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大全 911查詢
輸入姓氏或拼音,例如查找 姓起源,輸入 li 即可
利姓 利氏 利姓起源 利姓名字 利姓名人
利姓

姓氏
拼音
人口約 14 萬〔 常見姓氏 〕
排名370 位。
位於訾姓 之後,賓姓 之前。

利姓 百家姓排名

時間排名時間排名時間排名
最新3702018年2014年
2013年3742007年2006年299
1995年4481987年3811982年404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364
手機查看利姓起源,微信掃一掃頁面右側二維碼。關註後發送 利姓 即可

利姓 起源

利姓主要源自:羋姓姬姓

利姓起源一

源於高陽氏,出自春秋時期楚國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陽)的祖先,以祖字爲氏。上古商代時,有位王族叫理利貞,爲了逃避商紂王的迫害,曾路經一棵李樹下以李子充飢,後來就改姓爲李利貞。李利貞的十一世孫李聃,被後人尊爲道家創始人,就是老子。老子後代中,有的爲紀念遠祖中的王族李利貞,取利字爲姓,切代相傳。所以,李姓、理姓、利姓的遠祖是同一人。利姓產生較晚,是老子李聃的後代中形成的。

利姓起源二

出自羋姓,來源於封地,以邑名爲氏。春秋時楚國有公子受封於利邑(今四川省廣元縣境),其子孫就以封地名爲姓,世代相傳姓利

利姓起源三

出自姬姓,來源於封地,以邑名爲氏。春秋時晉國有大夫食採於利邑,其後人以利孫爲氏,後改爲單姓利氏

利姓起源四

出自北方鮮卑族有叱利氏所改。南北朝時,北魏鮮卑族有叱利氏,入中原後遂漸與漢文化融合,後改爲利氏。

利姓起源五

源於官位,出自秦、漢時期官吏利氏,屬於以官職稱謂爲氏。秦朝時期,秦始皇設置有利氏一官位,亦稱慄氏、歷氏,專職負責監造金屬器具,其中負責冶煉澆鑄的工官專稱“窏氏”,負責兵器製造的工官則專稱“利氏”,負責民用器物製造的則專稱“慄氏”。

利姓起源六

源於鮮卑族,出自南北朝時期鮮卑拓拔部叱利氏部落,屬於漢化改姓爲氏。南北朝時期,北魏鮮卑族拓拔部中有叱利氏部落叱利氏,亦稱叱李氏叱列氏、叱黎氏叱伏列氏,即中國北方古高車族十二姓之中的泣伏利氏

據史籍《魏書·官氏志》記載:“叱利氏後改爲利氏”。實際上,在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於太和十九~二十年(公元495~496年)遷都洛陽後大舉推進的漢化改革過程中,叱利氏在漢化時先改爲漢字單姓利氏,後另有族人改爲李氏,其實是同宗同源。該支利氏正確讀音作lì(ㄌㄧˋ)。

利姓起源七

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爲氏。據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滿族顏扎氏,稱燕札氏、顏查氏、閻拉扎氏、顏之哈拉氏、庫雅拉彥札,源出金國時期女真顏盞部,以姓爲氏,滿語爲Yanja Hala,世居雅蘭西楞(今俄羅斯濱海地區蘇城東南一帶)、葉赫(今吉林梨樹)、哈達(今遼寧西豐小清河流域)、長白山區等地,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後多冠漢姓爲顏(民姓)氏、閻(官姓)氏、張氏、錫氏、利氏等。

該支利氏鼻祖爲顏扎·珠爾杭阿,滿洲正黃旗人,清乾隆年間從徵甘肅,在鎮壓回民起義的過程中立功頗偉,因功被乾隆大帝賜號爲“錫利巴圖魯”,累官至御前侍衛、正白旗護軍統領、鑲藍旗滿洲副都統,賜騎都尉世職。在顏扎·珠爾杭阿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封號爲姓氏者,先稱錫利氏,後以諧音漢字省文簡改爲單姓利氏、錫氏,世代相傳至今。

該支利氏正確讀音作lì(ㄌㄧˋ)。

利姓起源八

源於達斡爾族,屬於漢化改姓爲氏。據史籍《黑龍江志稿》記載:

達斡爾族莫爾登氏,亦稱孟爾丁氏、孟爾的音氏、墨爾丹氏、莫塔哈利氏,世居黑龍江布特哈(今嫩江流域和大小興安嶺)地方,是達斡爾族的老姓之一。後有滿族引爲姓氏者,滿語爲Mordin Hala。

清朝中葉以後,達斡爾族、滿族莫爾登氏多冠漢姓爲利氏、孟氏莫氏、蒼氏等。

達斡爾族、滿族利氏讀音皆作lì(ㄌㄧˋ)。

利姓 分布

利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羣體,人口總數在中國的大陸和臺灣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

利氏最早見於文字記載的是春秋晚期至戰國的李利貞,接着是利九。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楚霸王項羽的大將有利幾、博士利永貞、中山賢相利乾,後又有得道真人利真,西漢時期有長沙承相利蒼,唐朝時期有高僧利涉,宋朝時期有文士利申、金溪縣丞利元吉、學者利鸞孫等。

據欽州利明學世家族譜記載:利氏最早南移繁衍的祖先是利劉興、利本堅兩位,利劉興從河南開封府祥符縣遷至安徽省開基,部份遷居國外。利本堅,字孔固,原住河南省開封府祥符縣,利本堅是明朝著名的愛民好官,先後出任江西贛縣主薄及四川省安嶽縣丞,明朝時期到廣東韶州任教,期滿移居南雄城南珠機理定居。利本堅淑配陳氏生下三男,長子利大川,次子利朝綱,三子利維卿。

利大川從南雄遷居平林開基,生下利桂榮。利榮生利高輝、利高煌。利高輝生利維基、利維堂。利維基生利錦,利維堂生利鏞。利鏞生利祖安。利祖安生利棰英。利棰英生利福明、利福堅。利福堅生利思仁、利思義、利思禮、利思志。

利朝綱從南雄遷居江西省龍南,生下利廷用。利廷用生利繼祿。利繼祿生利世昌。利世昌生利成六、利成十、利成廣、利成立。利成廣遷居四川省,部分子孫僑居國外。

利維卿從南雄遷居東莞縣開基,生下利應瑞,字夢傖,又生利應祥。利應瑞生利良材,字柚,又生利顏材,字梓。利良材生利寅賓,字名楊,號天寶。利寅賓生利益夫,字伯謙,又生利順夫,字伯巽。利益夫生利廷鳳,字鳴時,號芝。利廷鳳生利於南。七代單傳至第八世利襲(世美),字世嘵,妣謝氏,是已亥科舉人,官授南海巡檢,爲國家爲民族而軀名垂千古,公婆墓地葬在東莞縣常平鎮橋瀝村馬橋獅山。

今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的利氏家族,是利世美的後裔。

利世美(利襲)生下四子,長子利秀野、二子利蘭野、三子利芸野、四子利蕙野。利秀野住莞城,明朝末年間其後代利松友、利竹友、利梅友三人遷居柴金臨江鎮及福建省莆田縣開基。利蘭野住城西油榨尾,利芸野遷居惠州博羅嶺坑開基,利蕙野遷居海南及國外。

利蘭野生利文傑,居廣東莞城油榨尾。利文傑生利受祖、利受寧二子,遷居廣東高要縣金利村。利受寧生利德華。利德華生利帝保。利帝保生利觀養、利觀祿,後遷高明墨編村。利觀祿生利史明,利觀養老生四子:長子利康長(利明學),字昌教,號聖山;次子利康義;三子利史勳(利史江),四子利史富(利明臣)。

利康長於明朝末年間到廣西靈山任教儒,其品德純正,志在四方,深知地理,目睹欽靈一帶是理想開基之地,故選擇靈山陸屋東郊勝塘村建居,從廣東墨編村遷此開基,於是利康長便成了廣西欽州地區利姓的始祖。利康長娶三房生八子,原配陸氏,續娶施氏,再娶楊氏。施氏太婆墳地名寶鴨塘,墓有對聯一首:“壹墓開基綿八子,雙峯毓秀萌千孫。”

