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大全 911查詢
輸入姓氏或拼音,例如查找 姓起源,輸入 jia 即可
家姓 家氏 家姓起源 家姓名字 家姓名人
家姓

姓氏
拼音jiā
人口約 15 萬〔 常見姓氏 〕
排名355 位。
位於融姓 之後,湛姓 之前。

家姓 百家姓排名

時間排名時間排名時間排名
最新3552018年2014年
2013年2007年2006年
1995年1987年1982年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207
手機查看家姓起源,微信掃一掃頁面右側二維碼。關註後發送 家姓 即可

家姓 起源

家姓主要源自:姬姓復姓

①、出自姬 姓,以祖字爲氏。據《姓苑》和《名賢氏族言行類稿》載,周孝王之子家父,周幽王時在朝中做官,稱周大夫,他看到幽王愛喝酒,沉迷女色,殘暴無道,整日遊逸淫樂,把國家大事丟在一邊,很不滿意,就作了一首著名的詩《節南山》(見《詩經·小雅》)詩諷刺太師尹氏,尖銳地指出其濫用職權、任用奸佞、 貽禍人民,並以此來提醒周幽王。但周幽王根本就不聽,最終導致西周滅亡。

家父的《節南山》一詩被載入《詩經》而千古流傳,他的忠誠和正直爲世人所欽佩。在姬家父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爲姓氏者,稱家氏,世代相傳至今,史稱家氏之始。

②、源自以祖字爲氏。據《姓苑》和《姓氏考略》所載,春秋時魯莊公之孫名駒,字子家,子孫取祖字爲姓,世代姓家。

③、出自複姓家僕氏。據《中國姓氏大全》載,周代晉國有大夫家僕徒,爲家僕複姓之始。後改爲單姓家,稱家氏。

家姓第三個淵源:源於複姓,出自春秋時期晉國大夫 家僕氏,屬於複姓簡化省文爲氏。

據典籍《中國姓氏大全》記載,春秋時期,晉國有大夫家僕徒,此爲家僕複姓之始。

周襄王姬鄭七年(晉惠公姬夷吾六年,秦穆公嬴任好十五年,公元前645年),秦穆公爲了報復沒有信譽的晉惠公,率軍向晉國西線推進,三戰三捷,把戰線推進到了黃河西岸的韓原地區,秦晉之間的“韓原大戰”序幕拉開。

當年晉國發生饑荒之時,晉國大夫慶鄭從秦國借來了糧食,他成了親秦派,被晉惠公取消了車右資格,任命家僕徒爲車右。

晉惠公乘坐駟馬戎車(四匹戰馬拉的戰車),率領晉國上下兩軍渡過黃河,邀秦穆公戰於韓原(今陝西韓城)。

兩軍各自在韓原紮下營壘,晉惠公有點沉不住氣,派了一個好脾氣的大夫韓簡前去查看敵人動靜。韓簡看完了回來說:“報告,秦國兵馬少,但士氣是咱兩倍。”

晉惠公反問:“爲什麼?”

韓簡實話實說:“當初您逃跑是秦國資助,您回來爲君是秦國護送,您沒糧食是秦國接濟。後來您一再食言,把秦穆公惹毛了,秦國因此來問罪。我軍的將士們都覺得理虧,沒有鬥志。”

戰鬥開始後,晉惠公駟馬車陷到一灘爛泥裏,車輪被深深陷住。晉惠公大喊:“家僕徒,下去給我推車軲轆去!”車右家僕徒下去,咬牙閉眼,搬車輪,御手使勁轟馬,可是輪子象圓規那樣,以另一隻輪子爲中心,不停地打轉。

秦軍就要包抄過來了,家僕徒使出渾身力氣,也沒有將戰車起出爛泥裏。正好原來的車右慶鄭駕車從旁邊經過,看見主公陷入泥淖,暗自覺得好笑。

晉惠公大怒:“慶鄭,你敢不救我?”

