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大全 911查詢
輸入姓氏或拼音,例如查找 姓起源,輸入 hou 即可
候姓 候氏 候姓起源 候姓名字 候姓名人
候姓

姓氏
拼音hòu
人口約 44 萬〔 常見姓氏 〕
排名239 位。
位於婁姓 之後,叢姓 之前。

候姓 百家姓排名

時間排名時間排名時間排名
最新2392018年2014年
2013年2007年2006年345
1995年3621987年1982年260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
手機查看候姓起源,微信掃一掃頁面右側二維碼。關註後發送 候姓 即可

候姓 起源

候姓主要源自:姬姓姒姓

候姓起源一

出自姬姓。以爵位爲氏。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中國歷史上三千多年前的晉國,是周成王小弟唐叔虞的封國。而侯氏正是出自晉國的公族。春秋時期晉國的公族晉哀侯和他的弟弟被晉武公所殺,他們的子孫便遷居他國,而且以祖先的爵位爲姓,是爲侯姓。據《金鄉長侯成碑》記載,春秋初期,鄭莊公的弟弟叔段因謀反,爲鄭莊公所伐,先逃到鄢,又逃到共(今河南輝縣),故又稱共叔段。共叔段死後,鄭莊公賜他的兒子共仲姓侯,從而又形成一支侯氏。

候姓起源二

出自姒姓。據《姓氏考略》雲:夏后氏的後裔有的被封於侯,子孫以地爲氏,稱爲侯氏。

候姓起源三

爲鮮卑族複姓所改。據《魏書·官氏志》所載,南北朝時,

北魏有代北複姓侯奴氏侯伏氏,進入中原後皆改爲漢字單姓“侯”氏。最早的一支是上古時期倉頡的後代,據《漢上谷長史侯相碑》所記載:“侯氏,出自倉頡之後。”倉頡,即蒼頡,史書中說他是黃帝的史官,是漢字的創始者。相傳他是今河南南樂縣人。《周地記》說:“倉頡姓侯岡氏,名頡”。他的後代有一支住在馮翊衙縣(今陝西白水縣),簡稱爲侯氏。《通志·氏族略》所記,鮮卑族中有一支部落,原爲複姓“侯莫陳氏”,北魏孝文帝於494年遷都洛陽後,由於其後裔逐漸被漢族同化,於是將姓氏省略爲單姓,將其改爲侯氏。由此可得知,侯姓也是一個多民族的姓氏。

候姓起源四

來自叔段。春秋時,鄭國的叔段因要謀反的動機被哥哥莊公發覺而討伐他,他逃到共這個地方,被稱做共叔段,他死後,鄭莊公賜其子孫共仲爲侯氏。據《史記·晉世家》記載,晉國是公元前11世紀西周分封的姬姓諸侯國,建都於唐(今山西翼城西)。至春秋初期,晉昭侯分封叔父成師於曲沃,造成分裂局面,歷孝侯、鄂侯、哀侯、小子侯,至晉侯緡,於公元前678年被曲沃武公(即晉武公)殺死,其子孫逃難到其他諸侯國,以祖上原來的爵號“侯”爲姓氏,又形成一支侯氏。

候姓起源五

黃帝時史官倉頡的子孫有以侯爲氏者。倉頡也稱蒼頡

,原姓侯岡,名頡,號史皇氏,是傳說爲黃帝的史官,漢字的創造者,被後人尊爲中華文字始祖。如照系出史皇氏,倉帝史皇姬名岡,字頡,後爲侯氏的說法。河南密縣倉祖的正傳後代、孔門弟子郢公、字炎宋,因葬於倉祖墳旁而被追封爲侍聖公爵。郢公炎宋列昭字輩共七十六代。當郢祖拜學孔門時,孔子謂之曰:“侯氏世有功德於民乎?蓋郢始祖造字以有書契,代結繩正無窮功德也。”侯氏世家有不世功德於民,大都是因爲郢祖的先人發明瞭漢字,以字記錄代替了結繩記事。

候姓 分布

先秦時期,侯姓活躍於河南、山東、陝晉南部一帶。秦漢時期,由於中原戰爭頻繁,侯氏北遷河北、山西,西奔甘肅、寧夏。兩晉南北朝時,中原擴增了鮮卑族的侯姓,內蒙古、遼寧地區侯姓隨之增加。同時,西北地區的侯姓,越過秦嶺進入四川、貴州、湖南、廣東,中原和山東的侯姓南下安徽、江蘇地區。到唐宋時期,侯姓已經出現在江西、浙江、福建、廣西等地。明朝永樂年間侯姓進入了臺灣。

