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大全 911查詢
輸入姓氏或拼音,例如查找 姓起源,輸入 jiao 即可
焦姓 焦氏 焦姓起源 焦姓名字 焦姓名人
焦姓

姓氏
拼音jiāo
人口約 140 多萬〔 最常見姓氏 〕
排名143 位。
位於紀姓 之後,祁姓 之前。

焦姓 百家姓排名

時間排名時間排名時間排名
最新1432018年2014年
2013年1332007年2006年132
1995年1351987年1281982年140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222
手機查看焦姓起源,微信掃一掃頁面右側二維碼。關註後發送 焦姓 即可

焦姓 起源

焦姓主要源自:姜姓姬姓嬀姓姚姓

焦伯:神農氏的後裔。焦氏的得姓早在周朝之時,迄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是華夏古老姓氏之一,也是南夷的大姓之一。周朝初年,周武王大肆分封諸侯,除分封有功之臣及王族外,還分封前代聖賢之後,經查訪,他找到神農氏的嫡系後裔,就將其封於焦,建立焦國,因其爲伯爵,故世稱焦伯。春秋時,焦國被晉國所吞併,其後子孫即以故國爲氏,稱焦姓。他們尊焦伯爲焦姓的得姓始祖。

焦(Jiāo)姓源出有四:

1、上古神農氏後裔,出自姜姓,以國爲姓。據《通志·氏族略》、《廣韻》及《史記》所載,西周初周武王立國之後,封神農氏後代裔孫於焦,建立焦國(在後世的陝州東北百步之遙的焦城),春秋時被晉國所滅,其後代以國爲姓,遂爲焦氏。

2、出自姬姓,以國名爲氏。據《廣韻》所載,周朝時,有王室同姓諸侯國焦國(故城在今河南省陝縣南二里之焦城),後被晉國所滅,原焦國王族之後遂以國名爲姓。

3、出自嬀姓和姚姓,出自戰國末期秦國大夫茅焦,屬於以先祖名字爲氏。茅焦,嬀姓,是戰國末期的齊國人。因爲學識淵博,而且膽識超人,茅焦被秦王政聘請爲客卿。嬀姓出自姚姓: 舜,姚重華,當舜 還是平民的時候,華夏族部落首領堯 欣賞他的才能,於是把他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他,讓他搬遷於嬀水之邊居住。嬀水在今天的山西省永濟縣南部,舜的部分後代即以他們祖先舜帝居住的地方的名稱改作他們的姓氏。

在嬀姓茅焦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爲姓氏者,稱茅氏、焦氏,世代相傳。

4、系自姜姓,以地名爲氏。春秋時許靈公(即姜寧,爲春秋諸侯國許國君主:前581年─前547年)遷焦,其後以地名爲氏。

5、出自它族改姓:

出自西南夷,屬於文化上漢化改姓爲氏。據《華陽國志》所載,南中夷(今四川省大渡河以南和雲南、貴州兩省)四姓有焦,別爲一派;古代在南中地區(今四川大渡河以南、雲南、貴州交匯地區)分佈的少數民族中,有漢字姓焦氏,漢稱其爲“南中夷”,源出百濮族的一支,史稱“夷焦”,且爲西南夷中的大姓。

秦、漢時期,夷焦氏族隸屬於 夜郎族 夜郎國聯盟建制,後來又率先歸附於漢武帝劉徹。後夷焦氏改爲單字姓焦氏,姓氏讀音作qiáo(ㄑㄧㄠˊ),當爲受先秦時期楚文化的影響所致。

清滿洲八旗姓黨,後改爲焦;出自滿族,屬於於文化上漢化改姓爲氏。據典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滿族焦佳氏,亦稱覺佳氏,滿語拼音爲Giogiya Hala,世居章圖哩、佛阿拉(皆今遼寧新賓永陵鎮)等地,清朝中葉以後所改漢姓即爲焦氏,

