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氏東郭〔 東郭 〕
拼音dōng guō
人口不足千人〔 稀有姓氏 〕
排名第 1759 位。
位於送姓 之後,龟姓 之前。
東郭姓 百家姓排名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
最新 | 1759 | 2018年 | 無 | 2014年 | 無 |
2013年 | 無 | 2007年 | 無 | 2006年 | 無 |
1995年 | 無 | 1987年 | 無 | 1982年 | 無 |
明朝 | 無 | 元朝 | 無 | 宋朝 | 無 |
北宋 | 468 |
東郭姓 起源
源出於姜姓,東郭爲中國漢族複姓。中國古代稱城市爲城郭,內城外郭,所以城外爲郭。東周列國時代,諸侯爭霸,霸主齊桓公有子孫住在齊國都城臨淄外城的東門一帶,稱爲東郭大夫,後來便以東郭爲姓。
東郭(Dōng guō )姓源流源出有:
東郭姓起源一
源於姜姓,出自齊國君主齊桓公子孫東郭大夫,屬於以官職稱謂爲氏。郭,即古代城池的外城圍廓起來的部分,稱城郭。據典籍《廣韻》的解釋:“內城外郭。”在典籍《釋名》中更明確一些:“郭,廓也。廓落在城外也。”在典籍《白虎通》中也描述:“所以必立城郭者,示有固守也。”春秋時期,齊國國君的親族貴胄大夫分別掌管都城的東郭、南郭、西郭、北郭,同時領軍駐紮於斯地,即稱東郭大夫、南郭大夫、西郭大夫、北郭大夫,他們的後裔子孫及其族人多隨之居住在相應的城郭中,其後各有以居地名稱爲姓氏者,隨稱東郭氏、南郭氏、西郭氏、北郭氏。齊桓公姜小白有子孫負責管理都城臨淄外城的東部,史稱東郭大夫。其後裔子孫遂以先祖官職稱謂或居住地名爲姓氏,稱東郭氏,且十分擅長農業耕作,後大多省文簡改分衍爲單姓東氏、郭氏,皆世代相傳至今。
東郭姓起源二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東虢國,屬於以國名爲氏。據史籍《元和姓纂》的記載,周文王季弟虢叔受封於虢國,公爵,史稱西虢,又名城國,位置在今陜西省寶雞市東部,國君稱“虢公”;由於古代“虢”、“郭”二字同音通用,因此又俗稱“郭公”,其國亦名西郭國。在虢公的後裔子孫以及國人中,多有因以爲姓氏者,稱西虢氏、虢氏、西郭氏、郭氏。周惠王姬閬二十年(晉獻公姬佹諸二十二年,公元前655年),西郭國被晉國所滅。
又據史籍《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除了周文王季弟虢叔的西郭國,周文王還封另一弟虢仲於東虢,亦稱東虢國,或曰東郭國。東郭國當年的位置在今河南省鄭州市蒙陽縣一帶。周平王姬宜臼四年(鄭武公姬滑突四年,公元前767年),東郭國被急於爲新遷中原腹地的鄭國擴充地盤的鄭武公所滅。東郭國滅亡之後,在其王族子孫以及國人中,多有因以爲姓氏者,稱東虢氏、虢氏、東郭氏、郭氏等,皆世代相傳至今。
該支東郭氏(東虢氏)與西郭氏(西虢氏)同宗同源,皆尊奉周文王姬昌、姬虢仲、姬虢叔爲得姓始祖。
得姓始祖
姬昌(周文王)、姬虢叔(西虢公、西郭公)、姬虢仲(東虢公、東郭公)、姜小白(齊桓公)。相傳周朝齊國國君的同族大夫分居於東郭,南郭,西郭,北郭,各有以地名爲姓的。齊桓公的子孫曾住在臨淄外城的東門附近,而古稱外城爲郭,因此得東郭大夫一稱,後來他們就以東郭爲姓。據《姓譜》載,齊公侯大夫居東郭,以地爲氏。故東郭氏後人尊齊桓公爲東郭姓的得姓始祖。
遷徙分佈
