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大全 911查詢
輸入姓氏或拼音,例如查找 姓起源,輸入 ru 即可
茹姓 茹氏 茹姓起源 茹姓名字 茹姓名人
茹姓

姓氏
拼音
人口約 21 萬〔 常見姓氏 〕
排名319 位。
位於仰姓 之後,杭姓 之前。

茹姓 百家姓排名

時間排名時間排名時間排名
最新3192018年2014年
2013年3582007年2006年390
1995年4341987年3961982年375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331
手機查看茹姓起源,微信掃一掃頁面右側二維碼。關註後發送 茹姓 即可

茹姓 起源

茹姓主要源自:如姓楊姓

茹姓起源一

出自如姓。漢代有如淳,其後代子孫在“如”字上加草字頭爲茹姓。

茹姓起源二

出自古代柔然部族。北魏時鬱久閭氏建立柔然國,稱受羅部真可汗。柔然國也稱做蠕蠕茹茹,源出東胡,爲遊牧部落,常居於陰山一帶。西魏時,柔然部族爲突厥所破,遂並如突厥,其部族後人多以族名茹茹爲姓。一部分入中原後,以茹爲氏,稱茹氏。

茹姓起源三

出自鮮卑族。南北朝時,後魏時代北有三字姓普六茹氏(一作普陸茹氏或普陋茹氏),入中原後改爲茹姓。

茹姓起源四

源於職業,出自古代茹人,屬於以職業稱謂爲氏。茹人,亦稱茹者,是古代城池之間的一種職業人官稱,受領官家俸祿,但無官職,也就是專門收拾和處理生活垃圾的職業人。其職責是在每日寅時末刻前(凌晨5:00),將城鎮中的垃圾收集並運出城外,進行分類處理。

茹姓起源五

源於官位,出自秦、漢時期官吏如京使,屬於以官職稱謂加筆爲氏。如京使,亦稱如京吏,是秦朝末期特有的官稱,沒有具體職務,是由功勳武將、武臣遷轉過程中的一種過渡性官稱,也就是武職散官之稱。朝廷視需要之時,從其中選拔任之。由於其皆在京城待命,等待朝廷隨時召喚使用,因此稱爲“如京使”。因此,即有以其官職稱謂爲姓氏者,稱如京氏,後省文簡化爲單姓如氏京氏等。

茹姓起源六

源於古氐族,出自唐朝時期白馬氐羌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爲氏。在今四川省阿壩地區的茂縣、汶川縣、平武縣一帶,聚居着一支古老而獨特的民族,通常稱爲“白馬藏族”。

茹姓起源七

茹姓爲柔然(又稱蠕蠕)漢化後的姓氏。《通志·氏族略·外國大姓》載,蠕蠕入中國爲茹氏。又云:“茹茹,其先蠕蠕類,爲突厥所破,歸中國。”

茹姓起源八

出自楊姓。《周書》載,楊忠賜姓普六茹氏。其後代有支改爲單姓茹。

茹姓 分布

茹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羣體,人口總數在中國的大陸和臺灣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爲第三百三十一位門閥。北魏前身的遊牧鮮卑族中有普陋茹氏,其後人簡爲“茹”氏,此爲茹氏的最早起源。另外當時有部落爲柔然族,也被稱爲蠕蠕,芮芮,及茹茹族,北魏時,進入中原並建立柔然國。而族人就以前族名爲姓,或爲柔,或爲茹,或爲芮,茹氏也就隨之產生了。對於漢人,茹姓也有相對獨立的起源和發展,在漢朝,河內郡縣境內,出了一位姓名爲如淳的人,他的後代就將他的姓氏上加了草字頭,變爲茹字,源此漢族也產生了茹姓。

得姓始祖

蠕蠕。據考證,茹氏一姓傳自古代北狄蠕蠕族。《通志·氏族略》記載,北狄蠕蠕族人遷入中國,自稱爲爲茹氏,望出河南。我國的茹氏家族除了源自蠕蠕的一支之外,同時期另有一支外來的種族即普陋茹氏改姓茹,《河南官氏志》也有“普陋茹氏必變茹。”的記載。這支茹氏也是以河南爲他們的開基之地。望族居河內郡(今河南省武陟縣西南)。茹氏後人尊蠕蠕爲茹姓的始祖。

