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大全 911查詢
輸入姓氏或拼音,例如查找 姓起源,輸入 zhang 即可
章姓 章氏 章姓起源 章姓名字 章姓名人
章姓

姓氏
拼音zhāng
人口約 150 多萬〔 最常見姓氏 〕
排名132 位。
位於畢姓 之後,魯姓 之前。

章姓 百家姓排名

時間排名時間排名時間排名
最新1322018年2014年
2013年1222007年2006年114
1995年1021987年1181982年123
明朝56元朝91宋朝59
北宋40
手機查看章姓起源,微信掃一掃頁面右側二維碼。關註後發送 章姓 即可

章姓 起源

章姓主要源自:姜姓任姓風姓

章姓起源演變

有關章姓的源流和得姓始祖,可以歸結爲以下幾種:

1、源出姜姓說。

出自姜姓,據《姓氏辨證》、《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及《古今姓氏書辨證》等所載,章姓的孕育地在山東省泰安市東平縣鄣城村(現屬章丘縣),商朝時爲鄣國;章姓的誕生地爲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周成王姬誦執政時期賜封姜太公於齊地,建立齊國。鄣國被姜太公收爲附庸國。後姜太公將齊國留封給嫡子,而將鄣國分封給庶子。到了姜虎時,被正式封於鄣國,鄣國被齊國滅亡。姜韅輾轉數年,遂定居於武都,於鄣字去邑爲章。

2、源出任姓說。

出自任姓,爲黃帝賜封的十二個基本姓氏之一。據《元和姓纂》記載,任姓是黃帝賜封的十二個基本姓氏之一,黃帝最小兒子與禺陽分封在任地,因此得姓。令據史籍《左傳》記載,任姓出自風姓,是太昊伏羲氏的後裔。黃帝二十五子,得姓十二,其一爲任姓。在任姓之後,有謝氏、章氏、薛氏舒氏、呂氏、終氏、泉氏、畢氏、過氏、祝氏這十個著姓,都是出自任姓直系分衍的姓氏,章氏是具有悠久歷史的古老姓氏之一。

據《元史·孝友傳》所載,章卿孫,本姓劉,幼爲章姓養子,遂姓章。

源於滿族,出自金、元、明時期女真諸部,屬於漢化改姓爲氏。據史籍《金史》記載,金國時期,有古老的章羅海西女真章羅部,原居今黑龍江齊齊哈爾西南七十公里處一帶地區,後其首領章羅·謁蘭冬在宋寧宗趙擴嘉定九年(金國衛紹王完顏永濟至寧三年,公元1216年)爲積石州刺史(古溪哥城,今青海貴德),遂率其部遷至青海地區。在其後裔子孫中,有取氏族部落名稱漢化爲姓氏者,稱章氏,爲女真民族較早即採用漢姓的氏族部落之一。另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滿族章佳氏,亦稱張佳氏、張家氏、齋佳氏,以地爲氏,滿語爲Janggiya Hala,世居長白山俄穆和都魯(今吉林敦化)、費雅郎阿(今遼寧新賓)、馬爾墩(今遼寧新賓上夾馬爾敦村)、章佳(今遼寧新賓章京河流域)、宜漢阿拉()、輝發(今吉林柳河、輝發河以及沙河下游,樺甸、輝南一帶)等地。後有錫伯族引爲姓氏者。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爲章氏、張氏、尹氏、車氏、英氏、寧氏等。

滿族章齊氏,滿語爲Jangci Hala,漢義“氈衣”,世居那木都魯(今俄羅斯濱海地區)。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爲章氏。

滿族彰錦氏,亦稱張錦氏、張金氏、彰錦氏,滿語爲Janggin Hala,漢義“將軍”,世居烏喇(今吉林永吉烏拉街至輝發河口、拉發河流域、雙陽)、費雅朗阿(今遼寧新賓)、穆溪(今遼寧新賓木奇鎮)、長白山、瀋陽等地。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爲章氏、張氏。