慶鄭卻扭頭就走,還說:“您等着!我這就找人去。”

這時候,秦穆公看見晉惠公自投絕路,陷入淤泥,大有被活捉的可能,遂驅動戰車急馳前來。晉國援兵在萬分危急中趕到,秦穆公不但沒捉到晉惠公,半路上反倒被晉軍層層包圍,象一隻困在垓心的野獸。

晉軍大將韓簡的車駕已經抓住了秦穆公的左馬,促使它不能逃逸,韓簡的車右則舉起長戈,連連擊中秦穆公的護甲。秦穆公的七層皮甲已被擊穿六層,秦穆公多處負傷,心想這回完蛋了。

慶鄭則在這時候過來了,看見韓簡正在砍人,遂大喊:“韓大夫住手!主公那邊陷泥裏了,叫咱快去搬車呢!”

韓簡將軍爲人實心,立刻喊:“收手!掉頭!救主公去。”

慶鄭有意地這麼一攪和,秦穆公方纔逃過一劫。秦穆公乘機突圍脫險,馬上組織反擊。晉惠公剛從泥裏出來,正撞上秦國的“野人兵”(步兵)。野人兵們大吼着衝上前來,掄起大木棒上去就將晉惠公戰車的駟馬全部打死。

晉惠公穿着重甲,趕緊跳到車下,撲了一身泥,被野人兵捉住,象捆糉子似的捆了個結實,然後丟到自己的戰車上,家僕徒也被一同活捉。韓簡被隔在外圍,根本沒法靠近,眼睜睜地看晉惠公落網,成爲秦軍的俘虜……

後來在秦穆公夫人穆姬(晉獻公姬佹諸之女)的斡旋下,晉惠公纔沒成爲秦國祭祀壇上的犧牲,直到答應割河西八城給秦國,才與家僕徒一起被放回國。

晉惠公回國後第一件事,就是殺了慶鄭。

在家僕徒的後裔子孫中,多以先祖名字爲姓氏,稱家僕氏,後省文簡化爲單姓家氏,世代相傳至今。

部分始祖:家父。

家姓 分布

家姓早期主要生活在中原一帶,後逐漸向周邊地區遷移,漢唐之際在陝西、甘肅等地形成郡姓望族,以京兆郡、南安郡爲郡望。宋代以後在四川眉山等地形成主要聚居區。如今在山西 甘肅 陝西 等地有少量分佈。目前家姓人口沒有進入全國前三百位。

家姓 郡望

京兆郡 即首都長安直轄區,相當於今陝西西安至華縣一帶。

南安郡 東漢中平五年(188)分漢陽郡置,治狄道(今甘肅隴西渭水東岸)。相當今甘肅隴西東部及定西、武山等地。

家姓 堂號

京兆郡 即首都長安直轄區,相當於今陝西西安至華縣一帶。

南安郡 東漢中平五年(188)分漢陽郡置,治狄道(今甘肅隴西渭水東岸)。相當今甘肅隴西東部及定西、武山等地。

家姓 姓氏源流

壹、jiā

現行較罕見姓氏。今山西之太原、陽泉、運城、朔州,河南之義馬,福建之寧德,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佈。漢族、傣族有此姓。《鄭通志·氏族略》亦收載。其源不一:

1、鄭樵注云:“姬姓,周大夫家父之後,以字爲氏。”家父乃周幽王時大夫,其後以王父字爲氏。

2、其又注云:“魯有子家氏,亦爲家氏。”春秋時魯莊公曾孫公孫歸父字子家,其後以王父字爲氏,稱子家氏,亦爲家氏,此亦系出姬姓。周幽王時有家伯;漢代有家羨;宋代有家靜、家彬、家仲;明代有家文慶。

家姓 歷史名人

家姓古代名人

家父西周,詩人。家氏,名父,周幽王時(前781-前771)貴族。《詩經·小雅·節南山》末章雲“家父作誦,以究王訩”,可信《節南山》一詩乃家父所作。舊說此詩是刺幽王寵信太師尹氏,尹氏任人唯親,使朝政昏亂,百姓遭殃。它揭露了權臣炙手可熱的氣焰,表現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更對統治階級奉爲最神聖的“天”發出了一連串責難,“昊天不傭,降此鞠訩;昊天不惠,降此大戾”,“不弔昊天,亂靡有定”,“昊天不平,我王不寧”,反映了西周末年統治思想的動搖,是《小雅》中一首較好的貴族諷刺詩。