茹姓 名人明星

茹姓 郡望

河內郡:古代,人們以黃河以北爲河內,以南、以西爲河外。春秋末期楚、漢之際,約在公元前三世紀末置郡,治所在懷縣(今河南武陟),當時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黃河以北、京漢鐵路以西一帶地區,包括汲縣。魏文帝黃初年中,河內郡析置朝歌郡(今河南淇縣)改屬冀州(今河北冀縣),四縣隨之改屬、後又迴歸河內郡。屬司州河南尹的有卷(今河南原陽)、原武、陽武三縣。屬兗州(州治廩丘,今山東鄄縣)陳留國的有封丘、酸棗、平丘、長垣四縣,屬兗州東郡的有燕。西晉時期移治野王(今河南沁陽)。隋朝時期於野王爲河內縣,隋、唐兩朝的河內郡即懷州。元朝時期設爲懷慶路。明、清兩朝爲懷慶府,河內縣之名不變,常爲治所。民國政府時,改河內縣爲沁陽縣。

河南郡:秦朝時期名爲三川郡。漢高祖二年(前205年)改爲河南郡,治所在雒陽(今河南洛陽),其時轄地在今河南黃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雙洎河、賈魯河上游地區及黃河北部原陽縣一帶地區,轄二十二縣,大致相當於今河南省孟津、偃師、鞏義、滎陽、原陽、中牟、鄭州、新鄭、新密、臨汝、汝陽、伊川、洛陽等縣市。東漢時期既都洛陽,爲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長吏不稱太守而稱尹。隋朝初年被廢黜,後又復爲豫州河南郡。唐朝時期爲洛州河南府,其轄境都遠小於漢朝時期的河南郡。元朝時期爲河南路,明、清兩朝時期均爲河南府。民國時期建爲河南省,一直延續至今。

茹姓 堂號

河內郡:古代,人們以黃河以北爲河內,以南、以西爲河外。春秋末期楚、漢之際,約在公元前三世紀末置郡,治所在懷縣(今河南武陟),當時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黃河以北、京漢鐵路以西一帶地區,包括汲縣。魏文帝黃初年中,河內郡析置朝歌郡(今河南淇縣)改屬冀州(今河北冀縣),四縣隨之改屬、後又迴歸河內郡。屬司州河南尹的有卷(今河南原陽)、原武、陽武三縣。屬兗州(州治廩丘,今山東鄄縣)陳留國的有封丘、酸棗、平丘、長垣四縣,屬兗州東郡的有燕。西晉時期移治野王(今河南沁陽)。隋朝時期於野王爲河內縣,隋、唐兩朝的河內郡即懷州。元朝時期設爲懷慶路。明、清兩朝爲懷慶府,河內縣之名不變,常爲治所。民國政府時,改河內縣爲沁陽縣。

河南郡:秦朝時期名爲三川郡。漢高祖二年(前205年)改爲河南郡,治所在雒陽(今河南洛陽),其時轄地在今河南黃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雙洎河、賈魯河上游地區及黃河北部原陽縣一帶地區,轄二十二縣,大致相當於今河南省孟津、偃師、鞏義、滎陽、原陽、中牟、鄭州、新鄭、新密、臨汝、汝陽、伊川、洛陽等縣市。東漢時期既都洛陽,爲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長吏不稱太守而稱尹。隋朝初年被廢黜,後又復爲豫州河南郡。唐朝時期爲洛州河南府,其轄境都遠小於漢朝時期的河南郡。元朝時期爲河南路,明、清兩朝時期均爲河南府。民國時期建爲河南省,一直延續至今。

茹姓 姓氏源流

壹、

現行較常見姓氏。今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義、辛集,遼寧之清原,山西之太原,陝西之韓城,甘肅之酒泉,河南之盧氏,湖北之老河口,安徽之涇縣,廣東之吳川、新會等地均有分佈。漢族、彝族有此姓。《鄭通志·氏族略》亦收載。其源不一:

1、鄭樵注云:“音‘如’,《官氏志》蠕蠕入中國爲茹氏。”“蠕蠕”,我國古代北方民族名,亦即柔然,或譯作芮芮、茹茹。

2、又注:“普陋茹氏改爲茹氏。望出河內。”(3)《姓氏考略》注引胡三省之語云:“南齊有茹泫亮,蓋南國自有茹氏。”(4)《姓氏詞典》據《新纂氏族箋釋》注云:“系改姓,原爲如姓,加草爲茹氏。”北魏有茹皓;唐代有茹榮。

