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大全 911查詢
輸入姓氏或拼音,例如查找 姓起源,輸入 fang 即可
方姓 方氏 方姓起源 方姓名字 方姓名人
方姓

姓氏
拼音fāng
人口約 450 多萬〔 最常見姓氏 〕
排名67 位。
位於付姓 之後,鄒姓 之前。

方姓 百家姓排名

時間排名時間排名時間排名
最新672018年672014年64
2013年692007年672006年63
1995年521987年621982年47
明朝49元朝28宋朝35
北宋56
手機查看方姓起源,微信掃一掃頁面右側二維碼。關註後發送 方姓 即可

方姓 起源

方姓主要源自:姜姓姬姓翁姓

方姓起源一

源於姜姓

出自遠古帝王神農氏裔孫雷之後,屬於以封邑名爲氏。據史籍《風俗通義》及《世本》等的記載,相傳上古帝王神農氏之代孫帝榆罔之子雷,在黃帝與蚩尤大戰之時立下大功,封於方山(今河南中北部,西起洛陽龍門,東至密縣東境,綿延於伊川、偃師、鞏義、登封、滎陽、密縣境內的嵩山),後人以封邑爲氏,稱爲方雷氏,後逐漸省文簡化分衍爲方氏、雷氏。因方雷氏在上古黃帝時“以功封方山”,黃帝的基地主要在河南,所以,該支方氏起源於河南嵩山一帶。

方姓起源二

源於姬姓

①出自西周時期官吏方相氏,屬於以官職稱謂爲氏。方相氏,傳說爲黃帝時期嫫母之後,擅長巫醫之術,世代相襲。到了西周時期,以其特長設置了方相氏之官,隸屬於夏官府司管轄,專職掌管驅除瘟疫厲鬼。在典籍《周禮·夏官》中記載:“方相氏,掌蒙熊皮,黃金四目,玄衣朱裳,執戈揚盾,率百利而時難,以索室驅疫。” 在春秋後期,隨着人們對許多自然現象的逐漸認識,方相氏之中巫、醫漸分,漸漸對立起來。方相氏之官職到了戰國後期,逐漸消失。在方相氏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爲姓氏者,稱方相氏,後省文簡化爲單姓方氏、相氏。

②出自西周後期周宣王時大夫姬方叔之後,屬於以先祖名字爲氏。據史籍《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等記載,在西周後期的周宣王姬靜執政時期,屬下有一位王族大夫叫姬方叔,他在征伐淮夷、獫狁,特別是平息南方荊蠻的叛亂中居功至偉,爲此,周宣王封方叔於洛(今河南洛陽)。在姬方叔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爲姓氏者,稱方氏,世代相傳至今,史稱方氏正宗。

方姓起源三

源於官位

①出自西周時期官吏方士,屬於以官職稱謂爲氏。方士,是西周初期始設置的一種官稱,隸屬於秋官府司管轄,專職負責掌管王族子弟、公卿大夫封邑之地內的獄訟。有時還要調節各封邑之間的糾紛。在典籍《周禮·秋官·方士》中記載:“方始掌都家,聽其獄訟之辭,辨其死刑之罪而要之。”在方士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的官職稱謂爲姓氏者,稱方氏。

②出自先秦時期時期官吏方伯,屬於以官職稱謂爲氏。遠古時期,各諸侯中的領袖被稱爲“方伯”。從戰國時期開始,郡制之下的一州之最高行政長官被稱作方伯,直到東漢以後才改稱爲刺史,但人們仍尊稱其爲方伯。到了唐朝時期,人們將承帝王之指令進行尋訪督察的採訪使、觀察使等稱作方伯。而在明、清時期,稱布政使爲方伯。總體來講,歷朝歷代,一般將一方行政區之最高行政長官尊稱爲方伯。在方伯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爲姓氏者,稱方伯氏,後省文簡化爲單姓方氏。

