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大全 911查詢
輸入姓氏或拼音,例如查找 姓起源,輸入 zi 即可
子姓 子氏 子姓起源 子姓名字 子姓名人
子姓

姓氏
拼音
人口約 11 萬〔 罕見姓氏 〕
排名413 位。
位於養姓 之後,蓬姓 之前。

子姓 百家姓排名

時間排名時間排名時間排名
最新4132018年2014年
2013年2007年2006年
1995年1987年1982年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
手機查看子姓起源,微信掃一掃頁面右側二維碼。關註後發送 子姓 即可

子姓 起源

子姓主要源自:子姓殷姓

出自 偰(契),一作卨,尊稱閼伯。五帝之一帝嚳之

契子,生母爲簡狄,出生於上古時代的商,相傳簡狄吞玄鳥之卵而生。堯帝時封爲玄王。《左傳》載:“陶唐氏之火正契居商丘,祀大火,而火紀時焉。相土因之,故商主大火。”

大禹治水成功,稷、契、陶等人有功,舜帝任契爲司徒,把他封在商地,賜姓爲子。契的第13代孫湯推翻了夏朝,建立了商朝。

商朝發展過程中建立了一些同姓方國,據《史書殷本紀》:“偰(卨、契)爲子姓,其後分封,有殷氏、來氏、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目夷氏”。商末,紂王無道,比干犯顏直諫被殺。比干夫人逃入長林山中,生下了兒子泉。周滅商後,因泉生於林中,其父比干堅貞不屈,被周武王賜以林爲姓。

子姓派生姓

子姓衍派商世系記載:子姓從契(玄王殷偰[xiè]火祖閼伯,另說是商祖偰生殷水因而得姓,殷後佐大禹治水封商地)至成湯傳14世,湯建商之後派生出姓氏,微子封於宋之後,又派生出姓氏。

成湯建商朝後子姓派生出的姓氏有:殷(依、燕、穎)、祖、武、苑、苑庚、曼、鄧、鄧侯、郝、彭、丁、湯、沃、殿、乙、甲、屠、稚、蕭、商、長勺、尾勺、繁、樊、錡、 陶、施、飢、終葵、索、梅、梅伯、黎、鄭、權、瞿、於、自、枚、鐵、萊、來、牞(jiū)、馬、甘、旄、孟、耿、北殷、太師、堂陽、鮮虞、鬥耆等姓;待考。

商亡後太丁後裔派生出的姓氏有:肖、宋、鍾、孔、林、戴、牛、穆、鄒、禇、談、時、宗、晏、樂、莊、邊、鍾離、王、孫、比、王子、柴、箕、鮮、鮮於、辜、祿、邶、微、衍、朔、戎胥、 衎、祝其皇甫、皇、華、督、司城、還、老、老成考成、老男、向、魚、目、左師、右師、右、恆、花、子蕩、 戎、冀、黑、據、銳、兌、教、政、正、合、聖、懷、耏(ér)、遼、寮、朝、晁、買、伉、亢、成、沙、已、尾、罔、 省、坎、木、木門、右歸、白馬、墨夷、墨臺、及木、幹獻、王父、並官、不夷不更不第不茅三伉孔父子奢、禇師、事父、 艾歲、御魚、魚孫、季老季老男、臣辰經、蕩、墨、臺、酁、舍、近、幾、宜、石弟即利中野、桐門、屠三、圍龜、空相、虺、雒等121姓。待考。

