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大全 911查詢
輸入姓氏或拼音,例如查找 單于 姓起源,輸入 單于chan yu 即可
單于姓 單于氏 單于姓起源 單于姓名字 單于姓名人
單于姓

姓氏單于〔 單于 〕
拼音chán yú
人口約 6 千〔 稀有姓氏 〕
排名860 位。
位於教姓 之後,墨姓 之前。

單于姓 百家姓排名

時間排名時間排名時間排名
最新8602018年2014年
2013年2007年2006年
1995年1987年1982年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426
手機查看單于姓起源,微信掃一掃頁面右側二維碼。關註後發送 單于姓 即可

單于姓 起源

單於源流:源於古匈奴孿鞮氏,出自匈奴王族首領的“撐犁孤塗單於”稱謂,屬於漢化改姓爲氏。據史籍《姓氏尋源》、《漢書·匈奴傳》的記載,單於氏源自少數民族匈奴。匈奴民族的先祖是夏后氏的後裔,名叫淳維。淳維就是夏王朝末代君主桀之子,成湯滅夏,將夏桀監禁在巢邑(今安徽巢湖),其子淳維後成爲匈奴民族部落聯盟的首領,部族主要以突厥-吐火羅混血居多。實際上,匈奴民族王族世系自淳維至頭曼單於之間,歷史無考。上述王族出自桀之子淳維,是匈奴民族中自己的傳說。單於氏複姓出自秦漢時期匈奴部落王族貴胄世家,原本爲孿鞮氏。在歷史上,匈奴民族部落聯盟的最高首領稱爲“撐犁孤塗單於”,漢義“天子廣大”,稱頌其首領的權力是神授的,應擁有天子廣大遼闊的尊敬及勢力,漢譯的簡稱才叫作“單於”。

于姓在歷代匈奴王族的後裔子孫中,凡是爲王者,便可以“單於”爲姓氏,漢史以其諧音漢字稱之爲“單於氏”,後其族亦因之,世代相傳,後有融入漢族者,省文簡改爲漢字單姓單氏、於氏者,其單氏正確讀音作chán,不與姬姓單氏讀音shàn混淆,不過,今讀音作shàn亦可,不算什麼過錯。

單于姓 分布

單於氏複姓是典型的源出北方少數民族的姓氏羣體,在中國的大陸和臺灣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爲第四百二十六位門閥。單于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單於氏這一姓氏出現於後周時期,得姓至今有1000多年的歷史。在漢朝,匈奴部落頻繁與漢朝進行經濟,文化,外交上的往來,於此,單於作爲姓氏的一種也傳入了中原。還有同是漢朝時,左賢王降漢時仍以漢爲姓。後來大部分的單於氏族人也簡化爲單氏,同時此姓的發音也隨之發生變化,由單於(Chán yú 音潺漁),變爲單(Shàn 音善)。據考證,單於氏也並沒有絕跡,現今主要分佈在山東的歷城、益都等一帶,自古以來就有不少姓單於的人家,這也可能是宋本《百家姓》上出現單於一姓的自然原因吧。單于姓望族居千乘郡(今山東省高苑縣北一帶)。

單于姓 郡望

千乘郡:春秋時齊國有封邑名爲千乘,因齊景公狩獵於境內的青田而得名。西漢時置郡,治所樂安(在今山東高苑縣北25裏)。東漢時改爲樂安國。

朔方郡:漢武帝時衛青破匈奴,取河南地,遂置朔方郡,轄河套西北部及後套地區,治朔方縣(今內蒙古自治區杭錦旗北)。東漢廢朔方縣,移郡治於臨戎(今磴口北)。

單于姓 堂號

千乘郡:春秋時齊國有封邑名爲千乘,因齊景公狩獵於境內的青田而得名。西漢時置郡,治所樂安(在今山東高苑縣北25裏)。東漢時改爲樂安國。

朔方郡:漢武帝時衛青破匈奴,取河南地,遂置朔方郡,轄河套西北部及後套地區,治朔方縣(今內蒙古自治區杭錦旗北)。東漢廢朔方縣,移郡治於臨戎(今磴口北)。

單于姓 姓氏源流

單于姓資料暫未收錄

單于姓 相關姓氏

(單)單伯 (單伯)單公 (單公)單父 (單父)

《百家姓》北宋版排名
熱門查詢
《百家姓》北宋版
百家姓排名:

羿

宿

滿祿

萬俟司馬上官歐陽夏侯諸葛聞人東方赫連皇甫尉遲公羊

澹臺公冶宗政濮陽淳于單于太叔申屠公孫仲孫軒轅令狐锺离宇文長孫慕容鮮于閭丘司徒司空亓官司寇子車

顓孫端木巫馬公西漆雕樂正壤駟公良拓跋夾谷宰父穀梁段干百里東郭南門呼延羊舌微生

梁丘左丘東門西門南宮第五,百家姓終。

©2024 911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