③出自秦朝時期官吏尚方氏,屬於以官職稱謂爲氏。尚方氏,是秦朝時期所設置的官位,別稱爲“上方”、“上峯”、“尚峯”,最高長官稱尚方令,其主要職責就是掌管宮廷御用器物的製作,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職能機構。尚方令隸屬於天官府司管轄,屬下有丞二人,史二人,徒六人,別有分類匠署,分轄有若干名匠人、役史等。在尚方氏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爲姓氏者,稱尚方氏,後省文簡化爲單姓方氏、尚氏

方姓起源四

源於翁姓,出自唐代後期 、閩國時期福建莆田人翁何 後代翁乾度之後所分。屬於長者賜姓爲氏。翁姓避亂改姓是方姓的又一來源。翁姓也是姬姓的一個分支,據《元和姓纂》和《六桂堂叢刊》等記載,西周初年,昭王的支庶子孫受封於翁山(今浙江 定海縣東),其後以邑名“翁”爲姓。唐德宗時期,翁氏有一個支脈何公由中原入莆,卜居莆陽興福裏(今莆田市北高竹莊),爲入莆始祖,傳入第五世,生下翁乾度。翁乾度在閩國 年間(936年)官拜郎中,娶妻陳氏,生六子,分姓洪、江、翁、方、龔、汪六姓,其六子皆中進士,史稱“六桂聯芳”。長子處厚,字伯起,宋太祖建隆元年進士,官至禮部尚書員外郎;次子處恭,字伯虔,宋太宗雍熙二年進士,官拜泉州法曹;三子處易,字伯簡,宋太祖建隆元年與長兄同榜進士,官至劍南少尉;四子處樸,字伯惇,宋太祖開寶六年進士,官都曹長判官,後改姓方 ;五子處廉,字伯約,宋太祖開寶六年與四兄同榜進士,官至大理司直、監察御史;六子處休,字伯容,宋雍熙二年與二兄同榜進士,官拜朝散郎,韶州通判。這兄弟六人同列爲進士,地位非常顯貴,有“六桂聯芳”之譽。

方姓起源五

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爲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滿族方佳氏,滿語爲Fanggiya Hala,東漢末期被遼東鮮卑烏桓部虜攜後融入鮮卑族,後逐漸演化爲遼東女真,世居奉天(今遼寧瀋陽),清朝中葉以後所冠漢姓即爲方氏。

方姓起源六

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爲氏 今傣族、回 族、土家族、朝鮮族、高山族、壯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方氏族人分佈,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爲漢姓方,世代相傳至今。

方姓各支始祖

始祖法斌公:詒謀堂,安徽省安慶市宜秀區白澤湖鄉先鋒村路嘴組方祠坨埂方氏,現分佈美國等海外國家,臺灣、江蘇、湖北均有坨埂方氏後裔。始祖法斌公,字枚臣,生於明洪武二十三年己巳二月二十七日未時,配潛邑郡庠生李元勳公女生於洪武二十八年甲戌九月十六寅時。生子四:道圓、道壽、道清、道澄。公享年六十八卒於天順元年丙子十二月十五日巳時,妣享壽七十三終於成化三年丙戌五月十二日子時。公妣合葬懷邑淥水谷家橋有碑,二〇〇八年冬至始祖遷葬安徽省安慶市宜秀區大龍山鎮桃元村胡屋山,墓葬坐北朝南,北依山,南有洪沖水庫,風水寶地。

方琡:東宜宗祖,唐大中八年甲戌進士,官都督府長史,從三品。元配:陳氏,封碩人,贈潁川郡夫人。按全譜,厥初,食邑河南,遷光州,固始人,自東漢汝南尹弦南徙歙州,生司馬雄,生黟縣侯,儲生,睦州剌史親之公琡公睦州裔也生,於歸於固始金紫府君人,莆奉葬於常泰裏鳥齊山,坐亥向已,怕子孫追尊爲始祖,雲子諱殷符。江西上饒方氏始祖。西漢末,丹陽縣令方紘因王莽篡權,爲避亂,從河南遷居安徽歙縣東鄉(今爲浙江淳安),成爲徽嚴二州,乃至所有的江南方氏之共祖。紘二傳爲儲,其後代繁衍於嚴、婺、越、九江、滁陽、莆田、徽、宣、池、秀、湖、常。儲有三子,其長子儀之後,遷湖、常、鄞、滁、仁和、南海、莆田、興化、九江,以莆田最盛。其次子覿、季子洪之後流佈亦廣。

