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大全 911查詢
輸入姓氏或拼音,例如查找 姓起源,輸入 jiang 即可
絳姓 絳氏 絳姓起源 絳姓名字 絳姓名人
絳姓

姓氏絳〔 絳 〕
拼音jiàng
人口不足千人〔 稀有姓氏 〕
排名2965 位。
位於芨姓 之後,膠姓 之前。

絳姓 百家姓排名

時間排名時間排名時間排名
最新29652018年2014年
2013年2007年2006年
1995年1987年1982年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
手機查看絳姓起源,微信掃一掃頁面右側二維碼。關註後發送 絳姓 即可

絳姓 起源

絳姓主要源自:姬姓

絳姓絳姓起源一

源來於姬姓,出自春秋初期晉穆公所遷都城,屬於以居邑名稱爲氏。據史籍《姓苑》記載:“晉穆公遷都於絳,後以邑爲氏。”春秋時期,周成王姬誦封唐叔姬虞於唐,其子爲晉侯,周夷王姬燮繼位後,晉侯遷國於晉水,改國號爲晉,建都於晉水之陽安邑一帶(今山西聞喜)。到了第二十九世晉穆侯姬弗生執政時期(公元前811~前785年),他又遷都於原古崩國之地的絳(今山西運城稷山),在今稷山縣白家莊、均安村附近的絳山一帶,三面溝壕,前臨興河,背靠大坡,形勢險峻,易守難攻,古稱其地形爲“玉壁”,因此,晉穆侯所建的絳城又稱作玉壁城。絳,古稱絳州,盛產絳草,其草搗汁可作染料,既可以染紡織品、漆器,也可以染食物,所染之物爲大紅色(大赤),鮮豔奪目,因以爲邑名。絳州位於山西省西南部的臨汾盆地西南邊緣,北靠呂梁山,南依峨嵋嶺,汾、澮二河穿境而過。絳州歷史悠久,春秋時期與太原、臨汾齊名,並稱“晉國三城”,歷來就是晉地西南部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堪稱三晉一塊文化寶地。在晉穆侯的後裔子孫中,多有以晉穆侯所建之城名爲姓氏者,稱絳氏。

另外,晉國貴族魏氏家族的四世祖魏絳曾大力輔弼晉穆侯,因功勳卓著而被賜在絳地,因此在“三家分晉”後至整個戰國時期,絳州皆屬於魏國之地,其家族人中亦有以封邑名稱爲姓氏者,稱絳氏,與晉穆侯的後裔絳氏一起被史稱絳氏正宗。

絳姓絳姓起源二

源於職業,出自春秋初期專業的絳工,屬於以職業稱謂爲氏。絳工,亦稱纁工,就是染工,爲各種器物染色。這在《釋名》中有記載:“絳,工也。染之難得色,以得色爲工也。”在《姓氏急就篇·注》中也記載:“絳,古謂之纁。”

在絳工的後裔子孫中,即有以職業稱謂爲姓氏者,稱絳工氏、或纁工氏,後省文簡改爲單姓絳氏,世代相傳至今。

絳姓絳姓起源三

源於姬姓,出自漢朝初期大將軍、絳侯周勃,屬於先祖爵號爲氏。漢高祖劉邦屬下的開國大將周勃,氏西漢王朝初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他赤膽忠心於漢王朝,漢高祖以功封其爲絳侯。後來周勃在剷除諸呂中起了重大作用。當初劉邦在沛縣起事時,人稱沛公,周勃就以中涓親近侍從的身份,跟隨沛公劉邦攻打胡陵,打下方與。又攻打豐邑,在碭郡打擊秦軍並攻破城池。在攻佔下邑時,他率先登城。高祖賜給五大夫的爵位。攻取蒙邑、虞縣,平定魏地,進攻爰城、東緡,直到慄縣,都各個擊破。攻打齧桑,周勃最先登城。在東阿城下大破秦軍,又追擊至濮陽,攻下了甄城。攻打了都關縣、定陶、襲取宛朐,活捉了單父的縣令。夜襲,取臨濟,再進攻張縣,他的軍隊作先鋒到達卷縣,攻破城池。打擊李由軍,在攻打開封的戰役中,他的軍隊表現最爲出色。後來秦將章邯擊敗項梁,劉邦與項羽引兵東去。一年二月,楚懷王封劉邦爲安武侯,擔任碭郡長官。劉邦拜周勃爲虎賁令。隨劉邦打擊王離、趙賁等的軍隊,攻城略地直至藍田,進軍鹹陽,滅亡秦朝。後絳侯周亞夫在漢文帝六年(公元前158年)的細柳之戰中擊退匈奴,漢文帝駕崩時,告戒太子劉啓曰:“即有緩急,周亞夫真可任將兵。”漢文帝崩,周亞夫爲車騎將軍。到了漢景帝劉啓三年(公元前154年),周亞夫又在短短三個月即擊敗吳王劉濞聯合楚王劉戊、膠東王劉印等七國發動的叛亂,功勳卓著,改封條侯。但最後在選擇皇太子、是否對匈奴降將封侯等一系列問題上,周亞夫與漢景帝意見相左,又脾氣梗直,遂被漢景帝疏遠,後又受到誣陷入獄,再受廷尉的羞辱,最終絕食五天後吐血身亡,條侯、絳侯二爵號遂銷。

