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大全 911查詢
輸入姓氏或拼音,例如查找 斛律 姓起源,輸入 斛律hu lv 即可
斛律姓 斛律氏 斛律姓起源 斛律姓名字 斛律姓名人
斛律姓

姓氏斛律
拼音hú lǜ
人口不足千人〔 稀有姓氏 〕
排名

斛律姓 百家姓排名

時間排名時間排名時間排名
最新2018年2014年
2013年2007年2006年
1995年1987年1982年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
手機查看斛律姓起源,微信掃一掃頁面右側二維碼。關註後發送 斛律姓 即可

斛律姓 起源

源於敕勒族,出自古敕勒族斛律部族,屬於以部族名稱漢化爲氏。據史籍《姓氏考略》記載:斛姓爲斛律、斛斯等複姓所改。按:斛律、斛斯,均爲南北朝北郡方少數民族之姓氏。而按史籍《姓譜》的記載:“斛律,代人,世爲部落統軍,號斛律部,因氏焉。”敕勒族,亦稱狄歷族、鐵勒族,是古代南北朝時期的民族,屬於原始遊牧部落,又稱赤勒、高車、狄歷、鐵勒、丁零(丁靈)。匈奴族人稱敕勒族爲“丁零”,鮮卑族人則因其使用車輪高大的車子,因而稱之爲高車族,實際上是古匈奴民族的一個後裔分支,主要分佈在代北地區(今天河北蔚縣以西、山西外長城以南,原平、五臺山東北一帶地區)。斛律氏爲敕勒族中最強大的一個部落。起先,“斛律”爲敕勒族人中軍隊最高統帥的官職稱謂,後成爲部落名稱,其實就是相對集中的一個作戰羣體,族人皆驍勇善戰,以部族爲姓氏,稱斛律氏。

在南北朝時期,斛律氏一族中曾出了斛律·金、斛律·光、斛律·羨等著名將領,其後裔大多融入鮮卑族,後再漢化爲漢字單姓斛氏,分別融入漢族、蒙古族、女真族,世代相傳至今。

斛律姓 分布

斛氏是一個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羣體,但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三千位,在臺灣省則沒有,以洛陽、朔州爲郡望,今主要分佈在山西省的呂梁山一帶地區,人口僅千餘人。

斛律姓 郡望

洛 陽:戰國時期秦國的秦襄王置洛陽縣,該縣以在洛水之陽而名,屬於三川郡。西漢時期爲河南郡治。東漢時期建爲都城。三國的曹魏及後來的西晉、北魏、五代後唐皆建都於此,故城轄地在今河南省洛陽市白馬寺東漢水北岸。隋、唐兩朝故城轄地達今韓國首都漢城市以西九公里處,大周王朝的武則天曾以洛陽爲都城達十四年。五代中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及北宋諸王朝亦以洛陽爲陪都。故而現稱洛陽爲“六朝古都”。

朔 州:朔州境內的“峙峪遺址”表明,早在二萬八千年前就有人類在此生息。史料記載,朔州唐堯時期爲冀州之域,堯舜時期屬幷州,夏朝時期歸葷育,商朝時期屬於下危,西周時期屬於北戎,春秋時期爲北狄所據,戰國時期爲趙國所轄,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在此築成馬邑縣,北齊時期設州延續到明清、民國初設朔縣。抗日戰爭時期,朔州屬晉綏邊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朔州歸查哈爾雁北專區。1952年查哈爾省撤銷後,朔州劃歸山西省雁北地區。1989年1月,國務院批准由原雁北地區劃出朔縣、平魯縣、山陰縣、設立朔州市。1993年7月行政區劃調整,又劃入應縣、右玉縣、懷仁縣。朔州現轄兩區四縣。

斛律姓 堂號

洛 陽:戰國時期秦國的秦襄王置洛陽縣,該縣以在洛水之陽而名,屬於三川郡。西漢時期爲河南郡治。東漢時期建爲都城。三國的曹魏及後來的西晉、北魏、五代後唐皆建都於此,故城轄地在今河南省洛陽市白馬寺東漢水北岸。隋、唐兩朝故城轄地達今韓國首都漢城市以西九公里處,大周王朝的武則天曾以洛陽爲都城達十四年。五代中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及北宋諸王朝亦以洛陽爲陪都。故而現稱洛陽爲“六朝古都”。

朔 州:朔州境內的“峙峪遺址”表明,早在二萬八千年前就有人類在此生息。史料記載,朔州唐堯時期爲冀州之域,堯舜時期屬幷州,夏朝時期歸葷育,商朝時期屬於下危,西周時期屬於北戎,春秋時期爲北狄所據,戰國時期爲趙國所轄,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在此築成馬邑縣,北齊時期設州延續到明清、民國初設朔縣。抗日戰爭時期,朔州屬晉綏邊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朔州歸查哈爾雁北專區。1952年查哈爾省撤銷後,朔州劃歸山西省雁北地區。1989年1月,國務院批准由原雁北地區劃出朔縣、平魯縣、山陰縣、設立朔州市。1993年7月行政區劃調整,又劃入應縣、右玉縣、懷仁縣。朔州現轄兩區四縣。