漢唐間居住於歙東鄉及浙江省交通便利處的方氏,主要是覿與洪的後代。方氏爲名門望族,徽州八大姓之一,方姓在歙縣爲第3大姓,淳安爲第1大姓。漢唐間方氏封侯伯以上者有31人.直至近代,幾千年間都是名人輩出。主要有東漢名宦方儲,唐代農民起義領袖方清,唐才子詩人方幹,宋代農民起義領袖方臘、狀元教育家方逢辰,文學家方回,詩人方岳,明代醫學家方有執、制墨名家方於魯,大學士方逢辰,清代文學家方士庶、戲劇家方成培,當代“中華第一刀”硯雕大師方見塵、著名哲學家方海權、著名詞人方文山等等。

最早遷福建莆田的方姓爲唐時方叔達 官泉州,後居莆田方山,後裔稱“方山方”。晚唐另一支遷莆方姓爲古歙人方廷範官長樂,被封“金紫光祿大夫”。生7子,其中6子皆仕,時稱“六桂聯芳”,尊方廷範爲“六桂之父”,後裔稱“金紫六桂方氏”。該支方氏的一些外遷支派以“六桂堂”爲堂號. 宋明時期,莆田方氏科舉盛況空前,科甲人物競達360(進士和舉人)多人.兩宋方氏有28對父子、26對兄弟中進士,進士多達132人.居莆田諸姓之冠.《莆田縣誌》載,從唐到清,莆田方氏考中進士168名,居第二位。莆田歷史上6大藏書中有3座是方氏所建的。宋朝方氏出名的藏書樓有:方氏望湖樓、白杜萬卷樓、方萬一經堂、方漸富文閣、方於寶三餘齋,方崧卿藏書也都達數萬卷之多。其中白杜方氏的“白杜萬卷樓”總計藏書約在五萬卷以上,是當時全國最大的藏書樓. 由於科舉盛況,很多族人在外爲官,後裔遂定居他鄉異地,以廣東最多,其中惠來縣莆裔方氏達17萬人. 莆田因而也成爲繼古歙縣後,方氏遷徙的又一個重要發源地. 莆田方氏家業繁盛,名士、高官輩出,“儒業功名,指不勝舉”主要名人有:宋藏書家方竣,方略,考據家方崧卿,名士方信儒,名宦方大琮,理學家書法家方士鷂,詩人方惟深,元名醫方焗,明刑部尚書方良永等等。

溧陽桂林方氏,南宋慶元二年(公元1196年),進士方桷任溧陽令,卒葬溧陽,孫子紹宗來溧守墓,後世繁衍至今800餘年,總祠敦睦堂位於5A景區天目湖桂林村,後世分五房:貴一公後裔居上桂林、下桂林、沙飛裏、太上頭、大慄崗、橋山下、石獅廟、馮家邊、方家村、葛渚村等地,貴四公後裔居桂林、太上頭、臺灣等地;貴二公後裔居城北楊莊、南渡、戴埠、宜興、金壇、句容等地;貴五公後裔居下桂林;貴三公後裔居宜興新建、楊巷、宜興城、溧陽南渡等地。

