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氏會〔 會 〕
拼音huì、kuài
人口約 1 千〔 稀有姓氏 〕
排名第 1183 位。
位於歲姓 之後,放姓 之前。
會姓 百家姓排名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
最新 | 1183 | 2018年 | 無 | 2014年 | 無 |
2013年 | 無 | 2007年 | 無 | 2006年 | 無 |
1995年 | 無 | 1987年 | 無 | 1982年 | 無 |
明朝 | 無 | 元朝 | 無 | 宋朝 | 無 |
北宋 | 無 |
會姓 起源
會姓起源一
源於姬姓,出自上古陸終之子帝乙之後求言的封地,屬於以封邑名稱爲氏。據史籍《風俗通》記載:“會,陸終之子,帝乙之後。漢武陽令會栩。”據史籍《世本》記載:“陸終第四子會人之後。”在史籍《姓氏急就篇·下》中記載:“陸終子求言,封於鄶。鄶仲爲鄭所滅,後以爲氏。”在史籍《通志·以國爲氏》中記載:“鄶氏,或去邑爲會氏。”這在文獻《中國古今姓氏大辭典》中也記載:“此以名爲氏。陸終,相傳爲祝融氏,顓頊帝之裔。”
鄶氏族人,後去“邑”取“會”爲姓氏,稱會氏,世代相傳至今,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會姓起源二
源於祝融氏、姬姓,出自春秋時期鄭國鄶邑,屬於以封邑名稱爲氏。據史籍《路史》記載:“鄭伯之後。”鄭伯之後食採於鄶邑,因以爲氏。鄶,原先爲西周初期所分封的一個小諸侯國,相傳爲祝融之後,其故址在今河南省鄭州市下轄的新密市東北部。
在西周末期,從周幽王姬宮湦十年(鄭桓公姬友三十五年,公元前772年)開始,鄭桓公即有意圖、有計劃地積極蠶食鄶國之地。到了東周初期,鄶國被急於擴張鄭國勢力的鄭武公姬滑突(姬掘突)在周平王姬宜臼二年(鄭武公二年,公元前769年)所吞滅。在鄶國滅亡後,祝融氏王族後裔以及部分國人遂以故國名爲姓氏,稱鄶氏,後去“邑”稱會氏。而在鄭武公佔據鄶國故地之後,將其劃歸爲鄭國的一個邑地,其子孫中有食採於鄶邑者,亦以居邑名稱爲姓氏,稱鄶氏,後也去“邑”稱會氏。
這兩支會氏後來融合在一起,不分彼此,世代相傳至今。
會姓起源三
源於姬姓,出自皋陶氏後裔偃姓之國,屬於以居邑名稱爲氏。據史籍《姓考》記載:“偃姓之國,皋陶氏之後。”偃姓之國的詳實情況在史籍中記載寥寥,但在周惠王十八年(魯釐公姬申元年,邾文公曹蘧蒢七年,公元前659年),魯國與邾國大戰於偃地,並將邾國擊敗,這說明其時偃地已經屬於魯國或魯國的附庸國邾國,偃國已經滅亡且被魯國或邾國吞併了。
偃國在滅亡之後,有王族以及國人遷徙入鄶地者,因以爲氏,亦稱稱鄶氏,後也有去“邑”稱會氏者,世代相傳至今。
會姓起源四
源於姜姓,出自春秋時期齊景公之臣會譴,屬於以先祖名字爲氏。據史籍《元和姓纂·十四泰》記載:“鄶仲之後,避難去邑爲氏。”齊景公姜杵臼之時,庭下有大夫會譴。當時齊景公得了瘧疾,整整一年了還沒有完全痊癒。他便召見會譴、梁丘據、晏子來詢問,說:“我的病越來越厲害了,我派史官固和祝官佗朝拜山川宗廟,祭祀用的豬牛羊三牲和美玉,沒有不準備好的,所用的數量常常比祖先齊桓公時候還要多,齊桓公如果用一份,我就用兩份。但我的病不但沒有好轉,反而越來越厲害了,我想殺掉史固和祝佗這兩個人讓上帝高興高興,可以嗎?”會譴、梁丘據都說:“行!”而晏子卻不回答。齊景公問:“晏子,你認爲怎麼樣?”晏子說:“您認爲向神祈禱是有好處的嗎?”齊景公說:“是的。”晏子說:“如果認爲祈禱有好處,那麼詛咒也就有害處了。您疏遠輔弼您的人,忠臣被阻塞,規勸的話不能讓他們說出來。我聽說,身邊的大臣沉默不語,遠方的大臣啞口無言,衆人的言論可以使金屬熔化。現在從聊縣、攝城以東,姑水、尤水以西,這一帶的人民衆多,老百姓中在上帝面前憎惡、怨恨、誹謗、詛咒您的很多很多。一國的人詛咒,兩個人祈禱,即使是善於祈禱的人也不能取勝啊。況且,祈禱的人如果說真實情況,就是批評我們國君的過失;如果隱瞞過失,就是欺上帝。上帝如果神靈,就不可以欺他;上帝不神靈,祈禱也就沒有益處。希望您明察。不這樣,對沒有罪的人施加刑罰,是夏、商滅亡的因。”齊景公說:“您真善於解決我的疑惑啊,提升您的官職!”於是,齊景公下令會譴不再管理齊國的政事,梁丘據不再管理接待賓客的事,而讓晏子兼管。晏子卻推不肯接受,齊景公堅持如此,晏子接受後,會譴、梁丘據便告退了。晏子兼管了會譴、梁丘據的政事之後,過了一個多月景公的病好了。
會譴的後裔子孫後來以先祖名字爲姓氏,稱會氏。漢朝時期有武陽令會栩,明朝正德年間有雩都丞會同,都是會譴的後裔。
會姓起源五
源於鮮卑族,出自古鮮卑族谷渾氏部族,屬於以部族名稱漢化爲氏。古鮮卑族谷渾部,亦稱谷會氏、渾氏、谷氏。後在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的實施漢化改革政策後,多改爲漢字單姓谷氏,亦有改漢字單姓會氏者,讀音改作guì(ㄍㄨㄟˋ)。
