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氏居
拼音jū
人口約 10 萬〔 罕見姓氏 〕
排名第 436 位。
位於紅姓 之後,蔚姓 之前。
居姓 百家姓排名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
最新 | 436 | 2018年 | 無 | 2014年 | 無 |
2013年 | 377 | 2007年 | 無 | 2006年 | 376 |
1995年 | 376 | 1987年 | 352 | 1982年 | 297 |
明朝 | 無 | 元朝 | 無 | 宋朝 | 無 |
北宋 | 346 |
居姓 起源
居姓起源一
出自杜姓,以祖名爲氏。相傳周大夫杜伯的兒子在晉國作官,被封在先邑,他的子孫於是有以邑爲姓,稱爲先姓。晉文公提拔他的後人先軫爲中軍元帥,職掌國政。先軫曾經率領晉軍在崤山一帶打敗秦軍,他的兒子先且居後來繼位中軍元帥,在彭衙再一次打敗秦軍。先且居於是變得很有名,他的子孫於是有以他的名字中的“居”字作爲姓氏的,稱爲居氏,世代相傳。
居姓起源二
源於姬姓,出自遠古少昊思的後裔倍伐,屬於以先祖封邑名稱爲氏。在史籍《姓氏考略》中記載:“少昊元妃生倍伐,帝欲傳位高陽,先降處長子於絹淵(今地待考),其後有居氏、倍氏。”
居姓起源三
源於嬀姓,出自戰國時期齊國大夫香居,屬於以先祖名字爲氏。香居,亦稱香車,是戰國時期著名的齊國王族大夫,仕從齊宣王田闢疆。
居姓起源四
源於西夜國,出自古代西域地區的羌族分支悉居人,屬於以氏族名稱漢化爲氏。悉居人,是古代西域地區的羌族人分支。在史籍《通志·氏族略》中記載:“悉居,古西夜國人。”
居姓 分布
居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人口總數在中國的大陸和臺灣省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爲第三百四十六位。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它在第362位。據《元和姓纂》記載:“晉大夫先且居之後,以王父字爲氏”,“今錢塘多此姓”。先且居的父親先軫在晉國爲中軍元帥,執掌國政,先軫曾率晉軍在崤山一帶打敗秦軍。先且居後來繼位中軍元帥,在彭衙再一次打敗秦軍。先且居的後人便有以父名中的“居”爲姓,稱居氏。出自河北境內的居氏家族,後來卻成長於長江流域的江蘇沛縣居大莊、高郵、江陰、句容一帶,另外湖北省也有不少姓居的人,這種情形,從古代已經開始。《姓氏考略》記載:“望出渤海、信都,今江蘇之高郵、江陰、句容及湖北多此姓。”望族居渤海郡(今河北省滄縣)。興化居氏家族自蘇州遷入。據《居氏族譜》記載,明永樂三年(1405年),“高堰水災,江北淹沒,奉旨分丁遷徙”,出身世家大族的居士宸與表兄弟蔣姓攜家從蘇州閶門遷居興化東鄉墾荒,逐漸形成村落,以姓氏命名爲蔣居莊。不久,蔣姓失傳,改名居家莊(今合陳鎮張居村)。
今北京市,重慶市,天津市,江蘇省的徐州市沛縣居大莊(渤海堂,約1000人)、南京市、揚州市儀徵區、常州市武進區、泰興市、崑山市、東臺市、高郵市、興化市、寶應縣、鹽城市建湖縣、海安縣、蘇州市、連雲港市、宿遷市、南通市、靖江市、江都縣,山東省的濟南市、濰坊市、濟寧市、曲阜市、臨沂市、棗莊市、青島市萊西縣,陝西省的西安市,湖北省的武穴市,河北省的石家莊市、衡水市故城縣、棗強縣、秦皇島市昌黎縣,甘肅省的蘭州市,山西省的繁峙縣和代縣,安徽省利辛縣,滁州市、馬鞍山市的和縣與當塗縣湖陽鎮,浙江省的嘉興市,貴州省的遵義市、畢節市,四川省的綿陽市、遂寧縣,河南省的新鄉市、鄢陵縣、信陽市,雲南省的邱北縣、建水縣,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臺灣省,意大利等地,均有居氏族人分佈。
居姓 名人明星
居姓 郡望
渤海郡:西漢的時候置郡。地址在今天的河北省、遼寧省的渤海灣一帶。
信都郡:是戰國時期的趙地。漢宣帝時改爲信都國。故城在今天的河北省棗強縣東北。
居姓 堂號
渤海郡:西漢的時候置郡。地址在今天的河北省、遼寧省的渤海灣一帶。
信都郡:是戰國時期的趙地。漢宣帝時改爲信都國。故城在今天的河北省棗強縣東北。
居姓 姓氏源流
壹、居
現行較罕見姓氏。分佈頗廣:今天津之武清,河北之景縣,山東之魚臺、昌樂、平度、平邑,山西之太原,甘肅之徽縣,江蘇之高郵、江陰、句容,湖北之老河口,安徽之貴池,江西之崇仁,雲南之河口等地均有分佈。漢族姓氏。《鄭通志·氏族略》亦收載,其注云:“(春秋時)晉大夫先且居之後,以王父字爲氏(按:先且居字霍伯,此當以名爲氏)。今錢塘多此姓。望出渤海、信都。”漢代有居股,封東城侯(《姓氏詞典》引作“宋城侯居般”);元代有居理貞,平定州同知;明代有居仁,句容人,名儒;清代有居廉,畫家。
貳、居
居姓分布:分佈較廣。江蘇多此姓,約佔全國漢族居姓人口87%。
