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大全 911查詢
輸入姓氏或拼音,例如查找 姓起源,輸入 yue 即可
越姓 越氏 越姓起源 越姓名字 越姓名人
越姓

姓氏
拼音yuè
人口約 8 萬〔 罕見姓氏 〕
排名468 位。
位於豆姓 之後,由姓 之前。

越姓 百家姓排名

時間排名時間排名時間排名
最新4682018年2014年
2013年2007年2006年
1995年1987年1982年349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366
手機查看越姓起源,微信掃一掃頁面右側二維碼。關註後發送 越姓 即可

越姓 起源

越姓主要源自:姒姓夔姓華姓

越姓起源一

出自姒姓,越王勾踐的後代,出自大禹的後代,屬於以國名爲氏。春秋時,越國破秦滅楚,越國的公族子孫有的便以原國名命姓,稱越氏。越國曆史極爲悠久,古代的越國的所在地,就在現在的浙江省北部地區,當時國都設在會稽,就是現在的浙江紹興。少康的這一支子孫,就這樣在浙江繁衍了一二千年,歷經越、夏兩代,到了2000多年前的春秋末期,被吳王夫差所滅,越王勾踐臥薪嚐膽雪恥復國。勾踐滅吳國之後,又稱霸諸侯,把越國的領地擴展到江、浙兩省,以及山東省的南部。望族居於晉陽郡,就是現在的山西太原附近。越氏後人奉夏禹爲越姓的始祖。

據史籍《國語·賈逵注》上的記載,越氏出自夔姓和華姓,實際上是夏王朝王族的苗裔,夏帝少康的庶子被封於會稽(今浙江紹興),自號爲越國,他的後代以國爲姓,望族出於晉陽。

越姓起源二

源於鮮卑族,出自南北朝時期鮮卑拓拔部,屬於漢化改姓爲氏。南北朝時期,鮮卑族拓拔部中有越勒氏、越強氏、越質氏、越質詰氏等部落。北方鮮卑族越勒氏、越質詰氏所改。北魏孝文帝時,鮮卑族有越勒氏、越質詰氏,入中原後有的改爲越氏。

在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於太和十七~二十年(公元493~496年)遷都洛陽入主中原後,大力推行的漢化改革政策實施過程中,越勒氏、越強氏、越質氏、越質詰氏等部落中有改爲漢字單姓爲越氏者,後逐漸融入漢族,世代相傳至今。

越姓起源三

源於蒙古族,屬於漢化改姓爲氏。蒙古族薩日塔兀勒氏,亦稱薩日塔烏拉氏,源出巴爾虎部。

越姓起源四

源於錫伯族,屬於漢化改姓爲氏。錫伯族高越羅氏,在清朝早期歸入索倫部,後改編入滿州八旗。

清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高越羅氏部落被以“披甲”名義(即徵兵)徵調到新疆戍邊。到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爲越氏、高氏、羅氏等。

得姓始祖

夏禹、姒無餘、姒勾踐、姒無疆。

越姓 分布

越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羣體,人口總數在中國的大陸和臺灣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爲第三百六十六位門閥。越姓在大陸和臺灣都列入百家姓第14位。根據《萬姓統譜》的記載,越氏有三支,第一支是越王勾踐的後代,是一個以國爲氏的姓氏;第二支越氏是由越強氏改爲單姓越氏;第三支越氏是由越質氏改爲越氏。越姓出自姒姓。夏朝時,帝少康封他的庶子無餘在會稽(今浙江省紹興市),讓他負責祭祀祖先的各項事宜。後來,無餘便在會稽山一帶建立起小國,自號爲越,國民就以越爲姓氏越國發展非常迅速,也出現過如越王勾踐的偉人,因此越姓得到了很快的發展。北魏孝文帝時,鮮卑族越勒氏、越質詰氏進入中原時,爲適應漢族文化,也改爲越氏。

今湖南省的花垣縣,重慶市的涪陵區、巴南區,四川省的鄰水縣,四川省的廣元市,山西省的忻州市,湖北省的武漢市、荊州市,吉林省的長春市農安縣,河南省的商丘市民權縣,黑龍江省的梅里斯市,廣東省的廣州市,內蒙古烏海市,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等地,均有越氏族人分佈。

越姓 郡望

晉陽郡:春秋戰國時爲晉陽邑,秦漢時爲晉陽縣,是太原郡的治所。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晉源鎮。

越姓 堂號

晉陽郡:春秋戰國時爲晉陽邑,秦漢時爲晉陽縣,是太原郡的治所。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晉源鎮。

越姓 姓氏源流

壹、yuè

現行較罕見姓氏。今遼寧之清原、內蒙古之烏海、河北之獲鹿、山西之太原、甘肅之永登、貴州之從江、四川之長壽及通江等地有分佈。漢族、土家族有此姓。《鄭通志》、《續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載,歸“入聲”部。其源不一:

