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氏麋
拼音mí
人口不足千人〔 稀有姓氏 〕
排名第 2170 位。
位於右姓 之後,赴姓 之前。
麋姓 百家姓排名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
最新 | 2170 | 2018年 | 無 | 2014年 | 無 |
2013年 | 無 | 2007年 | 無 | 2006年 | 無 |
1995年 | 無 | 1987年 | 無 | 1982年 | 無 |
明朝 | 無 | 元朝 | 無 | 宋朝 | 無 |
北宋 | 無 |
麋姓 起源
麋姓主要源自:羋姓。
出自羋姓。據《國名紀》等所載,麋(一些古書麋、糜通用,當今許多學者亦認爲二者相通)於國,在楚之當陽(故城在今湖北當陽),以國爲氏。又據《元和姓纂》所載,楚大夫受封於南郡之麋亭(故在在今湖北江陵東南),因以爲氏。另《姓氏考略》載,楚王工尹麋之後,以名爲氏。
據《姓氏尋源》、《姓苑》所載,黍類有糜,當取此爲姓,如麥、禾、谷、稷氏之類。
據《百家姓考略》所載,夏同姓諸侯有糜氏之後。
據《周書》所載,商周之際有靡(糜)國,國人以糜爲姓。始祖:熊繹。
麋姓 分布
糜姓起源於周時楚國,秦漢之際,已播遷至汝陽(今河南商水)、南陽郡(今河南南陽),並有一支落籍於今江蘇東海南部的朐山一帶,三國時蜀安漢將軍糜竺便出自該地,其富可敵國,劉備徐州失敗後,其出奴客二千,鉅額金銀助備重振,其妹糜夫人適劉備,其弟糜芳亦爲蜀之重臣,使東海糜姓名揚天下,當然糜姓於三國時入蜀(今四川)亦是不爭之史實。五代十國至北宋間,糜姓逐漸南遷,東海郡之糜姓在長江以南的江蘇吳縣一帶再度繁衍成一個很有名望的家族。宋元之際,夷族入侵,北方動湯不安,糜姓遂大量落籍今湖北、湖南、浙江、江西等地,並有糜姓南遷於福建、廣東等地。明末張獻忠屠川後,造成川地人口銳減,此後的湖廣填四川,有兩湖之糜姓入遷今四川、重慶。歷有清一代,糜姓分佈區域愈廣。糜姓在全國分佈較廣,尤以江西、湖南等爲省。
麋姓 郡望
汝陽縣 漢置,故城在今河南商水境西南。
東海郡 秦置,轄境相當於今山東費縣以南,棗莊以東,江蘇宿遷以北地區。
南陽郡 秦置,相當於今河南熊耳山以南、湖北大洪山以北地區。
麋姓 堂號
汝陽縣 漢置,故城在今河南商水境西南。
東海郡 秦置,轄境相當於今山東費縣以南,棗莊以東,江蘇宿遷以北地區。
南陽郡 秦置,相當於今河南熊耳山以南、湖北大洪山以北地區。
麋姓 姓氏源流
壹、麋
現行罕見姓氏。今上海之松江有分佈。漢族姓氏。《鄭通志·氏族略》亦載並注其源:
1、“楚大夫受封於南郡麋亭,因以爲氏。”南郡治所在今湖北江陵。此以封地爲氏。
2、又云:“或言工尹麋之後,以名爲氏。”望出東海、南陽。三國時蜀有麋竺,東海人,安漢將軍;宋代有麋鍇,吳縣人,政和進士;明代有麋立道。
貳、麋
麋姓起源:①系自羋姓。麋子國,在楚之當陽(故城在今湖北當陽),見《國名紀》。以國爲氏。又說,楚大夫受封於南郡之麋亭(故城在今湖北江陵東南),因以爲氏。②楚王工尹糜之後,以名爲氏。
麋姓名人:
麋竺,三國時東海人,蜀漢安漢將軍。麋立道,明時山西和順人,正統中直隸雲衛經歷。
郡望:汝陽、南陽、東海。
麋姓 歷史名人
麋姓古代名人
麋信三國,字執中,三國魏學者。吳人,平樂刺史,漢集賢院司業,仕魏爲東平太守。著有《春秋穀梁傳注》十二卷、《春秋說要》十卷、《春秋漢議》等。無錫糜氏宗譜對其寫到
麋竺三國(?—約220),三國蜀臣。字子仲,東海朐人。出身富商家庭,“雍容敦雅,而幹翮非所長”。初從陶謙,後歸劉備。劉備被呂布襲敗,他嫁妹作備夫人,並資助奴客和錢財,使備得以重振,劉備取益州,拜爲安漢將軍,後因其弟芳降吳,憂憤而死。
麋芳三國,三國蜀臣。東海朐人,竺弟。初曹操表爲彭城相,與兄糜竺同棄官。歸劉備,從入益州,拜南部太守,統屬關羽。與羽有隙而叛迎孫權,遂致荊州失守。
麋師旦宋朝(1131—1197),宋臣。宇周卿,吳縣人。高宗紹興十八年進士。歷官高郵、西安尉,通州、南康軍、衢州教授,知富陽縣、秀州。寧宗慶元初以左司郎中召,適金國賀生辰使至,假顯謨閣學士充接伴使。三年卒於常州。
麋溧宋朝,宋臣。平江府吳縣人,字子長。糜師旦子。慶元進士。授和州司戶參軍。嘉定七年知廣濟縣,有惠績,民爲立生祠。理宗寶慶初除直顯謨閣、浙東提刑,以祕閣修撰致仕。學問充實,立朝有循吏之風。居諫職,不肯順旨劾真德秀,名重一時。
麋弇宋朝(1206—1264),宋臣。字仲昭,號省齋,平江人,溧子。以父任入官,歷仕郡縣,所至吏不敢欺。豪右屏跡,內轉度支郎官,遷尚書右郎中。弇立朝議政知大體,以守正不阿爲丁大全所中,罷去。再起知吉州,兼提舉江西常平。性孝友清約,無燕遊玩好之奉,知吉州日,葺浮樑以濟衆,州人名曰糜公橋。景定五年卒。
麋澳清朝(1787—1850),清畫家。江蘇陽湖人,字竹賓,號竹溪村牧、陽湖漁隱。性豪愛酒,酒酣則笑不止,人目爲癡,遂自號「癡癡道人」。作畫精於寫意人物,尤擅長巨幅,所畫墨龍,潑墨淋漓,有云煙出沒之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