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氏嘉
拼音jiā
人口約 9 千〔 稀有姓氏 〕
排名第 767 位。
位於俎姓 之後,星姓 之前。
嘉姓 百家姓排名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
最新 | 767 | 2018年 | 無 | 2014年 | 無 |
2013年 | 無 | 2007年 | 無 | 2006年 | 無 |
1995年 | 無 | 1987年 | 無 | 1982年 | 無 |
明朝 | 無 | 元朝 | 無 | 宋朝 | 無 |
北宋 | 無 |
嘉姓 起源
嘉姓嘉姓起源一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晉國大夫嘉父,屬於以先祖名字爲氏。據史籍《左傳》記載,周桓王姬林二年(公元前718年),晉國的“翼九宗五正頃父之子嘉父逆晉侯於隨,納諸鄂,晉人謂之鄂侯。”即翼政權(晉國國內並立的另一位國王即晉(翼)侯姬郄)管理九宗(對呂梁一帶遊牧民族的統稱)的五正(管理遊牧民族的官職)頃父的兒子嘉父將晉(翼)侯姬郄從“隨”地迎到了“鄂”地(今山西省臨汾市鄉寧縣),而後收攏‘鄂’地的各股勢力,成爲可以匹敵晉莊伯(曲沃莊伯)的勢力。晉國人後來也稱晉(翼)侯姬郄爲鄂侯。
自此,作爲晉(翼)侯姬郄權臣的嘉父的後裔有以其名爲姓氏者,稱嘉氏。
嘉姓嘉姓起源二
源於姬姓,出自西漢時期原燕太子丹玄孫姬嘉,屬於以先祖名字爲氏。燕太子丹(公元前?~前226年),是戰國末期燕王喜的太子。秦國滅韓國前夕,燕王喜送其入秦國爲人質,以結好於秦國。但太子丹因在秦國不受禮遇,怒而逃歸。不久,秦國開始了統一中國的戰爭。燕國地處長城以南,易水之北,在戰國七雄中屬於國小力微,君臣上下恐懼秦國。燕太子丹則千方百計欲報前仇,但無計可施。
秦王贏政十五年(公元前231年),秦國滅韓國。秦王贏政十九年(公元前228年),秦國滅趙國。同年,秦軍兵臨易水,將攻燕國。燕太子丹在危急之時,通過田光認識了荊軻,欲派其刺殺秦王。他尊荊軻爲上卿,舍上舍、車騎美女資荊軻所欲,以順適其意。次年,他派荊軻爲使者,攜秦國逃亡燕國的將軍樊於期的頭連同燕國督亢地區的地圖(今河北涿縣、定興、新城、固安一帶),以請以“舉國爲人臣”爲名,朝見秦王。臨行,送之易水,擊築悲歌而別。荊軻刺秦王失敗。秦王嬴政派大將軍王翦、辛勝進攻燕國,燕國聯合代國發兵抵抗,於易水西爲秦軍擊破。次年,秦軍再次大舉攻燕國,攻克燕都薊城。燕太子丹和燕王喜逃至遼東。秦軍大將李信率大軍隨後追擊。李信兵屯首山(今遼寧遼陽),使人書數太子丹之罪,燕王喜大懼。秦始皇帝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農曆10月,燕王喜聽從了代國君主的計策,佯召隱匿在衍水的太子丹計事,以酒灌醉,縊殺之,然後斷其首,並將其頭獻給秦軍以求和。然而,秦軍仍然進兵攻之。之後五年,秦國終於滅了燕國,俘虜了燕王喜。燕太子丹被昏聵的父王所殺後,人們爲了紀念這位愛國的太子,就把衍水改名爲太子河,就是後世太子河名稱的由來。太子河也正是因此而成爲遼寧省內一條富有傳奇色彩的河流。明朝著名詩人韓承訓詠太子河詩云:“燕丹昔日避秦兵,衍水今傳太子名。渠口遠從千澗出,頭邊近倚一川平。斯干自入維熊頌,如帶應同白馬盟。向晚渡前爭利涉,隔林煙雨棹歌行。”如今,太子丹藏匿的地方已無從稽考了。但從遼陽附近的地理環境看,太子丹很可能就棲息於遼陽市東的沙坨子(今桃花島村)一帶。西漢末期,漢元帝皇后王氏任自己的侄兒王莽爲重臣,後掌大司馬,以至王莽權霸漢廷,最後於漢孺子嬰初始元年(王莽居攝三年,公元8年)纂政。王莽篡漢後,爲收攬人心曾大賜天下,其中賜燕太子丹的玄孫姬嘉爲王姓。