該支會氏後有在宋、元時期加入穆斯林者,仍稱會氏,成爲今回族會氏的主源。
會姓起源六
源於官位,出自西周時期官吏司會,屬於以官職稱謂爲氏。司會,西周時期設置的官吏,負責王朝各類事件的記載,並按指定時段進行歸整,如同當今的統計局和審計局的職能,隸屬於天官府司管轄。這在典籍《周禮·天官·小宰》中記載:“聽出入以要會。注:謂計最之簿書,月計曰要,歲計曰會。”在典籍《周禮·天官·司會注》中也記載:“會,大計也。”
司會大多爲世襲制,在其後裔子孫中,有以時代承襲之官職稱爲爲姓氏者,稱司會氏,後省文簡改爲單姓會氏、司氏等,皆世代相傳至今。
會姓 分布
會氏是一個多源流的姓氏羣體,但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的前一千位,在臺灣省則名列第一千六百九十八位,以新密爲郡望。
會氏一族一直人口稀少,主要分佈在豫、晉、陝地區。到了明朝初期,明太祖朱元璋從山西洪洞大槐樹大舉遷民之後,會氏族人大體分佈於山東、河北、天津、安徽、臺灣等地。
會姓 郡望
新密縣:新密縣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早在八千多年前,祖先就在這片富饒的土地上生息繁衍,人文始祖軒轅黃帝在此出生,立宮建殿、建都定國,開創了華夏一統基業,締造了華夏五千年文明歷史。西漢高祖劉邦始置密縣,迄今已有兩千餘年。境內名勝衆多,風光秀美,軒轅丘古城寨城址、黃帝宮、鄭公墓、漢墓鍾華夏之靈,青屏山、神仙洞、香峪寺、桃花源毓溱洧之秀。軒轅丘古城寨址的發掘,被評爲2000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2001年被國務院公佈爲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已被專家考證爲黃帝古都軒轅丘所在之地。
會姓 堂號
新密縣:新密縣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早在八千多年前,祖先就在這片富饒的土地上生息繁衍,人文始祖軒轅黃帝在此出生,立宮建殿、建都定國,開創了華夏一統基業,締造了華夏五千年文明歷史。西漢高祖劉邦始置密縣,迄今已有兩千餘年。境內名勝衆多,風光秀美,軒轅丘古城寨城址、黃帝宮、鄭公墓、漢墓鍾華夏之靈,青屏山、神仙洞、香峪寺、桃花源毓溱洧之秀。軒轅丘古城寨址的發掘,被評爲2000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2001年被國務院公佈爲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已被專家考證爲黃帝古都軒轅丘所在之地。
會姓 姓氏源流
壹、會(會)
現行較罕見姓氏。分佈頗廣:今上海之松江,山東之昌樂、平邑,山西之大同、長治、晉城、忻州,河南之盧氏、義馬,四川之通江等地均有。漢族、傈僳族姓氏。《鄭通志》、《續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載。其源不一:
1、鄭樵注“鄶”雲:“鄶氏,房姓,即鄶仲之國,本祝融之墟,在溱洧之間,爲鄭武公所並,遂爲新鄭。今新鄭縣東北三十五里有古鄶城是也。子孫以國爲氏。……或去邑爲會氏。”(2)其引《風俗通》雲:“陸終之子會乙之後,䢵姓。”又,《續通志·氏族略·補遺·以名爲氏》引作:“陸終第六子會人之後。”(按:《中國古今姓氏辭典》引作“陸終第六子會之後。”有脫誤。)此以名爲氏,系出䢵姓。䢵,亦作“妘”。(按:會人,亦作“鄶人”,亦當指鄶國。)(3)《姓氏考略》注引《路史》雲:“臯陶之後有會氏。”此當系出偃姓。
貳、會(會)
現行較罕見姓氏。今天津之武清、遼寧之清原、陝西之韓城等地有分佈。漢族姓氏。《姓氏詞典》亦收載並注此音。《姓氏考略》注其源:
1、其據《風俗通》雲:“陸終第六子會人之後。”此以名爲氏,系出妘姓。陸終,相傳爲祝融氏,顓帝之裔。
2、其引《路史》雲:“陶之後有會氏。”此當系出偃姓。
3、或爲鄶姓所改。《姓氏詞典》注引《元和姓纂》雲:“鄶仲之後,避難去‘邑’爲‘會’氏。”一音huì,亦爲現行姓氏。(按:《中國姓氏大全》稱:“不念huì”,不確。)漢代有會栩,武陽令。
三、會(會)
會姓分布:河北隆化、樂亭、河南淮陽、安徽淮南、廣東順德、臺灣基隆、屏東、新疆呼圖壁、浙江餘姚、山東蒼山、北京等地均有此姓。
會姓起源:①系自偃姓。皋陶之後有會氏。②系自妘姓。陸終之子會人(一作會乙)之後,見《風俗通》。③系自姬姓。春秋時鄭伯之後有會氏。
會姓名人:
會栩,漢時武陽令。會同,明正德中任江西雩都縣丞。
郡望:武陽。
肆、會(會)
會姓起源:系自房姓(一說爲䢵姓)周武王封陸終子求言於鄶,(故城在今河南新鄭西北)鄶仲爲鄭所滅,子孫以國爲氏,其後避難去邑爲會氏。
郡望:武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