桐城方氏(今爲桐城和樅陽)主要有三大支,曰“桂林方”,“魯谷共方”即“獵戶方” 和“會宮方”. 桐城方家以古文名世,代有才人,文風衍長,幾百年不衰,爲中國明代中葉以來,學術文化與道德上,歷史貢獻最著之家族。桐城方氏把方氏詩禮文化傳統發揚到了登峯造極的地步,爲方氏揚名立世作出巨大的貢獻. 直到當代,桐城方氏都可謂是名人輩出,名家如雲. 如理學家方學漸,經易學者方大鎮,理學家方孔炤、詩人方維儀、思想家方以智、學者方中德,數學家方中通、學者方中履,詩人方文,文學家方登峯、方式濟,文學家方孝標,方拱乾,書畫家方亨鹹,文學家方世舉、方貞觀,桐城派始祖方苞,文學家兼水利專家方觀承,文學家方維甸,文學家方宗誠、方東樹、方守敦,文學理論家方孝嶽,民國要員方治,哲學家方東美,文學家方令孺,詩人方瑋德,學者方珪德(舒蕪),新聞學者方祚德(方言),畫家方鴻壽,演藝家方子哥,政治家方兆祥等等。桐城方氏不但創造了博大精深的“桐城方氏易學學派”,而且還開創了主導清文壇兩百多年的“桐城派”。對名滿天下的書香世家桐城方氏,梁實秋說:“桐城方氏,其門望之隆也許是僅次於曲阜孔氏。”朱彝尊雲:“方氏門才之盛,甲於皖口,明善先生實濬其源。東南學者,推爲幟志焉。”當代學者錢理羣曾說,桐城方氏是繼曲阜孔氏之後對中國文化影響最大的家族,是中國文化世家的一個絕唱。在《影響百年中國的文化世家》一書中,桐城方氏被譽爲中國第二大文化名門。歷史上,方姓以河南爲發源地,以古徽洲爲中心向四周擴展,是典型的南方大姓,人口重心在東南省份.其中安徽,浙江,江西,江蘇,河南最多,次爲福建,兩湖,兩廣,雲南,四川,臺 灣,海南,上海.,北京,天津,陝西,東北,山東等等. 人口最多的縣市爲廣東惠來縣,人口達17萬多(17%),其它人口較多的聚居縣市爲江蘇溧陽市,福建雲霄縣,莆田縣,浙江淳安縣,桐廬縣,安徽桐城市,樅陽縣,歙縣,湖南平江市,廣東普寧市等等。韓國溫陽方氏爲唐代從中原河南遷過去的,人口10多萬,.始遷租方智.明代方孝孺拒絕爲篡位的朱棣草擬即位詔書,被暴君誅殺10族,被害人數達八百多人.株連流放的族人也高達萬人.這是方氏歷史上最大的災難.許多方姓人因而流落全國各地.也有不少逃離魔掌的族人改爲他姓,如六,何,才,張,施,旋,餘,汪等等. 方姓在宋代列爲第35位大姓,人口約45萬;佔全國0.59,元朝列爲第28位大姓;明代爲49位,人口約44萬。佔全國0.47.最新統計當代方姓人口排全國第63位,佔全國0.36。

方姓遷徙傳播

方氏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六十二位,屬於大姓系列,人口約四百五十萬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31%左右。方氏族人最早以河南省爲發祥地,後來南方各地出現的方氏族人有些成爲望族,均是河南方氏族人向南播遷的結果。先秦時期,方姓活動於河南,但一直不活躍。直到西漢末,方姓東遷安徽北部後,開始發達起來,形成了大族。唐朝時,方姓已經分佈於中原、華東和江南各地。方姓一直以中原爲中心,多次南下移民,唐宋時期,方姓的足跡出現在海南、廣東、福建等地,清初進入了臺灣。宋朝時期,方姓大約有45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58%,姓氏排位第三十五位。當時方姓第一大省是福建,約佔全國方姓總人口的37%。方姓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福建、安徽、浙江,這三省方姓大約佔全國方姓總人口的78%,其次分佈於湖南、江西,二省的方姓佔方姓總人口的12%。全國形成了以福建爲中心的閩、浙、贛、皖、湘、渝方姓聚集地。明朝時期,方姓大約有44萬餘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48%,爲明朝第四十八位姓氏。宋元明600年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方姓人口的增長幾乎停頓。當時方姓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浙江、安徽,這二省方姓大約佔方姓總人口的55%,其次分佈於江西、江蘇、福建、湖北,這四省的方姓又集中了30%。浙江爲方姓第一大省,約佔全國方姓總人口的36%。宋元明期間,方姓的分佈總格局變化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向東南部、由南向北遷移。全國重新形成了以浙江爲中心,向四周散發的方姓分佈特點,方姓人口重心由東南向北移動。

