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大全 911查詢
輸入姓氏或拼音,例如查找 姓起源,輸入 du 即可
堵姓 堵氏 堵姓起源 堵姓名字 堵姓名人
堵姓

姓氏
拼音zhě
人口約 9 萬〔 罕見姓氏 〕
排名460 位。
位於益姓 之後,慎姓 之前。

堵姓 百家姓排名

時間排名時間排名時間排名
最新4602018年2014年
2013年2007年2006年
1995年1987年1982年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300
手機查看堵姓起源,微信掃一掃頁面右側二維碼。關註後發送 堵姓 即可

堵姓 起源

堵姓主要源自:姬姓羋姓

堵姓起源一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鄭國,以封邑名爲氏。春秋時期鄭國有大夫洩寇,是 執政大臣之一,與叔詹、師叔被稱爲“三良”。因他被封於堵邑(今河南省方城一帶),所以又稱爲洩伯、洩堵寇、堵叔。他的後代子孫就以封邑名“堵”爲姓,稱堵姓。

堵姓起源二

源於姬姓,出自西周時期樂官堵人,屬於以官職稱謂爲氏。堵人,氏西周初期樂官中的一種,專職演奏編鐘或編磬。

堵姓起源三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鄭國上大夫堵汝父,屬於以先祖官職稱謂爲氏。堵汝氏,曾在歷史上訛稱“堵師氏”,還因此衍派出堵氏和師氏兩支族人。

堵姓起源四

源於羋姓,出自春秋時期楚國堵敖,屬於以先祖名號爲氏。堵敖,源於春秋時期楚國均王稱號,出自楚國君主楚堵敖,亦稱楚熊堵、楚杜敖、楚莊敖。

堵姓 分布

堵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春秋時候,鄭國有位大夫叫作洩寇的,被封在堵這個地方(進河南省方城縣),世稱爲洩伯、洩堵寇、堵叔。他的子孫後來以他的封地作爲姓氏,稱爲堵氏,世代相傳,就稱此爲堵姓的起源。

現今全國包括無錫、上海、山東滕州、湖南常德、安徽固鎮、河南原陽,都有爲數不稀的堵姓人分佈。其中河南新鄉原陽有堵莊(1000多人)堵寨(六百多人)兩個村 ;無錫江陰有個堵家村,約有300戶人家;蘇州金庭有個堵家地,約有100戶人家。全國各地另有零星分佈。

堵姓 郡望

河南郡:秦朝時期名爲三川郡。西漢高宗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爲河南郡,治所在雒陽(今河南洛陽),其時轄地在今河南黃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雙洎河、賈魯河上游地區及黃河北部原陽縣一帶地區,轄二十二縣,大致相當於今河南省孟津、偃師、鞏義、滎陽、原陽、中牟、鄭州、新鄭、新密、臨汝、汝陽、伊川、洛陽等縣市。東漢時期既都洛陽,爲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長吏不稱太守而稱尹。隋朝初年被廢黜,後又復爲豫州河南郡。唐朝時期爲洛州河南府,其轄境都遠小於漢朝時期的河南郡。元朝時期爲河南路,明、清兩朝時期均爲河南府。民國時期建爲河南省,一直延續至今。

河東郡:古代河東郡有四:①指今整個山西省。②秦朝初期(庚辰,公元前221年)置郡,治所在安邑(今山西夏縣),其時轄地在今山西省夏縣、臨汾市、萬榮縣、永濟市、聞喜縣一帶地區。東晉時期移治到蒲坂(今山西永濟蒲州鎮)。隋、唐兩朝爲蒲州河東郡。隋朝時期又分蒲坂,置河東縣爲治所。在明朝被並河東縣,劃入蒲州。③唐朝時期有河東道,又設河東節度使,道治在蒲州,節度使治所在太原(今山西太原)。④宋朝時期有河東路,治所在幷州(太原府,今山西太原),其時轄地北以內長城爲限,而兼有今陝西東北角。大金國時期分爲河東南路、河東北路,南路的治所在平陽(今山西臨汾),北路的治所在太原府,其時轄地在今山西省黃河以東夏縣一帶地區。明朝時期並河東縣入蒲州。

堵姓 堂號

河南郡:秦朝時期名爲三川郡。西漢高宗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爲河南郡,治所在雒陽(今河南洛陽),其時轄地在今河南黃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雙洎河、賈魯河上游地區及黃河北部原陽縣一帶地區,轄二十二縣,大致相當於今河南省孟津、偃師、鞏義、滎陽、原陽、中牟、鄭州、新鄭、新密、臨汝、汝陽、伊川、洛陽等縣市。東漢時期既都洛陽,爲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長吏不稱太守而稱尹。隋朝初年被廢黜,後又復爲豫州河南郡。唐朝時期爲洛州河南府,其轄境都遠小於漢朝時期的河南郡。元朝時期爲河南路,明、清兩朝時期均爲河南府。民國時期建爲河南省,一直延續至今。

