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大全 911查詢
輸入姓氏或拼音,例如查找 姓起源,輸入 xing 即可
邢姓 邢氏 邢姓起源 邢姓名字 邢姓名人
邢姓

姓氏
拼音xíng
人口約 120 多萬〔 最常見姓氏 〕
排名146 位。
位於耿姓 之後,尚姓 之前。

邢姓 百家姓排名

時間排名時間排名時間排名
最新1462018年2014年
2013年1112007年2006年118
1995年991987年1311982年90
明朝元朝宋朝87
北宋195
手機查看邢姓起源,微信掃一掃頁面右側二維碼。關註後發送 邢姓 即可

邢姓 起源

邢姓源自黃帝

邢姓得姓於周公旦第四子西周邢侯(邢靖淵),爲黃帝后裔。

黃帝爲中華始祖,傳說有二十五個兒子,其中有二子爲正妃嫘祖所生,長子爲玄囂(即少昊,號青陽),次子昌意。。《史記·五帝本紀》:“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爲嫘祖。嫘祖爲黃帝正妃,生二子,其後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囂,是爲青陽,青陽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帝王世紀》曰:少昊帝名摯,字青陽,姬姓也。母曰女節。黃帝時有大星如虹,下流華渚。女節夢接意感,生少昊,是爲玄囂。

玄囂(即少昊,號青陽)是華夏部落聯盟首領,同時又是東夷族首領。被後人尊爲帝,列入“五帝”系統,爲中華共祖之一。少昊生蟜極,蟜極生帝嚳(號高辛),帝顓頊是其伯父。帝顓頊死後,他繼承帝位,爲五帝之一。這一脈延至西周爲周文王,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曾兩次輔佐周武王東伐紂王,並製作禮樂。因其采邑在周,爵爲上公,故稱周公。他是西周初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爲“元聖”和儒學先驅。周公攝政七年,提出了各方面的帶根本性典章制度,完善了宗法制度、分封制、嫡長子繼承法和井田制。周公七年歸政成王,正式確立了周王朝的嫡長子繼承製,這些制度的最大特色是以宗法血緣爲紐帶,把家族和國家融合在一起,把政治和倫理融合在一起,這一制度的形成對中國封建社會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爲周族八百年的統治奠定了基礎。

爲了感謝周公輔政之功,同時也爲了防禦北方戎狄入侵,周成王分封周公第四子姬苴(字靖淵)受封於邢地,立“邢國”。邢國被尊爲元侯國,嚴格按照周公之分封、宗法、禮樂等制度建國。第一代邢侯邢靖淵(姬苴)因此成爲邢姓的得姓始祖。

邢姓世系:

黃帝—玄囂(少昊,號青陽)—蟜極—高辛—后稷(名諱棄,爲周祖)—不窯— 鞠 —公劉—慶節—皇僕—差弗—毀渝—公非—高圉—亞圉—公祖類—故亶父(爲周太王)—季歷—文王(名諱昌,爲西伯)—周公旦(文王第四子)—邢靖淵(周公第四子,得姓始祖)

邢姓周公後裔

邢姓,《左傳》上所記載的:“凡蔣、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說明得最爲清楚,明白指出了他們是3000年前制禮作樂的周公的後裔。當然,更是最值得自豪自傲的黃帝子孫。

《元和姓纂·十五青》記載:“周公第四子封於邢,後爲衛所滅,子孫以國爲氏。”《通志·二六·二·以國爲氏》

邢姓

記載: “邢氏,侯爵。周公之第四子,受封於邢。僖公二十五年,衛滅之,子孫以國爲氏。”《古今姓氏書辨證·十五青》記載:“周公第四子靖淵,封爲邢侯。其地廣平襄國縣是也。《春秋·僖二十五年》:衛文公滅邢。子孫以國爲氏。齊大夫邢公。晉大夫邢伯、邢侯。勇士邢蒯,其後世爲滁州全椒人。漢司空邢綏之後有文偉,相唐武宗。五代梁名州刺史益善。萬勝小將師遇。晉衛尉卿德昭。高麗廣評侍郎順。”這就是說,邢姓起源於周代,此支邢姓爲周公姬旦之後裔,當然也是黃帝后裔,是用國名作爲姓氏的。公元前11世紀,成王封周公姬旦第四子靖淵於邢(今河北省邢臺市),建立邢國。公元前635年,邢國被衛所滅。周公姬旦的這一支子孫就用原來的國名作爲自己的姓氏,姓邢,最早的發源地就是現在河北省邢臺市。

