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大全 911查詢
輸入姓氏或拼音,例如查找 姓起源,輸入 xi 即可
席姓 席氏 席姓起源 席姓名字 席姓名人
席姓

姓氏
拼音
人口約 61 萬〔 常見姓氏 〕
排名203 位。
位於司姓 之後,晏姓 之前。

席姓 百家姓排名

時間排名時間排名時間排名
最新2032018年2014年
2013年2132007年2006年201
1995年1881987年1691982年208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133
手機查看席姓起源,微信掃一掃頁面右側二維碼。關註後發送 席姓 即可

席姓 起源

席姓主要源自:已姓姬姓

席姓起源一

源於已姓,出自上古堯之師席師的後代,屬於以先祖名字爲氏。帝堯時代的這位席師,爲中國席氏的悠久歷史提供了最具體的證據。據史籍《萬姓統譜》上所記載:“唐堯時,擊壤而歌之老翁,姓席氏,堯尊爲師。”在席師的後裔子孫中,多以先祖名字爲姓氏,稱席氏,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史稱席氏正宗。

席氏族人大多尊奉席師爲得姓始祖。

席姓起源二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晉國大夫籍談後裔,屬於因諡改姓爲氏。春秋的時候,晉國有大夫籍談,因爲他是周王室派至晉國負責管理典籍,所以便以籍作爲自己的姓氏。籍談的第十三代後人,就是是秦朝末期西楚霸王項羽的後代,叫做籍鑲,項羽名籍,籍鑲爲了避項羽的名諱,於是將籍氏改爲席氏,他的後裔子孫也跟着改成了席氏。

後來項羽在楚漢之爭中戰敗自殺,籍氏不用改姓避諱了,於是有一部分族人恢復了族姓籍氏,而另有一部分人卻仍然沿襲了席氏,世代相傳至今。此支席姓即成爲如今山西、河南兩省席氏的主要來源。

席姓起源三

源於官位,出自兩週時期官吏衽席,屬於以官職稱謂爲氏。衽席,就是周王朝以及大諸侯國王室中的內侍官吏,後來多爲宦官(太監)。衽席主要負責掌管君王的服裝、冠帽、鞋襪等,還負責爲君王就寢前鋪擺牀褥等,屬於心腹親信之類。在典籍《周禮·天官》中記載:“衽席者,玉府掌王之燕衣、服,衽席牀笫。衽席,單席也。”

在衽席的後裔孫中,多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爲姓氏者,稱衽席氏,後省文簡化爲單姓席氏,世代相傳至今。

席姓起源四

源於官位,出自兩週時期官吏席庶使,屬於以官職稱謂爲氏。席庶使,又稱ਜ਼庶使,元末明初著名學者鄭鉉解釋:“席以待賓客之禮,賓客非一人,故從庶。”席庶使,就是招待賓客之時類似司儀兼侍從的小官,兩週時期各諸侯國王室、貴族府第均設有,亦爲君王貴族的心腹之臣。

在席庶使的後裔孫中,多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爲姓氏者,省文簡稱席氏,世代相傳至今。

席姓起源五

源於蒙古族,屬於漢化改姓爲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載蒙古八旗姓》記載:

⑴.蒙古族席魯特氏,亦稱錫魯克氏、西魯特氏,世居巴林(今黑龍江伯力、俄羅斯哈布羅夫斯克)、科爾沁(今內蒙古東部通遼地區、吉林西部一帶)。後有滿族引爲姓氏者,滿語爲Silut Hala。在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爲席氏、西氏

⑵.蒙古族席勒特德氏,亦稱錫爾德特氏,世居喀喇沁(今內蒙古赤峯喀喇沁旗)。後有滿族引爲姓氏者,滿語爲Sirdet Hala。在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爲席氏、邢氏

⑶.蒙古族席熱臣氏、席日努德氏等,漢姓即爲席氏。

席姓起源六

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爲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載滿洲八旗姓》記載:

