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大全 911查詢
輸入姓氏或拼音,例如查找 姓起源,輸入 xi 即可
郤姓 郤氏 郤姓起源 郤姓名字 郤姓名人
郤姓

姓氏
拼音
人口約 1 千〔 稀有姓氏 〕
排名1200 位。
位於第姓 之後,珍姓 之前。

郤姓 百家姓排名

時間排名時間排名時間排名
最新12002018年2014年
2013年2007年2006年
1995年1987年1982年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305
手機查看郤姓起源,微信掃一掃頁面右側二維碼。關註後發送 郤姓 即可

郤姓 起源

郤姓主要源自:姬姓

郤姓起源一

出自姬姓,以封地爲姓。春秋時,晉獻公征伐翟人,公族子弟叔虎奮勇當先,帶領晉軍攻破翟人營壘,打敗了翟人。事後晉獻公把郤邑(山西沁水下游一帶)封給他,建立郤國,爲子爵,稱郤子。他的後代遂以封地爲姓,稱郤氏。是春秋時期郤宛的後代。郤氏在晉國世襲卿位,後來被晉厲公滅族,有子孫逃到楚國,楚昭王時郤宛任左尹,其子孫後代沿襲祖姓爲郤姓。

郤姓起源二

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爲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⑴.滿族錫克德氏,亦稱希克特氏、錫赫特氏,滿語爲Sikde Hala,世居卦爾察(今俄羅斯烏蘇里斯克)。後有錫伯族引爲姓氏者。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爲郄氏郗氏、線氏、奚氏等。

⑵.滿族錫克特哩氏,亦稱西克忒里氏、石克特立氏、錫得胡立氏,是錫克德氏的早期分支,滿語爲Sikteri Hala,世居訥殷(今吉林撫松松花江上游流域)、烏喇(今吉林永吉)、松花江與黑龍江沿岸等地,後多冠漢姓爲郄氏郗氏西氏胡氏石氏奚氏邵氏等。

滿族郄氏的正確讀音皆作xì(ㄒㄧˋ)。

郤姓 郡望

濟陽郡:戰國時期爲魏國城邑,西漢時期改置爲濟陽縣,治所在今河南省蘭考縣東北部。濟陽縣在唐朝初期併入冤句縣。晉朝惠帝時將陳留郡的一部份劃出來設置濟陽郡,治所在濟陽,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蘭考縣、山東省東明縣以及定陶縣一帶地區,距今河南省正陽縣不遠。晉惠帝后來將陳留郡的一部份劃出來設置濟陽郡,治所在濟陽,轄地在今河南省蘭考縣、山東省東明縣、定陶區一帶,距今河南省德正陽縣不遠。東晉後期晉室南渡後,濟陽郡被廢黜。

濟陰郡:漢景帝中元六年(丁酉,公元144年)置濟陰國,漢元帝初元元年癸酉(公元前48年,一說漢武帝建元三年)改爲濟陰郡,治所在定陶(今山東定陶區),其時轄地在今山東菏澤附近、南至定陶、北至濮城地區。東漢元帝初元元年(癸酉,公元前48年)改爲濟陰郡,轄地在今山東省定陶區一帶。

山陽郡:古代山陽郡有二:①漢景帝中元六年(丁酉,公元前144年)將梁國分置爲山陰國,不久以後的漢武帝建元年間(公元前140~135年),又將其改爲山陽郡,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獨山湖周圍金鄉縣一帶地區。②東晉朝義熙年間(公元405~418年),晉安帝將廣陵郡分置山陽郡,治理山陽附近的地區,其時轄地在今在今江蘇省清江、淮安一帶。至隋朝初年(辛丑,公元581年),隋文帝又移其治所到今江蘇省淮安市一帶地區。

郤姓 堂號

濟陽郡:戰國時期爲魏國城邑,西漢時期改置爲濟陽縣,治所在今河南省蘭考縣東北部。濟陽縣在唐朝初期併入冤句縣。晉朝惠帝時將陳留郡的一部份劃出來設置濟陽郡,治所在濟陽,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蘭考縣、山東省東明縣以及定陶縣一帶地區,距今河南省正陽縣不遠。晉惠帝后來將陳留郡的一部份劃出來設置濟陽郡,治所在濟陽,轄地在今河南省蘭考縣、山東省東明縣、定陶區一帶,距今河南省德正陽縣不遠。東晉後期晉室南渡後,濟陽郡被廢黜。