河東郡:古代河東郡有四:①指今整個山西省。②秦朝初期(庚辰,公元前221年)置郡,治所在安邑(今山西夏縣),其時轄地在今山西省夏縣、臨汾市、萬榮縣、永濟市、聞喜縣一帶地區。東晉時期移治到蒲坂(今山西永濟蒲州鎮)。隋、唐兩朝爲蒲州河東郡。隋朝時期又分蒲坂,置河東縣爲治所。在明朝被並河東縣,劃入蒲州。③唐朝時期有河東道,又設河東節度使,道治在蒲州,節度使治所在太原(今山西太原)。④宋朝時期有河東路,治所在幷州(太原府,今山西太原),其時轄地北以內長城爲限,而兼有今陝西東北角。大金國時期分爲河東南路、河東北路,南路的治所在平陽(今山西臨汾),北路的治所在太原府,其時轄地在今山西省黃河以東夏縣一帶地區。明朝時期並河東縣入蒲州。

堵姓 姓氏源流

壹、

現行較罕見姓氏。今上海之松江,浙江之嵊縣,河南之義馬、盧氏,山西之太原、大同、臨汾,陝西之韓城等地均有分佈。《鄭通志·氏族略》收載。《姓氏考略》注云:“《姓苑》:‘鄭大夫泄伯采邑,後以爲氏。’望出河南。”《中國古今姓氏辭典》引《古今姓氏書辨證》亦云:“出自鄭大夫,食邑於堵。因以爲氏。堵俞彌、堵女父、堵狗,皆鄭臣。”

貳、zhě

歷史上罕見姓氏。《姓氏詞典》收載並注此音;《中文大字典》注引《古今姓氏書辨證》雲:“出自鄭大夫,食邑於堵,因以爲氏。堵俞彌、堵女父、堵狗,皆鄭臣。”《姓氏考略》注引《姓苑》雲:“鄭大夫泄伯采邑,後以爲氏。”望出河南。堵鄉在今河南方城。一音dǔ,爲現行姓氏。

三、

堵姓分布:江西萍鄉、瑞金、上海嘉定、安徽淮南、湖南湘潭、雲南瀘西、臺灣臺北 、 嘉義、高雄、宜蘭、山東博平、臨沭、江蘇武進、南京、江陰等地均有此姓。

堵姓起源:系自姬姓。春秋時鄭大夫泄伯(即泄寇)食採於堵(故城在今河南方城東6裏),其後以邑爲氏。

堵姓名人:

堵俞彌,春秋時鄭大夫。

郡望:河南,河東。

肆、

堵姓起源:《古今姓氏書辨證》、《姓解》及《通志·氏族略》,均謂堵氏音者。堵 河,漢江支流,在湖北北部,當以居此水旁者以河名爲氏。

堵姓 歷史名人

堵姓古代名人

堵簡元代,詩人、畫家。通經史,工詩畫,元末爲江浙行省檢校官。平章時,慶童領兵復松江,堵簡爲參謀,後兵敗,爲賊所擒,不屈而死。

堵霞清代,女詩書畫家。進士伊令女,諸生吳音室。博通經史,能詩善畫,她得畫靈瓏優美,尤其小楷寫得神妙秀氣。

堵胤錫明朝,崇禎十年進士。南明唐王任爲湖北巡撫,後與退入湘境之農民軍李錦、高一功部協議共同抗清。桂王立,任允錫爲兵部尚書,又加爲東閣大學士。後因抗清失利,退至廣西,在潯州病死。

堵燕漢末,黑山軍首領,後改姓張。

堵允錫明朝,官員,曾任湖北巡撫。

堵廷棻清朝,官員,曾任歷城知縣。

堵姓 相關姓氏

堵師 (堵師)堵引堵敖

《百家姓》北宋版排名
300

37

38

39

40

熱門查詢
《百家姓》北宋版
百家姓排名:

羿

宿

滿祿

萬俟司馬上官歐陽夏侯諸葛聞人東方赫連皇甫尉遲公羊

澹臺公冶宗政濮陽淳于單于太叔申屠公孫仲孫軒轅令狐锺离宇文長孫慕容鮮于閭丘司徒司空亓官司寇子車

顓孫端木巫馬公西漆雕樂正壤駟公良拓跋夾谷宰父穀梁段干百里東郭南門呼延羊舌微生

梁丘左丘東門西門南宮第五,百家姓終。

©2024 911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