源於蒙古族,出自元、明時期蒙古諸部,屬於漢化改姓爲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記載:

蒙古族遜尼耀特氏,世居察哈爾(今河北張家口一帶,包括河北、內蒙烏蘭察布盟、錫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區)。後有滿族引爲姓氏者,滿語爲Siuniyaote Hala。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爲章氏。

蒙古族章圖哩氏,世居土默特(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後有滿族引爲姓氏者,滿語爲Jangturi Hala。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爲章氏。

蒙古族章穆氏,世居科爾沁(今內蒙古阿榮旗)。後有滿族引爲姓氏者,滿語爲Jangmu Hala。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爲章氏。

蒙古族彰扎爾氏,世居科爾沁(今內蒙古阿魯科爾沁旗)。後有滿族引爲姓氏者,滿語爲Jangjar Hala。後多冠漢姓爲張。

蒙古族章佳氏,亦稱張佳氏,世居扎魯特(今內蒙古扎魯特旗)、歸化城和土默特(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後有鄂溫克族引爲姓氏者。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爲章氏、張氏、尹氏

源於土家族,出自元、明時期湘西土家族姜加氏族,屬於漢化改姓爲氏。土家族,在宋、元時期有姜加氏族部落,分有姜加孔氏、姜加阿勒氏兩大支系,世居湘西地區。後有蒙古族人在元、明之際引爲姓氏者。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農曆2月壬子,明太祖朱元璋下嚴詔禁用胡姓,土家族、蒙古族姜加孔氏、姜加阿勒氏族皆改爲漢姓章氏。

1、改爲章仇姓

雍王章邯爲漢所並,子孫皆姓章仇

2、改爲盧姓

隋煬帝對章仇太翼說:卿姓章仇,四嶽之胄,與盧同源。賜姓盧氏。

3、改爲莊姓

浙江省寧波市鎮海莊姓,先祖章姓。於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爲避朱元璋之諱,改章姓爲莊姓。

章姓 分布

公元前664年,鄣國被齊國滅亡,章姓始散居齊地,西漢初,有秦將章邯、章平兄弟,其後有豫章人章文,甘泉人章贛,匈奴單於近臣章渠,匈奴降漢者章尼,東漢時有揚州人章河,這些史實表明,秦漢之際,章姓已北入蒙古,西入陝西,南及蘇、贛。魏晉南北朝時期,姜太公的後裔,在豫章繁衍成爲大族,由此形成了章姓豫章郡望,南北朝時期享譽青史的吳興章姓即由此分衍而出。此期有資料表明,河間(今屬河北省)之章姓亦發展迅速,後逐漸昌盛並形成了章姓河間郡望。隋唐之際,已有章姓人落籍梓州(治今四川省三臺),而且今江蘇、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均有了章姓人家。五代十國時,已有章姓人落籍福建,如章仔鈞其先祖由福建泉州徙居浦城。兩宋時,見諸史冊之章姓更勝,可謂名家輩出。由於北方動盪,此際章姓遷徙以南方爲主,如章父章俞由福建浦城徙江蘇蘇州,章岷由浦城徙居江蘇鎮江,章甫由鄱陽(今江西省鄱陽)徙居真州(今江蘇省儀徵),章琰由寧國太平徙潤州(今江蘇省鎮江),章憲由建州浦城遷蘇州。此際,由於章得象、章惇、章鑑入朝爲相,更使得江南之章姓名噪一時。明初,山西章姓作爲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湖南、湖北、陝西、河北、北京等地。明清之際,章姓分佈更廣,並有沿海之章姓遷居臺灣,以及東南亞和歐美等地。1949年,蔣介石敗居臺灣,時江西、浙江、福建等地的章姓人隨從者甚衆。

章姓人口分佈

如今,章姓在全國分佈較廣,尤以湖北、浙江、江西等省多此姓,上述三省之章姓約佔全國漢族章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四。章姓在古代百家姓上排名第四十位,在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一十八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二。