同商族淵源

1. 殷氏:商族始祖的姓氏居於古殷水,盤庚王帝之後有殷氏,還有商朝亡後子孫分散,以殷爲氏。還有北殷氏(邶殷國)。

2. 商氏:商湯之孫,以國爲姓。

3. 湯氏:商湯之後。

4. 乙氏:商湯字天乙,子孫以王父爲氏。

5. 來氏:湯之子孫,食採於郲,因以爲來氏。

6. 鄧氏:武丁封叔父曼季爲鄧侯,其子孫以爲氏。

7. 權氏:商武丁有個兒子封在權國後以權爲氏。韓愈:權德輿墓碑序。

8. 那氏:商武丁之後有那氏

9. 沃氏:商沃丁之後。

10. 瞿氏:商王武乙瞿之後。

11. 祖氏:祖甲,祖乙,祖丁之後。

12. 相氏:出自子姓,商王河亶甲都於相,宗族留居於相里因氏

13. 薄氏:薄,豪都爲商都,商人後裔。

14. 談氏:商朝後裔宋國傳至談君,子孫因爲氏。

15. 蒙氏:蒙,同豪。商都,商人後裔。

16. 衣氏:出自殷氏“齊(夷)人言殷,聲如衣,今姓有衣者,殷之胄,見禮記註疏。”換言之,如今的衣姓,是由於讀音相近而從殷姓分出來的,姓衣姓殷的人,本來是一家人。

17. 苑氏: 商帝武丁封其子文爲苑侯其後以苑爲氏。

18. 梅氏:出自子姓,帝辛時有梅伯

19. 祿氏:紂王子武庚自祿父,後裔中有祿氏,金文中有記載。

20. 鮮於氏:出自子姓,商王帝辛的叔父被封在箕(在山西太谷縣東),稱爲箕子。後有去朝鮮半島立國史稱箕子朝鮮其後有姓鮮於的。

21. 林氏:比干子堅,之後。

22. 王氏:商帝王族後,比干之後,居汲縣,世稱汲城王。

23. 孫氏:漢安平相孫根碑,記載,比干之後。

24. 箕氏:箕子之後。

25. 郝氏:帝乙封子期於郝,期後以郝爲氏。

26. 彭氏:仲丁之弟爲巫彭,其後有彭氏

27. 武氏:以祖字或以諡號爲氏

①出自商王帝武丁之後,以祖名爲氏。據《武班碑》所載,爲商王武丁之後,以其祖名字爲氏。如漢代武班即是。

②出自春秋時宋武公之後,以諡號爲氏。據《風俗通義》所載,春秋時宋戴公之子司空,死後諡號爲“武”,史稱宋武公,其子孫以其祖之諡號爲氏,亦稱武氏。是爲河南武姓。

28. 戴氏:爲商湯的後裔,以諡號爲氏。據《元和姓纂》及《古今姓氏書辯證》所載,周初,周公旦在平定“管蔡之亂”後,封商朝末代君主帝紂之庶兄子啓(子姓)於商的舊都(今河南省商丘南),建立宋國。宋國第11位君主(公元前799年-公元前766年),史佚其名,死後被諡爲戴公。戴公傳子宋武公司空(公元前765年-公元前748年)其子孫遂以諡號“戴”爲氏。

