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氏斛
拼音hú
人口不足千人〔 稀有姓氏 〕
排名第 1510 位。
位於持姓 之後,追姓 之前。
斛姓 百家姓排名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
最新 | 1510 | 2018年 | 無 | 2014年 | 無 |
2013年 | 無 | 2007年 | 無 | 2006年 | 無 |
1995年 | 無 | 1987年 | 無 | 1982年 | 無 |
明朝 | 無 | 元朝 | 無 | 宋朝 | 無 |
北宋 | 無 |
斛姓 起源
斛姓,源於敕勒族,出自古敕勒族斛律部族,屬於以部族名稱漢化爲姓氏。據史籍《姓氏考略》記載:斛姓爲斛律、斛斯等複姓所改,而斛律、斛斯均爲南北朝時期北方少數民族的姓氏,後來才逐漸改爲單姓斛。
斛姓起源一
源於敕勒族,出自古敕勒族斛律部族,屬於以部族名稱漢化爲氏。據史籍《姓氏考略》記載:斛姓爲斛律、斛斯等複姓所改。按斛律、斛斯,均爲南北朝時期北郡方少數民族之姓氏。敕勒族是中國古代南北朝時期的民族,屬於原始遊牧部落,又稱赤勒、高車、狄歷、鐵勒、丁零(丁靈)。匈奴族人稱敕勒族爲“丁零”,鮮卑族人則因其使用車輪高大的車子,因而稱之爲高車族。
斛律氏爲敕勒族中一支較強大的部落,族人皆驍勇善戰,以部族爲姓氏,在南北朝時期曾出了斛律金、斛律光、斛律羨等著名將領,其後裔大多融入鮮卑族,後再漢化爲漢字單姓斛氏。
斛姓起源二
源於鮮卑族,出自古鮮卑族斛斯部族,屬於以部族名稱漢化爲氏。據史籍《姓氏考略》記載:斛姓爲斛律、斛斯等複姓所改。按斛律、斛斯,均爲南北朝時期北郡方少數民族之姓氏。“斛斯”,爲古鮮卑語對斛斯山的稱謂,即終南山,又名太一山、地肺山、中南山、仙都山、周南山,簡稱南山,是中國大陸秦嶺山脈的一段,西起武功,東至藍田,千峯疊翠,景色幽美,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稱。
南北朝時期,遷居於終南山一帶的鮮卑族人首領,將自己的部族即改稱爲斛斯部,自己先改稱爲斛斯足,取“徵始斛斯足下”之意,即自己的部族要從終南山腳下開始興旺發達,此後始有斛斯氏,後漢化省文簡稱斛氏。
斛姓起源三
源於官位,出自秦、漢時期官吏斛者,屬於以官職稱謂爲氏。斛者,是秦朝宰相李斯設置的官位,也是古代一種糧食、酒的專用量器之的稱謂,掌管國家糧倉的糴入量出,隸屬於大司農管轄。在史籍《前漢書·律曆志》中記載:“斛者,角鬥平多少之量也。又量者躍於龠,合於合,登於升,聚於鬥,角於斛,職在太倉,大司農掌之。”
在斛者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爲姓氏者,稱斛氏,世代相傳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斛姓 分布
斛氏是一個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羣體,但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三千位,在臺灣省則沒有,以洛陽、朔州爲郡望,主要分佈在今山西省的呂梁山一帶地區,人口僅千餘人。
斛姓 郡望
洛 陽:戰國時期秦國的秦襄王置洛陽縣,該縣以在洛水之陽而名,屬於三川郡。西漢時期爲河南郡治。東漢時期建爲都城。三國的曹魏及後來的西晉、北魏、五代後唐皆建都於此,故城轄地在今河南省洛陽市白馬寺東漢水北岸。隋、唐兩朝故城轄地達今韓國首都漢城市以西九公里處,大周王朝的武則天曾以洛陽爲都城達十四年。五代中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及北宋諸王朝亦以洛陽爲陪都。故而現稱洛陽爲“六朝古都”。
朔 州:朔州境內的“峙峪遺址”表明,早在二萬八千年前就有人類在此生息。史料記載,朔州唐堯時期爲冀州之域,堯舜時期屬幷州,夏朝時期歸葷育,商朝時期屬於下危,西周時期屬於北戎,春秋時期爲北狄所據,戰國時期爲趙國所轄,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在此築成馬邑縣,北齊時期設州延續到明清、民國初設朔縣。抗日戰爭時期,朔州屬晉綏邊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朔州歸查哈爾雁北專區。1952年查哈爾省撤銷後,朔州劃歸山西省雁北地區。1989年1月,國務院批准由原雁北地區劃出朔縣、平魯縣、山陰縣、設立朔州市。1993年7月行政區劃調整,又劃入應縣、右玉縣、懷仁縣。朔州現轄兩區四縣。
斛姓 堂號
洛 陽:戰國時期秦國的秦襄王置洛陽縣,該縣以在洛水之陽而名,屬於三川郡。西漢時期爲河南郡治。東漢時期建爲都城。三國的曹魏及後來的西晉、北魏、五代後唐皆建都於此,故城轄地在今河南省洛陽市白馬寺東漢水北岸。隋、唐兩朝故城轄地達今韓國首都漢城市以西九公里處,大周王朝的武則天曾以洛陽爲都城達十四年。五代中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及北宋諸王朝亦以洛陽爲陪都。故而現稱洛陽爲“六朝古都”。
朔 州:朔州境內的“峙峪遺址”表明,早在二萬八千年前就有人類在此生息。史料記載,朔州唐堯時期爲冀州之域,堯舜時期屬幷州,夏朝時期歸葷育,商朝時期屬於下危,西周時期屬於北戎,春秋時期爲北狄所據,戰國時期爲趙國所轄,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在此築成馬邑縣,北齊時期設州延續到明清、民國初設朔縣。抗日戰爭時期,朔州屬晉綏邊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朔州歸查哈爾雁北專區。1952年查哈爾省撤銷後,朔州劃歸山西省雁北地區。1989年1月,國務院批准由原雁北地區劃出朔縣、平魯縣、山陰縣、設立朔州市。1993年7月行政區劃調整,又劃入應縣、右玉縣、懷仁縣。朔州現轄兩區四縣。
斛姓 姓氏源流
壹、斛
現行較罕見姓氏。今山西之太原、大同、陽泉、晉城、臨汾,湖北之武漢等地有分佈。漢族姓氏。《續通志·氏族略》收載,歸“入聲”部。《姓氏考略》注云:“爲斛律、斛斯等氏所改(按:《中國古今姓氏辭典》作“爲斛律斯等氏所改”,有誤),《中國姓氏大全》稱:“爲斛黎、斛薛、斛素等姓所改。”
貳、斛
斛姓分布:山西交城、湖北武漢、臺灣等地均有此姓。
斛姓起源:①代北斛律氏、斛斯氏所改。②臺灣土著姓。
斛姓名人:
斛子慎,北齊人。斛繼善,宋紹興年判汀州事。
郡望:鹹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