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大全 911查詢
輸入姓氏或拼音,例如查找 姓起源,輸入 jian 即可
寋姓 寋氏 寋姓起源 寋姓名字 寋姓名人
寋姓

姓氏
拼音jiǎnqiǎn
人口不足千人〔 稀有姓氏 〕
排名2785 位。
位於毀姓 之後,碼姓 之前。

寋姓 百家姓排名

時間排名時間排名時間排名
最新27852018年2014年
2013年2007年2006年
1995年1987年1982年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
手機查看寋姓起源,微信掃一掃頁面右側二維碼。關註後發送 寋姓 即可

寋姓 起源

寋姓主要源自:姬姓

寋姓寋姓起源一

源於姬姓,出自西周時期宮廷樂師寋師,屬於以職業稱謂爲氏。在典籍《爾雅·釋樂》中解釋:“徒鼓磬謂之寋。”磬,在遠古時期的禮儀中是十分重要的司禮樂器之一。磬有各種形態和多種組織。單獨一枚的叫“特磬”,由不同音高的多枚石磬組成的叫“編磬”。1976年,考古工作者在山西省夏縣東下馮遺址出土了一枚“夏磬”,是距今四千年左右的夏朝(公元前2205~前1766年)的樂器,用原石打製而成,未經細緻的加工,上端有一孔,供穿繩懸掛用。此磬的製作非常原始,屬於早期磬的形態。

1950年在河北省安陽縣武官村出土了一枚“虎紋磬”,是商朝(公元前1766~前1122年)時期遺留的樂器。該磬底邊長84釐米,高42釐米,厚2.4釐米,用大理石製成。磬的正面雕刻一隻似老虎的動物,線條剛勁古樸。只要輕輕敲擊,就能發出明亮悅耳的聲音,頻率爲280.7赫茲(升C調)。編磬是能夠演奏旋律的樂器,可以單獨演奏,也可以與編鐘、鼓等其他司禮樂器合奏。商朝時期的編磬多爲三枚一組,如河南安陽殷墟出土的三枚編磬。到了西周時期,編磬的音域越來約寬,音色也更加純淨。到了戰國初期,整套的編磬已經十分了得,1978年在湖北省隨州市西郊的擂鼓墩(距隨州市一公里),出土了週考王姬嵬八年(公元前433年)或稍晚的曾侯乙的墓葬,其中就有一套編磬,由三十二片磬組成。除了石制的磬之外,後來也有用玉或金屬做成的磬。磬在幾千年來得到延續和發展,直到今天它在中國的民族樂隊中還保有一席之地,其音古樸幽雅,一套古樂演奏下來,餘音繞耳,三年不絕。在古代禮儀中,單獨演奏磬,就稱爲“寋”,專職演奏磬的樂師,也被稱爲寋師。據說周宣王姬靜就特別喜歡欣賞編磬的獨奏,“寋師常予賜”。

在寋師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或職業稱謂爲姓氏者,稱寋氏,世代相傳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寋姓寋姓起源二

源於地名,出自古代蜀國地名寋城,屬於以居邑名稱爲氏。典籍《阮韻》記載:“寋,姓,蜀人有之。”戰國時期,巴蜀地區分爲秦、晉、楚所佔,後秦始皇統一六國,在蜀地分設軍鎮,其寋城就是其中之一,爲原楚國所設,後爲秦國所佔。漢高祖劉邦滅秦、楚後,寋城一直歸屬右扶風郡管轄。到漢靈帝劉宏中平六年(公元189年)由右扶風郡析置漢安郡,到東漢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改爲漢興郡。在史籍《魏書·志略》中記載:“曹公分關中置漢興郡,用遊楚爲太守。”在史籍《獻帝起居》注:“中平六年,省扶風都尉置漢安郡,鎮雍、渝麋、杜陽、陳倉、汧五縣也。”在東漢末期,寋城隸屬於漢興郡,當時的寋城在今四川省劍閣縣東北一帶。史籍《三國志·吳書》中記載:“東漢建安十六年,岱督郎將尹異等,以兵二千人西誘漢中賊帥張魯到漢興寋城。”司馬光在《資治通鑑·卷八十四·晉紀六·惠帝太安元年》中記載:“李特以其將寋碩守德陽。”

在寋城的原住民中,自古就有以居邑名稱爲姓氏者,稱寋氏,世代相傳至今。

寋姓 分布

寋氏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多源流姓氏,但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位,在臺灣省則名列第一千四百二十位,以蜀郡、利州爲郡望。

今四川省的廣元市旺蒼縣東凡區白龍鄉與蒼溪縣石馬鄉的交界地區,有不少寋氏族人生息繁衍。

寋姓 郡望

蜀 郡:戰國時期秦國置郡,治所在成都(今四川成都),其時轄地在四川舊成都龍安潼川雅州四府、邛州及保寧府之劍閣以西皆其地,即古蜀國,治今之成都縣,自漢朝至隋朝皆因之,唐朝時期升爲成都府,後治置蜀郡屬國都尉。三國時期蜀郡改爲漢嘉郡,故治在今四川雅安縣。

