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氏丘
拼音qiū
人口約 30 萬〔 常見姓氏 〕
排名第 268 位。
位於代姓 之後,師姓 之前。
丘姓 百家姓排名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
最新 | 268 | 2018年 | 無 | 2014年 | 無 |
2013年 | 無 | 2007年 | 無 | 2006年 | 428 |
1995年 | 205 | 1987年 | 207 | 1982年 | 255 |
明朝 | 75 | 元朝 | 86 | 宋朝 | 83 |
北宋 | 151 |
丘姓 起源
丘氏,姜姓,姜子牙封於齊而都營丘,其支庶(支孫/子孫)居於營丘者,遂以丘爲氏,世居扶風。開姓始祖丘穆公。又有丘林氏和丘敦氏並改爲丘氏,虜姓也。
丘姓 郡望
邱姓主要郡望有河南、吳興。
丘姓 堂號
邱姓主要郡望有河南、吳興。
丘姓 姓氏源流
壹、丘
現行較常見姓氏。分佈頗廣: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景縣,山東之東平,山西之太原、大同,甘肅之徽縣,黑龍江之嫩江縣,湖南之芷江,廣東之新會、乳源等地均有。漢族、畲族、朝鮮族有此姓。《姓氏考略》亦收載。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注引《風俗通》雲:“齊太公封營丘,支孫以地爲氏。”此之“齊太公”,當指姜子牙。此之營丘,即後來之臨淄,齊都,在今山東淄博市臨淄北,或雲今山東昌樂有營丘故城。此以地爲氏,系出姜姓。
2、《姓氏考略》又據《後漢書·烏桓傳》雲:“烏桓有丘氏。”(3)又據《魏書·官氏志》注云:“後魏丘敦氏改爲丘氏。”(4)《中文大字典》注引《姓氏急就篇·丘氏》雲:“陳有宛丘,居者以爲姓。”(5)又云:“邾有丘弱,後亦爲氏。”(6)又據《風俗通》雲:“魯左丘明之後。”或與“邱”同。漢末有丘俊;晉代有丘昂;唐代有丘爲、丘悅;清代有丘開來,嘉慶時詩人。
貳、丘
丘姓分布:分佈較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0.04%。
丘姓起源:①系自姜姓。春秋時齊太公封於齊,而都營丘(故城在今山東昌樂東南),其支庶居於營丘者,遂以丘爲氏,見《風俗通》。②春秋時魯左丘明之後,見《風俗通》。③春秋時陳國有宛丘(故城在今河南雎陽境),居者以爲氏。④春秋時邾國大夫丘弱之後有丘氏。⑤河南丘氏,爲北魏時鮮卑姓丘敦氏、丘林氏等所改。⑥西秦時羌人有丘氏。西秦歸善將軍丘擔,羌人。⑦漢初東胡別種烏丸部爲匈奴冒頓所滅,餘部奔烏桓山,以山爲號,散處今冀、晉兩省邊外,烏桓部有丘氏,見《後漢書·烏桓部》。⑧畲族姓。
丘姓名人:
丘弱,春秋時邾大夫。
郡望:河南、吳興。
變化:①漢以後因避孔名之諱,有改爲〔��〕或邱者。②清雍正三年,頒詔尊師重道,先師孔子聖諱,理應迴避,凡系姓氏,均加邑部爲邱。
其他:
臺灣省丘姓,在日本侵佔臺灣時曾被迫改姓岡本、岡村、岡田等日本姓,1945年臺灣光復後,奉令仍改爲丘姓。
丘姓 歷史名人
丘姓古代名人
丘靈鞠南朝,吳興烏程,長沙王車騎長史,一代鼎臣,《江左文章錄序》傳世。 ,南朝·梁
丘遲南朝(464~508),吳興烏程,文學家,詩文傳世者不多,駢文《與陳伯之書》。
丘仲孚明朝,生卒年未詳,烏程,《皇典》20卷《南宮故事》100卷《尚書縣事雜義》等。
丘巨源南朝(?~484),蘭陵,文學家。明帝內廷中顯赫的文士。
丘爲唐朝,生卒年不詳 ,嘉興,山水田園詩人
丘光庭五代十國,吳興 ,哲學上堅持元氣論解釋潮汐成因及世界的物質統一性。
丘處機金元之際(1148~1227),登州棲霞,“丘神仙”。有《攝生消息論》《大丹直指》《磻溪集》等。
丘吉歸安,善古文,尤善於詩,爲吳興詩人領袖,有《執柔集》
丘心如清朝,江蘇淮安,彈詞女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