東郭氏複姓或是古老的漢族姓氏,但人口總數在中國大陸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臺灣省沒有,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爲第四百六十八位門閥,望族出濟南郡、東郡。東郭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古代春秋時候的齊國,有一支公族住在城四方。那時的城牆叫廓,於是這位於公族的後代就以居住的方位,分別姓東郭、南郭、西郭、北郭。而齊國公族又是炎帝,的後代,炎帝族人崇拜牛圖騰和鳳圖騰,是農耕民族的信仰。而到了東郭姓產生的時候,這些炎帝的傳人大都還是擅長於耕作,所以居住在城廓邊,因爲耕地都在城外的原野上。東郭氏望出濟南郡。西漢時在齊郡之地分置濟南郡。相當於現在山東省臨淄一帶地區。
東郭姓 郡望
濟南郡:漢朝時期高祖劉邦設有濟南國。荊楚七國亂政後改爲濟南郡,治所在東平陵(今山東章丘),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臨淄市一帶。晉朝時期移治歷城(今山東濟南)。北魏時期改爲齊州。宋朝政和中期升爲濟南府。元朝時期則爲路。明、清兩朝均爲府。民國時期廢府改爲山東省省會市。
東 郡:東郡始建於秦始皇五年(庚申,公元前242年),取原魏國之地置東郡,包括河北大名府、山東東昌府、及長清縣以西一帶地區。西漢時期因之,治所在濮陽縣(今河南濮陽),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南部僕陽縣及山東省東西部一帶地區。東漢初其平中嘗治武陽,臧洪爲太守,又治東武陽。西晉朝時期廢黜,東晉朝復置,在今河南滑縣東部。北魏王朝徙治至滑臺(今河南滑縣),隋朝初期廢黜,後曾以兗州爲東郡,此兗州是由滑州(今河南滑縣)改名而成,並非今山東省之兗州。南朝宋國再置東郡,在河南陳州府境。
東郭姓 堂號
濟南郡:漢朝時期高祖劉邦設有濟南國。荊楚七國亂政後改爲濟南郡,治所在東平陵(今山東章丘),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臨淄市一帶。晉朝時期移治歷城(今山東濟南)。北魏時期改爲齊州。宋朝政和中期升爲濟南府。元朝時期則爲路。明、清兩朝均爲府。民國時期廢府改爲山東省省會市。
東 郡:東郡始建於秦始皇五年(庚申,公元前242年),取原魏國之地置東郡,包括河北大名府、山東東昌府、及長清縣以西一帶地區。西漢時期因之,治所在濮陽縣(今河南濮陽),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南部僕陽縣及山東省東西部一帶地區。東漢初其平中嘗治武陽,臧洪爲太守,又治東武陽。西晉朝時期廢黜,東晉朝復置,在今河南滑縣東部。北魏王朝徙治至滑臺(今河南滑縣),隋朝初期廢黜,後曾以兗州爲東郡,此兗州是由滑州(今河南滑縣)改名而成,並非今山東省之兗州。南朝宋國再置東郡,在河南陳州府境。
東郭姓 姓氏源流
壹、東郭(東郭)
罕見覆姓。《鄭通志·氏族略》收載。其注云:“姜姓,齊公族,桓公之後也。”《姓氏考略》注引《姓譜》亦云:“出姜姓。齊公族大夫居東郭、南郭、西郭、北郭者,以地爲氏。”
貳、東郭(東郭)
東郭姓起源:系自姜姓。春秋時齊公族大夫居東郭、南郭、西郭、北郭者,以居地爲氏。
東郭姓名人:
東郭垂,春秋時齊國處士。東郭延年,東漢時太始人,能行容成御婦人術。
郡望:齊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