家定國宋朝(1031-1094),宋文學家。字退翁,眉山(今屬四川)人。皇祐間進士及第,除雅州名山縣尉。調永康軍司法,徙澧州司理。遷祕書省著作佐郎,知洪雅縣。籤書蜀州判官事,徙通判瀘州,知渠州。以瀘州夷人叛命,坐罪罷官。後起知懷安軍,移嘉州,未行。紹聖元年,因病卒,年六十四。定國長於詩文,曾與蘇軾、蘇轍唱和,體格清懿。著有古律詩三十卷、雜文十卷,今已佚。

家勤國宋朝,宋學者。願父。慶曆、嘉佑間與從兄安國、定國同從劉巨遊,與蘇軾、蘇轍爲同門友。憤怨王安石久廢《春秋》學,著《春秋新義》。熙寧、元豐間朝臣紛更;元佑時,司馬光當政廢除新法,勤國憂鬱不安,作《室喻》,蘇軾、蘇轍讀之敬嘆。

家願宋朝,宋臣。字處厚,眉山(今屬四川)人。紹聖進士。元符三年(1100)爲樂至令,應詔上書,極論時政,其大要開言路以聞直諫,詳聽言以觀事實,從寬厚以盡人纔等。崇寧初詔籍元佑、元符上書人,遂入黨籍,謫監華州西嶽廟。大觀四年(1110)解黨禁,調知雙流縣,因事謫英州酒稅,移黃州。高宗南渡,擢知閬州,移彭州,卒。

家坤翁宋朝(1213-?),宋臣。號頤山,眉山(今屬四川)人。淳祐二年,知諸暨縣。歷司農丞,除樞密院編修官兼度支郎中。景定三年,以戶部郎中,出知撫州。坤翁博雅有家學,嘗纂《景定臨川志》三十五卷,《永樂大典》卷一九四一九存其殘卷。

家鉉翁宋末(1213-1294),學者。眉州(治今四川眉山)人,號則堂。以蔭入仕。歷知常州、浙東提點刑獄、權戶部侍郎兼知臨安府、浙西安撫使等。德祐二年(1276),賜進士出身,拜籤書樞密院事。元兵至臨安,丞相吳堅等檄告天下守令以城降,他拒不署名檄文。旋爲祈請使赴元軍營中,被拘留,誓不仕。被俘至河間(今屬河北),開館授徒,得釋南歸。學問淵博,精《春秋》。有《春秋詳說》、《則堂集》。

家之巽元朝,詩人。字志行,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寓吳興(今浙江湖州)。南宋景定間舉進士,爲建康制置司幹官。宋末,爲臨安府通判。入元,嘗作德政碑媚楊璉真伽,爲士論不齒。嘗和《三賢堂詩》,推尊蘇軾,有“辭章小技應閒事,節義千年真大賢”之句。又爲演福寺作觀音殿碑,大罵賈似道,併爲周密所譏刺。其他家姓名人有漢官吏家羨、家君;宋學者家橫、家進等。近當代家姓名人有醫學家家普等。

家羨漢代,曾任北海郡劇縣縣令。

家橫宋朝,字仲本,宋代人。擅長經學。

家姓 相關姓氏

家僕 (家僕)家父

《百家姓》北宋版排名
207

25

26

27 羿

28

熱門查詢
《百家姓》北宋版
百家姓排名:

羿

宿

滿祿

萬俟司馬上官歐陽夏侯諸葛聞人東方赫連皇甫尉遲公羊

澹臺公冶宗政濮陽淳于單于太叔申屠公孫仲孫軒轅令狐锺离宇文長孫慕容鮮于閭丘司徒司空亓官司寇子車

顓孫端木巫馬公西漆雕樂正壤駟公良拓跋夾谷宰父穀梁段干百里東郭南門呼延羊舌微生

梁丘左丘東門西門南宮第五,百家姓終。

©2024 911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