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大全 911查詢
輸入姓氏或拼音,例如查找 姓起源,輸入 ji 即可
暨姓 暨氏 暨姓起源 暨姓名字 暨姓名人
暨姓

姓氏
拼音
人口約 8 萬〔 罕見姓氏 〕
排名471 位。
位於扶姓 之後,鮮姓 之前。

暨姓 百家姓排名

時間排名時間排名時間排名
最新4712018年2014年
2013年2007年2006年
1995年1987年1982年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345
手機查看暨姓起源,微信掃一掃頁面右側二維碼。關註後發送 暨姓 即可

暨姓 起源

暨姓主要源自:姒姓概姓

暨姓起源一

出自以封地名爲氏。彭祖的後代在商代做伯爵,他的後代有被封在暨的,在今天的江蘇省江陰縣東莫鄉城,也有說法在常熟市的。他的後代子孫於是就以封地暨爲姓,形成暨姓。

暨姓起源二

出自概氏所改。春秋時吳王夫差的弟弟夫概,其支子以概爲氏。後爲避仇改爲暨氏。又他姓中有的爲既姓,而既與暨兩字互爲通假,經常混用,而有誤改暨氏。

暨姓起源三

源於姒姓,出自春秋時期越國大夫諸暨郢,屬於避難改姓爲氏。春秋時期,越國就有位大夫名叫諸暨郢,是一個著名的謀略家。

因此,暨氏家族雖然一直都繁衍於江、浙一帶,卻是黃帝的子孫。中國的廣大領域上,以暨爲地名之處有兩個,一個是晉唐之際,在江蘇江陰東方的暨陽,另一個即現在浙江省的諸暨縣。暨陽和諸暨都在江浙地區,與長久以來的暨氏家族活動於江浙一帶的淵源是一致的。而《名賢氏族言行類稿》的一段記述,也可以看出長久以來暨氏與吳地的深厚淵源,同時說明瞭在唐代中葉,有許多暨姓子孫改爲姓周的情況。望族居於渤海郡,即現在的河北省滄縣。故暨姓的始祖是彭祖

暨姓 分布

暨氏或是一個典型的古老漢族姓氏,但人口總數在中國的大陸和臺灣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爲第三百四十五位門閥。暨姓爲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名列第345位。在現代他是極罕見的姓氏。在2007年全國姓氏人口排名第300位之外。暨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暨原在上古時的一個地名的一字,這稱爲諸暨的地方,如今是在江蘇省江陰縣。後來有貴族受封於諸暨,他的子孫便以封地爲姓,簡稱爲暨姓。黃帝的後代中有一個叫彭祖。商朝時,彭祖的後代爲爵士,而且受封於諸暨。開初時因爲以封地爲姓,形成暨氏,另外一說,春秋時越國就有位大夫名叫諸暨郢。在他的子孫中,這個複姓又有分化成諸姓和暨姓兩個單姓的,一部分就成了暨姓。還有一說,春秋時,有吳王名夫概,他的子孫中有以概爲姓,後來因躲避仇殺被迫改爲他姓,其中有的爲既姓。而“既”與“暨”兩字互爲通假,經常混用,所以既氏又可爲暨氏。

今浙江杭州、台州、溫州等,湖南瀏陽,山西太原,江西新幹,福建浦城、邵武等地尚有分佈。

暨姓 郡望

渤海郡:西漢時期設置。在今天的河北省東部、山東省北部的渤海灣一帶。

餘杭郡:本來是秦朝的會稽郡所管轄的餘杭縣。東漢的時候又隸屬於吳郡。南朝陳在此設置錢唐郡,隋朝的時候改名爲餘杭郡。在今天的浙江省境內。

暨姓 堂號

渤海郡:西漢時期設置。在今天的河北省東部、山東省北部的渤海灣一帶。

餘杭郡:本來是秦朝的會稽郡所管轄的餘杭縣。東漢的時候又隸屬於吳郡。南朝陳在此設置錢唐郡,隋朝的時候改名爲餘杭郡。在今天的浙江省境內。

暨姓 姓氏源流

壹、

現行較罕見姓氏。今山西之太原、大同,江西之新幹,福建之浦城、邵武等地有分佈。漢族姓氏。《鄭通志》、《續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載,歸“入聲”部。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注引《姓考》雲:“大彭之裔封於暨,因此爲氏。”(2)又引《鼠璞》雲:“暨爲概姓所改。”“概”,或作“㮣”,吳王夫㮣之後,以名爲氏。系出姬姓。後避仇改爲既、暨。是既、暨二氏或同源。三國時吳有暨破,官尚書;晉代有暨遜;南漢有暨彥,官指揮使;唐代有暨佐時,後改爲姓周;宋代有暨陶,元豐進士第一;明代有暨文,天順進士。

貳、

《姓氏詞典》收載並注此音。《姓氏考略》注其源:

1、其注引《姓考》雲:“大彭之裔封於暨,因以爲氏。”大彭,即彭祖。陸終第三子,姓籛、名鏗(或雲姓彭,不確)。封於大彭,謂之彭祖,其後有大彭氏,故此氏當以封地爲氏,系出籛姓;或雲系出大彭氏。

2、其據《鼠璞》注云:“暨爲概姓所改。”一音jì,爲現行姓氏。晉有關內侯暨遜;南漢有暨彥贇;宋代有暨陶,奉議郎。

三、

暨姓分布:湖北鍾祥、福建泰寧、湖南攸縣、湘潭、河北樂亭、浙江義烏、江西新幹、臺灣,北京等地均有此姓。

暨姓起源:①顓項帝高陽氏之五世孫大彭,即彭祖,其裔封於暨(故城在今江蘇江陰東之古暨陽),以邑爲氏。②暨爲概姓所改,見《鼠璞》。

暨姓名人:

暨慧景,南史劉宋時人。暨用其,清時人,著《新喻縣誌》。

郡望:餘杭、渤海。

肆、

暨姓起源:三國時吳有尚書暨豔。暨豔之暨音姞,見《吾丘衍學古編》。

暨姓名人:

暨陶,宋時崇安人,元豐進士第一。登第時初定陶爲第一,臚唱者以洎音(jí)呼之,迄不應。蘇頌奏當以入聲呼之,陶果出。上曰,卿何以知爲入聲,頌曰,必三國暨豔之裔,及問陶鄉貫,雲建州。上喜曰果吳人也,官至奉議郎。

郡望:餘杭。

變化:①唐天寶中有改姓周者。②餘杭、閩中多此姓,而音訛爲潔。

暨姓 歷史名人

暨姓古代名人

暨豔據《名賢我族言行類稿》提到過一位暨豔。“暨豔,呈郡人,字子休。張溫引致之,以爲遷曹郎,至尚書,性狷厲,好爲清議,見朗署多非其人,欲臧否區別,彈劾否區輥,彈劾百傣,核選三署,率皆貶高就下,降損數等。由是怨憤,聲積,竟言其專用私情愛贈,不由公理,坐自殺。”

暨文明朝,(生卒年待考),順天府人。著名官吏。

暨商俊北宋,(生卒年待考),南雄人。著名登科進士。

暨唐裔北宋,(生卒年待考),建州人。著名登科進士。

暨貝斌五代,(生卒年待考),著名官吏。

暨昱唐朝,(生卒年待考),著名官吏。

暨晃唐朝,(生卒年待考),著名官吏。

暨佐時唐朝,(生卒年待考),廣州人。著名官吏。唐上元中期,按制避諱改爲周氏。

暨善應唐朝,(生卒年待考),廣州人。著名官吏。

暨裏唐朝,(生卒年待考),著名官吏。

暨是唐朝,(生卒年待考),著名官吏。

暨慧景南朝,著名陳國大臣。尚書金、倉都令史。他在當時大徵關市之稅,並及士人、軍人,使歲入高過往年數十倍。引得士民嗟怨,而陳後主卻大喜,這種百般謅媚,矇蔽君王耳目,用沉重賦稅向人民勒索,只爲了取悅他的主人。隋文帝楊堅開皇九年,二十歲的晉王楊廣率五十一萬大軍南下,一舉攻克南朝陳國都城建康,把暨慧景、陽慧朗等五個奸佞之人一起綁赴宮城之外斬首,以此向三吳(太湖流域及錢塘江流域)人民贖罪。

暨彥南漢,(生卒年待考),著名指揮使。

暨遜東晉,(生卒年待考),字茂言;餘杭人。著名大臣。官至廣昌郡長史,封關內侯。以孝行聞名,鹹康年間受到朝廷旌表。

暨破三國,(生卒年待考),著名吳國尚書。

暨良漢朝,(生卒年待考),著名大臣。爲南安長史,以清正忠直聞。

暨陶北宋,元豐狀元,崇安人,擅長於音律,他的賦很有名,在朝廷任奉議郎。

暨遜晉朝,廣昌長,字茂言,餘杭人。以孝行聞名,被封爲關內侯。朝廷爲了表揚他的孝行,在他的門前立了一塊牌坊旌。

《百家姓》北宋版排名
345

43

44 滿

45 祿

46

熱門查詢
《百家姓》北宋版
百家姓排名:

羿

宿

滿祿

萬俟司馬上官歐陽夏侯諸葛聞人東方赫連皇甫尉遲公羊

澹臺公冶宗政濮陽淳于單于太叔申屠公孫仲孫軒轅令狐锺离宇文長孫慕容鮮于閭丘司徒司空亓官司寇子車

顓孫端木巫馬公西漆雕樂正壤駟公良拓跋夾谷宰父穀梁段干百里東郭南門呼延羊舌微生

梁丘左丘東門西門南宮第五,百家姓終。

©2024 911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