⑴.滿族額託氏,滿語爲Eto Hala,滿族、錫伯族共有姓氏,亦稱額陀氏、鄂託氏,同見於滿族八旗姓,世居赫圖阿拉(今遼寧新賓永陵鎮)、葉赫(今吉林梨樹)、烏喇(今吉林永吉)、長白山等地,後多冠漢姓爲席氏、曹氏鄂氏。該族有一著名的將領額託·薩音達理,是滿洲正紅旗人,後金政權建立之初即歸附於佟·努爾哈赤,後以佐領之職在抵抗沙皇俄國侵略軍時英勇陣亡,被贈予世襲雲騎尉,其子額託·席錦泰承襲其職。後來,額託·席錦泰隨徵厄魯特蒙古噶爾丹汗時立有大功,晉升爲騎都尉。在額託·席錦泰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抿子的諧音漢字爲姓氏者,稱席氏,世代相傳至今。

⑵.滿族寧古塔氏,滿語爲Ningguta Hala,漢義“六”,即清六祖的世居地,以地爲氏,所冠漢姓多爲寧氏、劉氏,世居寧古塔(今黑龍江寧安)、綏分(今綏分河上游地區)、琿春(今吉林琿春)、訥殷(今吉林撫松松花江上游流域)和嘉哈(今遼寧新賓夾河村)等地。該氏族的一支原居薩爾湖(今遼寧撫順薩爾湖)的部落首領寧古塔·席克德格,在後金政權建立之初率衆歸附佟·努爾哈赤,隸屬滿洲鑲白旗,官授雲騎尉。後寧古塔·席克德格逝世,其子以先祖名字漢稱席氏,叫席爾度,他承襲父職,一直從徵至北京,因功晉升爲騎都尉,出任前鋒參領,其後裔子孫多稱席氏,世代相傳至今。

席姓 分布

席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零一位,人口約五十七萬八千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036%左右。

4300多年以前,就已經有了姓席的人,到了大約2000年前的楚漢之爭時,原來爲晉國之地的山西省一帶,又出現了另一支新興的席氏,那就是籍氏的改姓爲席。這一支席氏的出現經過,詳載於《姓苑》和《姓纂》等書。《姓苑》首先指出:“晉大夫籍談元祖伯靨,司晉典籍,因爲籍氏”;然後《姓纂》又接着指出:“本姓籍,晉大夫 籍談之後也,談十三代孫,避項羽名改席氏,初徙關東豪族,席氏徙安定,臨涇。” 源自上古席老師的席氏,是發源於山西

分自春秋時代晉國籍氏的席氏,則是發源於山西,再參照《姓纂》上“望出安定,臨涇”的記載,唐代以前的安定和臨涇兩地都是在今甘肅省境內

到了南北朝之時,席氏又在今湖北省的襄陽盛極一時,則可知早期的席氏,應該是活躍於我國北方的一個姓氏。

唐明皇的天寶年間,詩壇上的燦爛絢麗,爲歷代之最,這時,在整個朝廷的濟濟多士之中,有一位被皇帝御口稱讚爲“詩人冠冕”的席豫,也是襄陽席家發揚門風的傑出子弟。據說,有一次唐明皇親登朝元閣賦詩,君臣屬和,經過皇帝的親自評選,認爲席豫的詩作得最好,所以得到了“詩中冠冕”的無比榮譽。300多年前的明代末年,一向活躍於中原地區的席氏,已經在南方各地出現了蹤跡,崇禎末年的席上珍,便是當時的雲南省姚安人。

席姓 名人明星

席姓 郡望

安定郡:漢武帝西漢朝元鼎三年(丁卯,公元前114年)置郡,治所高平(今寧夏固原)。轄境相當於今甘肅省平涼地區景泰、靖遠、會寧、平涼、涇川、鎮原及寧夏中寧、中衛、同心、固原等地及寧夏回族自治區西部。又有安定縣,在今甘肅涇川北,並屬於安定郡。東漢時期移治臨涇(今甘肅鎮原),廢安定縣。十六國初期再置安定縣,併爲郡治。東晉時期又移治安定(今甘肅涇川)。隋、唐兩朝時期的安定郡即涇州。唐朝後期曾改爲保定郡,縣亦名保定。金國時期爲甘肅省涇川縣,爲涇州治所。元朝時期曾以陝西安定堡爲安定縣。民國早期,爲紀念陝北紅軍和蘇區創建人、中國工農紅軍傑出的指揮員謝子長烈士,在民國二十四年(乙亥,公元1935年)改子長縣,移治所到原縣東部的瓦窯堡。