濟陰郡:漢景帝中元六年(丁酉,公元144年)置濟陰國,漢元帝初元元年癸酉(公元前48年,一說漢武帝建元三年)改爲濟陰郡,治所在定陶(今山東定陶區),其時轄地在今山東菏澤附近、南至定陶、北至濮城地區。東漢元帝初元元年(癸酉,公元前48年)改爲濟陰郡,轄地在今山東省定陶區一帶。

山陽郡:古代山陽郡有二:①漢景帝中元六年(丁酉,公元前144年)將梁國分置爲山陰國,不久以後的漢武帝建元年間(公元前140~135年),又將其改爲山陽郡,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獨山湖周圍金鄉縣一帶地區。②東晉朝義熙年間(公元405~418年),晉安帝將廣陵郡分置山陽郡,治理山陽附近的地區,其時轄地在今在今江蘇省清江、淮安一帶。至隋朝初年(辛丑,公元581年),隋文帝又移其治所到今江蘇省淮安市一帶地區。

郤姓 姓氏源流

壹、

現行地較罕見姓氏。今河北之蔚縣,山西之太原、陽泉、朔州、長治、臨汾,陝西之韓城,貴州之三都,雲南之隴川等地有分佈。漢族、苗族有此姓。《續通志·氏族略》亦收載,歸“入聲”部。《姓氏考略》注云:“《姓氏辨證》:郤,音‘隙’,俗作“郄”。郤氏,姬姓。晉公族大夫食採於郤,以邑爲氏。望出濟陰、山陽。”郤邑,當在今山西沁水下游一帶地方。按:“沁水”,《中國姓氏大全》引作“泌水”。誤。春秋時晉有郤文,生豹;豹生芮,芮生缺。三國時蜀有郤正;明代有郤忠,洪武進士;又有郤祥,行唐人,以孝聞。

貳、

郤姓分布:湖北鍾祥、臺灣臺南、臺東、山西廣靈、代縣等地均有此姓。

郤姓起源:①系自姬姓。晉公族大夫食採於郤(故城在今河南武陟西南之郤鄉),以邑爲氏。 ②抱罕郤氏,羌姓。北魏時有郤鐵忽反,自稱水池王,見《通鑑》。

郤姓名人:

郤芮,春秋時晉大夫。郤廣,元時行唐人,成宗時以文臣授元帥府左輔監軍。

郡望:濟陰,山陽。

變化:俗作郄。

郤姓 歷史名人

郤姓古代名人

郤正三國,蜀漢太守。博覽墳籍,弱冠能文,爲祕書令史,遷郎至令。澹於榮利,儀則先儒。

郤犨春秋,晉國大夫,有才辯。與郤錡、郤至組成春秋中期晉國權臣集團。三人皆晉國郤氏家族成員,時人稱之三郤,又作三郄。

郤缺春秋,晉國大夫。耨於冀,其妻鈳之,相敬如賓。文公聞其事,用爲下軍大夫。

郤芮春秋,(生卒年待考),亦稱郄芮。著名晉國大夫。春秋時期,晉獻公征伐翟人,戰鬥中,公族子弟叔虎奮勇當先,帶領晉軍攻破翟人營壘,打敗了翟人。事後晉獻公把郤邑封給他。叔虎的二兒子郤芮後來又被封在冀邑,又稱冀芮,後衍生出冀氏一族;三兒子郤義是郤至的先祖,後衍生出溫氏。郤氏在晉國世襲卿位,郤芮是晉國舊族。晉獻公爲國君的時候,郤芮接續叔虎做大夫,是公子夷吾的黨羽。驪姬之亂以後,公子夷吾出逃在外,郤芮跟隨夷吾出逃。等到晉獻公逝世,裏克等人在國內殺死了驪姬姐妹所生的公子,準備迎立公子重耳的時候,郤芮向公子夷吾獻計,從而使夷吾得到秦國的幫助,回國做了國君,即晉惠公。後來晉文公回國之後,郤芮怕晉文公會懲罰晉惠公的黨羽,於是就和呂甥一起密謀燒掉晉文公所住的宮室,並殺了晉文公。不料,他們的謀劃被寺人揭發了,兩人雖燒了宮室,卻沒有找到晉文公,只好趕快逃跑。後來,郤芮被秦穆公誘殺了。郤芮的這一反叛行經,後來還影響到了郤缺的政治生涯。