方姓 分布

當代方姓的人口已達到450多萬,爲全國第六十二位姓氏,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33%。從明朝至今600年中方姓人口由44萬增到430萬,增長了近10倍。如今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安徽、浙江、河南三省,大約佔方姓總人口的37%,其次分佈於廣東、湖北、遼寧、福建、湖南,這五省又集中了約33%的方姓人口。安徽爲當代方姓第一大省,居住了方姓總人口的15%。

全國形成了豫鄂皖浙、閩粵兩塊方姓聚集區域。方姓在人羣中分佈頻率示意圖表明:方姓是東部、東南、雲南地區比較常見的姓氏之一。在皖蘇大部、滬浙贛閩、臺灣、河南東南、湖北東部廣東東部、廣西南部、雲南大部、遼寧西部,方姓佔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45%以上,中心地區達到1.7%以上,其覆蓋面積約佔了全國總面積的12.5%,居住了大約57%的方姓人羣。在皖蘇北段、河南東部和南部、湖北西部、重慶東北部、湖南北部和東南、廣東中部、海南大部、廣西西部、雲南東部和西北、甘肅西南部、遼寧大部、黑吉東端、內蒙古東南,方姓佔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3%一0.45%之間,其覆蓋面積約佔了全國總面積的12.7%,居住了大約20%的方姓人羣。

方姓 郡望

開封郡:江蘇溧陽、宜興、金壇、句容、南京、浙江淳安、桐廬、湖州、德清、杭州、富陽、安徽廣德、徽州(黃山)、祁門。

河南郡:漢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改奉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陽(今河南洛陽市東北)。新安郡,治所在始新(今浙江淳安),後移治安徽歙縣。

方姓 堂號

開封郡:江蘇溧陽、宜興、金壇、句容、南京、浙江淳安、桐廬、湖州、德清、杭州、富陽、安徽廣德、徽州(黃山)、祁門。

河南郡:漢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改奉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陽(今河南洛陽市東北)。新安郡,治所在始新(今浙江淳安),後移治安徽歙縣。

方姓 姓氏源流

壹、fāng

現行常見姓氏。分佈很廣:今北京,河北之尚義、景縣,山東之平邑、龍口,內蒙古之烏海,山西之太原,江西之崇仁,廣東之新會,貴州之從江,雲南之瀘水、隴川、河口,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漢、滿、回、苗、彝、鮮、水、土家、布依、傈僳、納西等多個民族有此姓。《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載。其源不一:

1、鄭樵注引《風俗通》雲:“方雷氏之後。”方雷氏,黃帝次妃名女節,其後或簡而爲方氏。

2、又云:“周大夫方叔之後,以字爲氏。”方叔乃周宣王時賢臣。

3、《姓氏考略》注云:“榆罔之子曰雷,封於方山,後人以地爲氏。”榆罔,傳說爲古帝名,神農氏之後,此當系出姜姓。

4、清代高麗族姓,世居得州地方。《清通志·氏族略》收載。

5、或爲滿族姓方佳氏所改。見劉慶華《滿族姓氏錄》。

貳、

方姓分布:分佈很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0.36%,爲中國人口最多的一百個姓之一。尤以安徽、河南二省多此姓。二省方姓約佔全國漢族方姓人口35%。浙江、遼寧、江蘇、福建、雲南等省亦多此姓。上述七省方姓約佔全國漢族方姓人口73%。

