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氏度
拼音dù
人口約 1 千〔 稀有姓氏 〕
排名第 1368 位。
位於論姓 之後,毓姓 之前。
度姓 百家姓排名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
最新 | 1368 | 2018年 | 無 | 2014年 | 無 |
2013年 | 無 | 2007年 | 無 | 2006年 | 無 |
1995年 | 無 | 1987年 | 無 | 1982年 | 無 |
明朝 | 無 | 元朝 | 無 | 宋朝 | 無 |
北宋 | 無 |
度姓 起源
度支,是三國時期曹魏文帝曹丕開始設置的一個官稱和機構。
魏文帝執政後,設置了一個“度支尚書寺”,負責掌管全國財賦的統計和支配調度,最高長官就稱作“度支尚書”,後歷朝歷代皆有仿設,其隨員在各朝代即稱“度支使”、“度支郎”、“度支曹”、“度支卿”、“度支太監”、“度支少監”、“度支院使”、“度支監丞”、“度支大臣”等等。
到晉朝以及南朝宋、齊,北朝魏、齊等政權,均仿設有度支尚書,下轄有度支、金部、倉部、庫部、左戶部、右戶部六曹,各部最高長官爲“度支曹尚書”。
隋朝初期,亦仿設有度支尚書,後在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改爲“民部”。到了唐朝貞觀之始,爲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諱,改“民部”爲“戶部”,下設有度支司郎中。在史籍《唐書·百官志》中記載:“度支,掌天下租賦物產豐約之宜,水陸道途之利,歲計所出,而支調之。”
到了宋朝時期,亦設置有戶部使司、度支使司、鹽鐵使司,三司總領全國各項財賦。
在元、明、清三朝,中央政府不再單獨設立三司,全部財政事務統歸戶部管轄,不過到了清朝末期,又改戶部爲度支部。
在度支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爲姓氏者,稱度支氏,後省文簡化爲單姓度氏、支氏,度氏讀音作dù(ㄉㄨˋ)。
度姓 分布
今四川、重慶、湖北、湖南、廣西、陝西等地,均有度氏族人分佈。
度姓 姓氏源流
壹、度
現行較罕見姓氏。今山西之太原、運城、臨汾,新疆之塔城,湖北之利川,湖南之冷水江,廣西之灌陽,四川之通江等地均有分佈。漢族、土家族姓氏。《鄭通志》、《續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載。其源不一:
1、鄭樵注云:“古掌度之官,因以命氏。”此以官爲氏。
2、《姓氏考略》據《度尚碑》注云:“其先出自顓頊,與楚同姓。”此當系出羋姓(按:《中國姓氏大全》稱:“出於熊姓”)。
3、又據《後漢書·南蠻傳》注云:“板楯蠻七姓有度氏。”則此出自西南少數民族。
貳、度
度姓分布:河南溫縣、江西豐城、山東新泰、安徽淮南、臺灣、廣東廣州等地均有此姓。
度姓起源:①其先出自顓頊,與楚同姓,見《度尚碑》。故云,楚國羋姓之後有度氏。 ②古掌度之官,因以命氏。 ③漢高祖時板楯蠻(土家族之先民)七姓有度氏,見《後漢書·南蠻傳》。
度姓名人:
度尚,東漢山陽湖陸人,累官中郎將、荊州刺史、遼東太守。
郡望:山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