出自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爲氏。

今土家族、蒙古族、布依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焦氏族人分佈,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爲漢字姓焦氏,世代相傳至今。

焦姓 分布

始建於西周初年的焦國,春秋時滅於晉,於是子孫紛紛出奔,或北渡黃河進入山西,或西徙陝西,或向東北方向的河北、山東播遷。先秦時期,焦姓人於史書不顯,表現得較爲沉寂。西漢時,見諸史冊之焦姓除梁(今河南省商丘)人焦延壽外,還有在《田延年傳》中稍微提了一下的茂陵(今陝西省興平)富人焦氏。東漢時,入載史冊之焦姓有焦觸、焦和、焦永,還有廬江(今屬安徽省)人焦仲卿,曾任河東太守的會稽山陰(今浙江省紹興)人焦貺。這些資料表明,此際焦姓除繼續繁衍於北方外,已有焦姓人在長江以北之安徽,長江以南之浙江等地定居。繁衍於北方的焦姓,逐漸發展成爲河北中山(今定州)、廣平(今雞澤東)以及陝西馮翊等地的望族。魏晉南北朝時,有河東(今山西省夏縣)人焦先,梁人焦寶願,安定(治所在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人焦嵩,南安(今甘肅省隴西)人焦遺、焦楷父子以及氐人改爲焦姓的焦明、焦度父子。說明此際社會動盪造成焦姓南遷外,更多的焦姓經陝西避兵火於寧夏、甘肅一帶。唐代的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使上述焦姓之郡望繁衍更勝。安史之 亂和黃巢起義以及五代十國雖造成焦姓人口銳減,但其繁衍播遷卻是呈小規模、無序的播遷,原因是藩鎮割據或各國分立,天下烏鴉一般黑,哪裏還有戰火不焚燒的淨土。宋靖康之恥後,焦姓避居江東,繁衍於今安徽、江西、江蘇、浙江一帶,宋理宗時,有焦炳炎由安徽宣州遷居浙江嘉興。宋末元初,焦姓又不得不播遷於更廣泛的南方其他諸省。明初,山西焦姓作爲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江蘇、河南、山東等地。明清之際,焦姓人家大量出現於江南各地,同時人才輩出,聲譽響亮,使得迄今爲止焦姓在南方各地一直都是一個著名的姓氏。如今,焦姓在全國分佈較廣,尤以江西多此姓,約佔全國漢族焦姓人口的百分之二十六。焦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二十八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

焦姓 郡望

據《郡望百家姓》記載:焦氏望出中山郡。又《姓氏考略》記載:望出中山、廣平、馮翊。

中山郡:戰國時爲中山國,被趙國所滅。秦代爲鉅鹿郡的領地。漢高帝初年(公元前206年)設置中山郡。漢景帝后改爲中山國。相當於河北省北部地區。

廣平郡;漢景帝中元初年(公元前149年)置郡。在今河北省南部永年縣一帶。

馮翊郡:漢武帝時置撟蠓齶磾,相當於今陝西省大荔縣一帶。

焦姓 堂號

據《郡望百家姓》記載:焦氏望出中山郡。又《姓氏考略》記載:望出中山、廣平、馮翊。

中山郡:戰國時爲中山國,被趙國所滅。秦代爲鉅鹿郡的領地。漢高帝初年(公元前206年)設置中山郡。漢景帝后改爲中山國。相當於河北省北部地區。

廣平郡;漢景帝中元初年(公元前149年)置郡。在今河北省南部永年縣一帶。

馮翊郡:漢武帝時置撟蠓齶磾,相當於今陝西省大荔縣一帶。

焦姓 姓氏源流

壹、jiāo

現行常見姓氏。分佈很廣:今北京,河北之尚義,山東之平邑、龍口,湖南之芷江,廣東之高要,廣西之荔浦、田林,雲南之海口、隴川等地均有分佈。漢、蒙、傣、白、苗、布依、錫伯等多個民族有此姓。《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載。其源不一:

