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大全 911查詢
輸入姓氏或拼音,例如查找 姓起源,輸入 wei 即可
蔚姓 蔚氏 蔚姓起源 蔚姓名字 蔚姓名人
蔚姓

姓氏
拼音wèi
人口約 10 萬〔 罕見姓氏 〕
排名437 位。
位於居姓 之後,達姓 之前。

蔚姓 百家姓排名

時間排名時間排名時間排名
最新4372018年2014年
2013年2007年2006年434
1995年3741987年1982年366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365
手機查看蔚姓起源,微信掃一掃頁面右側二維碼。關註後發送 蔚姓 即可

蔚姓 起源

蔚姓主要源自:姬姓

蔚姓起源一

蔚州,即今河北省蔚縣一帶。漢朝以前,該地是代國之地,到了漢代被置爲代郡之治,被正式置爲蔚州,則始自南北朝的北周,至清代時,開始改州爲縣,屬於直隸省宣化府,民國成立,正式定名爲蔚縣,而迄於今。春秋時鄭國的公子翩的封邑在蔚州,其子孫後代便以受封地名爲姓,稱蔚氏。故蔚氏後人奉公子翩爲蔚姓的得姓始祖。

蔚姓起源二

源於姬姓,出自西周晚期鄭國公子翩的封地,屬於以封邑名稱爲氏。西周晚期,在周宣王姬靜(姬靖)執政時期(公元前827~前784年),其弟弟鄭桓公姬友有個兒子叫公子翩,周宣王很喜歡這個侄兒,因此賜封其於蔚邑(今山西平遙),併爲其專門設置了蔚州。因此,世人又稱公子翩爲蔚翩、鬱翩、鬱翩、尉翩、鄭翩等。

蔚姓 分布

蔚氏或是典型的漢族姓氏,人口總數在中國的大陸和臺灣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爲第三百六十五位門閥。蔚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的前一百位。另一支蔚氏也是出自蔚州(今河北省蔚縣),據說是小諸侯國代國建都於此,當地的居民就以地名爲姓氏,稱爲蔚氏。上古周朝時,周宣帝將鄭國的公子翩封於蔚邑(今山西省平遙縣和靈丘縣一帶),於是公子翩又被稱呼爲蔚翩,而其後代,就以封地爲姓,蔚姓也就如此產生了。蔚姓大多繁衍於北方,如宋朝初年著名將領蔚興、蔚昭敏父子,便是當時的祥符人,也就是現在的河南開封人。蔚姓望族居琅琊郡(今山東省諸城市)。

今山東省的濟南市、東平縣、濟寧市、萊蕪市、東平縣、煙臺市、汶上縣、泰安市,內蒙古自治區的涼城縣、滿洲裏市、呼和浩特市、通遼市,河南省的南陽市新野縣、確山縣、駐馬店市、洛陽市、虞城縣、開封市,山西省的太原市、朔州市、汾陽市、晉中市平遙縣、呂梁市文水縣、定襄市、交城市,江西省的贛州市,吉林省的吉林市,天津市,遼寧省的大連市,廣東省的廣州市番禺區、佛山市,重慶市的江津縣,四川省的成都市、冕寧縣、綿竹市,河北省的唐山市豐潤區,安徽省的蕪湖市、宣城市郎溪縣、天長市、合肥市、六安市、壽縣,甘肅省的蘭州市、禮縣、西和縣,臺灣省,黑龍江省肇東市,陝西省的寶雞市、大荔縣、勉縣、旬陽縣、佳縣、綏德、隴縣,江蘇省的蘇州市、崑山市、盱眙縣,北京市的東城區,湖北省的襄樊市,臺灣省的臺北市,福建省的廈門市等地,均有蔚氏族人分佈。

蔚姓 名人明星

蔚姓 郡望

琅琊郡:亦稱琅琊國、琅岈郡、琅玡郡。春秋時期的齊國有琅琊邑,在今山東膠南縣琅琊臺西北,有越王勾踐遷都至此之說。秦朝統一六國後,在境內設琅琊郡,並附置琅琊縣,治所均在琅琊(今山東青島膠南夏河城),郡境爲山東半島東南部。西漢時期治東武(今山東諸城),並增琅琊國、櫃縣和祝茲侯國治於境內,下轄五十一縣,包括今山東半島東南部的海陽、即墨、嶗山、膠縣、膠南、沂水、營南、日照、五蓮、贛榆(今江蘇贛榆)及青島等地。東漢朝時期琅琊國改治到開陽(今山東臨沂)。晉朝時期改置爲琅琊省。北魏時期治即丘(今山東臨沂)。隋朝時期又復置琅琊縣。唐朝時期又裁廢,境地歸膠州、諸城,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東南部諸城、臨沂、膠南一帶。唐朝乾元初年曾廢黜,後有沂州琅琊郡。從魏、晉朝時期琅琊國起,琅琊臺及秦朝琅琊郡治均不屬琅琊郡(國)。另一處琅琊郡在今江蘇南京一帶,此後廢置千餘年。