襄陽郡:東漢朝建安十三年(戊寅,公元198年)分南郡、南陽兩郡各一部份置襄陽郡,治所在襄陽(今湖北襄樊襄城區),其時轄地在今湖北省襄樊市、南漳縣、宜城縣、當陽縣、遠安縣等一帶,治所在襄陽(今湖北襄樊襄城區)。晉朝時期入爲荊州治所。南北朝時期梁國置爲南雍州,西魏改爲襄州。隋朝時期改爲襄陽郡。唐朝武德四年(辛巳,公元621年)高宗李淵平定王世充後,改爲襄州,因原隋朝舊名而領襄陽、安養、漢南、義清、南漳、常平六縣。州置山南道行臺,統交、廣、安、黃、壽等二百五十七州。唐朝武德五年(壬午,公元622年)撤酇州,以陰城、谷城二縣來屬於。唐朝武德七年(甲申,公元624年)罷行臺爲都督府,督襄、鄧、唐、均、淅、重七州。唐朝貞觀元年(丁亥,公元627年)廢重州,以荊山縣來屬於。唐朝貞觀六年(壬辰,公元632年)廢都督府。唐朝貞觀八年(甲午,公元634年)廢鄀州,以率道、樂鄉二縣來屬於。又撤常平入襄陽,撤陰城入谷城,撤南津入義清,撤漢南入率道。唐朝天寶元年(壬午,公元742年)改爲襄陽郡。唐朝天寶十四年(乙未,公元755年)置防禦使。唐朝乾元元年(甲午,公元874年)復爲襄州。唐朝上元二年(乙亥,公元675年)置襄州節度使,領襄、鄧、均、房、金、商等州,自後爲山南東道節度使治所;轄領襄陽、鄧城、谷城、義清、南漳、樂鄉諸縣。以後襄陽爲歷朝郡、州、道、府之治所。

席姓 堂號

安定郡:漢武帝西漢朝元鼎三年(丁卯,公元前114年)置郡,治所高平(今寧夏固原)。轄境相當於今甘肅省平涼地區景泰、靖遠、會寧、平涼、涇川、鎮原及寧夏中寧、中衛、同心、固原等地及寧夏回族自治區西部。又有安定縣,在今甘肅涇川北,並屬於安定郡。東漢時期移治臨涇(今甘肅鎮原),廢安定縣。十六國初期再置安定縣,併爲郡治。東晉時期又移治安定(今甘肅涇川)。隋、唐兩朝時期的安定郡即涇州。唐朝後期曾改爲保定郡,縣亦名保定。金國時期爲甘肅省涇川縣,爲涇州治所。元朝時期曾以陝西安定堡爲安定縣。民國早期,爲紀念陝北紅軍和蘇區創建人、中國工農紅軍傑出的指揮員謝子長烈士,在民國二十四年(乙亥,公元1935年)改子長縣,移治所到原縣東部的瓦窯堡。

