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大全 911查詢
輸入姓氏或拼音,例如查找 姓起源,輸入 cen 即可
岑姓 岑氏 岑姓起源 岑姓名字 岑姓名人
岑姓

姓氏
拼音cén
人口約 55 萬〔 常見姓氏 〕
排名213 位。
位於連姓 之後,鄔姓 之前。

岑姓 百家姓排名

時間排名時間排名時間排名
最新2132018年2014年
2013年2052007年2006年235
1995年2771987年2961982年257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67
手機查看岑姓起源,微信掃一掃頁面右側二維碼。關註後發送 岑姓 即可

岑姓 起源

岑姓主要源自:姬姓

岑姓,中華姓氏之一,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西周初期,周文王封異母弟耀之子渠爲岑子,其封地爲岑國,子孫以國名爲氏。姬渠爲岑氏得姓始祖。

岑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67位。在當今姓氏人口排行榜上名列第295位,人口約52.6萬人,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037%左右。

岑姓是一個古老的姓氏,迄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在漢、唐兩代,南陽岑氏人才輩出,出將入相,十分顯赫。

現各地存世的古《岑氏宗譜》,大多尊姬渠爲得姓始祖,以岑彭或岑文本爲“一世祖”。

關於“岑”的讀音問題,許多地方的人念做“qin”,與“秦”同音。民國以後國語規範化,統作cén。

岑(cén)姓,來源有:

岑姓起源一

出自姬姓,爲西周初期周武王堂弟姬渠之後,屬於以國名爲氏。上古周朝時,周武王姬發將父王(周文王)異母弟姬耀封爲岑子,將其堂弟姬渠封於岑地(今陝西韓城),建立了岑國,其後代以國名爲姓,已經有了三千餘年的悠久歷史。關於岑氏源流,見諸於秦國宰相呂不韋所著的《呂氏春秋》,書中記載:“周文王封其異母弟耀之子渠爲岑子,其地也,今梁國岑亭是也。”在史籍《通志·氏族略》中也記載:“周武王封文王異母弟耀之子渠爲岑子……”這兩段考據文字,內容上可以說是完全一致的,唯一的不同,是前者認爲岑子是周文王所封,而後者認爲是周武王所封。

岑姓起源二

出自百越族,出自秦、漢之際古百越民族娌人,屬於漢化改姓爲氏。據史籍《姓氏考略》記載:“岑,望出南陽,又,兩越娌人多岑氏”。娌人,即古書中多予記載的俚族人,主要分佈在今茂名地區。秦、漢之際,粵西、兩陽各縣的古代居民,被稱作“俚族人”,從漢朝到唐末,俚族人居住在該地長達千餘年。他們在開墾粵西大地,維護國家統一,創造中華民族古代文明等方面,都作出過重大的貢獻。時移代轉,民族融合,俚族人久已不復存在,他們的史蹟亦頗難稽考了。俚族人,是古老百越民族的成員之一,聚居在長江以南,住在廣東、廣西的則稱南越(南粵)。對俚族人活動的記載,最早見於著名南朝宋國史學家範曄《後漢書·光武帝紀》中的記載:“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九真徼外蠻裏張遊,率種人慕化內附,封爲歸漢里君”。唐朝章懷太子李賢爲這條記載作注說:“裏,蠻之別號,今呼爲俚族人”。

到了隋、唐時期,俚族人活動更加活躍,史籍對他們的記載已比較多了,而且指明瞭俚族人居住的地域範圍。吳國的萬震在《南州異物志》裏說:俚族人住在“廣州之南,蒼梧(廣西梧州)、鬱林(廣西貴縣)、合浦(廣西合浦)、寧浦(廣西橫縣)、高涼(廣東陽江)五郡中央,地方數千裏。”南北朝、隋、唐時期,俚族人曾經出現過一些傑人,在當時的社會政治生活中,起過舉足輕重的作用。他們之中的佼佼者,就是威震嶺南的冼夫人和她的孫子馮盎。唐朝後期,“俚族人”這一族稱已逐漸少見,進入五代十國而至宋王朝,對俚族人的活動的記載就基本沒有了。俚族人逐漸消失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數次民族大融合。在與漢族人和其他各民族長期雜處的環境中,俚族人逐漸受了中原漢族先進的封建生產方式和文化,加之不少俚族人同漢人通婚,久而久之,便與漢人無甚差別。大量漢化了的俚族人,被列入國家戶籍,從而失去了俚族人的身份。另一個原因是被封建王朝驅逐離開原地。在後梁開平四年(公元910年),雷州俚族人首領孟喜等人造反,梁朝派都知司馬陳襄來鎮壓,孟喜等人“率衆遠颺”。此後,雷州半島上基本無俚族人了。在封建王朝的高壓政策下,粵西一帶俚族人紛紛“遠颺”,一部分到了海南島,同原住在那裏的俚族人匯合。在民間,“俚”和“黎”同音,發展成爲今天的黎族人。另有一部分俚族人逃往廣西,同住在那裏的俚族人匯合,發展成爲今天壯族的一支。