斛律姓 姓氏源流

壹、斛律hú lǜ

現行罕見覆姓。今北京有分佈。當爲漢族。《鄭通志·氏族略》收載。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注引《路史》雲:“參盧後有斛律氏。”(2)鄭樵則雲:“代人,世爲部落統帥,號斛律部,因爲氏焉。”

貳、斛律

斛律姓分布:北京有此姓。

斛律姓起源:①參盧之後有斛律氏,見《路史》。②朔州斛律氏,本高車斛律部,道武時歸魏,以部爲氏。斛律,代人,世爲部落統帥,號斛律,因以爲氏。

斛律姓名人:

斛律倍俟利,魏道光時率戶內附,賜爵孟都公,其後子孫以部名爲氏。斛律禮備,唐時丁零人,吏部員外。

郡望:雁門。

變化:①後改爲斛氏。②《通鑑》作〔斛阿列〕。

斛律姓 歷史名人

斛律姓古代名人

斛律金南北朝(公元488~567年),敕勒族,字阿六敦;朔州敕勒部人(今山西朔州)。著名北魏將領,北齊大臣、詩人,斛氏鼻祖之一。斛律金,雖然對許多人來說比較陌生,但實際上他在中國歷史上的作用是不可忽略的。斛律金是將《敕勒歌》由鮮卑族口頭翻譯爲漢文者,他的高祖是當時敕勒部有名的部落首領倍侯利,憑藉壯勇馳名塞外,後來率部落投奔北魏。祖父幡地斤,任殿中尚書。父親大那擐,任光祿大夫,第一領民酋長,天平年間因其顯貴,追贈爲司空封公。斛律金曾被北魏政權任命爲“第二領民酋長”,秋天到京城朝見,春天又回到部落,號稱“雁臣”。斛律金性格耿直,善於騎射。他長於用兵,是北魏政權中極有豐富軍事經驗的名將。在戰場上,他試藥觀察一下地面,就可以判斷出敵軍的遠近;望一望飛塵,就大致知道敵軍騎兵、步兵的人數。斛律金對兒孫們要求很嚴格,每次他們打獵回來,他一定要兩個兒子交獵物。大兒子獵物不多,卻得到誇獎;小兒子獵物不少,卻受到斥責。他向不理解的人說:“老大射在獵物背上,而老二卻隨便亂射,數量雖多,技藝卻比他哥差遠了。”有一次,他把兒孫們召集來聚會射箭,看完後竟哭了。他說:“明月,豐樂射箭不如我,諸孫兒又不如他們。我們家族這樣下去將會衰敗的。”,公元537年,西魏、東魏會戰於沙苑。當時東魏不敵精銳的西魏,而東魏軍隊的主帥高歡仍執迷不悟,硬要發動進攻,不論斛律金如何規勸,他還是猶豫不決。而此時,西魏大軍已全面逼近,斛律金便當機立斷,用馬鞭狠狠抽高歡的坐騎,才一塊兒迅速撤退,否則就可能全軍覆沒了。,公元546年農曆9月,高歡率軍進攻西魏的玉壁(今山西西南),但久攻不克,苦戰五十多天,死傷嚴重,只好退兵。在撤退期間,因訛傳高歡被射死而導致人心惶惶。爲了穩定軍心,高歡便出來與大家會面,爲了激勵將士明文們的鬥志,便叫斛律金高唱《敕勒歌》,使全軍精神振奮,最後反敗爲勝。斛律金將這《敕勒歌》譯爲漢語,起到了文化傳承的作用,僅之這點,就值得今人去深深地懷念。也正是這位大將軍使這首敕勒民歌傳了下來,纔有今天孩子們在中學課堂上“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朗朗背書聲高歡在臨死時,曾一再叮囑兒子要信任和重用斛律金。後來高歡的兒子高洋於公元550年建立了北齊政權,斛律金被封爲咸陽郡王,不久又加封爲太師。後來在抵禦柔然進攻北齊的戰爭中,斛律金率軍取得勝利,又被封爲丞相。高洋在晚年昏暴,曾任意殺人。有一次高洋騎馬捉矛,三次欲刺斛律金,斛律金強忍悲憤,巋然不動,毫無懼色,高洋只好怏怏縮手作罷。斛律金一族在北齊政權初期可以說榮華顯貴之至。他官居丞相,大兒子斛律光爲大將軍,二兒子斛律羨和其他孫子都是鎮守邊關的大將。他的孫女有的當了皇后,有的當了太子妃,而他的孫子亦娶了公主。但斛律金詳知歷代興亡事,對自己富貴的家族很是擔憂。而讓斛律金擔心的事在他逝世五年後還是發生了,由於奸臣進讒,皇帝昏庸,遂使忠良遭誣,結果斛律金滿門被害,只剩下一個未滿十五歲的孫子斛律鍾,實在令人惋惜。由於失去了棟樑,腐敗的北齊政權很快就被北周所滅了。