襄陽郡:東漢朝建安十三年(戊寅,公元198年)分南郡、南陽兩郡各一部份置襄陽郡,治所在襄陽(今湖北襄樊襄城區),其時轄地在今湖北省襄樊市、南漳縣、宜城縣、當陽縣、遠安縣等一帶,治所在襄陽(今湖北襄樊襄城區)。晉朝時期入爲荊州治所。南北朝時期梁國置爲南雍州,西魏改爲襄州。隋朝時期改爲襄陽郡。唐朝武德四年(辛巳,公元621年)高宗李淵平定王世充後,改爲襄州,因原隋朝舊名而領襄陽、安養、漢南、義清、南漳、常平六縣。州置山南道行臺,統交、廣、安、黃、壽等二百五十七州。唐朝武德五年(壬午,公元622年)撤酇州,以陰城、谷城二縣來屬於。唐朝武德七年(甲申,公元624年)罷行臺爲都督府,督襄、鄧、唐、均、淅、重七州。唐朝貞觀元年(丁亥,公元627年)廢重州,以荊山縣來屬於。唐朝貞觀六年(壬辰,公元632年)廢都督府。唐朝貞觀八年(甲午,公元634年)廢鄀州,以率道、樂鄉二縣來屬於。又撤常平入襄陽,撤陰城入谷城,撤南津入義清,撤漢南入率道。唐朝天寶元年(壬午,公元742年)改爲襄陽郡。唐朝天寶十四年(乙未,公元755年)置防禦使。唐朝乾元元年(甲午,公元874年)復爲襄州。唐朝上元二年(乙亥,公元675年)置襄州節度使,領襄、鄧、均、房、金、商等州,自後爲山南東道節度使治所;轄領襄陽、鄧城、谷城、義清、南漳、樂鄉諸縣。以後襄陽爲歷朝郡、州、道、府之治所。

席姓 姓氏源流

壹、

現行較常見姓氏。今河北之尚義,山東之平邑、龍口,山西之太原,內蒙古之烏海,湖北之利川,湖南之芷江,江西之金溪,廣東之新會,雲南之隴川等地均有分佈。漢、回、苗、水、土等多個民族有此姓。《鄭通志·氏族略》亦收載。其源不一:

1、《中文大字典》注引《萬姓統譜》曰:“唐堯時擊壤而歌之老翁姓席氏。堯尊爲席老師。”(按:《中國姓氏大全》注“擊壤”雲:“我國古代的一種投擲遊戲。”)席氏當始於此。

2、或爲籍氏所改。鄭樵注云:“本籍氏,晉大夫籍談之後。談十三世孫避項羽諱改爲席氏。漢初徙關東豪傑席氏於安定、臨涇。”鄭樵將此歸“以官爲氏”之列,欠妥。蓋籍談之祖伯黶司晉典籍,因姓籍氏。“籍”乃“以官爲氏”,豈改而爲席亦可謂“以官爲氏”耶?

3、土族之席姓。原駐今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的享堂什納地方,後遷至互助土族自治縣東山鄉。他們自稱什納·孔(意爲從什納遷來的人),土族語中無捲舌的“什”音,將“什”讀作“席”,故音譯作“席納”,或取其首音諧以漢字“席”而爲單姓。東漢有席廣,光武時議郎;唐代有席豫,襄陽人;宋代有席汝言;明代有席上珍;清代有席煜,又有席佩蘭。

貳、

席姓分布:分佈很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0.06%。尤以陝西、河南等省多此姓,二省席姓約佔全國漢族席姓人口70%。

席姓起源:①唐堯時,有擊壤而歌之席老翁,以播種耕稼爲事,堯聞而嘉之尊爲席老師。此爲席姓之始。②春秋時晉大夫 籍談之祖伯黶,司晉典籍,因爲籍氏。籍談之後13代籍環避項羽名諱,改名席氏。③清滿洲正黃旗中有席氏。今滿族姓。④土族席納氏,漢姓爲席。⑤蒙古、土家、彝等民族均有此姓。

席姓名人:

席廣,東漢光武時議郎。

郡望:安定。

席姓 歷史名人

席姓古代名人

席豫唐朝,字建侯。詩人,襄陽人,後來遷徙到河南。科舉中中了進士,作了功員外郎,後來做了鄭州刺史。天寶年間擔任禮部尚書的職位,後來被封爲襄陽縣子。席豫清心寡慾,作官的時候不爲貴權所改變自己的原則。性格謹慎善良。皇帝在元閣吟詩,大臣們都來附和,皇帝因爲席豫的詩對的最爲工整,所以把他稱爲詩人冕冠。在他逝世以後,給他的諡號爲文。