章姓 郡望

武都郡:周惠王十三年(丁巳,公元前664年),齊國伐鄣。農曆7月,國君胡公祥陳亡,城池失落,鄣國被滅。韅因兄亡邑,不得已逃至梁州定居。鄣國和齊國都爲齊太公的後裔,鄣國的後人本以國名“鄣”爲氏,今國已不復存在,爲不忘同宗相殘之悲劇、牢記亡國之屈辱,因而去邑爲章,自立章氏,謂章韅。梁州(今陝西漢中),春秋時期置武都郡,戰國時期的楚國改置爲梁州郡。

京兆:亦稱京兆郡、京兆尹,實際上“京兆”不是一個郡,而是中央政府所在的地域行政大區稱謂,“尹”爲其太守。西漢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改右內史置京兆尹,爲三輔之一,治所在長安(今陝西西安)。三國曹魏文帝黃初元年(庚子,公元220年)改京兆尹爲京兆郡,治所在長安(今陝西西安),其時轄地在今陝西秦嶺以北、西安市以東、渭河以南至華縣一帶。曹魏黃初二年(辛丑,公元221年)封皇子禮爲秦公,以京兆郡爲秦國,曹魏黃初三年又改名爲京兆國。魏明帝青龍三年(乙卯,公元235年)封皇子洵爲秦王,改京兆國爲秦國。齊王(曹芳)正始五年(甲子,公元244年)改爲京兆郡,今西安,下屬五縣,除周至、戶縣外,均在轄區內。西晉時仍置京兆郡於長安,轄區較三國魏時縮小。十六國至南北朝時期前趙、前秦和後秦、西魏、北周相繼建都長安(後秦稱常安),均在此設置京兆郡(或尹)。隋、唐兩朝均都長安,另建新城。隋朝時期稱大興城。唐高宗永徽四年(癸丑,公元653年)改名長安城,在長安城周圍的京畿地區,以雍州爲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稱京兆者,均指京師及其附近地區。隋、唐兩朝均設京兆尹(郡、府)或雍州,作爲郡級建制以統長安、大興(唐改爲萬年)等二十餘縣。唐朝以後,長安城不復爲都,發展受到一定影響,但仍不失爲一個重要的地方性都會。金、元兩朝在陝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與建都之地無關,其時轄地在今陝西秦嶺以北、西安市以東、渭河以南、華陰以西一帶地區。北洋政府改順天府爲京兆地方,府尹爲京兆尹,符合金朝以前“京兆”之意。民國政府成立時廢黜“京兆”之稱。

豫章郡:亦稱南昌府、南昌郡。原爲春秋時期的洪州之地,戰國時期秦國置爲九江郡。楚、漢之際置豫章郡,治所在豫章(今江西南昌),其時轄地在今江西省南昌市,南朝陳時包有今江西錦江流域、南昌、清江、九江、歷陵、彭澤、柴桑等十八縣和兩個候國,即今江西省北部地區。隋朝時期爲洪州治所。唐朝以後又改爲豫章郡洪州,後期曾改爲鍾陵縣,再後又改爲南昌。五代時期的南唐及明、清諸朝爲南昌府治,明朝初期曾爲洪都府治,其時轄地均爲今江西省南昌市。

河間郡:亦稱河間府。始建於西漢高祖劉邦時期,治所在瀛州(今河北河間),到西漢文帝二年(癸亥,公元前178年)又改爲河間國。北魏時期改回置郡,治所在樂成縣(今河北獻縣)。此後或爲郡,或爲國。隋朝開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廢除,隋朝大業初年(乙丑,公元605年)及唐朝天寶、至德年間(公元742~758年)又改瀛州爲河間郡,治所在河間縣(今河北河間)。早期河間郡的統轄範圍在今河北獻縣、交河、阜城、武強一帶。