1、鄭樵據《史記》注云:“周武王封神農之後於焦,今陝州東北百步焦城是也。”或雲:“今山東嘉祥縣南十五里焦城村是其遺址。”相傳神農氏姓姜。故此之“焦”,當系出姜姓,以邑爲氏。

2、其引《左傳》注云:“虞、虢、焦、滑,皆姬姓也,爲晉所滅,子孫以國爲氏。”焦國在今河南之陝縣南。則此“焦”系出姬姓。

3、《姓氏考略》據《華陽國志》注云:“南中夷四姓有焦氏,別爲一派。”“南中”,當指今甘肅隴西一帶。

4、或爲錫伯姓“覺羅”氏所改,急讀“覺羅”取其近似音諧“焦”而爲單姓。漢代有焦貢,外黃令;後漢有焦儉;三國時魏有焦先,河東人;吳有焦徵羌,會稽人;今有焦菊隱、焦裕祿。

貳、

焦姓分布:分佈較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0.1%。尤以江西多此姓,約佔全國漢族焦姓人口26%。

焦姓起源:①周武王封神農之後於焦(故城在今河南陝縣南2裏之焦城),其後因以爲氏。一說,系自姜姓,春秋時許靈公遷焦,因氏。 ②虞、虢、焦、滑皆姬姓國也,後爲晉所滅,子孫以國爲氏。 ③南安焦氏,系出氐人,見《通鑑》。 ④南中夷四姓有焦氏,別爲一派,見《華陽國志》。 ⑤西夏人姓。 ⑥清滿洲八旗姓覺佳氏,後改爲焦。今滿族姓。 ⑦土家、蒙古、布依等民族均有此姓。

焦姓名人:

焦贛,漢時梁人。

郡望:中山、廣平、馮翊。

焦姓 歷史名人

焦姓古代名人

焦延壽漢朝,字贛 梁地人,官小黃縣令,頗有政績。專攻《易經》,自稱得孟喜之傳,曾傳授給京房,於是漢代《易》遂有京氏之學。漢元帝時被封爲三老。

焦先三國,字考然 魏國河東郡人,隱士。隱居荒野河邊草廬中,見人不語,冬夏不穿衣,睡不鋪席,滿身污垢,數天喫一頓飯,相傳活了一百多年。

焦遺十六國,西秦南安人。曾爲太子太師後遷安南將軍、廣寧太守等職。南安諸羌族人曾推舉其爲主代秦,被其拒絕。

焦度南朝,南安氐人 齊將領。少有勇力,善騎射。歷任輔國將軍、東宮直閣將軍、淮陵太守、遊擊將軍等職。沈攸之起兵造反,焦度鎮守郢城,曾於城樓上辱罵沈攸之,人呼其樓爲焦度樓。

焦遂唐朝,名士。說話口吃清醒時話不成句,醉酒時對答如流。與賀知章、李適之、李白、王王進、崔宗之、蘇晉、張旭並稱飲中八仙。焦守節:許州長社人,宋代大臣。其父焦繼勳官至彰德軍節度。守節以父蔭補官。真宗時,置江淮南、荊湖路兵馬都監。降施州蠻,出使契丹。後遷四方館舍,以右神武大將軍致仕。

焦贊北宋,富弼部下也是抵抗遼軍的北軍將領,焦贊墓在今天河北雄縣。在楊家將演義中,焦贊是追隨楊延昭的猛將,同孟良並稱,抗遼有戰功,久鎮瓦橋關,也就是鎮雄州,名望頗高。他和孟良等是楊家將的左右臂,是一位名聞河北的抗遼勇將。

