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氏糾〔 糾 〕
拼音jiū
人口不足千人〔 稀有姓氏 〕
排名第 1419 位。
位於睦姓 之後,鉉姓 之前。
糾姓 百家姓排名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
最新 | 1419 | 2018年 | 無 | 2014年 | 無 |
2013年 | 無 | 2007年 | 無 | 2006年 | 無 |
1995年 | 無 | 1987年 | 無 | 1982年 | 無 |
明朝 | 無 | 元朝 | 無 | 宋朝 | 無 |
北宋 | 無 |
糾姓 起源
糾姓主要源自:姜姓。
單一淵源:源於姜姓,出自春秋時期齊國齊僖公之子公子糾,屬於以爲氏。公子糾(公元前?~前685年),春秋時期齊國人,齊僖公(齊釐公,姜祿甫)之子,母爲魯國女。齊僖公逝世後,其長子姜諸兒即位,是爲齊襄公。齊襄公執政,政令無常,公子糾恐遭殺害,於魯莊公八年(公元前686)攜管仲、召忽流亡至魯國,而公子糾的弟弟公子小白則偕鮑叔牙逃亡於莒國。
齊襄公(公元前?~前686年),是春秋時期齊國第十四位國君,齊襄公於周莊王元年(公元前698年)即位爲國君。
齊襄公四年(公元前694年),鄭國大臣高渠彌叛亂,殺死了曾拒絕迎娶齊國公女文姜的鄭昭公姬忽,另立其弟姬子亹爲君。齊襄公於是假意示好,邀請姬子亹和高渠彌來齊國做客。高渠彌自以爲能夠得到強大齊國的支持,不料一到齊國,齊襄公就命令手下殺了姬子亹,並且將叛臣高渠彌五馬分屍,幫助平定了鄭國內亂。
齊襄公五年(公元前693年),齊師伐紀,攻取紀國三邑,齊襄公八年(公元前690年),齊國滅紀國,今臨朐、青州、壽光、昌樂等地大部歸齊。
齊襄公九年(公元前689年)衛國內亂,齊襄公姐姐宣姜的兒子衛惠公被衛國左右公子趕出國境,求救於齊襄公。齊襄公遂聯合宋、魯、陳、蔡四國共同伐衛誅殺衛國左右公子,衛惠公得以復闢。
在公元前685年齊襄公命連、管二人率兵守葵丘(今山東沂源璞丘),允諾甜瓜再熟時換防,一年後到期卻仍不換防。連稱又有妹爲齊襄公之妾,因文姜故無寵,公孫無知許諾若爲國君當以連妹爲夫人,故作亂。
齊襄公十二年(公元前686年),大臣連稱、管至父夥同公孫無知殺了齊襄公,自立爲君。次年,雍林人刺殺了公孫無知。一時間齊國無君,一片混亂。公子小白和齊國的正卿高傒從小相好。高傒得知雍林人殺了公孫無知,就和國氏祕密召公子小白從莒國急速趕回。魯莊公姬同聽說公孫無知被殺,也趕緊發兵送公子糾回國以奪君位,並派管仲帶兵堵截住莒國到齊國的道路。管仲果然堵住公子小白,見到姜小白後,一箭射去,卻射中姜小白的衣帶鉤。姜小白假裝倒地,管仲以爲公子小白中箭死了,遂派人回魯國報捷。於是,魯國兵馬就慢慢地送公子糾回國,過了六天才到。而這時公子小白已兼程趕回齊國,高傒立他爲國君,是爲齊桓公。當時齊桓公被射中帶鉤,裝死迷惑了管仲,躲在帳篷車裏日夜兼程趕回齊國,又有齊國貴族國、高兩氏支持,成爲一代國君。之後,齊桓公發兵迎擊魯軍,在幹(今山東桓臺)大戰,魯軍敗走。之後,鮑叔牙給魯莊公寫了一封信,信中說:“公子糾是齊君的兄弟,不忍殺他,請魯侯自己殺他。公子糾的老師召忽、管仲是仇人,請魯國把他們送來,剁成肉泥。如不從命,將要出兵討伐魯國。”魯莊公害怕,遂殺了公子糾,召忽也自殺而亡,管仲則被囚禁起來。齊桓公還要殺管仲,鮑叔牙卻正顏勸說:“臣幸運地跟從了君上,君上現在也成爲了國君。如果君上只想治理齊國,那麼有叔牙和高傒就夠了。但如果君上想成就天下霸業,那麼非管仲不可!管仲到哪個國家,哪個國家就能強盛,您絕不可以失去他。”齊桓公聽從了鮑叔牙的建議,假裝要殺仇人,把管仲從魯國押解到齊國。後齊桓公和管仲談論起霸王之術,管仲闢論天下,齊桓公大喜過望,以其爲上大夫,委以政事。果然,在鮑叔牙、管仲的輔佐之下,齊國愈見強大,齊桓公成爲春秋時期諸侯霸主之首。
而公子糾的後裔子孫和其他家人,則紛紛逃遷至晉、秦兩國,以避其禍,其中有以先祖名字爲姓氏者,稱糾氏,在今陝西北部地區一直生息繁衍,史稱糾氏正宗。
糾姓 分布
今陝西省的榆林市神木縣,河南省的開封市杞縣、周口市沈丘縣,廣東省的河源市龍川縣等地,均有糾氏族人分佈。
糾姓 郡望
神木縣:位於陝西省北部,是晉、陝、蒙三省(區)接壤地帶,陝北能源化工基地中心。神木歷史悠久,該地區在四、五千年前就有人類居住,縣建制始於秦、漢時期,而後或郡或縣相沿。明英宗正統八年(癸酉,公元1453年)始稱神木縣至今。神木是陝西省面積最大的縣,因地理位置重要,史稱“南衛關中,北屏河套,左扼晉陽之險,左持靈夏之衝”,爲古代兵家必爭之地。
糾姓 堂號
神木縣:位於陝西省北部,是晉、陝、蒙三省(區)接壤地帶,陝北能源化工基地中心。神木歷史悠久,該地區在四、五千年前就有人類居住,縣建制始於秦、漢時期,而後或郡或縣相沿。明英宗正統八年(癸酉,公元1453年)始稱神木縣至今。神木是陝西省面積最大的縣,因地理位置重要,史稱“南衛關中,北屏河套,左扼晉陽之險,左持靈夏之衝”,爲古代兵家必爭之地。
糾姓 姓氏源流
壹、糾(糾)
現行罕見姓氏。今新疆之塔城有分佈。《中文大字典》轉引《姓苑》收載。
貳、糾(糾)
糾姓分布:陝西有此姓。
糾姓起源:見《姓苑》及《元和姓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