春秋時代的邢國在被衛國並滅之後,邢侯的這一支子孫紛紛“以國爲氏”而姓了邢,有的安土重遷,仍然在家鄉過老日子,有的則不甘忍受亡國之恥,陸續出奔到其他各地,開創新的天地,所以,邢氏的先人是很早便從河北邢臺播遷到了別的地方的。

邢姓始祖邢侯

辭源中,“邢”只有兩種解釋:1,古邢國在今邢臺市;2,邢姓。《左傳》上所載的:“凡、蔣、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指出“邢”是周公姬旦的後代。據《元和姓纂·十五青》、《通志·二六·二·以國爲氏》記載:周公第四子封爲邢侯,至公元前635年,邢國爲衛所滅,子孫以國爲氏。

西周初期,周公四子姬苴(字靖淵)受封於邢地,立“邢國”。邢國被尊爲元侯國,嚴格按照周公之分封、宗法、禮樂等制度建國。邢國當時是衆多諸侯國立典治國的典範,也是周禮文化得以實施及發展的示範地。

邢國都位於今邢臺市。初期的邢國不僅是諸侯治國典範,還肩負防禦北方戎狄入侵的重任。在距邢臺市100多公里的元氏就出土了記錄與邢侯相關事蹟的“臣諫簋”,銘文譯爲:當戎人大舉入侵軧(地名)時,邢侯率兵擊敗戎人,並命“諫”爲當地的執政大臣。諫則稟告邢侯,其子早亡,請邢侯允許其胞弟引之長子(即諫之長侄)入朝,繼承他的官職。諫的這個請求得到了邢侯的應允,故作器以記之。“臣諫簋”的記載,表明了兩個涵義:其一,邢侯一直捍衛中原大地,搏殺戎狄,載美於春秋;其二,邢國嚴格按照宗法禮制建國,如若有出現不遵守宗法禮制的事件,如諫請求以其長侄入朝繼承其官職之事,必須得向上申請說明,邢侯應允了這一請求,在邢國亦算是大事,於是制簋記之。

邢侯治下的邢國人民,團結、仁義、禮讓,也有較多記載,這在邢臺的現有遺蹟中都有充分展示。如有記載:時,期望稱霸的鄭國爲了擴充地盤,悍然派遣蔡仲統帥大軍進攻邢國。蔡仲揮師北渡黃河,長驅直入,攻破太行山的夷東三關,直逼邢國陪都,在國家危亡的關頭,邢國上下同仇敵愾,利用地理優勢,出奇制勝,一舉擊敗長途行軍的鄭國軍隊,鄭軍統帥蔡仲受重傷被俘虜。蔡仲在被押送回邢國都城時趁亂逃脫,被邢國軍士追趕,最後負傷過重,死於逃亡途中,邢國軍士以厚禮安葬了蔡仲。現今邢臺縣,依然有脫鎖溝、徘徊村、放甲鋪、城計頭、將軍墓等村莊的名字,與典故相呼應。此事件也展示了邢國人民的團結和仁義,體現了周禮治國的成效,充分詮釋了周公文化的核心:節制慾望、善待他人、克己復禮、勤勉拘謹。

在戎狄的多次攻伐中,邢國勢力日漸衰落。公元前662年,狄攻伐邢國,導致邢國的城破,雖然齊國出兵相救,但也無濟於事。當年6月,邢遷於夷儀。公元前659年,在齊、宋、曹等國救援下再次遷國。公元前635年1月21日,邢國被亡而復興的衛國所滅。邢侯子孫便以國爲氏,世代相傳,且不忍亡國之恥,出走各地。邢氏宗族尊稱第一代邢侯靖淵公爲“得姓始祖”。