焦德裕元朝(1219——1288),焦德裕,字寬父元,井陘人。通曉左氏《春秋》,好拳勇,善射。當時,金將武仙的部下趙貴、王顯等,經常出沒太行山襲擊元軍。太宗窩闊臺命德裕率部討伐,事成之後,太宗下詔將井陘北障城田賜給德裕。後歷任戰漕運使、陝西道提刑按察使、行中書省事、淮東宣撫使及福建行省參知政事等職。世祖至元六年卒,年69。贈榮祿大夫平章政事,追封恆國公,益忠肅。

焦宏明朝,據相關資料記載焦宏生於明洪武三十年,永樂十九年中進士,授官監察御史,後歷任江西按察副使,江西布政使,明正統六年,擢爲戶部侍郎。焦宏爲官23年,不僅多次平反冤獄,施惠於民,而且爲東南沿海抵抗倭寇作出了貢獻。

焦芳明朝,河南省泌陽人 大臣。天順進士,授編修。歷任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累加少師、華蓋殿大學士。其性陰狠、貪婪。家藏萬金,居第宏麗。後被革職。

焦馨明朝,山東省章丘人 直臣。萬曆年間進士。由中書舍人遷兵部員外郎,天啓間官至右副都御史、巡撫寧夏,拒建魏忠賢生祠。崇禎元年解官。

焦竑明朝(1541-1589),字弱侯號漪園,又號澹園,學者。祖籍日照市大花崖村,出生於江蘇省江寧。自幼聰穎好學,16歲在南京考中秀才,便到天界寺、報恩寺埋頭苦讀。萬曆十七年49歲時考中己丑科狀元,以殿試第一入翰林修撰。焦竑爲人性格直率,政見不同則當面辯論,並上書諫爭,因而受到當政者厭惡。因而他出任順天鄉試副主考時,曾受讒臣的誣陷。從而他看透官場險惡,忿然辭官,從此,不再出仕,是年,他爲李,贄作《藏書序》。焦竑一生博覽羣書,精於文、史、哲學科。他治學嚴謹,不入俗流,常有獨到之處。著作甚豐,著有《澹園集》、《澹園續集》、《焦氏類林》、《老子翼》、《莊子翼》、《養正圖解》、《玉堂叢話》等。

焦循清朝,甘泉人 經學家、數學家、戲曲理論家。嘉慶舉人。出身治《易》世家。他以數學原理及音韻訓詁整理《易經》。有《雕菰樓易學三書》、《孟子正義》、《論語道釋》、《劇說》、《釋弧》、《釋輪》、《加減乘除釋》。