全城郡:即今甘肅生中部地區,郡治即今蘭州市。蘭州市位於甘肅省中部,隴海、包蘭、蘭新、蘭青等鐵路交點。爲甘肅省省會,全省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自古以來是中原通往西北地區的交通要衝。蘭州是我國的古老城市之一,漢朝時期爲全城郡,隋朝時期改爲蘭州治,清朝時期爲蘭州府治,民國三十年(公元1941年)設市。

章姓 堂號

武都郡:周惠王十三年(丁巳,公元前664年),齊國伐鄣。農曆7月,國君胡公祥陳亡,城池失落,鄣國被滅。韅因兄亡邑,不得已逃至梁州定居。鄣國和齊國都爲齊太公的後裔,鄣國的後人本以國名“鄣”爲氏,今國已不復存在,爲不忘同宗相殘之悲劇、牢記亡國之屈辱,因而去邑爲章,自立章氏,謂章韅。梁州(今陝西漢中),春秋時期置武都郡,戰國時期的楚國改置爲梁州郡。

京兆:亦稱京兆郡、京兆尹,實際上“京兆”不是一個郡,而是中央政府所在的地域行政大區稱謂,“尹”爲其太守。西漢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改右內史置京兆尹,爲三輔之一,治所在長安(今陝西西安)。三國曹魏文帝黃初元年(庚子,公元220年)改京兆尹爲京兆郡,治所在長安(今陝西西安),其時轄地在今陝西秦嶺以北、西安市以東、渭河以南至華縣一帶。曹魏黃初二年(辛丑,公元221年)封皇子禮爲秦公,以京兆郡爲秦國,曹魏黃初三年又改名爲京兆國。魏明帝青龍三年(乙卯,公元235年)封皇子洵爲秦王,改京兆國爲秦國。齊王(曹芳)正始五年(甲子,公元244年)改爲京兆郡,今西安,下屬五縣,除周至、戶縣外,均在轄區內。西晉時仍置京兆郡於長安,轄區較三國魏時縮小。十六國至南北朝時期前趙、前秦和後秦、西魏、北周相繼建都長安(後秦稱常安),均在此設置京兆郡(或尹)。隋、唐兩朝均都長安,另建新城。隋朝時期稱大興城。唐高宗永徽四年(癸丑,公元653年)改名長安城,在長安城周圍的京畿地區,以雍州爲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稱京兆者,均指京師及其附近地區。隋、唐兩朝均設京兆尹(郡、府)或雍州,作爲郡級建制以統長安、大興(唐改爲萬年)等二十餘縣。唐朝以後,長安城不復爲都,發展受到一定影響,但仍不失爲一個重要的地方性都會。金、元兩朝在陝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與建都之地無關,其時轄地在今陝西秦嶺以北、西安市以東、渭河以南、華陰以西一帶地區。北洋政府改順天府爲京兆地方,府尹爲京兆尹,符合金朝以前“京兆”之意。民國政府成立時廢黜“京兆”之稱。

豫章郡:亦稱南昌府、南昌郡。原爲春秋時期的洪州之地,戰國時期秦國置爲九江郡。楚、漢之際置豫章郡,治所在豫章(今江西南昌),其時轄地在今江西省南昌市,南朝陳時包有今江西錦江流域、南昌、清江、九江、歷陵、彭澤、柴桑等十八縣和兩個候國,即今江西省北部地區。隋朝時期爲洪州治所。唐朝以後又改爲豫章郡洪州,後期曾改爲鍾陵縣,再後又改爲南昌。五代時期的南唐及明、清諸朝爲南昌府治,明朝初期曾爲洪都府治,其時轄地均爲今江西省南昌市。

河間郡:亦稱河間府。始建於西漢高祖劉邦時期,治所在瀛州(今河北河間),到西漢文帝二年(癸亥,公元前178年)又改爲河間國。北魏時期改回置郡,治所在樂成縣(今河北獻縣)。此後或爲郡,或爲國。隋朝開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廢除,隋朝大業初年(乙丑,公元605年)及唐朝天寶、至德年間(公元742~758年)又改瀛州爲河間郡,治所在河間縣(今河北河間)。早期河間郡的統轄範圍在今河北獻縣、交河、阜城、武強一帶。