斛律光南北朝(公元515~572年),敕勒族,字明月,斛律金之長子;朔州敕勒部人(今山西朔州)。著名北齊大臣、將領。“百升飛上天,明月照長安”!斛律光自幼擅長騎射,武藝超羣,被稱爲中國十大猛將之一,與霍去病等將領齊名。他以軍功先後任大司馬、左丞相、封咸陽郡王,工騎射,歷位太子太保。他在整個南北朝時期可以排至前五位,與韋睿、劉裕、韋孝寬、陳慶之並列。,公元564年,北周大將達奚成興侵齊平陽(今山西臨汾),斛律光大敗之,於是宇文護親自掛帥率兵十萬攻打洛陽,斛律光殺周將王雄,宇文護後又圍攻洛陽,斛律光再敗之。斛律光在玉壁營築了華谷、龍門二城,宇文護不敢妄動,斛律光又營築南汾城,胡、漢民衆萬餘人守之。,公元571年,斛律光築平隴,周柱國普屯威,柱國(官名)韋孝寬進攻平隴,戰於汾水,周軍又大敗。北周的韋孝寬因多次被斛律光打敗,於是他利用北齊皇帝高緯昏庸,奸佞祖廷又與斛律光不和的有利條件,使用反間計來消除斛律光。於是韋孝寬叫參軍曲嚴編造了一首歌謠:“百升飛上天,明月照長安。”“高山不推自潰,槲樹不扶自豎。”升,是容量單位,十升等於一鬥,十鬥一百升,等於一斛,百升影射斛律光的斛字。北齊皇帝姓高,“高山”影射北齊皇帝;“樹”影射斛律光。韋孝寬令間諜們把寫有這些歌謠的傳單,散發到北齊的京城鄴(今河北臨漳)。祖廷見了這些傳單,又添枝加葉渲染擴大,並讓孩子們在大街小巷傳唱,待傳得滿城風雨時,便把情況報告給北齊皇帝高緯。昏聵的北齊皇帝高緯不辨真僞,於是聽從祖廷把斛律光騙進皇宮,讓劉桃枝(刺客)從背後殺了斛律光。斛律光逝世時五十八歲。接着,斛律光家族中凡年滿十五歲以上者都被同時殺害。北齊皇帝高緯的皇后斛律氏,也因此而受到牽連,被廢后遷居別宮,後來又改嫁給一位平民。北周武帝聽到斛律光被殺後,大爲欣喜,竟樂得在北周境內下詔大赦。沒了斛律光,北齊軍隊如同無頭蒼蠅,被北周軍隊一舉打進鄴城,滅了北齊。之後,周武帝反而追贈斛律光爲上柱國、崇國公,並指着這個詔書說:“斛律光如果健在,朕豈能到得了鄴城!”斛律光有五個兒子,長子斛律武都,歷任特進、太子太保、開府儀同三司、梁二州刺史,所到之處並無功績,專事搜刮,侵魚百姓。斛律光死後,後主派使者到州里把他斬首。次子是斛律須達,任中護軍、開府儀同三司,死在斛律光前。三兒子是斛律世雄,任中護軍、開府儀同三司。四兒子是斛律恆伽,假儀同三司。老三、老四都被賜死。小兒子斛律鍾,因年少得以免死,後在北周王朝中被分封爲崇國公,到隋朝開皇年間做到驃騎將軍後去世。斛律羨是斛律光的弟弟,斛律金的次子,字豐樂。任開府儀同三司,幽州刺史。因受牽連被殺。斛律羨在臨刑前自嘆道:“富貴至此,女爲皇后,公主滿家,天道惡盈,怎得不敗!”遂從容受刑,其五個兒子亦都被殺。斛律羨不僅是一位著名武將,還是一位大詩人,他留下了一首詩,詩句爲:“朝亦飲酒醉,暮亦飲酒醉。日日飲酒醉,國計無取次。”詩中表達了憂國憂民之情,可惜爲國爲民的良將忠臣們卻遭到如此的下場。斛律光的墓在今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鄧莊鄉斛冢村,這是斛氏尋根問祖的唯一地方。斛氏後人皆把斛律金當作斛氏的始祖之一。,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考古工作者在山西太原西南郊沙溝村發掘一處墓誌,蓋稱:故崇國公墓誌,是斛律徹墓誌,專家們推測其爲北齊斛律光之孫。

斛律·羌舉南北朝(496—579),鮮卑族,著名北齊大臣。

斛律·孝卿南北朝(521—589),鮮卑族,斛律羌舉之子。著名北齊大臣。斛律孝卿擔任過侍中、開府儀同三司等職位,是今天斛氏來源的一支重要族系。

熱門查詢
《百家姓》北宋版
百家姓排名:

羿

宿

滿祿

萬俟司馬上官歐陽夏侯諸葛聞人東方赫連皇甫尉遲公羊

澹臺公冶宗政濮陽淳于單于太叔申屠公孫仲孫軒轅令狐锺离宇文長孫慕容鮮于閭丘司徒司空亓官司寇子車

顓孫端木巫馬公西漆雕樂正壤駟公良拓跋夾谷宰父穀梁段干百里東郭南門呼延羊舌微生

梁丘左丘東門西門南宮第五,百家姓終。

©2024 911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