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氏蘧
拼音qú
人口約 1 千〔 稀有姓氏 〕
排名第 1154 位。
位於寺姓 之後,糟姓 之前。
蘧姓 百家姓排名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
最新 | 1154 | 2018年 | 無 | 2014年 | 無 |
2013年 | 無 | 2007年 | 無 | 2006年 | 無 |
1995年 | 無 | 1987年 | 無 | 1982年 | 無 |
明朝 | 無 | 元朝 | 無 | 宋朝 | 無 |
北宋 | 無 |
蘧姓 起源
蘧姓主要源自:姬姓。
蘧姓,中國罕見姓氏,據《鄭樵通志》記載:“蘧氏,衛大夫蘧瑗字伯玉之後,漢有大行令蘧正,望出黎陽。
源於姬姓,出自中國春秋時期衛國上大夫蘧伯玉,與蘧姓同源。“璩”字是“蘧”字去草頭,去走之底,加玉字旁而得姓。“琚”實爲“璩”的誤寫,它是民間在上個世紀50年代後受簡化字的誤導產生的,但文字主管部門疏於監管,以致以錯傳錯,最終波及全國大陸,到更換二代身份證時氾濫成災,今天全國身份證上的“琚”姓,全部都是璩的錯寫。
蘧姓 分布
部分分佈於江蘇淮安市洪澤縣東雙鉤鎮,有璩灣
湖北襄陽市襄州區龍王鎮黃畈村四組也有
蘧姓 姓氏源流
壹、蘧
現行較罕見姓氏。今山西之太原、大同等地有分佈。《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載;《鄭通志》、《續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載。鄭樵注云:“衛大夫蘧瑗(字伯玉)之後。”(按:《中國姓氏大全》注作“春秋時衛有大夫蘧伯玉、蘧璦……”視“伯玉”、“瑗”爲二人,誤。)《姓氏詞典》據《姓氏考略》注云:“以地名爲姓氏。蘧丘裏即春秋時齊國的渠丘,在今山東淄博西。”望出黎陽、汲郡。漢代有蘧正,太行令;宋代有蘧法生;明代有蘧廷臣,永寧知縣。
貳、蘧
蘧姓分布:河南息縣、內黃、臺灣南投、四川彭縣等地均有此姓。
蘧姓起源:①春秋時孔子弟子、衛大夫蘧瑗之後,見《姓源》。②系自曹姓。春秋時邾子蘧蒢之後,以名爲氏。③河南長垣有蘧伯鄉,一名新鄉,有蘧亭。以邑爲氏。
蘧姓名人:
蘧正,漢時曾任大行令。蘧廷臣,明時江西貴溪人,隆慶中永安知縣。
郡望:黎陽、汲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