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氏嚴〔 嚴 〕
拼音yán、ān
人口約 230 多萬〔 最常見姓氏 〕
排名第 95 位。
位於戴姓 之後,莫姓 之前。
嚴姓 百家姓排名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
最新 | 95 | 2018年 | 95 | 2014年 | 101 |
2013年 | 94 | 2007年 | 93 | 2006年 | 94 |
1995年 | 111 | 1987年 | 112 | 1982年 | 93 |
明朝 | 64 | 元朝 | 80 | 宋朝 | 99 |
北宋 | 27 |
嚴姓 起源
嚴姓起源一
源於羋姓,出自楚莊王之孫,以諡爲姓。魏晉時嚴氏有恢復莊氏的,於是形成莊、嚴兩家。兩姓原出是一家,故有“莊嚴不通婚”之古訓。前漢有會稽嚴助,後漢光武友嚴光,蜀郡嚴遵,河南尹嚴延年,揚州刺史嚴邁。
嚴姓起源二
源於嬴姓,出自戰國時秦嚴君疾之後,以封邑名爲氏。戰國時期,秦國宗室名將,秦孝公庶子,秦惠文王的異母弟上大夫嬴君疾,受封於蜀郡嚴道(今四川滎經),便以封邑名稱爲姓氏,稱嚴君疾。嚴君疾的後裔子孫,遂以先祖封邑名稱爲姓氏者,世代相傳。該支蜀郡嚴氏族人亦堅拒與羋姓嚴氏聯宗。
嚴姓起源三
源於遠古時代的古嚴國,其國人以國名爲氏。相傳在堯帝執政時期,有一位高士名叫許由,堯帝曾經想把天下讓給他,但不接受,隱居到箕山去了。許由有朋友嚴僖,就是那個古嚴國的後裔。今山東省的鄄城縣一帶,仍有一支嚴氏族人尊奉嚴僖爲得姓始祖,並一直拒絕與羋姓嚴氏聯宗。
嚴姓起源四
源於鮮卑族,後燕慕容盛時丁零人有以嚴爲氏者,屬於漢化改姓爲氏,主要分佈在河北省。
嚴姓起源五
源於蒙古族,出自元朝時期蒙古諸部,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爲氏。後有滿族引爲姓氏者。
嚴姓起源六
源於滿族,出自明、清時期女真諸部,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爲氏。
嚴姓起源七
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爲氏。今彝族、土族、朝鮮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嚴氏族人分佈,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爲漢姓嚴氏。
嚴姓得姓始祖
嚴忌(約前188-前105),
始祖嚴忌
本莊姓,西漢詞賦家,後人稱“嚴夫子”。著述甚豐,有辭賦24篇,今僅剩《哀時命》一篇,爲哀傷屈原之作。嚴忌少時與司馬相如等俱好辭賦,曾作《哀時令》賦,借哀嘆屈原秉性忠貞、不遇明主之事,抒發自己懷纔不遇的感情。吳王劉濞網羅人才,招致天下嬉遊子弟。嚴忌與鄒陽、枚乘俱仕吳,以文辯著名。曾上書諫阻劉濞謀反,未納。後遊歷於梁,得到梁孝王的厚遇。世稱“莊夫子”。嚴忌之姓嚴,亦爲死後之事。嚴姓族人因尊嚴忌聲譽,奉其爲嚴姓的得姓始祖。
嚴姓遷徙路線
嚴姓主要由莊姓改姓而來,故一開始就分佈廣泛。史載,先秦時期,嚴姓氏族勢小力弱,主要集居在西北部。到東漢以後,羋姓嚴氏的加入,發展很快,在中國江浙地區形成嚴氏的聚集區。這個時期,嚴姓多居山東、湖北、安徽、浙江一帶。另四川、雲南、貴州一帶亦有嚴姓足跡。
魏晉時,西部丁零部和巴人的嚴氏同化爲漢人,並在西北的馮翊、天水、華陰形成了三支望族,這是嚴姓發展的重要時期。北方嚴姓多居於陝西、山西、河南、甘肅等北方地區,其中以陝西、甘肅嚴姓最旺,嚴姓發展史上的三大郡望:天水郡、馮翊郡、華陰郡皆出此二地。可見,此期北方嚴姓發展之盛況。但隨着後世戰亂,更朝換代,進而導致嚴姓多南遷等原因,中原嚴姓漸沉寂,而南方嚴姓日益出鋒露鞘。
到唐宋時期,嚴姓已經廣泛分佈在長江流域地區,北方嚴姓雖經戰亂,發展受到壓制但還是有嚴姓名人鳳毛麟角於史冊,如唐代太府卿嚴挺之,出華陰(今陝西華縣)。而南方嚴姓名人此起彼伏,宋時有嚴仁、嚴羽、嚴參,均邵武(今屬福建)人,世稱“三嚴”。
宋朝時期,中國形成了以湖南和川東爲中心,沿長江向東階梯遞減的嚴姓聚集分佈帶。