岑姓起源三

出自壯族,出自宋朝時期古僮族,屬於漢化改姓爲氏。古僮族,就是壯族,是第二個淵源中古俚族人的一個分支。傳說,壯族先民原來有名無姓,於是各部落首領在一個叫江巖(今浙江富陽清泉山)的地方集會,商定各部落的姓氏。因主持人部落勢力最強大,被推爲總首領,以“黃”(大王、皇帝)爲姓,養黃牛爲主的部落首領就以“莫”(黃牛)爲姓;會獵鳥的部落首領就以“陸”(大鳥)爲姓,牽着狗來的那個部落首領就以“麻”(神犬)爲姓。就此,會議圓滿結束,大家都因有了姓氏而歡呼雀躍。但在江巖之地爲大家殺牛做飯的那個部落首領,見到大家都有了姓氏,而自己卻未得到,因此大發其怒,不高興地以刀拍擊砧板來表示憤憤不平。會議主持人見狀後靈機一動,就以“岑”(砧板)給他爲姓。最終,大家皆大歡喜。從此,壯族的岑氏就誕生了,其族人也都以岑爲姓氏,世代相傳至今。

岑姓 分布

西周時期,姬渠被封爲岑子,封地爲岑國(今陝西省韓城一帶),岑國是岑氏最早的發源地。

秦朝以後,岑氏後裔在南陽郡逐漸的繁衍壯大。漢朝時,南陽人岑彭輔佐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政權,被封爲舞陰候,名垂青史,南陽成了岑氏的郡望。

宋朝時期,岑姓大約有2萬人,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河南、湖北、江西等地。

明朝時期,岑姓大約有4萬人,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廣西、廣東、浙江等地。

當代岑姓人口約52.6萬人,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廣西、廣東、貴州三省,這三省的岑姓大約佔全國岑姓總人口的68.4%。其次分佈在海南、浙江、四川、河南、湖北、雲南、安徽、江西等地,這八省岑姓佔全國岑姓總人口的26.7%。全國形成了以兩廣爲中心的岑姓大聚集區,東北、陝甘寧以及少數民族地區岑姓人口十分稀少。

岑姓 名人明星

岑姓 郡望

南陽郡:古代中國的一個行政區,設於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爲秦國奪取楚國之地而設,治所在宛縣(今河南南陽市)。西漢時期,宛爲全國五大都市之一,王莽受封南陽新都(今新野東南),漢更始皇帝於南陽登基,東漢時,南陽被封南都,被尊爲帝鄉,爲天下經濟首都。而云臺二十八將中亦有十一人出自南陽郡。

南陽郡轄境在漢代相當於今河南熊耳山以南葉縣、內鄉之間和湖北大洪山以北應山、鄖縣之間的大部分地區。隋開皇三年(583年)廢,大業三年(607年)復置。唐初復廢,天寶至德年間又曾改鄧州爲南陽郡。

岑姓 堂號

南陽郡:古代中國的一個行政區,設於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爲秦國奪取楚國之地而設,治所在宛縣(今河南南陽市)。西漢時期,宛爲全國五大都市之一,王莽受封南陽新都(今新野東南),漢更始皇帝於南陽登基,東漢時,南陽被封南都,被尊爲帝鄉,爲天下經濟首都。而云臺二十八將中亦有十一人出自南陽郡。

南陽郡轄境在漢代相當於今河南熊耳山以南葉縣、內鄉之間和湖北大洪山以北應山、鄖縣之間的大部分地區。隋開皇三年(583年)廢,大業三年(607年)復置。唐初復廢,天寶至德年間又曾改鄧州爲南陽郡。

岑姓 姓氏源流

壹、cén

現行較常見姓氏。今河北之尚義、樂亭,山東之平度、平邑,山西之太原,甘肅之酒泉,江西之崇仁,廣東之新會,廣西之田林,雲南之河口、馬關,四川之合江、南江等地均有分佈。漢族、壯族、瑤族、布依族有此姓。《鄭通志·氏族略》亦收載。其源不一:

1、鄭樵注引《呂氏春秋》雲:“周文王封異母弟耀之子渠岑子,其地梁國岑亭是也。子孫以國爲氏。”岑亭在今陝西韓城縣南。此當系出姬姓。望出南陽。

2、相傳壯族之“岑”,原指廚具“砧板”,廚師以之爲姓。“鑽”、“岑”音近,遂諧“岑”而爲姓。

貳、

岑姓分布:分佈很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0.01%。尤以安徽、廣東、廣西等省區多此姓,三省岑姓約佔全國漢族岑姓人口61%。

岑姓起源:①系自姬姓。古嶺子國之後。周文王異母弟耀之子渠,武王封爲岑子,其地爲梁國岑亭(故城在今陝西韓城南),子孫以國爲氏,見《風俗通》。②兩越“狸人”多此姓。兩越指廣東、廣西,“狸”系舊時對南部少數民族之蔑稱,族名,後部分與漢、壯分別融合,在海南島爲黎族之先民。今壯族有此姓。③布依族姓。

岑姓名人:

岑彭,東漢時南陽棘陽人,累官至徵南大將軍,封舞陽侯。

郡望:南陽。

岑姓 歷史名人

岑姓古代名人

岑熙東漢,岑彭玄孫,大臣。襲爵,娶安帝妹涅陽長公主。少爲侍中、虎賁中郎將,遷魏郡太守。任職期間,招聘隱逸,參論政事,得百姓讚頌。

岑猛明朝,字濟夫,明朝廣西田州同知,土司。

岑伯顏明朝,壯族土司。

岑堯俊宋朝,念上柱國卿,岑彭廿八世裔孫。

岑勳李白的好友。

岑參唐朝(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荊州江陵(現湖北江陵),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後徙居江陵。[1-2]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爲率府兵曹參軍。後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爲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爲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曆五年(770年)卒於成都。

岑羲唐朝,文本孫,大臣。進士出身,爲官有能名,歷中書舍人、吏部侍郎。睿宗立,歷刑、戶二部尚書,門下三品,進侍中,封南陽郡公。玄宗時,受太平公主謀逆牽連而被殺。岑植:荊州江陵人,文本孫,唐代大臣。明經擢第,爲官廣有善政,歷任句容令、仙、晉二州刺史等職。

岑彭東漢,字君然,漢族,開國名將,軍事家,南陽棘陽人,雲臺二十八將之一。劉秀稱帝后,任徵南大將軍,封舞陰侯。

岑之敬南朝,南陽棘陽人,南朝陳學者。梁時歷南沙令、晉安王記室參軍,入陳後累遷爲徵南府諮議參軍。博涉文史,雅有詞筆,性謙謹,以篤行稱。

岑善方南朝,南陽棘陽人,後梁大臣。博綜經史,善於辭令。官至散騎常侍,起部尚書。

岑長倩唐朝,文本從子,大臣。高宗時累官兵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歷文昌右相,則天時進封輔國大將軍,後逆武承嗣,被諸武所害。

岑文本南北朝,字景仁,鄧州棘陽人,後遷居江陵,西梁吏部尚書岑善方之孫,唐朝宰相,文學家。

岑姓近代名人

岑毓英(1829年—1889年),字彥卿,號匡國,廣西西林人。岑毓英先後署理宜良縣、澄江府。後遷雲南布政使、雲南巡撫、貴州巡撫、雲貴總督。1889年6月6日,岑毓英病逝於昆明,清廷追贈他爲太子太傅,諡“襄勤”

岑春煊(1861年—1933年),中國近代史上著名政治人物。字雲階,號炯堂老人,曾用名雲靄、春澤,廣西西林人。雲貴總督岑毓英之子,1885年考取舉人,以恩蔭入仕。甲午中日戰爭時前赴戰場,1898年因力主變法維新而得光緒帝青睞,提拔爲廣東布政使,1899年調甘肅布政使。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爆發,岑春煊率軍至北京“勤王”,並護送慈禧太后和光緒帝至西安,因功擢陝西巡撫,次年任山西巡撫,創辦山西大學堂。後署理四川總督,旋署兩廣總督,任內積極推行新政,大舉懲辦貪官,有“官屠”之稱,與直隸總督袁世凱並稱“南岑北袁”。

《百家姓》北宋版排名
67

8

9

10

11

熱門查詢
《百家姓》北宋版
百家姓排名:

羿

宿

滿祿

萬俟司馬上官歐陽夏侯諸葛聞人東方赫連皇甫尉遲公羊

澹臺公冶宗政濮陽淳于單于太叔申屠公孫仲孫軒轅令狐锺离宇文長孫慕容鮮于閭丘司徒司空亓官司寇子車

顓孫端木巫馬公西漆雕樂正壤駟公良拓跋夾谷宰父穀梁段干百里東郭南門呼延羊舌微生

梁丘左丘東門西門南宮第五,百家姓終。

©2024 911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