29. 桓氏:宋桓公之後,向魋,又叫桓魋。

30. 莊氏:(莊)源於子姓。宋莊公後人。

31. 穆氏:系出子姓,宋穆公子孫,以諡爲氏。

32. 仲氏:出自子姓,以祖字爲姓。春秋時宋國君主宋莊公之後。宋莊公的兒子字子仲子仲的子孫字“仲”爲姓,成爲仲氏的一。

33. 宋氏:微子封於宋,其後以爲氏。

34. 花氏:微子之後,同華氏。

35. 樂氏:樂氏之先,與宋同姓,戴公生樂父衎,是稱樂氏。

36. 微氏微氏系微子之後。

37. 黑氏:微子之後。

38. 牛氏:微子之後名牛父,子孫以王父爲氏。

39. 丁氏:出自子姓,宋丁公後人,以諡號爲氏。

40. 衍氏:源於子姓。宋國微仲衍之後人。

41. 鄒氏:宋正考父之後。

42. 華氏:宋戴公孫督,字華父,自立爲華氏。

43. 督氏:宋國華督之後。

44. 蕭氏:微子十二世孫大心封於蕭,因爲蕭氏。

45. 孔氏孔父嘉遭華督之難,其子奔魯,爲孔氏,孔子爲其六代孫。

46. 皇甫氏:宋戴公子充石,字皇父,其後,以王父字爲氏,漢代改爲皇甫。

47. 鍾氏:宋國君偃的三弟公子烈和同宗同源的宋桓公三子遨是宋國開國始祖微子啓之弟微仲衍的十三世孫。遨之後州梨,封於鍾離,數傳至接,居潁川長社,以鍾爲氏。

48. 邊氏:源於子姓。宋平公之子子邊之後裔以字爲氏。

49. 向氏:宋桓公之後,食採於向,遂爲向氏

50. 魚氏 :宋桓公之子目夷,字子魚,子孫以王父爲氏。

51. 墨氏:本墨臺氏,後改爲墨氏

52. 褚氏:宋共公子段食採於褚,子孫因以爲氏。

53. 匡氏:系出子姓,宋大夫封於匡,後以邑爲氏。

54. 朱氏:1、是古帝顓頊高陽氏之後。古帝顓頊的玄孫陸終有6個兒子,第五子名安;2、宋國的開國君主宋微子啓(商王帝辛的庶兄)有裔孫朱暉,原以國名爲氏,稱宋氏。春秋時,諸侯滅宋,其後裔逃至碭(今安徽省碭山縣),改宋氏爲朱氏。蔡邕《朱公叔鼎銘》。

55. 池氏池氏得姓來源有三種:一是池姓出自嬴秦司馬公子池,其裔孫以祖父池字爲姓,其後有池子華,官授秦丞相,食祿汝南,封西平郡(今河南開封市轄範圍)公。望出西平、西河二郡,配行屬火,池氏屬徵音,堂號有安樂堂、西平堂等;二是出自殷姓諱民,因扶助周穆王有功,王封民食採於澠池(今河南三門峽市轄範圍),遂以地爲姓,其後轉居西河,繁衍昌盛;三是改爲池姓,一如蒙、滿、朝鮮等少數民族中有池姓氏族。

56. 目夷氏:宋公子目夷之後。目夷字子魚,是春秋時人,殷微子的17世孫,宋襄公的庶兄,是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襄公即位,目夷爲相。宋、楚大戰於泓水時的“子魚論戰”,可窺見其超人的戰略思想。死後葬於微山...

57. 時氏:出自子姓,商湯支庶之後。據《世本》所載,春秋時宋國有大夫來,受封於時邑,子孫以邑爲氏。史記太史公曰:“契爲子孫,其後分封,以國爲姓,有殷氏、來氏、宋氏、崆峒、目夷氏等。