東漢王朝建立後,姬嘉後人即全部拋棄王氏,大部恢復回姬姓,亦有人則以嘉字爲姓氏,稱嘉氏,世代相傳至今。
嘉姓嘉姓起源三
源於女真族,出自宋朝時期金國特嘉氏,屬於以部族名稱爲氏。金國時期,有女真貴族特嘉氏部族,居住在張皇堡一帶地區(今山西忻州五臺山七級嶺),遂以部族名稱爲姓氏,稱特嘉氏,後省文簡化爲單姓嘉氏;由於世居張皇堡,其族人中亦有以地名首字爲姓氏者,稱張氏,該支嘉氏、張氏同宗同源。
嘉姓嘉姓起源四
源於子姓,出自春秋時期宋國大夫孔父嘉,屬於以先祖名字爲氏。孔父嘉,公元前?~前710年待考,子姓,名嘉,字孔父,春秋時期著名的宋國大夫,他是孔父嘉是孔子的六世祖,官爲大司馬。宋宣公子力(公元前747~前729年在位)臨逝世前,讓位於其弟子和,是爲宋穆公。
宋穆公在位九年(公元前728~前720年),臨逝世前又召來大司馬孔父嘉,囑咐他輔幫助將君位還給宋宣公的太子子與夷,並將自己的兒子子馮出居於鄭國,免得子馮與子與夷爭君位。孔父嘉受囑,擁立子與夷即位,是爲宋殤公。宋殤公在位十年,宋國四處徵戰十一次,民不堪命。太宰華督偶爾見孔父嘉的妻子“美而豔”,欲謀奪其妻,遂借安寧人民爲名,鼓動宋人哄亂,藉機將孔父嘉殺死,順利奪取了孔父嘉的妻子。宋殤公聞知此事後大怒,華督便一不做、二不休,又殺死了宋殤公,將公子馮從鄭國迎回來即位,是爲宋莊公。此次事件之後,孔父嘉的家人子孫四處遷逃,孔父嘉的一個兒子叫木金父,木金父生睾夷,睾夷生防叔。防叔畏華氏家族之逼,奔逃至魯國,落居曲阜,以先祖之字爲姓氏,稱孔氏,成爲後世孔子的先祖;有一支逃至隨國(今安徽六安壽縣),以先祖之名爲姓氏,稱嘉氏。
後隨國在周襄王姬鄭十二年(楚成王羋頵三十二年,公元前640年)被楚國令尹子文率大軍所擊敗,隨國被迫西遷至漢東(今湖北隨州),其故地被楚國改爲曾國西陽,後又成爲楚國的壽春,因此史稱其爲曾隨嘉氏,與孔子世家同宗同源。
嘉姓 分布
嘉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羣體,但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兩千位,在臺灣省則沒有。
今四川省的綿陽市、劍閣縣、廣漢市,湖北省的隨州市,河南省的登封市、鄧州市、南陽市,福建省等地,均有嘉氏族人分佈。
嘉姓 姓氏源流
壹、嘉
現行較罕見姓氏。今山西之太原、運城、大同、臨汾、忻州,福建之寧德,雲南之景谷、瀘水,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佈。漢族、傣族姓氏。《鄭通志》、《續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載。鄭樵注云:“晉大夫嘉父之後。欒氏黨也。”此以字爲氏。宋代有嘉正,太平、興國進士;元代有嘉兆;明代有嘉縉,景泰舉人。
貳、嘉
嘉姓分布:貴州黎平、臺灣、四川彭縣、梓潼、山西等地均有此姓。
嘉姓起源:春秋時晉大夫嘉父之後,以字爲氏。
嘉姓名人:
嘉正,宋太平興國進士,湘鄉人。嘉縉,明時山西夏縣人,景泰進士。
郡望: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