶姓名人:

鄶士龍,宋時進士。

郡望:新鄭。

變化:①一作〔檜〕,見《詩國風》。②後去邑爲會氏。

熱門查詢
《百家姓》北宋版
百家姓排名:

羿

宿

滿祿

萬俟司馬上官歐陽夏侯諸葛聞人東方赫連皇甫尉遲公羊

澹臺公冶宗政濮陽淳于單于太叔申屠公孫仲孫軒轅令狐锺离宇文長孫慕容鮮于閭丘司徒司空亓官司寇子車

顓孫端木巫馬公西漆雕樂正壤駟公良拓跋夾谷宰父穀梁段干百里東郭南門呼延羊舌微生

梁丘左丘東門西門南宮第五,百家姓終。

©2024 911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