方姓起源:①相傳黃帝元妃西陵氏,名方雷,故稱雷氏。方雷氏之後有方氏,見《風俗通》。 ②相傳上古皇帝神農之裔榆罔之子雷,封於方山(或即今河南嵩山西北之方山),後人以地爲氏。 ③系自姬姓。周大夫方叔,名㝨,其後以字爲氏。 ④清時雲南元江直隸州新平縣茄革裏土把總、結白巡檢司土巡檢均姓方,彝族。今彝族姓。⑤清時貴陽府上馬橋長官司爲方姓土司,始姓於唐末。⑥清時高麗人姓,世居得州。今朝鮮族姓。⑦清滿洲八旗姓方佳氏後改爲方氏。今滿族姓。⑧傣、回、土家、蒙古、臺灣土著、壯等民族均有此姓。

方姓名人:

方回,堯時隱人。

郡望:河南。

其他:

日本侵佔臺灣時期,臺灣方姓被迫改姓松方、緒方等日本姓,1945年臺灣光復後,奉令復爲方氏。

方姓 歷史名人

方姓古代名人

方雷方氏始祖。本姓姜,字天震,乃炎帝最後一帝榆罔之長子,因功而封河南禹州之方山.

方弼方相商朝,殷紂王的兩位鎮殿將軍,因紂王荒淫無道,兄弟二人反出朝歌,後世人們把二人尊爲顯道神,開路神,門神。

方叔周朝,周宣王時大臣,曾率兵車三千乘進攻楚國大獲全勝,爲周室中興一大功臣,名望如日中天。

方望東漢,東漢平陵人,曾爲西漢末地方割據勢力隗囂的軍師,後離開隗囂,擁立孺子劉嬰爲天子,戰敗之後被更始政權殺害。

方陽東漢,方望之弟,因怨恨更始帝殺其兄方望,勸赤眉軍首領樊崇另立劉氏宗室,以與更始政權抗衡,後不知所蹤。

方儲東漢,浙江淳安人。任博士遷議郎、洛陽令、太常卿,死後追贈尚書令、黟縣侯,葬淳安城內.,徽州和浙江等地都建有“方仙翁”廟

方清唐朝,歙州人。唐代宗時江南農民起義首領。

方誾北宋,浙江淳安人。與兄方閎、弟方聞,同爲北宋名士,時稱“兩浙三方,天下無雙。

方瓊北宋,湖北通城縣人,民族英雄.,北宋兵部尚書.,靖康元年御金壯烈犧牲。

方臘北宋,北宋末農民起義領袖,宣和年間1120年他利用明教發動起義,建立政權稱帝,號“聖公”。

方獻夫明朝,廣東南海人。明朝吏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辭官後家居十年卒。

方從哲明朝,浙江德清人。明萬曆年間任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

方孔炤明末清初(1590—1655),安徽桐城人。易學家,方以智父.,湖廣巡撫,在剿匪中八戰八捷,立下赫赫戰功。

方魯於明朝,安徽歙縣人.明朝一代“墨聖”,所制墨以“九玄三極”最佳,被譽爲“前無古人”,著有《方氏墨譜》

方學漸安徽桐城人.人稱明善先生,“方氏易學學派”,的創始人。

方逢年明朝,浙江遂安人。明天啓二年進士,因得罪魏忠賢被削職

方大洪明末清初,鄭成功部將.,明末清初的反清復明愛國組織洪門的創始人之一。

方惠成明末清初,明末清初的反清復明愛國組織洪門“中五祖”之一。

方維甸清朝(1759—1815),安徽桐城人。歷任光祿寺卿、太常寺卿,長蘆鹽政,山東按察使,河南布政使,陝西巡撫,閩浙總督,軍機大臣,文學家。

方耀清末(1834—1891),廣東普寧人.水師提督,民族英雄,中法戰爭中守虎門拒法軍,被贊“粵有方耀,可高抌也”。