居姓起源:①古有��國,其後去邑爲居氏,見《集韻》。 ②春秋時晉大夫先且居之後,以名爲氏。③金時女真人姓,見《高麗史》。
居姓名人:
居般,漢時東城侯。
郡望:渤海、信都。
居姓 歷史名人
居姓古代名人
居股漢朝,武帝時繼位爲粵繇王,東粵王餘善舉兵判漢,武帝泊兵討伐,他與建成侯敖等合謀,殺餘善降漢,被封爲東城侯。
居翁漢代,廣西人,爲壯族祖先。任南城桂林監時,勸諭甌駱民40餘萬歸漢,而被封爲汀成侯。
居節明朝,字士貞,號商谷,吳縣人。擅長於書法繪畫。他的父親在織造局任過職,因此他家隸屬於織造局。有一次織監孫隆召見他,他不肯去,孫隆很生氣,抄了他的家,將他逮捕了。出獄後,他居住在池塘邊,以作詩自樂,後來窮困而死。他寫的詩水平很高。
居仁清代,畫家。她的長女居慶、次女居玉徵姐妹二人,繼承家學,她們的作品也很有名,尤其以花卉著名。
居廉清末,畫家廣東省番禺人。他擅畫花鳥、草蟲及人物,設色妍麗,筆致工整。他還擅長指頭畫,曾畫過二十四番花信圖。
居姓近代名人
居正(1876~1951),字觉生,号梅川,别号梅川居士;湖北广济人(今湖北武穴)。著名中国国民党元老。少年时代,居正聪颖好学,有文采,为时人称颂。1900年中秀才。1905年赴日本入法政大学预备部,加入中国同盟会。1907年在东京参与组织共进会,并亲手制订章程。同年秋入日本大学本科习法律。武昌起义指挥者之一,辛亥革命元勋。南京临时国民政府内政部次长,南京国民政府司法院院长。中国当代著名民主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法学家。民主革命时期,居正于1908年赴新加坡助田桐主持《中兴日报》,与保皇党《南洋总汇报》论战。后往缅甸仰光,主持《光华日报》,并组织中国同盟会支部。1910年,居正与宋教仁等筹设中部同盟会,谋划在长江流域发动起义。1911年初,居正来武汉与党人联系,策动起义。参与筹组湖北军政府和制定《都督府暂行组织条例》。7月任中部同盟会湖北分会负责人。1912年南京临时国民政府成立后,居正任内政部次长,参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工作。1913年“二次革命”爆发,居正率少数随从配合部分倾向革命的军队坚守吴凇炮台数日,失败后逃亡日本。1914年,居正在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任党务部部长兼《民国》杂志总理,成为孙中山的得力干将。1915年回国参加护国运动,居正出任中华革命军东北军总司令,率部与北洋军鏖战胶东、三打济南,是一位出色的军事指挥家。1919年10月10日,孙中山以总理身份批令委任居正为国民党总务主任。大革命时期的1924年,居正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居正任司法院院长。组织国民党元老“西山会议派”,反共反苏。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居正任南京国民政府司法院院长。在1929年因反对蒋介石而被囚禁两年。1931年,居正再次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委。1932年起,居正复任南京国民政府司法院院长兼任最高法院院长,同时兼任中华民国法学会理事长。是蒋介石反共清共政策的坚决执行者。抗日战争时期,居正续任南京国民政府司法院院长,为国民党中央组织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之一,主持国民党武汉办事处的工作,为使废除外国在华的治外法权作出了努力。还兼任慰劳总会会长一职,亲率慰劳团赴滇、黔、桂、湘、粤、鄂、赣等前线,慰问将士,鼓舞士气。解放战争时期,居正续任南京国民政府司法院院长。1947年国民党开始进入宪政时期,居正在连续担任司法院院长前后近十七年之久后卸任司法院院长职务。同年双十节时,作《齐天乐》诗六首,追记武昌首义。1948年,居正参加总统竞选失败。1949年,居正当选为国民党非常委员会委员。国民党兵败后,他于11月逃往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居正在台湾任国民党监察院监察委员、国民党评议员。居正一生生活俭朴,每逢外出,都以三轮车或公共汽车代步。晚年热心教育,任淡江英语专科学校董事长。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晚年潜心于佛经的研究。文采颇高,擅做诗写文,平时凡朋友去世或周年忌日,都作文哭之。1951年11月23日,居正在台北家中写作至晚11:00,照例洗足就寝,于洗足时坐化,终年七十五岁。居正著有《辛亥亲历记》、《梅川日记》、《为什么要重建中国法系》、《辛亥礼记》等,遗著编为《居觉生先生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