利 州:古稱胤國、苴國、葭萌縣、黎州,即今四川省廣元市,是一座具有四千多年悠久歷史的古老城市。廣元在夏王朝時期爲古胤國治地。周王朝時期爲古苴國治地,當時的苴國與巴國、蜀國成“三足鼎立”之勢而聞名於世。周慎靚王五年(秦惠文王后元九年,乙巳,公元前316年),秦國吞苴、伐蜀、滅巴,在苴國治地設葭萌縣。西魏時期將葭萌縣改設爲黎州,再後改黎州爲利州。元朝時期,統治者爲顯示其“德威廣播,疆土廣大”,改利州爲廣元,並將“川陝行中書省”由鹹陽遷至廣元。至明朝時期,廣元一直爲歷代州、府、郡、路首府,此名沿用至今。廣元也是一座具有深厚革命傳統的城市。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公元1933~1935年,全市境內曾建立一千三百六十三個村級蘇維埃、二百九十五個鄉級蘇維埃、十個縣級蘇維埃政權;民國二十三年(甲戌,公元1934年)12月以後,整個川陝蘇區的首府也於巴中遷入廣元旺蒼,使廣元成爲當年川陝革命根據地的政治中心;當時從廣元地區參加工農紅軍的青壯年,有名可查者即達四萬七千餘人,其中蒼溪、旺蒼兩縣參加紅軍人數佔當時兩縣人口總數的10%。廣元地區先後有數萬人爲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壯烈犧牲。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人民政府於1950年3月在廣元設劍閣專署,1953年1月更名爲廣元專署,同年3月併入綿陽專署。1985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廣元撤縣建市至今。

寋姓 堂號

蜀 郡:戰國時期秦國置郡,治所在成都(今四川成都),其時轄地在四川舊成都龍安潼川雅州四府、邛州及保寧府之劍閣以西皆其地,即古蜀國,治今之成都縣,自漢朝至隋朝皆因之,唐朝時期升爲成都府,後治置蜀郡屬國都尉。三國時期蜀郡改爲漢嘉郡,故治在今四川雅安縣。

利 州:古稱胤國、苴國、葭萌縣、黎州,即今四川省廣元市,是一座具有四千多年悠久歷史的古老城市。廣元在夏王朝時期爲古胤國治地。周王朝時期爲古苴國治地,當時的苴國與巴國、蜀國成“三足鼎立”之勢而聞名於世。周慎靚王五年(秦惠文王后元九年,乙巳,公元前316年),秦國吞苴、伐蜀、滅巴,在苴國治地設葭萌縣。西魏時期將葭萌縣改設爲黎州,再後改黎州爲利州。元朝時期,統治者爲顯示其“德威廣播,疆土廣大”,改利州爲廣元,並將“川陝行中書省”由鹹陽遷至廣元。至明朝時期,廣元一直爲歷代州、府、郡、路首府,此名沿用至今。廣元也是一座具有深厚革命傳統的城市。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公元1933~1935年,全市境內曾建立一千三百六十三個村級蘇維埃、二百九十五個鄉級蘇維埃、十個縣級蘇維埃政權;民國二十三年(甲戌,公元1934年)12月以後,整個川陝蘇區的首府也於巴中遷入廣元旺蒼,使廣元成爲當年川陝革命根據地的政治中心;當時從廣元地區參加工農紅軍的青壯年,有名可查者即達四萬七千餘人,其中蒼溪、旺蒼兩縣參加紅軍人數佔當時兩縣人口總數的10%。廣元地區先後有數萬人爲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壯烈犧牲。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人民政府於1950年3月在廣元設劍閣專署,1953年1月更名爲廣元專署,同年3月併入綿陽專署。1985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廣元撤縣建市至今。

寋姓 姓氏源流

壹、jiǎn

罕見姓氏。《續通志·氏族略》收載。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注引《路史》雲:“太昊臣寋修後有寋氏。”(2)或爲蹇姓所改。《中文大字典》注云:“唐蹇道會從僖宗西幸,僖宗謂曰:蹇不利東北,因更氏曰寋。”《姓氏考略》載:“今蜀州多寋姓,即道會後。”晉代有李特將寋碩;宋代有寋周輔;明代有寋衡,寋州人,以孝旌。

貳、qiǎn

罕見姓氏。《鄭通志·氏族略》收載,其注云:“其偃切(上聲)。宋寋綬,登進士第,蜀人。”或音jiǎn,亦姓,姑兼收。

三、

寋姓分布:臺灣臺北有此姓。

寋姓起源:①太昊(伏羲)之臣羲修之後有寋氏。②唐侍臣蹇道會,從僖宗西幸,僖宗謂曰,蹇不利東北,因更氏爲寋。清四川多寋姓,乃寋道會之後。

寋姓名人:

寋祗,漢時海昌人,南海郡丞。寋衡,明時眉州人,以孝名世。

郡望:北海。

寋姓 歷史名人

寋姓古代名人

寋碩(公元?~303年),漢興寋城人(今四川劍閣)。著名晉朝時期農民起義軍將領。

寋周輔宋朝,蜀人。

寋緩宋朝,蜀人。登進士第。

熱門查詢
《百家姓》北宋版
百家姓排名:

羿

宿

滿祿

萬俟司馬上官歐陽夏侯諸葛聞人東方赫連皇甫尉遲公羊

澹臺公冶宗政濮陽淳于單于太叔申屠公孫仲孫軒轅令狐锺离宇文長孫慕容鮮于閭丘司徒司空亓官司寇子車

顓孫端木巫馬公西漆雕樂正壤駟公良拓跋夾谷宰父穀梁段干百里東郭南門呼延羊舌微生

梁丘左丘東門西門南宮第五,百家姓終。

©2024 911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