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大全 911查詢
輸入姓氏或拼音,例如查找 姓起源,輸入 xi 即可
喜姓 喜氏 喜姓起源 喜姓名字 喜姓名人
喜姓

姓氏
拼音
人口約 9 千〔 稀有姓氏 〕
排名762 位。
位於鬥姓 之後,奇姓 之前。

喜姓 百家姓排名

時間排名時間排名時間排名
最新7622018年2014年
2013年2007年2006年
1995年1987年1982年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
手機查看喜姓起源,微信掃一掃頁面右側二維碼。關註後發送 喜姓 即可

喜姓 起源

喜姓起源一

源出遠古夏代的有施氏,此支後裔爲漢族。《國語 晉語》說:夏桀伐喜姓之國有施氏。“桀伐有施,有施人以妹喜女焉”,韋昭雲“有施氏女,姓喜”。可見夏朝就有姓喜的。

有施氏,《辭海》釋:“亦稱有喜氏”,爲古老的華夏部族;《爾雅》注:“九夷在東”,故有施氏爲華夏東夷各部族之一。國被夏滅亡後,該國的後人就是施姓和喜姓。

據史料看,帝禹晚年選擇的接班人是東夷領袖伯益,然帝禹之子啓殺掉伯益,廢禪讓制而始家天下,此後東夷部族屢屢興兵以圖亡夏。至夏末,有施氏部族變得十分強大,夏桀恐其成爲亡夏之師,於33歲那年,統兵討伐蒙山國有施氏。有施氏兵敗,爲保全國體及部族,將愛女妹喜獻出以求和。《辭海》妹喜條載:“有施氏爲桀所敗,進妹喜於桀”。妹喜跟隨桀17年,很受寵愛,可見是位絕色美女。

夏商周時期,東夷是指生活於今山東,淮河地區,活動在今泰山周圍的衆多部落、方國。東夷文明作爲華夏文明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有人認爲嶽石文化(距今約3900年),是東夷文明。

也有人認爲後來的喜姓是源於鮮卑族,公元493年,北魏遷都洛陽。拓跋宏命令全族改漢姓,他自己帶頭改漢姓爲“元”。於是很多當今人數非常稀少姓氏由此誕生,“喜” 姓爲其中之一.

由於歷史的不斷演變,很多姓氏已經在中國消失,喜姓是保留下來爲數不多的稀少姓氏之一,全國姓喜的人極其稀少,據考證,明末清初,喜姓分支從山西洪洞縣遷移至河南。河南有一村莊名爲喜莊,全村喜姓人員不足300人。是迄今爲止知道最多喜姓的集中點。

喜姓起源二

古代有一支史姓改姓爲喜氏。此支喜姓也是漢族。

清·沈濤《交翠軒筆記》卷四:“揚州有喜姓,俗言先本姓史,嫌與死同音,乃改爲喜。”

喜姓起源三

除漢族外,少數民族中也有以此爲姓的,多取外文譯音的首字,如滿族的喜氏,爲喜塔臘氏簡化得來,起源很晚,與漢族喜姓起源不同。

喜姓 姓氏源流

壹、

現行較罕見姓氏。今遼寧之清原、甘肅之徽縣、山西之太原、湖北之老河口、福建之清流、廣東之吳川、雲南之馬關等地均有分佈。漢族姓氏。《續通志·氏族略》亦收載。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注云:“《國語》:‘桀伐有施氏。有施氏以妹喜女焉。’韋昭(注):‘有施,喜姓國’。”則此當以國爲氏。

2、其注引《路史》雲:“燕後有喜氏。”燕末代君即燕王喜,國滅後爲秦所虜,其後或有以其名爲氏者。此當以名爲氏,系出姬姓。

3、又,《中文大字典》注引《正字通》雲:“喜,北狄姓。”漢代有喜為;元順帝時有喜同;明代有喜寧。

貳、

喜姓分布:江西廣豐、興國、河南臨穎、上海嘉定、安徽淮南、江蘇武進、臺灣、遼寧、北京、四川瀘定等地均有此姓。

喜姓起源:①夏時有施國,喜姓。②燕後有喜氏,見《路史》。戰國時燕王喜之後有喜氏。

喜姓名人:

喜信,明成化中都督。

郡望:太原。

熱門查詢
《百家姓》北宋版
百家姓排名:

羿

宿

滿祿

萬俟司馬上官歐陽夏侯諸葛聞人東方赫連皇甫尉遲公羊

澹臺公冶宗政濮陽淳于單于太叔申屠公孫仲孫軒轅令狐锺离宇文長孫慕容鮮于閭丘司徒司空亓官司寇子車

顓孫端木巫馬公西漆雕樂正壤駟公良拓跋夾谷宰父穀梁段干百里東郭南門呼延羊舌微生

梁丘左丘東門西門南宮第五,百家姓終。

©2024 911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