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氏高堂
拼音gāo táng
人口不足千人〔 稀有姓氏 〕
排名無
高堂姓 百家姓排名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
最新 | 無 | 2018年 | 無 | 2014年 | 無 |
2013年 | 無 | 2007年 | 無 | 2006年 | 無 |
1995年 | 無 | 1987年 | 無 | 1982年 | 無 |
明朝 | 無 | 元朝 | 無 | 宋朝 | 無 |
北宋 | 無 |
高堂姓 起源
高堂姓主要源自:姜姓。
單一源流:源於姜姓,出自春秋時期齊國卿士高傒的封邑,屬於以封邑名稱爲氏。據史籍《姓氏急就篇》記載:“齊卿高敬仲食採於高堂,因氏焉。”據史籍《通志·氏族略》、《類稿·五七》、《通鑑注·魏紀五》等的記載,春秋時期,齊國有卿士高傒,號白兔,諡敬仲,史稱“高子”,形成高氏一族,世爲守臣、齊國上卿。因大功於齊國,國主賜封其食採於高堂。姜高傒,生卒年待考,別號白兔先生,就是齊文公姜赤(公元前815~前804年在位)之孫公子高,封於高堂(今山東臨淄敬仲鎮),春秋時期著名的齊國上卿。高傒去世後,其後裔子孫世襲爲齊國上卿,其後有人以先祖封邑名稱爲姓氏,稱高堂氏。高堂氏複姓的後代,後來大多省文簡改自己的姓氏,與高陽氏、高樓氏、高平氏、高王氏、高佳氏、高龍氏等複姓族人一樣,改爲單姓高氏,世代相傳至今。
高堂氏、以及省改分衍的高氏族人皆尊奉高傒爲得姓始祖。
高堂姓 分布
高堂氏複姓是一個非常古老的漢族姓氏羣體,後絕大多數已經省文簡改爲單姓高氏,僅在安徽省的合肥地區、淮南市鳳臺縣(即歷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戰”主戰場)一帶,還有少量高堂氏複姓存在,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四千位,在臺灣省則沒有,以齊郡、或魯郡爲郡望。
高堂姓 郡望
齊 郡:西漢時期先爲臨淄郡,後改齊郡,治所在臨淄(今山東淄博),其時轄地在今山東淄博市和益都、廣饒、臨朐等縣地。唐朝玄宗天寶元年(壬午,公元742年),改爲青州北海郡,屬河南道,縣爲屬。唐肅宗至德二年(丁酉,公元757年),北海郡仍改爲青州。唐朝宗永泰元年(乙巳,公元765年),道改爲軍,齊郡屬平盧軍節度使領轄,治所在益都,其時轄地在今濰坊等一帶地區。
魯 郡:亦稱魯國、魯國郡、東魯郡。西漢朝初期,漢高祖將秦朝原來的薛郡改爲魯國,治所在魯縣(今山東曲阜)。三國時期的曹魏政權以及晉朝時期改爲魯郡,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曲阜、泗水、滋陽一帶地區。南北朝時期的北齊政權又改其爲任城郡。另外,隋朝時期也有個魯州魯郡,改魯縣爲汶陽縣,繼而恢復曲阜原名,治所在兗州。唐朝時期有個兗州魯郡,雖然轄有曲阜,治所亦在兗州,而將原魯國郡治遷至今山東省的滋縣(今山東德州陵縣滋鎮)。
高堂姓 堂號
齊 郡:西漢時期先爲臨淄郡,後改齊郡,治所在臨淄(今山東淄博),其時轄地在今山東淄博市和益都、廣饒、臨朐等縣地。唐朝玄宗天寶元年(壬午,公元742年),改爲青州北海郡,屬河南道,縣爲屬。唐肅宗至德二年(丁酉,公元757年),北海郡仍改爲青州。唐朝宗永泰元年(乙巳,公元765年),道改爲軍,齊郡屬平盧軍節度使領轄,治所在益都,其時轄地在今濰坊等一帶地區。
魯 郡:亦稱魯國、魯國郡、東魯郡。西漢朝初期,漢高祖將秦朝原來的薛郡改爲魯國,治所在魯縣(今山東曲阜)。三國時期的曹魏政權以及晉朝時期改爲魯郡,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曲阜、泗水、滋陽一帶地區。南北朝時期的北齊政權又改其爲任城郡。另外,隋朝時期也有個魯州魯郡,改魯縣爲汶陽縣,繼而恢復曲阜原名,治所在兗州。唐朝時期有個兗州魯郡,雖然轄有曲阜,治所亦在兗州,而將原魯國郡治遷至今山東省的滋縣(今山東德州陵縣滋鎮)。
高堂姓 姓氏源流
壹、高堂
歷史上罕見覆姓。《鄭通志·氏族略》收載。其注云:“齊公族也。《風俗通》:齊卿高敬仲食採於高堂,因氏焉。”此以邑爲氏,系出姜姓。其地在今山東高堂縣。
貳、高堂
高堂姓起源:春秋時齊卿高敬仲傒,食採於高堂(故城在今河南舞陽西),以邑爲氏,見《風俗通》。
高堂姓名人:
高堂生,春秋時魯人,孔子弟子,見《尚友錄》。高堂衝,晉懷帝永嘉年間太史令,見《晉書》。
郡望:齊郡。
高堂姓 歷史名人
高堂姓古代名人
高堂生西漢,亦稱高堂伯,西漢初經學大師,魯郡(郡治今山東曲阜一帶)人。西漢今文禮學的最早傳授者。秦始皇焚書後,《禮》已不傳,只有他能背誦,並有專門研究。現存的《禮儀》十七篇就出自他的傳授。唐代追封爲“萊蕪伯”。
高堂隆三國時期,字昇平,三國時魏國泰山平陽人,魯國高堂生後人。年少時做泰山太守薛悌的學生,被薛悌任命爲督郵。督郵這個小官不屬於朝廷任命,都是由太守直接聘任,主要負責下屬縣級官員的考察。因爲下級官員都是朝廷任命,所以理論上他比下級官員小,但由於它屬上司直接任命,所以經常在下級官員中作威作福,劉備就曾在安喜尉任上遇到過一個索賄的督郵,並因鞭打他而丟官。但太守頭上又有州郡守管轄州郡守任命的同類官員叫督軍。有一次郡督軍與薛悌爭論,叫薛悌的名字而呵之。高堂隆按劍而起大罵督軍說:“你敢當我的面罵我老師,我砍了你”。督軍大驚失色,薛悌急忙起來制止他,隨後安排他躲避在濟南。這個高堂隆是一個漢代著名的天文學家,曹操多次改革,都由高堂隆借天象變更之名進行。黃初年間爲堂陽長。明帝即位後,官散騎常侍,當時朝中大建宮殿,他曾上疏諫阻。官至光祿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