貳、

綜合:源出不詳。大陸北方有此姓。

三、

茹姓分布:分佈較廣,但人數不多。

茹姓起源:①北魏時改代北普陋茹氏爲茹氏,見《魏書·官氏志》。 ②蠕蠕族,古代北狄之一支,入中國者爲茹茹氏,亦單姓茹氏。③滿族姓。

茹姓名人:

茹法亮,南齊時吳興武康人,武帝時封爲望蔡縣男,轉給事中。

郡望:河內、河南。

變化:①後有改爲如氏者。②唐時朔方副將茹常,靺鞨人,以戰功賜姓名爲李嘉慶。

茹姓 歷史名人

茹姓古代名人

茹太素明朝,官員,曾任戶部尚書。

茹大业清朝,乌鲁木齐把总。

茹崇南宋,字:效乾,号:太宇,南宋末期官员,因不满元朝统治而率家人隐居广州。

茹怀光唐朝,将领,以武艺壮勇著称,因战功被赐姓李氏,史书上通常称其为李怀光。在郭子仪帐下时因严于军纪而闻名,在抵御吐蕃以及讨伐朱泚的作战中取得了胜利,后因不满卢杞等人挑唆,转而联合朱泚反叛,最终兵败被杀。

茹宽南北朝,北周上柱国宇文亮的国官,向韦孝宽告发宇文亮谋反之事

茹怀朗南北朝,茹皓子,任东魏南青州刺史,曾袭击南齐城市琅邪并斩杀对方齐州刺史刘相如,后协助青州刺史王贵平讨伐侯渊却遭受失败。

茹敦和清朝,进士、学者。

茹棻清代,乾隆狀元。官至兵部尚書,有詩集。

茹法珍南齊,東昏侯的寵臣,與梅蟲兒一起,誤國弄事,最後被蕭衍斬首。

茹連明朝,官員,曾任長沙知府、刑部員外郎。

茹瑺明代,兵部尚書。建文帝時奉詔至龍潭見燕王朱棣議和。後明成祖即位,封爲忠誠伯。

茹洪明朝,大畫家和大書法家。他因爲楷書寫得好,名氣傳到京城,王公貴族都收藏他的墨寶,他於是進京,寫字作畫。他善於畫山石竹木,並且因爲受古車的薰陶,作畫氣韻高古,名重一時。

茹孝標宋朝,官員,宋代天聖進士。負氣節,好學不倦,以都員外郎出知江州,有治聲。

茹汝升唐朝,水利家。

茹讓之南北朝,北魏人,曾任兗州陽平太守。

茹瞻北齊,字孝博,東安人。南州舉秀才,歷官侍郎。清朗剛直而見稱。據說,當他舉秀才之時,皇帝就親口說過:“今日之選,不可無茹生”的話,可見茹瞻的才華,卒於侍御史。

茹皓北魏,北魏文帝的著名冠軍將軍,他不但武藝高強,還知書識禮,聰敏而待人謙和,十分受朝廷的器重,既參與國家大政,又能折節下人,受當時人稱讚。

茹法亮南朝齊,南朝齊權臣。吳興武康人。宋大明中初爲小吏。孝武末年,出家爲道人。明帝初爲兗州典籤,累官至齊高帝冠軍府行參軍。元徽初,除殿中將軍,爲晉王熙郢州典籤。齊高帝建元初,除奉朝請,補東宮通事舍人。永明元年(484),除龍驤將軍。永明二年,封望蔡縣男,食邑三百戶,轉給事中,羽林監。七年除臨淮太守,轉竟陵王司徒中兵參軍,巴東王子響於荊州殺僚佐,上使法亮宣旨,慰勞安扶。高宗即位,建武舊人鮮有存者,法亮以主署文事,故不見疑,位任如故。永泰元年,王敬則事平,法亮復受敕宣慰,出爲大司農,卒官。

《百家姓》北宋版排名
331

41

42

43

44 滿

熱門查詢
《百家姓》北宋版
百家姓排名:

羿

宿

滿祿

萬俟司馬上官歐陽夏侯諸葛聞人東方赫連皇甫尉遲公羊

澹臺公冶宗政濮陽淳于單于太叔申屠公孫仲孫軒轅令狐锺离宇文長孫慕容鮮于閭丘司徒司空亓官司寇子車

顓孫端木巫馬公西漆雕樂正壤駟公良拓跋夾谷宰父穀梁段干百里東郭南門呼延羊舌微生

梁丘左丘東門西門南宮第五,百家姓終。

©2024 911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