1、鄭樵注云:“姒姓,賈逵注《國語》曰:‘夔、越皆羋姓。’實夏后氏之苗裔,少康庶子封於會稽,以奉禹之祀。文身斷髮、拔草萊而邑焉,自號於越。於越者,夷言發聲也。其地今越州城是也。”此當以國爲氏,系出姒姓。

2、又注:“《河南官氏志》有越彊(強)氏,改爲越氏。”(3)又注:“《後秦錄》有北梁州刺史越質詰歸,三字虜姓也,亦改爲越氏。”統稱:“越氏有三:勾踐之後以國爲氏;又有越彊氏改爲越氏;又有越質詰氏改爲越氏。”(按:《中國古今姓氏辭典》注引《萬姓統譜》稱:“越氏有三:勾踐之後以國爲氏;又有越強氏改爲越氏;又有越質氏改爲越氏。”“勾”、“句”古通用;“強”今爲“彊”之簡化字;“越質氏”當爲“越質詰氏”之訛。)(4)《姓氏詞典》據《魏書·官氏志》注稱:“北魏越勒氏、越彊氏,並改爲越氏。”(按:查今中華書局標點本《魏書、官氏志》,有“越勒氏後改爲越氏”,未見“越彊(強)”、“越質”、“越質詰”三氏。其《校勘記》雲:《疏證》雲:《姓纂》十月引《志》“越勒、越彊並改姓越。”《通志略二》引《志》亦云“越彊改越”。“勤”、“強”古韻相通,故歧爲二氏。即此可證字當作“勤”……(勒)字疑當作“勤”。春秋時齊有越石父;宋代有越移;明代有越其傑,正統進士。

貳、

越姓分布:分佈較廣,但人數不多。

越姓起源:①系自姒姓。戰國時越王無疆爲楚所滅,子孫以國爲氏。②古南越國,在廣州,其後有越姓。③代北複姓越勒、越疆、越質等氏後均改爲越氏。

越姓名人:

越堅,明時合州人,正統進士。

郡望:晉陽。

越姓 歷史名人

越姓古代名人

越姬春秋,楚昭王姬妾,越王勾踐之女。楚昭王救陳時,越姬跟隨,後爲顧全大局,保全忠臣將相而自殺。

越升越其傑的同鄉,也是貴州人,在朝廷中當文官,他的學問很好。

越英明朝,字德充,貴陽人,瀘州知州。越升的玄孫,中洪治鄉舉,初任衡陽教諭,後擢瀘州知州。他心地仁愛,喜歡良善,嫉惡如仇,做州官時剛正不阿,地方上風氣清正,後棄官而歸。他以道義自持,素爲鄉里所畏服。卒年八十餘。

越石父春秋,齊國人。是個賢才,正在囚禁之中。晏子外出,在路上遇到他,就解開乘車左邊的馬,把他贖出來,用車拉回家。晏子沒有向越石父告辭,就走進內室,過了好久沒出來,越石父就請求與晏子絕交。晏子大喫一驚,匆忙整理好衣帽道歉說:“我即使說不上善良寬厚,也總算幫助您從困境中解脫出來,您爲什麼這麼快就要求絕交呢?”越石父說:“不是這樣的,我聽說君子在不瞭解自己的人那裏受到委屈而在瞭解自己的人面前意志就會得到伸張。當我在囚禁之中,那些人不瞭解我。你既然已受到感動而醒悟,把我贖買出來,這就是了解我;瞭解我卻不能以禮相待,還不如在囚禁之中”。於是晏子就請他進屋待爲貴賓。

越其傑明朝,字卓凡,貴陽人。萬曆年間舉人,爲人倜儻,工詩詞文章,又善騎射,文武兼備。天啓年間任夔州知府,奢崇明圍攻成都,越其傑率兵大破,升爲河南巡撫。著有《薊門》、《屢非》、《橫槊集》等書。

越椒漢朝,官員,曾任北海太守。

越質南北朝南朝梁官員,官至梁州刺史。,

《百家姓》北宋版排名
366

45 祿

46

47

48

熱門查詢
《百家姓》北宋版
百家姓排名:

羿

宿

滿祿

萬俟司馬上官歐陽夏侯諸葛聞人東方赫連皇甫尉遲公羊

澹臺公冶宗政濮陽淳于單于太叔申屠公孫仲孫軒轅令狐锺离宇文長孫慕容鮮于閭丘司徒司空亓官司寇子車

顓孫端木巫馬公西漆雕樂正壤駟公良拓跋夾谷宰父穀梁段干百里東郭南門呼延羊舌微生

梁丘左丘東門西門南宮第五,百家姓終。

©2024 911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