焦延壽西漢,梁人官小黃縣令,頗有政績。專攻《易經》,自稱得孟喜之傳,曾傳授給京房,於是漢代《易》遂有京氏之學。

焦周三國,蜀國之天文官

焦仲卿漢朝,《古樂府》詩中的人物其妻劉氏,與他是對恩愛夫妻,但劉氏爲焦母所不容,被逐出家門,投河而死,焦仲卿哀痛之極,亦自縊身亡。

焦姓近代名人

焦守健(1912―1941),又名焦建國等用名,化名蘇一華、肖實。河北省衡水市饒陽縣屯裏村人。1925年13歲的焦守健以全縣第一名的成績考入縣立第一高小,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並投身革命。1926年,焦守健親手組建起了饒陽縣第一個團支部,焦守健擔任饒陽縣第一任團支部書記,同年底,負責全縣的青年(團)工作,擔任團總支部書記。1927年秋,考入北平(今北京)燕京大學農學院。1929年在北平燕京大學農學院讀書時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2月7日,因組織學生運動被捕。出獄後,返饒陽從事地下工作。1930年冬,饒陽小堤暴動失敗後,焦守健奉命轉移到天津擔任中共河北省委交通員,祕密從事學生和工人運動。1933年,根據河北省委指示,回冀中農村重新開闢和恢復黨組織工作。1934年9月,河北省委針對津南特委遭受破壞的情況,派蘇一華(河北饒陽人,原名焦守健,又名焦建國,後化名改爲肖實:摘自中國共產黨滄州黨史第一卷第83頁/中共津南特委重新建立;中共滄縣黨史大事記第10頁。)來滄州恢復黨的組織,重新建立和恢復了中共津南特委,焦守健任特委書記。1937年“七七”事變後,任饒陽第一任中共縣委書記。先後建立抗敵後援會(焦守健親任主任)、抗日救國會,舉辦師資培訓班,創辦了油印《民聲報》,開設了青塔書店饒陽分店,並在全縣建立起了52個業餘劇團和各種宣傳隊,廣泛宣傳我黨抗日救國的主張和綱領且積極動員人民抗日。同年冬,在以他親手組建的饒陽抗日自衛隊基礎上成立了抗日自衛軍,下轄饒陽的四個團,肅寧、河間各一個團,獻縣獨立旅,武強獨立營等。1938年抗日自衛軍經過整編,統一歸屬八路軍第三縱隊,由縱隊司令員兼冀中軍區司令員呂正操和縱隊兼軍區副司令員孟慶山領導。經過他三年多艱苦卓絕的鬥爭,由於工作成績顯著,饒陽縣被中共冀中區黨委譽爲冀中抗日根據地模範縣:(注:《冀中抗敵》報還專門介紹過他的事蹟)。1938年5月,上級特派焦守健進駐中共獻縣縣委,加強津浦西側的抗日力量。1938年底,調任中共獻(縣)青(縣)滄(縣)交(河)【今泊頭市】中心縣委書記。1939年,焦守健在賀龍同志一二〇師的配合下,在中心縣組建起了抗日自衛軍十八大隊,焦守健兼任政委,率軍民拆鐵路、截火車、炸碉堡,打擊日僞軍。沉重打擊了日僞軍的囂張氣焰,使抗日鬥爭的烽火很快在中心縣一帶熊熊燃燒起來1941年春,在滄縣前軍莊召開四縣幹部聯席會議時,由於叛徒告密,遭敵重兵包圍。他沉着指揮十八大隊與敵激戰,在指揮突圍戰鬥中,爲了掩護地委巡視員劉光鑑及其他戰友,他幾進幾齣,最後撤離時,不幸被敵彈擊中頭部,英勇犧牲,年僅29歲!焦守健烈士犧牲後當地黨政機關和十八大隊爲其召開了隆重的追悼大會。爲了紀念他,上級黨委(冀中三專署)根據羣衆要求,把他戰鬥工作過的青、滄、交一帶劃出一部分區域,在三縣結合部成立了以他當時的名字焦建國命名以杜生鎮爲中心的建國縣。焦守健犧牲後黨組織派其三弟焦守信(又名焦石)到建國縣繼續領導當地軍民進行抗日救國工作。焦守健兄弟四人:在當時白色恐怖籠罩下,焦守健協同大哥焦守成一起進行革命鬥爭,從而影響三弟焦守信(又名焦石)、四弟焦守封(又名焦星耀)均在1930年前後走上革命道路,被譽爲共產黨的“焦氏革命四兄弟”!注:焦守健烈士犧牲時已當選爲出席中共“七大”代表:中共“七大”醞釀較早,由於種種原因,推遲到1945年才召開。焦守健烈士安葬在河北省英烈紀念園內。

焦達峯近代民主革命先驅

焦姓 相關姓氏

焦佳

《百家姓》北宋版排名
222

27 羿

28

29

30

熱門查詢
《百家姓》北宋版
百家姓排名:

羿

宿

滿祿

萬俟司馬上官歐陽夏侯諸葛聞人東方赫連皇甫尉遲公羊

澹臺公冶宗政濮陽淳于單于太叔申屠公孫仲孫軒轅令狐锺离宇文長孫慕容鮮于閭丘司徒司空亓官司寇子車

顓孫端木巫馬公西漆雕樂正壤駟公良拓跋夾谷宰父穀梁段干百里東郭南門呼延羊舌微生

梁丘左丘東門西門南宮第五,百家姓終。

©2024 911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