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氏弋
拼音yì
人口約 1 萬〔 稀有姓氏 〕
排名第 726 位。
位於留姓 之後,河姓 之前。
弋姓 百家姓排名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
最新 | 726 | 2018年 | 無 | 2014年 | 無 |
2013年 | 無 | 2007年 | 無 | 2006年 | 無 |
1995年 | 無 | 1987年 | 無 | 1982年 | 無 |
明朝 | 無 | 元朝 | 無 | 宋朝 | 無 |
北宋 | 無 |
弋姓 起源
弋姓主要源自:姒姓。
出自姒姓,以封邑名爲氏。,(今天山西省運城永濟、夏縣一帶地區)。據《姓纂》載:“禹後封於弋,其後以邑爲氏。”春秋時,衛國有夏禹後代姒姓大夫,受封於弋邑,其後代子孫遂以封邑名“弋”爲姓,稱爲弋氏,世代相傳姓弋。
弋姓 分布
四川南充弋氏字輩及起源在四川省南充市的弋氏族人大約於宋末元初(公元1276—1279年)由始祖弋興祖 弋興宗兄弟兩人從山西太原岱州遷移至重慶合川釣魚山下中壩,後遷到四川南充嘉陵區(現世陽 一立一帶)洪武寨後遷至打鑼壩老虎溝石橋灣。距今700多年。始祖弋興宗娶韓氏生七子 韓氏去世後娶真氏生一子 一女。(爲老八房)(始祖弋興祖 未敘)八房字輩如下:一 國大美再中 英才志光顯道德先民宗 文明萬世遠二 明朝啓宗昌 光榮世澤長太原高中遠 文武開大邦三 志遠餘世文 鳳開仁義禮顯榮福壽康 吉慶法棉遠? (王中蒙代遠)? (祖宗萬代昌)?四 1 萬福洪家治 中和耀國光 文章途遠大 世代錫榮昌 2 萬福朝宗治 守先待後光人財思廣大 紹行德壽昌五 元宗大邦國 世德坐朝廷民發光大遠 江東把家住六金龍明心冊 起賢成後德李子林業在 政治發光國七 天心明世澤 國安懷裕中良德取光輝 慶祿福壽光八 仁治林秉義發祥 良才大啓紹前光勳尤炳燭昭千古 百世留名萬代香
口口相傳 可能有誤四川南充弋清銘整理
在河南鄭州登封市弋姓比較多 登封市大冶鎮弋灣村是明永樂九年從山西洪洞遷至登封弋灣,明末清初時弋姓先祖做了大官,後在家鄉仿洛陽府衙而建造了弋家大院,共四所一進三四合院組成,因此弋灣古代被稱爲“小洛陽”,後來弋家更是人才輩出。據說有48個頂子,即48人在朝爲官。
弋姓 郡望
據《千家姓》載,弋姓郡望河東郡。
河東郡:①指今山西。②秦置河東郡,治安邑,轄晉西南地區。東晉移治蒲坂(今山西省永濟蒲州鎮,按即劉裕滅後秦時)。隋唐爲蒲州河東郡。隋又分蒲坂置河東縣爲治所。明並河東縣入蒲州。③唐有河東道,又設河東節度使。道治蒲州,節度使治太原(今太原西南)。④宋有河東路,治幷州(太原府,今太原),轄地北以內長城爲限,而兼有今陝西東北角。金分河東南路、河東北路。南路治平陽(今山西省臨汾),北路治太原府。
弋姓 堂號
據《千家姓》載,弋姓郡望河東郡。
河東郡:①指今山西。②秦置河東郡,治安邑,轄晉西南地區。東晉移治蒲坂(今山西省永濟蒲州鎮,按即劉裕滅後秦時)。隋唐爲蒲州河東郡。隋又分蒲坂置河東縣爲治所。明並河東縣入蒲州。③唐有河東道,又設河東節度使。道治蒲州,節度使治太原(今太原西南)。④宋有河東路,治幷州(太原府,今太原),轄地北以內長城爲限,而兼有今陝西東北角。金分河東南路、河東北路。南路治平陽(今山西省臨汾),北路治太原府。
弋姓 姓氏源流
壹、弋
現行較罕見姓氏。今上海之松江、遼寧之清原、山東之平度、山西之太原、陝西之韓城、河南之盧氏、四川之長壽及南江等地均有分佈。漢族姓氏。《鄭通志》、《續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載,歸“入聲”部。《中文大字典》注云:“姓也。與‘似’通。《說文通訓定聲》‘弋,假借爲似’。《詩·庸風·桑中》:‘美孟弋矣。’[傳]:‘弋,姓也。’《公羊·襄四》‘有夫人弋氏。’”鄭樵亦注:“姓也。《姓纂》雲:‘今蒲州有弋氏。’望出河東。”蒲州,即今山西永濟。宋代有弋子元,進士;明代有弋斌,永樂進士,官御史;又有弋險,成化進士,歷任尚書;又有弋謙,官尚書。
貳、弋
弋姓分布:安徽淮南、湖北鍾祥、臺灣雲林、屏東、臺北,河北肥鄉、鄭州、河南內黃等地均有此姓。
弋姓起源:夏禹之後封於弋(故城在今河南潢川西),因以爲氏。
弋姓名人:
弋子元,宋太平興國二年登進士第,官至殿中侍御史。
郡望:河東。
其他:
今西安東郊舊鹹寧南關出土西魏時大統年間之碑,有〔��〕姓,不知何族姓氏。據考證此時期關中主要是漢人和羌人。��與弋同。或即弋姓。
弋姓 歷史名人
弋姓古代名人
弋謙明朝,代州人,永樂年間進士,歷官監察御史、大理寺少卿、副都御史、交趾右布政使等。性直敢言,仁宗曾嘉其清直。仁宗即位後,劉觀兼任太子賓客,隨即又加太子太保銜,給兩份俸祿。當時大理寺少卿弋謙多次上書奏事,仁宗對弋謙繁瑣言事感到厭煩。禮部尚書呂震、大理寺卿虞謙按照仁宗心思彈劾弋謙,劉觀又讓十四道監察御史上疏劾論弋謙所言爲誣妄之詞,他因此被上大夫中輿論所鄙視。1425年,朱高熾剛當皇帝,弋謙就上了一篇言辭激烈的摺子批評時政。皇上知道弋謙這人骨鯁,也不怪罪他,可是忍不住厭惡,見了他就沒好臉。衆臣看出皇帝的心思,便聯合起來攻擊弋謙“賣直”,要求皇帝法辦他。皇上寬宏大度,僅僅剝奪了弋謙上朝的權利。沒想到,消息傳開,衆臣紛紛閉嘴,一個多月沒人上疏言事。皇帝急了,他剛剛登基,很想做好工作,衆人自我保全,默不作聲,這工作如何開展?於是皇帝下詔做自我批評,讓衆臣直言無諱,並恢復了弋謙上朝的權利。
弋子元宋代,蒲州(今山西省永濟市)人,進士出身,因文章而揚名(見《古今姓氏書辨證》卷40、《通志·氏族略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