全城郡:即今甘肅生中部地區,郡治即今蘭州市。蘭州市位於甘肅省中部,隴海、包蘭、蘭新、蘭青等鐵路交點。爲甘肅省省會,全省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自古以來是中原通往西北地區的交通要衝。蘭州是我國的古老城市之一,漢朝時期爲全城郡,隋朝時期改爲蘭州治,清朝時期爲蘭州府治,民國三十年(公元1941年)設市。

章姓 姓氏源流

壹、zhāng

現行較常見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義,山東之平邑,山西之太原,安徽之涇縣,江西之金溪、峽江,廣西之田林,貴州之從江,雲南之隴川、河口、瀘水等地均有分佈。漢、鮮、侗、土、仡佬、納西、布依等多個民族皆有此姓。《鄭通志》、《續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載。其源不一:

1、鄭樵注云:“即鄣國之後也。姜姓,齊太公支孫封於鄣,爲紀附庸之國,今密州有古鄣城,爲齊所滅,子孫去邑爲章氏。”(2)或爲劉姓所改。《續通志·氏族略·總論·冒氏》:“元章卿孫,蜀人,本姓劉氏。自幼章提刑子之,遂冒姓章氏。”(3)或爲滿族姓章佳氏所改(按:章佳,劉慶華《滿族姓氏錄》引作“彰錦”,改姓“張”)。

4、土族之章姓,則由“姜加·孔”、“姜加·阿寅勒”所改。土族語“姜加·孔”漢意爲“姜加人”;“姜加·阿寅勒”漢意爲姜加村。或以村名爲姓,後或取“姜加× ×”之首音,諧以音近之漢字“章”(或“張”)而爲單姓。見《中國人的姓名·土族》。秦代有章邯;宋代有章惇;清代有章大來;現代有章炳麟、章士釗、章乃器。

貳、

章姓分布:分佈很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0.12%。尤以湖北、浙江、江西等省多此姓,三省章姓約佔全國漢族章姓人口64%。

章姓起源:①系自任姓。古章國(故城在今山東東平東之鄣城集)之後。②系自姜姓。春秋時齊太公支庶封國於鄣(在古章國之地),爲紀國附庸,後爲齊所滅,子孫去邑爲章氏。③清滿洲人姓。世居大淩河。又,清滿洲八旗姓章佳氏後改爲章氏。④明、清時雲南北勝州副同知章氏,系蒙古人。今蒙古族姓。⑤土家族姓。

章姓名人:

章子,戰國時齊威王將。

郡望:豫章,河間。

章姓 歷史名人

章姓古代名人

章學誠清代(1738-1801),史學家

章惇北宋(1035-1105),參知政事,新黨重要人物

章邯秦末,名將,投降項羽後被封爲雍王

章要兒南朝(506-570),陳武帝陳霸先皇后

章姓近代名人

章乃器實業家,七君子之一,著名“右派”

章宗祥(1879-1962年),中華民國政治人物

章伯鈞(1895-1969),民主人士,著名“右派”

章士釗(1881-1973),民國教育家

章亞若蔣孝嚴、蔣孝慈生母

章太炎(1869-1936),後易名爲炳麟,清末民初思想家,史學家,樸學大師,民族主義革命者。

《百家姓》北宋版排名
40

4

5

6

7

熱門查詢
《百家姓》北宋版
百家姓排名:

羿

宿

滿祿

萬俟司馬上官歐陽夏侯諸葛聞人東方赫連皇甫尉遲公羊

澹臺公冶宗政濮陽淳于單于太叔申屠公孫仲孫軒轅令狐锺离宇文長孫慕容鮮于閭丘司徒司空亓官司寇子車

顓孫端木巫馬公西漆雕樂正壤駟公良拓跋夾谷宰父穀梁段干百里東郭南門呼延羊舌微生

梁丘左丘東門西門南宮第五,百家姓終。

©2024 911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