利康長之長子利顯全,利顯全生一子,遷居廣西欽州青塘金利村,其子孫現遍及當地四十多個自然村。利康長之二子利顯洪、三子利顯秀,子孫布及廣西各地。利康長之四子利顯彰的後代,遷往南寧、桂林、梧州等地。利康長之五子利顯勝、六子利顯後,遷往廣東。利康長之七子利顯良,遷往山東歷城、山西大同及山東煙臺等地。利康長之八子爲利顯斌。目前,利康長的後裔子孫估計不少於五萬人。

北宋初年,江西利氏一支南遷到南雄保昌定居。在宋太平興國年間(公元976~984年),這支利氏族人遷至今東莞常平大瀝,墾荒種養,大瀝遂爲廣東利氏發祥地。南宋時期,這支利氏族人繁衍至博羅、南海一帶。元初,繁衍至紫金、河源等地。上述四川安嶽縣令利本堅即爲紫金人。

今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欽州市靈山縣、北海市合浦縣、南寧市、貴港市、陸川縣,廣東省的河源縣、東莞市、惠州市、陽江市陽東縣、南粵縣、從化縣、廣州市花都區、博羅縣、新會縣、英德縣、湛江市,河南省的洛陽市、虞城縣、唐河縣,江西省的興國縣、萍鄉市,安徽省的無爲縣、南陵縣,海南省,四川省的南充市南部縣,湖北省的來鳳縣,臺灣省的屏東縣等地,均有利氏族人分佈。

利姓 名人明星

利姓 郡望

河南郡:漢高帝置郡。在今天的河南省洛陽市一帶。

利姓 堂號

河南郡:漢高帝置郡。在今天的河南省洛陽市一帶。

利姓 姓氏源流

壹、

現行較罕見姓氏。今遼寧之清原,山東之魚臺、平邑,山西之太原,江西之南康,湖南之芷江,廣東之高要,雲南之瀘水等地均有分佈。漢族、傈僳族有此姓。《鄭通志》、《續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載。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注引《路史》雲:“老子之後有利氏。老子祖名利貞,後爲氏。”此當以祖輩名爲氏,系出理姓。或雲出自李氏。

2、鄭樵注云:“或言楚公子食採於利,後以爲氏。利,今之葭萌也。”利,春秋楚邑,其地在今湖北之利川縣。此以邑爲氏,系出羋姓。

3、又據《河南官氏志》注云:“叱利氏改爲利。望出河南。”漢代有利乾;宋代有利申;又有利元吉,金溪縣丞;明代有利濟川,任府同知;又有利賓,官御史;又有利本堅,英德人,安丘縣丞;清代有利緯,任崇義縣典史。

貳、

利姓分布:分佈較廣,人數不多。

利姓起源:①老子之祖李利貞之後有利氏。②春秋時楚公子食採於利,其後以爲氏。其地在蜀利州(亦稱葭萌,故城在今四川廣元)。③相傳爲古利國之後,系自嵬姓,見《潛夫論》。按:嵬似即傀,爲炎帝之裔。④北魏時改叱利氏爲利氏,見《魏書·官氏志》。

利姓名人:

利幾,秦末時陳令。利本堅,明時廣東英德人,四川安嶽縣丞。

郡望:河南。

利姓 歷史名人

利姓古代名人

利幾漢朝,武將,先是項羽部將,後來爲劉邦帶兵。

利苍西汉,名丞相,现今发现的马王堆湿尸就是他的夫人。

利本堅明朝,英德(今廣東省)人。由監生任贛縣主簿,調四川安嶽縣令。爲官公正,愛民節用。爲衆論所推許。

利元吉宋朝,學者,字文伯,盯江人。是宋代著名儒者陸九淵的高才生,學問獨到,陸九淵的兒子後來想拜他爲師,利元吉謝曰不敢當。中國古文化的要領,常出於師徒口耳相傳。舉進士而當官,爲官清正廉潔,愛民如子,爲百姓做了許多好事,政績顯著。晚年以教書爲樂。