58. 鄭氏:殷王子子鄭後人。

59. 馬氏:殷王族子馬後人。

60. 門氏:春秋宋有門官,爲門氏,宋公族。

61. 南氏:南子曾嫁衛爲夫人。

62. 姚氏:宋女嫁周王室有子姚,子姓姚氏

63. 石氏:宋平公後,有石驅。

64. 司馬氏:向魋弟司馬牛之後,司馬牛又爲孔子弟子。

65. 韋氏:宋有卜人子韋。

66. 晏姓:滅萊的晏弱爲子姓,金文有記載。

67. 幹氏:宋國有一大夫幹犨,他的後代子孫以他的名字中“幹”字爲姓,亦稱幹氏,成爲幹姓的一支。

68. 仇氏:宋大夫仇牧之後。

69. 空氏:源於空桐氏,出自商朝始祖後裔的封地,屬於以封邑名稱爲氏。空同,也稱空桐、崆峒,是河南汝州西部崆峒山的簡稱。

70. 邦氏:出自商時期的上大夫邦伯,屬於以官職稱謂爲氏。

71. 蔣氏:蔣爲商舊國,“袁仲達”《中國姓氏尋根》。

72. 孟氏:根據安陽殷墟出土的商時期甲骨文記載,出自商王朝時期齒序排列,屬於以先祖名字爲氏。

73. 甘氏:《姓纂》、《姓譜》等書指出:“甘,武丁臣甘盤之後”,甘盤,盤庚之後,甘姓始祖。

74. 耿氏:商第十四代君王商祖乙將弟弟祖丙封於耿地,建立耿國,祖丙爲耿氏之祖。

75. 辜氏林氏改爲辜氏。待考。

76.莊氏:宋莊公之後,後裔子孫中有以其諡號爲姓氏。

子姓遺傳學

按照司馬遷《史記》的帝王世系看,子姓先祖契(偰xiè)和周人始祖稷或同爲帝嚳之子,是黃帝玄囂系後人,商人和周人或同爲黃帝子孫。

在遺傳學上,關於炎黃支系的分子學類型,迄今還沒有明確的證據,並存在巨大的爭議。

子姓 分布

如今在雲南永勝縣西南還有這個姓氏的家族。在永勝縣順州、板橋、大安等鄉村居住着四五千戶約三萬人的“子”姓人家。

明代羅羅民(今彝族)土同知子氏被封爲順州某縣土司後,世代爲當地土司。永勝州城村劉家坡有子日大墳,雖已被損,但碑心石仍在,上有“隨元大帝徵西有功,賜封順州世守土司”幾個字。下順州船山,是歷代土司分支的墳地,“子”家人稱爲大墳。碑石多有祖先“隨元大帝徵西有功······”等句。“子”姓人家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歷代以來直到新中國成立,他們家的大門門頭、墓碑的碑頭,都寫有“玄鳥世家”、“玄鳥世第”、“元鳥郡”等字句。“子”姓村莊都有祠堂,最大的祠堂有三處,一出是州城祠堂,二是陽和祠堂,三是陽保祠堂(土著少數民族沒有祠堂),“子”姓祠堂外還建有一高臺,面向東北,叫“望鄉臺”,祭祖時要在望鄉臺上放置用木板刻有長江、黃河、山川、鳥獸等圖案的祖先神路圖,教育後代“子”姓人的中原淵源。傈僳族和蒙古族文化上漢化後也有此姓。

子姓 名人明星

子姓 姓氏源流

壹、

現行較罕見姓氏。分佈很廣:今北京、遼寧之瀋陽、山東之魚臺、河北之黃驊、山西之太原及運城、廣東之高要及吳川、雲南之隴川等地均有分佈。漢族、傈僳族有此姓。《鄭通志·氏族略》亦收載。其源不一:

1、鄭樵注云:“帝嚳之子契,受封於商,賜姓子。湯有天下,微子基宋,世爲子姓,或以爲氏。”《姓氏考略》亦注:“虞舜命契爲司徒,封於商,姓子氏。”又據《禮緯》注稱:“以玄鳥生子,故爲氏。”(2)或系出羋姓。鄭樵又稱:“楚有屈建,字子木;公子申,字子西,皆爲子氏。”此則以字爲氏,系出羋姓。隋代有子宜林;唐代有子泰。

貳、

子姓分布:北京、遼寧瀋陽、河南鞏縣、四川安縣、河北樂亭、山西代縣、江西豐城、山東新泰、湖北黃梅、安徽淮南、臺南南投、新疆吐魯番、廣西桂林等地均有此姓。

子姓起源:相傳商始祖契,爲舜之司徒,受封於商,賜姓子。傳說契之母簡狄因吞玄鳥蛋而生契,故謂子氏。湯有天下,微子(紂王之兄,名啓)基宋,世爲子姓,或以爲氏。故宋國之女皆稱子,見《史記·殷本紀》。系自��姓。春秋時楚大夫屈建,字子木;楚公子申,字子西,皆爲子姓。系自姬姓。春秋時鄭穆公之弟語,字子人,其孫子人九之後有子人氏,子氏。明時順州(故治在今雲南永勝西南50裏)土同知子氏,系羅羅民,即今彝族。蒙古族姓。

子姓名人:

子璽,隋時開皇年間邵州刺史。

郡望:開封。

子姓 歷史名人

子姓古代名人

孔子(西元前551年9月28日―西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生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省曲阜市)。中國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子蒲秦國大夫。

宋襄公春秋時期,宋桓公次子,子姓,名茲甫(?-前637年),《史記》中說宋襄公是春秋五霸之一。春秋時宋國第二十任國君,在位於前650年至前637年。宋襄公是宋桓公的兒子,宋成公的父親

熱門查詢
《百家姓》北宋版
百家姓排名:

羿

宿

滿祿

萬俟司馬上官歐陽夏侯諸葛聞人東方赫連皇甫尉遲公羊

澹臺公冶宗政濮陽淳于單于太叔申屠公孫仲孫軒轅令狐锺离宇文長孫慕容鮮于閭丘司徒司空亓官司寇子車

顓孫端木巫馬公西漆雕樂正壤駟公良拓跋夾谷宰父穀梁段干百里東郭南門呼延羊舌微生

梁丘左丘東門西門南宮第五,百家姓終。

©2024 911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