郤克春秋(公元前?~前586年待考),亦稱郄克,郤缺之子。著名春秋時期晉國大夫。弭之戰時,郤克做了上軍佐,顯然是繼承了郤缺的卿位。不過他在此戰之中並沒有什麼表現,只是跟着上軍將士會帶領完整的上軍撤了回去。 魯宣公十七年,郤克出使齊國,齊頃公讓女眷躲在帷幕後面看晉國來的使者,當她們看到郤克是個瘸子時,鬨然大笑。受到如此侮辱,郤克感到非常憤怒,發誓要報這個仇。他留下副使欒京廬,讓齊國謝罪,自己則回國要求晉景公出兵伐齊。 晉景公拒絕了他的請求。郤克又請求用自己的家兵,也沒有得到批准。 這件事讓士會看在眼裏,覺得如果不讓郤克出這口氣的話,有可能引起郤氏在國內作亂。於是士會自己便依然辭職,讓郤克做了中軍將。 三年之後的魯成公二年,郤克率晉軍征伐齊國。在進軍途中,司馬韓厥要殺個犯錯之人,因該人與郤克關係很好,郤克便急忙趕去想救下那個人,但是等他趕到時那人已經被殺了。郤克馬上命令將被殺的人懸起示衆,並向他的車伕解釋說,他這麼做是爲了替韓厥分擔責任。 晉齊兩軍在鞌地大戰,郤克被箭射傷了,但仍然堅持擂鼓不斷,晉軍將士受到鼓舞,拼命衝殺,大勝齊軍。得勝回國之後,晉景公慰勞參戰的三個卿,郤克推讓功勞,顯得很是謙虛。 又過了三年的魯成公五年,郤克病逝。

郤彀春秋,(生卒年待考),亦稱郄彀,著名晉國將領。晉文公在被廬閱兵,列三,謀元帥,大夫趙衰說:“郤縠宣傳《禮》、《樂》,研究《詩》、《書》,一定會懂得帶兵的道理。”晉文公便讓他率領中軍。

郤至郤犨郤錡春秋(公元前?~前574年待考),亦稱郄至、郄犨、郄錡,分別爲郤克之長、次、幼子。著名晉國大夫,“三郤”。

郤巡東漢,(生卒年待考),亦稱郄巡。著名侍中。

郤誢晉朝,(生卒年待考),亦稱郄誢、郄詵,字廣基;濟陰單父人(今山東單縣)。著名雍州刺史。學問好,識見多,氣宇不凡,辦事果斷,能洞察世事,有政績而愛到朝野一致讚譽。郤誢使父郤晞,官爲尚書左丞。郤誢博學多才,瑰偉倜儻,不拘細行,州郡禮命並不應。晉泰始中期,晉武帝詔告天下舉賢良直言之士,太守文立推舉郤誢應選。郤誢在任期間威嚴明斷,甚得四方聲譽,後病逝於官任上。其子延登爲州別駕。

郤永明朝,(生卒年待考),亦稱郄永。著名遼東總兵。

郤忠明朝,(生卒年待考),亦稱郄忠;河北行唐人。官吏。明朝洪武年間進士。他爲官職之時,正值荒年,百姓生兒生女都因無法養活而棄之荒野,郤忠見了心疼,頒佈禁止棄子令,並將自己的俸祿拿出以濟窮人,獲生者甚衆。他在任期間,公證廉明,百姓向善,決獄無滯,監牢都是空的。臨漳、行唐二縣百姓皆譽稱郤忠爲好官。

郤姓 相關姓氏

郤州

《百家姓》北宋版排名
305

38

39

40

41

熱門查詢
《百家姓》北宋版
百家姓排名:

羿

宿

滿祿

萬俟司馬上官歐陽夏侯諸葛聞人東方赫連皇甫尉遲公羊

澹臺公冶宗政濮陽淳于單于太叔申屠公孫仲孫軒轅令狐锺离宇文長孫慕容鮮于閭丘司徒司空亓官司寇子車

顓孫端木巫馬公西漆雕樂正壤駟公良拓跋夾谷宰父穀梁段干百里東郭南門呼延羊舌微生

梁丘左丘東門西門南宮第五,百家姓終。

©2024 911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