在這裏也要指出,關於邢氏起源,也有一些謬誤。謬誤之一,《姓考》一書有記述:“晉大夫韓宣子之族食採於邢,後以爲氏,望出河間。”這一記述說邢氏爲韓宣子之後,是有錯誤的。根據國家一級文物、北魏太守邢偉的墓誌銘,河間邢氏爲邢侯之後。自東漢末年河間有邢氏記載,河間邢氏詩書傳家歷任仕宦,至北魏時期河間邢氏已成望族,當年的邢氏家族對宗族的傳承和源流,已非常重視,河間出土的國家一級文物,北魏涪陵太守邢偉墓誌銘非常明確地記載了自己爲邢侯後裔的身份。那時或許還沒有家譜之說,墓誌中“后稷以功施配天,姬旦以聖德緯地,邢侯載美於春秋,太常騰芬於魏史”,記載了河間邢氏的血脈源流,證明瞭《姓考》記載的謬誤。其二,也有邢氏源於河南省溫縣東方的平皋故城說。上世紀八十年代及本世紀初國家兩次在溫縣大規模考古發掘時,溫縣最早的歷史文化遺存只到春秋時期,出土的文物也都是戰國陶器,那時邢國已滅國多年。溫縣的考古發現僅能證明有邢氏族人在當地生活過,而非邢氏之起源,這在很多典籍和現存邢氏宗譜中都是能佐證的。隨着1993年邢臺市葛家莊西周墓羣的發掘,並被國家文保部門認定爲國家重點文保單位的邢國墓地,明確了邢臺乃邢氏之根,邢氏乃周公四子靖淵之後,邢氏得姓於邢國邢侯。

邢姓其他支源

邢氏甲骨文爲“井”,在商末爲子姓大族。後武王滅商,在子姓井氏地盤上再封姬姓周公後裔邢。另外,周武王封姜太公之少子井叔於鄭,以統治子姓鄭人,史稱西鄭,故城在今陝西鳳陽。周穆王(公元前976-前922年在位)奪西鄭爲下都,姜姓鄭國實際滅亡。井叔後裔也稱邢氏。

少數民族有的改爲邢姓。北魏氐族人、清朝滿洲人性佳氏、錫爾德特氏、蒙古族等民族中均有改漢姓邢的。

邢姓 分布

從山西省洪洞縣大槐樹遷民之邢姓後裔分佈於冀、魯、豫、陝、京、津、東北(主要以闖關東的形式)、粵等地。

公元前635年,建都於今河北邢臺的邢國被衛國滅亡,邢姓子孫出奔他方。後衛又被晉國吞併,則邢姓子孫有落籍晉國者,此際齊有邢酈目貴,晉有邢蒯,表明邢姓已分佈於今山西、河北、山東一帶。不久,源自晉國大夫韓宣子的邢姓開始在今河南溫縣出現,邢帶便是韓宣子裔孫。兩漢之際,見諸史冊之邢姓有邢元、邢說、邢紀、邢舉,還有東漢時任鉅鹿太守的南陽宛(今河南省南陽)人邢穆。魏晉南北朝之際,邢姓名人大量湧現,高官不斷,僅入載《中國曆代人名大辭典》者就達十五人,且多爲河間莫阝(今河北省任丘)人,多父榮子貴,詩書傳家者,表明在此際,邢姓河間郡望已經形成。此期的八王之亂、五胡亂華、軍閥紛爭等導致社會激劇動盪,有少數邢姓子孫避居江南。隋唐之際,邢姓河間郡望依舊長盛不衰,興旺發達,播遷繁衍以北方鄰近區域爲主,但南方一些地方,如安徽、江蘇、浙江等地已有名載史冊之邢姓出現。北宋時,北方遼金等少數民族十分強悍,不斷侵擾今冀、晉北部,邢姓因仕宦或避亂徙居當時的首都開封及河南各地者甚多。靖康之恥後,趙構偏安江南、北方各地悉歸金人統治,邢姓避居江浙一帶,其中邢世材由青州(今山東省淄博)徙居會稽(今浙江省紹興),趙構之妻邢皇后的家族落籍臨安(今浙江省杭州)。元代金後,北方邢姓發展平穩,而南方邢姓因避亂散居江南各地。明初,山西邢姓作爲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河北、河南、山東、陝西、北京、天津、東北遼寧一帶等地。明中葉以後,邢姓有渡過臺灣海峽赴臺謀生者,此後至清鴉片戰爭後,因戍邊、流放、仕宦、謀生等原因,有邢姓在一些偏遠省份定居下來。例如:因“湖廣填四川”四川廣元等地也有邢氏受“遷徙令”遠走他鄉,去到偏僻的四川廣元山區繁衍生息。如今,邢姓在全國分佈較廣,尤以河北、河南等省爲多,上述二省之邢姓約佔全國漢族邢姓人口的百分之三十一。邢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三十一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