元末明初時期,因受政治和自然因素的影響,“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原嚴姓大省湖南嚴姓人口急劇減少,主要向南和向東遷移,另一嚴姓大省四川的嚴姓向北方陝西移動,這樣中國嚴姓重新形成以東南浙贛蘇、西北陝晉爲中心的兩大塊嚴姓聚集區。
清康熙年間,嚴姓始有從福建、廣東等地渡海入臺者,雍正和乾隆年間,入臺者數量漸增,多居臺北、苗栗、南投等地。
嚴姓 分布
宋朝時期,嚴姓大約有12萬多人,大約佔中國人口的o.16%,排在宋朝時的第九十九位。湖南爲嚴姓的第一大省,居住了嚴姓總人口的50%,其次分佈於福建、安徽、河北、山西、湖北、浙江等省。
明朝時期,嚴姓大約有37萬多人,約佔中國人口的0.4%,一躍上升爲明朝第六十四位姓氏。浙江是嚴姓第一大姓,約佔總嚴姓人口的23%。浙江、陝西、江西、江蘇是嚴姓的主要聚居地,四省嚴姓大約佔嚴姓總人口的近70%。其次分佈於福建、四川、廣東等省。
中國嚴姓尤以湖北、江蘇、浙江等省居多,上述三省嚴姓比之中國漢族嚴姓人口數量逾半。中國嚴姓的人口2007年已達到220萬,排在全國第93位。集中於湖北、江蘇、廣東、四川、浙江五省的嚴姓人口大約佔總人口的56%。其次分佈於湖南、廣西、江西,這三省的嚴姓又佔13%。其中,湖北嚴姓人口30多萬,佔嚴姓總人口的18%,爲嚴姓第一大省。至2013年,中國已形成西起四川、東至江浙的長江流域嚴姓人口聚集區。嚴姓人口還分佈在贛浙滬、粵瓊桂、蘇皖鄂大部、重慶、川黔湘大部、福建大部、陝西南部、甘肅中西段、青海東北,嚴姓一般佔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24%以上,中心地區可達0.6%以上,上述地區覆蓋面積約佔了國土總面積的24.8%,該地區居住了大約77%的嚴姓人羣。在福建東南、臺灣、湖南西端、貴州東部、雲南大部、四川西段、甘肅南部、青海東南、寧夏、陝西北部、山西西南、內蒙古西部、豫魯大部、湖北西北角、皖蘇北端,嚴姓一般佔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08%-0.24%之間,其覆蓋面積佔了國土總面積的20%,該地區居住了大約18%的嚴姓人羣。
嚴姓人口分佈
時間排名說明宋朝99位元朝80位明朝64位2006年94位2007年93位2007年,公安部發布2008年112位2013年94位中華伏羲文化研究會華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發佈當今中國最新版“百家姓”排行榜
嚴姓 郡望
嚴姓望出天水郡、馮翊郡、華陰郡。
嚴姓 堂號
嚴姓望出天水郡、馮翊郡、華陰郡。
嚴姓 姓氏源流
壹、嚴(嚴)
現行較常見姓氏。今山東之平邑、山西之太原、湖北之監利、湖南之芷江、廣東之新會、廣西之田林、貴州之從江、四川之合江、雲南之河口及隴川等地有分佈。漢、蒙、鮮、壯、土家、布依等多個民族有此姓。《鄭通志·氏族略》收載,其注云:“羋姓。即楚莊王之後,以諡爲氏。因避後漢明帝諱,遂改爲嚴氏。魏晉之際有複本姓者,故有莊、嚴之氏行於世。”望出天水、馮翊、華陰。東漢有嚴光;唐代有嚴代;清代有嚴可均。
貳、嚴(嚴)
現行傣族姓氏。今雲南之孟連有分佈。或寫作“巖”,本非姓氏。乃兄弟排行長子之意。傣族男子在其未有子女之前,其名字構成爲“排行+名”,故長子名稱“嚴(巖)×”,遂有人依漢族姓名構成習俗而稱“姓”嚴。
三、嚴(嚴)
嚴姓分布:分佈很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0.11%。尤以湖北、江蘇、浙江等省多此姓,3省嚴姓約佔全國漢族嚴姓人口48%。
嚴姓起源:①古嚴國之後。唐堯時許由之友嚴僖乃其後也,見《姓考》。②東漢時莊姓爲避明帝之諱,改爲嚴氏。魏晉之際,有複姓莊者,故有莊、嚴二氏。③丁零人姓。後燕慕容盛時有丁零人嚴生,見《晉書》。④土家、滿、彝、錫伯、朝鮮等民族均有此姓。
嚴姓名人:
嚴遂,周時人。嚴光,東漢時餘姚人,本姓莊,爲避明帝諱改,與光武同遊學,後居富春山。
郡望:馮翊、華陰、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