方浚頤三兄弟清朝,清代江淮流傳着“壽字、懷畫、定文章”之說。方氏三兄弟爲“定文章”的代表。

方順懿清末,清末四川什邡縣人。武林高手。少林“方門”拳創始祖師。

方峻宋朝,福建莆田人.,宋代著名的藏書家。

方崧卿宋朝(1135-1194),福建莆田人.文學家,藏書家.,聚書四萬卷,手自讎校。

方信孺宋朝,莆田人。宋代優秀外交家。

方大琮宋朝,福建莆田人.,宋理宗淳祐元年知廣州兼廣東經略安撫使,六年遷寶章閣直學士。

方士繇宋朝(1148―1199),莆田人,朱熹高足,理學家,書法家。工於書,自篆、籀、分隸、行、草諸體,皆極其妙。傳世作品有摩崖石刻桂林的《虞帝廟碑》。

方逢辰宋朝,宋代狀元。浙江淳安人,南宋著名教育家,淳祐十年狀元,理宗賜名“逢辰”。

方維儀明末,安徽桐城人.明末女詩人

方山京宋朝,宋代狀元。浙江人,宋理宗景定三年壬戌科狀元。

方岳南宋,安徽祁門人.,南宋後期著名愛國詩人。字巨山,號秋崖。

方斫宋朝,浙江仙居人。宋代理學家,教育家。被譽爲“卓然屹立於衆醉獨醒之中”,“東南學者表正之師”,宋乾道年間,方斫興資創辦了被稱爲東南道學正淵--桐江書院。

方回宋朝,安徽徽州人.宋理宗景定三年廷試原爲甲科第一,爲賈似道抑置乙科首,調隨州教授。

方鳳宋末元初,浙江浦江人.宋末元初愛國詩人,南宋遺民詩人的領袖人物。

方從義元朝,貴溪人,元代畫家,以擅寫雲山著稱,筆墨蒼潤。

方炯元末明初,福建莆田人。元末明初名醫。

方正珠清朝,清順治年間人,武將,使用雙鐧。擔任軍中解糧官,乘船回故里途中遇難。因無法找到遺體,後人將其生前所用衣物葬於方家槽,生歿日期不明。

方幹唐朝,浙江淳安人。唐才子詩人,生前未仕,死後卻名揚天下.,人稱“管無一寸祿,名傳千萬裏“

方國珍元末,浙江台州人.元末第一個發動農民起義的英雄。

方克勤明朝,浙江寧海人。明山東濟寧知府,又稱方濟寧。

方孝孺明朝,字希直,一字希古,明建文帝之忠臣,寧海人,明思想家,文學家.。

方有執明朝,安徽歙縣人.明代名醫.,傷寒學上“錯簡派”之創始人。

方應祥明朝,浙江衢縣人,萬曆44年殿試奪魁,人稱“死孝”著《青來閣文集》,《四書講義》。

方以智明朝,偉大的百科全書式學者。

方象瑛清朝,浙江遂安人,清康熙1673年與其兄象璜完成《遂安縣誌》編纂工作。

方功惠清朝,湖南嶽陽人。清代著名藏書家。

方殿元清初,廣東番禺人.,清初詩人。

方中通清朝,安徽桐城人.清朝時的數學家,易學家.,中國第一個論對數的人.著有<<度數衍>>

方拱乾明朝,安徽桐城人,文學家,著《滇黔紀聞》。

方苞清朝,安徽桐城人.古文大師.清代桐城派的創始人,桐城派在清文壇影響極大。

方觀承清朝,安徽桐城人。清文學家。

方東樹清朝,安徽桐城人.字植之,爲清代中期的文學家及思想家。

方玉潤晚清,雲南廣南人。晚清文學家。字友石,一字黝石。

方七娘清朝,福建霞浦縣人,後居永春,清代武林宗師,爲南少林五祖拳之一的白鶴拳創始祖師。

方微石清朝,福建福清人。一代武林宗師.