邢姓 郡望

河間郡

漢爲河間國,治所在樂城(今河北省獻縣)。北魏時置郡,治所在今河北省河間西南,今爲河北省河間市。

襄國郡

本西周邢國,周公旦之子分封於此,乃有邢姓,秦置信都縣,漢改襄國,後趙石勒都於此,隋唐稱邢州,元改順德府,明清沿襲,今爲邢臺市。

邢姓 堂號

河間郡

漢爲河間國,治所在樂城(今河北省獻縣)。北魏時置郡,治所在今河北省河間西南,今爲河北省河間市。

襄國郡

本西周邢國,周公旦之子分封於此,乃有邢姓,秦置信都縣,漢改襄國,後趙石勒都於此,隋唐稱邢州,元改順德府,明清沿襲,今爲邢臺市。

邢姓 姓氏源流

壹、xíng

現行常見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義、阜平,山東之平邑、龍口,內蒙古之烏海,海南之樂東,廣西之田林,貴州之從江,四川之合江,雲南之隴川、瀘水等地均有分佈。漢、蒙、彝、黎等民族有此姓。《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載。其源不一:

1、鄭樵注云:“侯爵,周公第四子受封於邢州。今邢州龍岡是其故地,衛滅之,子孫以國爲氏。”《姓氏詞典》稱:“邢爲周分封的諸侯國,開國君主是周公之子,名失傳,故址在今河北邢臺,後遷至夷儀(今山東聊城)。”此以國爲氏,系出姬姓。

2、《姓氏考略》注引《姓考》雲:“晉大夫韓宣子之族,食採於邢,後以爲氏。”邢邑在今河南溫縣東,一說在今山西河津。此以邑爲氏,亦系出姬姓。望出河間。

3、黎族之邢姓,分佈於海南之樂東,後從中又分出羅姓。《中國人的姓名·黎族》有載,未道其詳。三國時魏有邢貞,太常奉策;北齊有邢峙,國子助教;北宋有邢昺(按:《中國姓氏大全》引作“邢禺”);明代有邢獻之,高淳人;清代有邢謝。

貳、

邢姓分布:分佈很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0.1%。尤以河北、河南等省多此姓,2省邢姓約佔全國漢族邢姓人口31%。

邢姓起源:①系自姬姓。周公第四子靖淵,封爲邢侯,其地在邢州治龍岡(故城在今河北邢臺西南襄國故城)。春秋時衛文公滅邢,子孫遂以國爲氏。②春秋時晉大夫韓宣子之族食採於邢(故城在今河南溫縣平皋故城),邢帶之後,以邑爲氏。③北魏時氐人姓,見《通鑑》。④清時滿洲人姓,世居三塊石。又,清滿洲八旗姓性佳氏後改爲邢氏。今滿族姓。⑤黎族姓。黎族姓拉海氏,漢姓爲邢。⑥蒙古族姓。

邢姓名人:

邢酈瞶,春秋時齊臣。

郡望:河間。

邢姓 歷史名人

邢姓古代名人

邢祚昌明朝,海南文昌人,明萬曆年間進士。

邢巒南北朝(公元463—514年),字洪賓,河間鄚人。北魏官吏、學者。博覽書傳,有文才幹略。累官散騎常侍兼尚書。後因大敗仇池氐人楊紹先等其他戰功,升殿中尚書。

邢娙娥漢朝,漢武帝時的夫人。

邢貞三國,曹魏太常,221年出使孫吳

邢邵南北朝,河間鄚人,北齊官吏、文學家。十歲能屬文,少年聰慧,才思敏捷。官至國子祭酒、太常卿兼中書監。文章典麗,富於收藏。有《邢特進集》。其兄邢臧官至濮陽太守,清慎奉法,有令名。

邢恕北宋,政治家,邢居實父。

邢秉懿宋朝,邢煥之女,宋高宗的正妻。

邢雙溪元代,光祿大夫。

邢宥明朝,廣東文昌(今海南文昌)人,明代政治家、學者,與海瑞、邱浚並稱海南三賢。

邢慈靜邢侗妹,貴州左佈政馬拯妻,與兄邢侗同為箸名書畫家。

邢蒯晉國勇士。

邢瑞明朝,廣東揭陽人,明代萬曆間,捐助軍餉有功,敕建“忠義臣鄰”亭,官光祿寺署正。

邢昉明末清初,詩人。字孟貞,一字石湖,家臨石臼湖,或稱邢石臼。高淳(今屬江蘇)人。其詩收入《石臼集》,分爲前集9卷,後集7卷,入《四庫全書》。又有《宛遊草》。

邢喜懷明末清初,武術家,河南溫縣趙堡鎮人。活躍於明末清初,著名太極拳拳師,趙堡太極拳宗師蔣發弟子。

邢福科清朝,武術家,清道光年間人,陝西臨潼人,紅拳宗師,武林中人稱「黑虎邢三」。

邢敦行清朝,河北定縣(今定洲)人,清代武狀元,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戊戌科武進士第一名,歷任御前待衛、廣東三江口協副將,後徵安南戰死。

