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氏納蘭〔 納蘭 〕
拼音nà lán
人口不足千人〔 稀有姓氏 〕
排名無
納蘭姓 百家姓排名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
最新 | 無 | 2018年 | 無 | 2014年 | 無 |
2013年 | 無 | 2007年 | 無 | 2006年 | 無 |
1995年 | 無 | 1987年 | 無 | 1982年 | 無 |
明朝 | 無 | 元朝 | 無 | 宋朝 | 無 |
北宋 | 無 |
納蘭姓 起源
納蘭是金代女真“白號之姓”中皆封廣平郡的第二大支系三十個姓氏之一(又稱“納喇”、“那拉”)。滿洲葉赫地區的納蘭氏,始祖本是蒙古人,姓土默特,後來,滅了女真的納蘭部,佔其領地,遂以納蘭爲姓。
納蘭姓 分布
後舉族遷至葉赫河岸,號“葉赫國”,地處今吉林省梨樹縣葉赫滿族鎮一帶,後人稱此支納蘭氏爲葉赫那拉氏。明初時滿族的前身女真族,分三大部:建州、海西、野人,葉赫部爲海西女真的一部分。部族首領金臺什,繼兄之後成爲貝勒,其妹孟古,於明萬曆十六年嫁努爾哈赤,生子皇太極,即其後的清太宗。因而,納蘭氏族與清皇室有姻戚關係。但是,這並不能阻止努爾哈赤爲統一女真而進行的兼併戰爭,萬曆四十七年,努爾哈赤攻伐葉赫,金臺什戰敗後自焚未成,被絞殺,其子降,後授三等副將,其族世襲佐領,爲後金及清王朝屢立戰功,爲滿洲八大貴族之一。
清亡後,其中一部將“葉赫納蘭”簡作“葉”姓,當代加籍華裔學者葉嘉瑩即爲這一支的族人。也有一部分簡作“納”姓的。
納蘭姓 姓氏源流
壹、納蘭(納蘭)
金代女真族姓氏。《續通志·氏族略》收載;《姓氏考略》亦收,其注云:“金姓”。納蘭,當即“納喇”之別譯,金女真族有之;清滿洲族亦有之。《金史》有“納喇·呼喇勒,承安二年進士第一”。《中國人名大辭典》作“納蘭·胡魯剌……舉承安進士第一”。清代有“納蘭·性德”,乃大學士明珠之子。明珠,滿洲正黃旗人,姓納喇氏,可知“納蘭·性德”之“納蘭”,即“納喇”之別譯。
貳、納蘭(納蘭)
納蘭姓起源:金時女真人姓。金女真部落,又作拿懶、那懶、納剌、內蘭,部人居伊改河(今吉林懷德境內伊通河一支流雅哈河),與完顏氏貴族通婚,以部爲姓。至清仍有此姓。
納蘭姓名人:
納蘭胡魯剌,金時河東南路宣撫副使。納蘭峻德,清滿洲人,歲貢生,乾隆中舉鴻博,官戶部筆帖式。
郡望:廣平。
變化:①《金史·附語錄》作〔納剌〕。漢姓爲康。②《北風楊沙錄》作〔那懶〕。漢姓爲高。③《金史》又稱〔拏懶〕。金世祖翼簡皇后姓拏懶氏。④《太平與國寺鐘文》作〔汭蘭〕。⑤清《續通志·氏族略》作納喇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