蔚姓 堂號

琅琊郡:亦稱琅琊國、琅岈郡、琅玡郡。春秋時期的齊國有琅琊邑,在今山東膠南縣琅琊臺西北,有越王勾踐遷都至此之說。秦朝統一六國後,在境內設琅琊郡,並附置琅琊縣,治所均在琅琊(今山東青島膠南夏河城),郡境爲山東半島東南部。西漢時期治東武(今山東諸城),並增琅琊國、櫃縣和祝茲侯國治於境內,下轄五十一縣,包括今山東半島東南部的海陽、即墨、嶗山、膠縣、膠南、沂水、營南、日照、五蓮、贛榆(今江蘇贛榆)及青島等地。東漢朝時期琅琊國改治到開陽(今山東臨沂)。晉朝時期改置爲琅琊省。北魏時期治即丘(今山東臨沂)。隋朝時期又復置琅琊縣。唐朝時期又裁廢,境地歸膠州、諸城,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東南部諸城、臨沂、膠南一帶。唐朝乾元初年曾廢黜,後有沂州琅琊郡。從魏、晉朝時期琅琊國起,琅琊臺及秦朝琅琊郡治均不屬琅琊郡(國)。另一處琅琊郡在今江蘇南京一帶,此後廢置千餘年。

蔚姓 姓氏源流

壹、wèi

現行較罕見姓氏。今河北之尚義、山東之東平、山西之太原、陝西之韓城、內蒙古之烏海、廣東之乳源等地均有分佈。漢族姓氏。《續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載。《姓氏考略》注“尉”雲:“音‘畏’,又音‘鬱’,亦作‘蔚’”。是“蔚”與“尉”同,亦當有wèi、yù二音。《新編千家姓》音wèi;新版《辭海》音yù,《中國姓氏大全》亦音wèi,其注稱:“此姓以邑爲氏。古有蔚(yù)州,即今河北蔚(yù)縣。根據出處,此姓當念yù,但現多讀作wèi。”《中國古今姓氏辭典》亦音wèi,其引《姓氏考略》雲:“以邑爲氏,蔚州,代地,周宣帝置,望出琅邪。”漢代有蔚曠;宋代有蔚昭敏,高陽關鎮將;明代有蔚綬,合肥人,禮部尚書;又有蔚春,弘治進士;清代有蔚柱,河陽知縣;又有蔚之煥,任經歷。

貳、

現行較罕見姓氏。今河北之圍場、山西之太原、內蒙古之烏海等地有分佈。漢族姓氏。《姓氏考略》收載並注其源:“以邑爲氏。蔚州,代地,(北)周宣帝置。望出琅琊。一作‘尉’。”蔚,《姓氏詞典》以爲“故治在今山西靈丘縣”;《中國姓氏大全》則稱:“在今河北北部蔚縣。”一音wèi,亦爲姓。宋代有蔚光、蔚紹敏;明代有蔚綬。

三、

蔚姓分布:分佈較廣,但人數不多。

蔚姓起源:①尉,亦作蔚。②蔚,州名,北魏置蔚州,故城在今山西平遙。北周置蔚州之故城在今山西靈丘。以邑爲氏。③本作熨。

蔚姓名人:

蔚興,宋時開封祥符人,終龍尉都虞候。

郡望:琅邪、太原。

蔚姓 歷史名人

蔚姓古代名人

蔚興宋朝,宋代武將,跟隨宋太宗攻打太原,立有戰功。

蔚昭敏宋朝,宋代保靜軍節度使。鹹平時任鎮定高陽關三路先鋒。遼兵退趨莫州,他斬敵萬餘人,拜唐州團練。

蔚春明朝,明代弘治進士。因爲人耿直,不容奸詐,在官場中很很不順利,常遭小人妒嫉,後辭官回鄉。

蔚能明朝,明代安徽省合肥人,擔任禮部尚書,由於勤奮廉潔,受百姓擁戴。

蔚元南北朝,北魏官員,官至司徒。

蔚綬明朝,官員,官至禮部尚書。

《百家姓》北宋版排名
365

45 祿

46

47

48

熱門查詢
《百家姓》北宋版
百家姓排名:

羿

宿

滿祿

萬俟司馬上官歐陽夏侯諸葛聞人東方赫連皇甫尉遲公羊

澹臺公冶宗政濮陽淳于單于太叔申屠公孫仲孫軒轅令狐锺离宇文長孫慕容鮮于閭丘司徒司空亓官司寇子車

顓孫端木巫馬公西漆雕樂正壤駟公良拓跋夾谷宰父穀梁段干百里東郭南門呼延羊舌微生

梁丘左丘東門西門南宮第五,百家姓終。

©2024 911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