邢九雒清朝,廣東揭陽人,清代舉人,官至浙江寧波縣知縣。

邢雄高清朝,廣東揭陽人。乾隆四十二年三月,由行伍,拔潮州鎮標右營額外外委。六月,補城守營外委。四十五年,升把總。五十二年,從徵臺灣,屢著戰功;升千總。

邢孝恭清朝,河南嵩縣人,後遷至臺灣,為臺灣聞人,1992年入臺灣名人錄。夫人李淑穎為著名清順治九年進士湯文正公湯斌之外孫女。

邢侗明朝(1551-1612),字子願,號知吾,自號啖面生、方山道民,晚號來禽濟源山主,世尊稱來禽夫子。臨邑縣人。明萬曆二年進士,官至陝西太僕寺少卿。善畫,能詩文,工書,書法爲海內外所珍視。與董其昌、米萬鍾、張瑞圖並稱“晚明四大家”。

邢劭南北朝,河間鄚人,北齊官吏、文學家。十歲能屬文,少年聰慧,才思敏捷。官至國子祭酒、太常卿兼中書監。文章典麗,富於收藏。有《邢特進集》。其兄邢臧官至濮陽太守,清慎奉法,有令名。

邢杲南北朝,河間鄚人,北魏末青州流民起義首領。公元528年起義於北海,自稱漢王,年號天統,擁衆十萬,威震各地。後被鎮壓。

邢顒漢末三國,河間鄚人,字子昂,其性情高潔,時論稱“德行堂堂邢子昂”、“真雅士”,歷官侍中、尚書僕射、司隸校尉、徙太常等,並被曹氏父子賜封爲“關內侯”。

邢君牙唐朝(728年―798年),瀛州樂壽人,將領。少從軍於幽薊、平盧,以戰功歷果毅折衝郎將,充平盧兵馬使。安祿山反,隨平盧節度使侯希逸過海,至青、徐間。田神功之討劉展,君牙又從神功戰伐有功,歷將軍、試光祿卿。神功既爲兗鄆節度使,令君牙領防秋兵入鎮好畤。屬吐蕃陵犯,代宗幸陝,君牙隸屬禁軍扈從。後又以戰功加鴻臚卿,累封河間郡公。

邢羣唐朝,會昌年間在任戶部員外郎處州刺史時,清正廉明,吏人畏之,百姓敬之,在其離任之日,百姓扶老攜幼含淚送別。

邢煥宋朝,官員。字文仲,開封祥符人。以父調汜水簿。女爲康王妃。高宗即位,累除樞密都承旨,擢慶遠節度使。其女爲康王趙構之正妻。高宗即位後,封其女爲皇后、其官曆任樞密都承旨,慶遠節度使。

邢昺北宋(932-1010),經學家。字叔明。曹州濟陰人。擢九經及第,官禮部尚書。所撰《論語正義》,討論心性命理,爲後來理學家所採納。所撰《爾雅義疏》及《孝經正義》,均收入《十三經注疏》。

邢寬明朝(?—1454),字用夫,廬州府無爲人,官吏。永樂年間中狀元,本來孫曰恭第一,帝以“曰恭”乃“暴”,而邢寬爲刑寬,故點爲狀元。官至南京翰林院侍講學士,署國子監事。

邢澍清朝,甘肅省階州人,官吏、史學家。乾隆五十五年進士。官至江西南安知府。好古博聞,精考碑版,工行楷。與孫星衍同撰《寰宇訪碑錄》,另有《關右經籍考》、《兩漢希姓錄》、《金石文字辨異》等。

邢居實北宋,鄭州陽武人,北宋詩人。幼以奇童稱。八歲作《明妃引》,知名於世。年十六、七又以文章馳名。有《呻吟集》。

邢抱朴遼金,應州人,遼國大臣。歷官政事舍人、翰林學士、戶部尚書、翰林學士承旨等職,後拜參知政事,按察諸道守令。屢決滯獄,以平民冤。官終南院樞密使。其弟邢抱質,亦同朝任高官。

