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大全 911查詢
輸入姓氏或拼音,例如查找 姓起源,輸入 pang 即可
胖姓 胖氏 胖姓起源 胖姓名字 胖姓名人
胖姓

姓氏
拼音pàngpán
人口不足千人〔 稀有姓氏 〕
排名1463 位。
位於曙姓 之後,隰姓 之前。

胖姓 百家姓排名

時間排名時間排名時間排名
最新14632018年2014年
2013年2007年2006年
1995年1987年1982年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
手機查看胖姓起源,微信掃一掃頁面右側二維碼。關註後發送 胖姓 即可

胖姓 起源

雖然《四庫全書》等清代正史資料中未記載“胖”姓的起源,但經過大量的民間考證,此姓應從明朝末年說起。

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朱由檢(崇禎皇帝)繼位後大力剷除宦官,勤於政事,生活節儉,曾六下“罪己詔”,是位年輕有爲的皇帝。但是無法挽救衰微的大明王朝。朱由檢擔任一國之君時期,大明王朝搖搖欲墜,在位期間爆發農民起義,關外後金政權虎視眈眈,處於內憂外患的境地。朱由檢已經預感到明朝將要亡國,但仍舊不斷啓用一些文臣武將、出臺法令,意圖重新恢復強盛的大明江山。相傳爲了穩固政權、更多延續皇族血脈,保證在戰爭來臨時皇族餘脈可以得到保護,朱由檢採納了大臣方岳貢、陳奇瑜、孫傳庭等人的建議,緊急召集京師以及京師以外的族內王公大臣,告誡他們要“謹記重託、力保大明”,特別囑咐“倘社稷有變,則隱藏姓名”以逃避內外敵人的追捕;又囑託不得攜帶家譜等一切有關明朝皇室的資料,只需攜帶一張印有玉璽的空白聖旨以示證明,並將此事“代代相傳”。

在當時的情況下,農民起義軍已經攻佔了明朝的大部分土地,爲讓族人記住“復明”大業,朱由檢親自更改“朱姓”爲“胖姓”,爲“大明朝還有一半”之意。

此時,參加這個“絕密會議”的明朝皇室成員,被崇禎皇帝欽點並劃分爲兩部分:一部分仍舊採用“朱姓”,或返回封地繼續爲官,或帶領兵馬,抵抗、防禦農民起義軍及關外的後金軍隊;另一部分則使用“胖姓”,化裝成庶民,出了紫禁城,向外部遷移。由於當時的起義軍屬地河南、西安等均位於北京城的西側、南側,按照宮城內禁衛軍一名將領的建議,“胖姓”人士應向東側撤離,而且應該分批出城。於是,這一部分“胖姓”族人便以化整爲零的辦法,分別從北京城的東直門、朝陽門、東便門和廣渠門出城。從此,中國便多了一個姓氏。

這部分“胖姓”皇族成員雖然出了城,但實在不知道要到哪裏纔可以得到安全。經過商議,決定不需再遠行,暫且在北直隸(今河北省)的順天府薊州管轄的今河北省唐山市玉田縣居住。選擇這裏的原因,是因爲交通方便,可“觀京師之變,聞關外之勢”,更重要的是,朝鮮當時作爲大明王朝的藩屬國,對明朝皇室有着很深的友誼和感情,在萬不得已的時候,可以南下渡海至朝鮮建立流亡政權。

果不出崇禎皇帝朱由檢所料,大約一年多以後的1644年,李自成軍攻破北京,太監張殷勸皇帝投降,被朱由檢一劍刺死,又刺死皇后、嬪妃、公主等數人以示“皇族成員當殉國”。此時天色將明,朱由檢在前殿鳴鐘召集百官,卻無一人前來,朱由檢說:“諸臣誤朕也,國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棄之,皆爲奸臣所誤,以至於此。”最後在景山歪脖樹上自縊身亡,死時身邊僅有提督太監王承恩陪同。上吊死前於藍色袍服上大書:“朕自登基十七年,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然皆諸臣誤朕,致逆賊直逼京師。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胖姓 分布

據不完全統計,除少數民族姓名音譯外,目前全國約有近1500-2300人使用此姓,主要分佈於北京、河北、吉林、黑龍江、四川以及臺灣地區。

胖姓 姓氏源流

壹、pàng

現行較罕見姓氏。今河北之昌黎,山西之太原、長治等地有分佈。《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載,《新編千家姓》亦收。一音pán,亦姓。

貳、pán

《姓氏詞典》引王述民《新編注音千家姓》收載。一音pàng,乃現行姓氏,見該條。

三、

胖姓分布:河北玉田北馬莊、臺灣臺中、臺南、北京、內蒙古呼和浩特等地均有此姓。

胖姓起源:見《萬姓統譜》。

熱門查詢
《百家姓》北宋版
百家姓排名:

羿

宿

滿祿

萬俟司馬上官歐陽夏侯諸葛聞人東方赫連皇甫尉遲公羊

澹臺公冶宗政濮陽淳于單于太叔申屠公孫仲孫軒轅令狐锺离宇文長孫慕容鮮于閭丘司徒司空亓官司寇子車

顓孫端木巫馬公西漆雕樂正壤駟公良拓跋夾谷宰父穀梁段干百里東郭南門呼延羊舌微生

梁丘左丘東門西門南宮第五,百家姓終。

©2024 911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