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氏閭〔 閭 〕
拼音lǘ
人口約 1 萬〔 罕見姓氏 〕
排名第 688 位。
位於笪姓 之後,凃姓 之前。
閭姓 百家姓排名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
最新 | 688 | 2018年 | 無 | 2014年 | 無 |
2013年 | 無 | 2007年 | 無 | 2006年 | 無 |
1995年 | 無 | 1987年 | 無 | 1982年 | 無 |
明朝 | 無 | 元朝 | 無 | 宋朝 | 無 |
北宋 | 無 |
閭姓 起源
閭姓,出自《姓解·三五》,《通志·二七三·以地爲氏》有記載。
《姓解·三五》記載:“出自唐叔之後。”《廣韻·魚》雲:“閭,姓。出衛國、頓丘二望。”因爲唐叔是周文王姬昌的後裔,始封於唐,故謂之唐叔。因此這一支閭姓顯然是黃帝后裔。《通志·二七三·以地爲氏》雲:“閭氏:齊大夫閭丘嬰之後,或單言閭氏,從省文也。”
閭姓在全國大約還剩2萬人,在江蘇泰興,這裏大約有17000人,在浙江郴州有3000人。
閭姓 姓氏源流
壹、閭(閭)
現行較罕見姓氏。今山西之太原、臨汾、榆次,湖北之監利等地有分佈。漢族姓氏。《鄭通志·氏族略》收載。其源不一:
1、鄭樵注云:“齊大夫閭邱嬰之後。或單言閭氏,從省文也。又改爲盧氏。”(2)《姓氏考略》注引《廣韻》雲:“出《周官》閭師之後。望出衛國、頓丘。”閭師,《周禮·地官》之屬,“掌國中四郊官之長。”(3)又據《通鑑·胡注》雲:“楚平王之子啓,字子閭,其後以字爲氏。”此則系出羋姓。(按:“胡注”之“胡”,《姓氏詞典》注爲“胡安國”;疑其有誤,似當爲“胡三省”。)漢代有閭子直;晉代有閭和,惠帝時人;北魏有閭毗,代人,徵東將軍;宋代有閭勍;明代有閭潔,弘曆進士。
貳、閭(閭)
閭姓分布:分佈較廣,但人數不多。
閭姓起源:①系自姜姓。齊大夫閭丘嬰之後或改爲單姓閭。②周官閭師之後,見《廣韻》。《周禮》載閭師爲地官之屬,主徵六鄉賦貢之稅者。③系自羋姓。楚平王之子啓,字子閭,其後以字爲氏,見《通鑑》。④北魏時改鬱久閭氏爲閭氏。
閭姓名人:
閭昭,漢時五行家。閭豐,晉時廣州刺史,楚平王之子啓之裔孫。
郡望:頓丘,三原、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