利倉西漢,名丞相,現今發現的馬王堆溼屍就是他的夫人。

利姓近代名人

利建能1950年6月28日生,男,廣東省人。現任中國對外建設廣州園林公司經理。大專學歷,建築師,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工程委員會副理事長。多年來從事建築設計及園林規劃工作,主持設計的項目包括古典建築、旅館、醫院、博覽中心、風景建築及公園、庭園的規劃等。曾赴德國工作進修,主持或參與策劃、設計的項目有瑞典“香山苑”;法國“錦繡園”;加拿大“天皇城”;泰國養素、“雁巢園”;德國“春華園”等。近年(21世紀後期)來與美國華廈園林公司合作引進推廣美國“寶馬麗”建築裝飾材料。致力於國內外園林工程設計營造,完成了廣州外商活動中心庭園、中山紫馬嶺公園“攬勝閣”等一批高質量的園林工程。

利希慎(1879年–1928年),名辑世,字廷羡。香港著名利氏家族的创始人,广东新会人。父亲利良奕,是最早从中国到美国淘金者之一。生于夏威夷,年青时在美国受教育。17岁时方随父回香港,入读皇仁书院,毕业後曾留校任教,不久进入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当职员。亦曾在马来亚当过报馆翻译、开过锯木厂;在仰光开办双德丰船务公司,被派往香港任经理。後来其父经营鸦片生意致富,利希慎继承其业之馀,亦投资房地产,财产迅速膨胀,是港澳的「公烟(鸦片)大王」。1923年向英资怡和洋行以380万买得铜锣湾西部一带土地,发展成为利园。即今日香港利园山道、利舞台、波斯富街、恩平道一带,并注册希慎置业公司,为利氏家族奠下了“地产王国”的基础。此後更涉足金融、贸易等多方面投资。1928年4月30日在中环被暗杀。刺杀案发生后,香港警方全力以赴缉拿疑凶,连利氏家族也悬赏两万元(这在当时是一笔巨款),却一直未能破案。时至今日位于铜锣湾繁华闹市的希慎道是以其名字命名的。

利卓燊1933年9月生,廣東新會市人,教授,研究員。1957年畢業於華中農學院土壤農業化學系,現任九二學社浙江省委聯絡委員會委員,人大代表,國際土壤學會成員。主要業績:是中國率先從事固氮綠萍的多學科內容應用基礎研究,及將其作肥料、飼料、餌料的多用途綜合利用技術研究,提供了系列創新技術在生產中推廣,早在六七十年代中,推廣養用面積全國每年有430多萬公頃。1960年起一直爲第一主持人主持省、部重點科研項目和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於1979年指導美國國家科學院派來代培的博士研究生完成學業。爲第一完成人的科學成果8項獲浙江省科學大會獎。科技成果二等獎,科技進步二等獎……。代表著作有獨著《綠萍的養殖與利用》(已先後被國外譯爲英文和西班牙文出版〕,合著《生物固氮》等3本。在國內外發表主筆論文55篇,其中4篇獲浙江省優秀論文二等獎。論文競賽三等獎及國家科協頒發全國高技術新技術農業應用證書。多次被邀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和特邀出席第12屆國際土壤學會宣講論文及全文刊登,並委任生物固氮委員會主席。有五大洲20多個國家,國際組織來參觀、訪問科研工作,其中有美國總統能源顧問、世界銀行祕書長、聯合國糧農組織理事會主席、國家部隊、國際水稻研究所所長、主任、大學教授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利姓 相關姓氏

利作利咥利孫 (利孫)利稽利非利飛 (利飛)

《百家姓》北宋版排名
364

45 祿

46

47

48

熱門查詢
《百家姓》北宋版
百家姓排名:

羿

宿

滿祿

萬俟司馬上官歐陽夏侯諸葛聞人東方赫連皇甫尉遲公羊

澹臺公冶宗政濮陽淳于單于太叔申屠公孫仲孫軒轅令狐锺离宇文長孫慕容鮮于閭丘司徒司空亓官司寇子車

顓孫端木巫馬公西漆雕樂正壤駟公良拓跋夾谷宰父穀梁段干百里東郭南門呼延羊舌微生

梁丘左丘東門西門南宮第五,百家姓終。

©2024 911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