邢增捿明朝,紹興府新昌人,醫藥學家。屢試不第,棄儒學醫,處方多靈驗。有《醫案新法》、《本草輯要》、《傷寒指掌詳解》、《脈訣刪補》。

邢玠明朝,明後期大臣,1597年,豐臣秀吉又調集14萬陸軍和數萬水軍,海陸並進,捲土重犯朝鮮。明王朝再次發兵,委任邢玠爲兵部尚書兼薊遼總督,統率雄師數萬,橫跨鴨綠江,援朝抗倭。他聯合朝鮮軍隊。在露梁海戰役中,大獲全勝,擊沉敵艦900艘,幾乎在朝鮮南海海面全殲日本水軍。日本陸軍完全孤立,倉皇逃竄回國。爲表彰邢玠抗倭援朝,朝鮮人民特鑄銅柱紀功,並在釜山建祠繪像,以志紀念,他當年用過的盔甲和朝鮮摺扇以及上述詩稿原件等,現分別存放在山東省博物館和中國歷史博物館。

邢沅明末清初,陳圓圓本姓邢,名沅,字畹芬。明末清初蘇州名妓。陳圓圓母親早亡,從姨父姓陳。能歌善舞,色藝冠時,時稱“江南八豔”之一。崇禎時外戚周奎欲給皇帝尋求美女,以解上憂,後來田畹將陳圓圓獻給崇禎。其時戰亂頻仍,崇禎無心逸樂。陳圓圓又回到田府,後被吳三桂納爲妾。相傳李自成攻破北京,手下劉宗敏擄走陳圓圓,吳三桂遂引清軍入關。詩人吳梅村爲她作《圓圓曲》:“慟哭三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爲紅顏。”。

邢姓近代名人

邢質斌(1947年11月—),著名播音藝術家,中國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和《整點新聞》資深播音員、播音指導,中國廣播電視協會、中國播音學會常務理事。

邢端清末(1883年8月6日-1959年3月3日),進士,中國近現代實業家、書畫家。於光緒27年考中辛丑科舉人,光緒30年中式甲辰科三甲進士,旋赴日本留學,就讀於大阪高等工業預備學校和東京法政大學。畢業後回國,歷任翰林院檢討、奉天八旗工廠總辦、天津工業學堂監督等職。北洋政府時期,曾任工商部僉事、農商部技監,升農商部礦政司司長,歷任工商司司長、普通文官懲戒會委員、井陘礦務局總辦等。民國17年後在家工作34年。新中國成立後,於1951年7月被聘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1959年病卒。

邢士廉中華民國奉系將領和滿洲國的軍事將領(1885年-1954年3月17日)錫爾德特氏,滿洲正藍旗人,盛京將軍管轄區奉天府承德縣人。

邢世忠(1938-),男,漢族,1938年9月生,山東濟南人。大專文化。上將軍銜。歷任師長,軍長等。1983年入解放軍軍事學院學習。1988年任蘭州軍區副司令員。1995年7月任國防大學校長、黨委書記。中共第十五屆中央委員,第七屆全國人大代表。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將軍銜。1993年7月晉升爲中將軍銜。1998年3月晉升爲上將軍銜。

邢契莘(1887—1957),字學耕,號壽農,嵊縣太平鄉坎流村人。清宣統二年考取清華第一期官費留學美國,入麻省理工大學選修造船造機系。

邢永寧(1924-1998),男,漢族,1924年9月13日生,山西省定襄縣鐔村人。歷任海軍副司令員、國防科工委政委。1998年10月29日在北京病逝,終年74歲。1988年9月被授予海軍中將軍銜

邢姓 相關姓氏

邢佳邢莫

《百家姓》北宋版排名
195

24

25

26

27 羿

熱門查詢
《百家姓》北宋版
百家姓排名:

羿

宿

滿祿

萬俟司馬上官歐陽夏侯諸葛聞人東方赫連皇甫尉遲公羊

澹臺公冶宗政濮陽淳于單于太叔申屠公孫仲孫軒轅令狐锺离宇文長孫慕容鮮于閭丘司徒司空亓官司寇子車

顓孫端木巫馬公西漆雕樂正壤駟公良拓跋夾谷宰父穀梁段干百里東郭南門呼延羊舌微生

梁丘左丘東門西門南宮第五,百家姓終。

©2024 911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