在周勃的後裔子孫中,多有以先祖爵號爲姓氏者,稱絳氏、條氏,皆世代相傳至今。

絳姓 分布

絳氏是一個古老的多源流姓氏羣體,但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兩千位,在臺灣省則沒有,以平陽爲郡望。

絳姓 郡望

平陽郡:亦稱臨汾郡。歷史上的平陽郡有二:①即今山西省臨汾市。西漢初年(己亥,公元前202年)置平陽縣,治所在平陽(今山西臨汾)。三國時期曹魏國正始八年(丁卯,公元247年),將河東郡分出一部分與平陽縣合併,設置爲平陽郡,治所亦在平陽(今山西臨汾),其時轄地在今山西藿縣以南的汾河流域及其以西地區,境內爲司州平陽郡,轄十縣。西晉時期仍爲平陽郡,轄十二縣。西晉永嘉三年(己巳,公元309年)初,匈奴人劉淵自蒲子城(隰縣)遷都平陽,稱帝建漢,境內屬之。東晉時先後屬幷州、雍州和冀州;北魏時境內爲東雍州,轄七郡二十縣;北魏神鹿元年(戊辰,公元428年)始築白馬城(今山西臨汾),因魏刑白馬祭祀天地神靈築城而名。北魏孝昌二年(丙午,公元526年)改置唐州,治所在平陽故城(劉村);北魏建義元年(戊申,公元528年)改稱晉州,移治自馬城,與郡縣同治,沿用至今。②即今山東省鄒城市。鄒城在春秋、戰國時期古稱平陽,是“鄒魯聖地”,爲中國儒學發源地。夏王朝時期屬九州徐州之域,秦朝時期開始設置“騶縣”,歷漢、晉、南北朝,及唐朝初期改“騶”爲“鄒”,稱“鄒縣”,沿襲至1992年10月,撤縣設市,稱鄒城市。大狐氏的郡望爲①即今山西臨汾。

絳姓 堂號

平陽郡:亦稱臨汾郡。歷史上的平陽郡有二:①即今山西省臨汾市。西漢初年(己亥,公元前202年)置平陽縣,治所在平陽(今山西臨汾)。三國時期曹魏國正始八年(丁卯,公元247年),將河東郡分出一部分與平陽縣合併,設置爲平陽郡,治所亦在平陽(今山西臨汾),其時轄地在今山西藿縣以南的汾河流域及其以西地區,境內爲司州平陽郡,轄十縣。西晉時期仍爲平陽郡,轄十二縣。西晉永嘉三年(己巳,公元309年)初,匈奴人劉淵自蒲子城(隰縣)遷都平陽,稱帝建漢,境內屬之。東晉時先後屬幷州、雍州和冀州;北魏時境內爲東雍州,轄七郡二十縣;北魏神鹿元年(戊辰,公元428年)始築白馬城(今山西臨汾),因魏刑白馬祭祀天地神靈築城而名。北魏孝昌二年(丙午,公元526年)改置唐州,治所在平陽故城(劉村);北魏建義元年(戊申,公元528年)改稱晉州,移治自馬城,與郡縣同治,沿用至今。②即今山東省鄒城市。鄒城在春秋、戰國時期古稱平陽,是“鄒魯聖地”,爲中國儒學發源地。夏王朝時期屬九州徐州之域,秦朝時期開始設置“騶縣”,歷漢、晉、南北朝,及唐朝初期改“騶”爲“鄒”,稱“鄒縣”,沿襲至1992年10月,撤縣設市,稱鄒城市。大狐氏的郡望爲①即今山西臨汾。

絳姓 姓氏源流

壹、(絳)jiàng

現行較罕見姓氏。今山西之忻州、陝西之韓城等地有分佈。漢族姓氏。《鄭通志·氏族略》收載。其源不一:

1、鄭樵注云:“晉絳縣老人之後。其地在今絳州。”此以邑爲氏。

2、《姓氏考略》注引《姓苑》雲:“晉穆公遷都於絳,後以邑爲氏。”(3)《姓氏詞典》據《姓解》雲:“以祖輩封爵爲姓氏。源於周姓,系漢絳侯周勃的後代。”漢代有絳賓。

貳、(絳)

絳姓起源:①系自姬姓。春秋時晉穆公遷都於絳(故城在今山西翼城東南50裏),後以邑爲氏,見《姓苑》。②春秋時絳縣老人之後。③漢封周勃爲絳侯(絳,故城在今山西曲沃西南2裏),其子孫以爲氏。

郡望:太原。

熱門查詢
《百家姓》北宋版
百家姓排名:

羿

宿

滿祿

萬俟司馬上官歐陽夏侯諸葛聞人東方赫連皇甫尉遲公羊

澹臺公冶宗政濮陽淳于單于太叔申屠公孫仲孫軒轅令狐锺离宇文長孫慕容鮮于閭丘司徒司空亓官司寇子車

顓孫端木巫馬公西漆雕樂正壤駟公良拓跋夾谷宰父穀梁段干百里東郭南門呼延羊舌微生

梁丘左丘東門西門南宮第五,百家姓終。

©2024 911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