方儀鳳明朝,安徽池州人。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武狀元。

方義寶安徽蕪湖人。智尚電子商務創始人,自媒體創作人。

方世玉明末清初,一個傳說中生活於明末清初的武俠人物,“少林十虎”之一。

方鳳@@宋朝詩人,

方四明朝,四川農民起義領袖

方一藻明朝,政治人物、此後累升為兵部尚書方獻夫:內閣首輔

方士庶清朝,畫家

方克猷清末,浙江臨安人。20歲賜進士,任刑部主事。爲官清正,愛恤百姓,憂國思振,贊成變法維新。

方姓近代名人

方光策晚清民國(1882~1960),字政宣,號振徇,江蘇溧陽縣中方鄉桂林人氏,優附生、光緒壬寅補行庚子辛丑恩正併科江南鄉試薦卷、癸卯恩科堂備、應丙午科考職一等,籤分山東即用巡檢,因中游河工搶險出力保升知縣並加同知銜,山東省立法政大學最優等畢業,財政學堂最優等畢業,民國任江蘇句容縣地方審判廳長,清理南匪、奉賢、川沙、宜興等縣官產沙田局局長,甘肅蘭山道尹公署科長、省長公署祕書、薦任甘肅撫彝縣縣長(1927年左右)兼駐甘總司令部軍法官、撫彝縣檢察長、保安大隊大隊長、省政府祕書兼第二科科長、簡任綏遠都統公署祕書長兼國民軍第七軍軍部祕書長、陸軍少將銜、江西清鄉督辦公署祕書。

方錫坤黃埔軍校畢業生,先後委任國民政府江蘇省長公署、臺灣駐外文教司長,祖籍江蘇溧陽桂林.

方舉贊中國第一家民族資該企業的創辦人.,1866年創辦中國第一家民族資該企業。

方鼎英號伯雄,國民革命軍中將,著名的抗日將領,黃埔軍校教育長、代校長,愛國名將。

方聲洞近代民主革命者,兩次留學日本,曾參加拒俄義勇隊。

方君瑛中國革命先驅者。福建福州人。

方君璧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校的第一位中國女學生,第一個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畫展的海傑福建福州人。

方本仁民國要員,愛國將領。1923年授“粹威將軍”稱號。

方藥雨時人稱“老方”.近代古錢界最負盛名的三大收藏家之一,浙江人。

方振武愛國抗日名將,民族英雄.北伐軍左路軍總指揮,安徽人。

方振國民族英雄。“九--八”事變後,方振國成立“東北民衆抗日義勇軍”第36路軍,任司令。遼寧開原縣人。

方誌敏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中國共產黨江西省組織的創始人之一,是閩浙贛革命根據地和紅十軍的創造者。

方大曾江蘇無錫人,出生北京。被攝影界譽爲“中國第一位戰地記者”。

方治桐城人。國民黨中央委員,宣傳部副部長,代理部長,教育部訓育委員會主委,重慶及上海市黨部主委,福建省代主席,總統府戰略顧問。

方夢樵徽商,太極拳師.中國第一個專業從事巖礦標本工作的採集家.徽州人.

方伯謙(1853-1894),清朝福建侯官縣人,字益堂,北洋水師將領。

方幹民民國,著名油畫家,浙江美術學院教授,中華藝術研究會會長

方聲濤清朝,光緒31年赴日士官學校留學,加入同盟會。

方紹舟(1868—1940),安徽定遠人。同盟會員,早期參加反抗封建專制的民主革命

《百家姓》北宋版排名
56

6

7

8

9

方姓圖騰
方姓圖騰
熱門查詢
《百家姓》北宋版
百家姓排名:

羿

宿

滿祿

萬俟司馬上官歐陽夏侯諸葛聞人東方赫連皇甫尉遲公羊

澹臺公冶宗政濮陽淳于單于太叔申屠公孫仲孫軒轅令狐锺离宇文長孫慕容鮮于閭丘司徒司空亓官司寇子車

顓孫端木巫馬公西漆雕樂正壤駟公良拓跋夾谷宰父穀梁段干百里東郭南門呼延羊舌微生

梁丘左丘東門西門南宮第五,百家姓終。

©2024 911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