席旦宋朝,字晉仲,詩人,河南人,七歲能作詩,元豐年間中進士,他曾上書談論當時時局,並對戰守提出實際可行計劃,神宗看了以後,認爲切中時弊,採納了他的意見,從此一帆風順,官做到吏部侍郎,顯謨閣直學士,曾先後兩度任成都知府,頗有政聲,加升述古殿大學士。,席旦:字晉仲,宋朝河南人,七歲能作詩,元豐年間中進士,他曾上書談論當時時局,並對戰守提出實際可行計劃,神宗看了以後,認爲切中時弊,採納了他的意見,從此一帆風順,官做到吏部侍郎,顯謨閣直學士,曾先後兩度任成都知府,頗有政聲,加升述古殿大學士。

席上珍明朝,雲南省姚安人,崇禎中,舉於鄉。磊落尚節義,聞孫可望、李定國等入雲南,與姚州知州何思、大姚舉人金世鼎據姚安城拒守。可望遣張虎攻陷之,世鼎自殺,上珍、思被執至昆明。可望呵之,上珍厲聲曰:“我大明忠臣,肯爲若屈耶!”可望怒,命引出斬之,大罵不絕,遂磔於市。思亦不屈死。

席寶田清朝,湖南東安人。咸豐年間在家鄉舉辦團練,想以此對付太平軍。咸豐九年的時候在湖南與石達開的部隊作戰,解除了清軍的寶慶之圍,被擢升爲知府。次年,奉湖南巡撫駝秉章的命令,招募了幾千人,命名爲精毅應,很快在桂陽等地阻擊廣東的天地會軍。同治三年湘軍攻佔天京以後,他率領軍隊在江西石城楊家牌擊敗太平軍餘部,俘虜了天王洪天貴福和幹王洪仁軒等。同治六年,他又率領湘軍進入貴州進攻苗民軍。同治八年在黃飄戰役中被擊敗。同治九年,他的部將佔領苗民軍的根據地臺拱,十年又攻佔了凱里。他率領了五年軍隊,平定了方圓千餘里的苗疆。被升遷爲布政使,贈太子少保。

席佩蘭清朝,女詩人,名蕊珠,字月襟、韻芬、道華、浣雲。因善畫蘭,自號佩蘭。清代詩人孫原湘妻。早歲工詩,爲著名詩人袁枚女弟子中詩才最傑出者。詩清新秀雋,富於想象。袁枚稱其詩“字字出於性靈,不拾古人牙慧,而能天機清妙,音節琮琤”。著有《長真閣詩稿》、《傍杏樓調琴草》等。

席師上古,傳說上古帝王唐堯帝時,有老翁席氏作擊壤歌,堯帝對他十分尊敬,封他爲“席師”。他的子孫後代就以“席師”中的“席”爲姓。

席姓近代名人

席躍久(1969-),男,漢族,吉林省農安縣人,1969年3月11日出生。他經過十幾年的苦心研發,發明了多項國家專利項目,代表作:《野味香保健調料》《警用防暴抓捕鎖腕器》《警用防暴抓捕鎖腰器》《小型應急發電救援車》《自動收縮式安全牽引帶》《心臟救急腕錶》《糖水萵筍罐頭》等。

席姓 相關姓氏

席納 (席納)席魯特 (席魯特)

《百家姓》北宋版排名
133

16

17

18

19

熱門查詢
《百家姓》北宋版
百家姓排名:

羿

宿

滿祿

萬俟司馬上官歐陽夏侯諸葛聞人東方赫連皇甫尉遲公羊

澹臺公冶宗政濮陽淳于單于太叔申屠公孫仲孫軒轅令狐锺离宇文長孫慕容鮮于閭丘司徒司空亓官司寇子車

顓孫端木巫馬公西漆雕樂正壤駟公良拓跋夾谷宰父穀梁段干百里東郭南門呼延羊舌微生

梁丘左丘東門西門南宮第五,百家姓終。

©2024 911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