宋朝時期,侯姓大約有34萬多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45%,排在第五十位。侯姓第一大省是山西,約佔全國侯姓總人口的34%。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山西、河南、湖南、陝西,這四省侯姓大約佔侯姓總人口的74%,其次分佈於山東、四川,這兩省的侯姓又集中了14%。全國形成了北部秦晉豫魯、南方湘川兩個侯姓人口聚集區帶。

明朝時期,侯姓大約有26萬餘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28%,排在第七十七位。宋元明600年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侯姓人口增長爲負值,淨減少了8萬。面對戰亂和屠殺,受害羣體首先應是主體在北方的人羣,侯姓是北方地區姓氏,自然受到了慘重的損失。陝西爲侯姓第一大省,約佔侯姓總人口的17.6%。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陝西、山西、浙江,這三省侯姓大約佔侯姓總人口的44%,其次分佈於山東、河南、甘肅、江蘇、河北,這五省的侯姓又集中了33%。宋元明600餘年,侯姓的分佈總格局變化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東南和西部遷移。全國重新形成了北部秦晉豫魯、東南江浙兩大塊侯姓人口聚集地區。

當代侯姓的人口已達300餘萬,爲全國第七十七位姓氏,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24%。大約佔侯姓總人口的31%,其次分佈於遼寧、安徽、湖南、廣東、四川、山東、黑龍江,這七省的侯姓又集中了36%。河南居住了侯姓總人口的12%,爲侯姓第一大省。全國形成了北部豫冀晉、南部湘粵、東北地區三塊高比率侯姓區域。侯姓在人羣中分佈頻率示意圖表明:侯姓主要分佈在長江以北地區。在豫晉陝、冀京津、遼吉、寧蒙黑大部、甘肅中部、青海東部、渝黔東部、山東大部、安徽北部、鄂湘大部、粵桂北部、雲南南端,侯姓一般佔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33%以上,有的達到0.8%以上,以上覆蓋面積約佔了總國土面積的35%,居住了大約67.6%的侯姓人羣。在蒙黑北端、山東東南、皖蘇中部、湖北東南、湖南東部、江西西部、閩粵交界地、廣東南部、廣西中部、雲南中部、渝黔西部、四川、甘寧南部,侯姓在人羣中的分佈比例在0.22%~o.33%之間,以上覆蓋面積佔了總國土面積的21%,居住了大約23.7%的侯姓人羣。

候姓 郡望

上谷郡,戰國燕時開始置郡,秦朝時治所在沮陽(今河北懷來東南,保定、易州、宣化一帶);

丹徒郡,秦朝時置丹徒縣,治所在今江蘇省丹徒縣。此支爲上谷郡分支,其開山始祖爲東漢大司徒侯霸的後代;

河南郡,漢高帝二年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陽(今河南洛陽市東北)。此支爲北魏鮮卑族侯奴氏、古口引氏等後裔形成。

候姓 堂號

上谷郡,戰國燕時開始置郡,秦朝時治所在沮陽(今河北懷來東南,保定、易州、宣化一帶);

丹徒郡,秦朝時置丹徒縣,治所在今江蘇省丹徒縣。此支爲上谷郡分支,其開山始祖爲東漢大司徒侯霸的後代;

河南郡,漢高帝二年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陽(今河南洛陽市東北)。此支爲北魏鮮卑族侯奴氏、古口引氏等後裔形成。

候姓 姓氏源流

壹、hòu

現行較罕見姓氏。今河北之景縣、天津之武清、內蒙古之烏海、江西之崇仁、雲南之瀘水等地均有分佈。漢族、彝族有此姓。《鄭通志·氏族略》亦收載。其注云:“《周禮》候人氏,子孫因氏焉。”候人,周代官名。《周禮》夏官之屬,送迎賓客之官。此當以官爲氏。

貳、

候姓分布:分佈較廣,但人數不多。

候姓起源:據《周禮》載,候人系道路迎送賓客之官,爲夏官之屬,其後以官爲氏。

郡望:京兆。

變化:一作��。

候姓 相關姓氏

候卡候取候吕陵

熱門查詢
《百家姓》北宋版
百家姓排名:

羿

宿

滿祿

萬俟司馬上官歐陽夏侯諸葛聞人東方赫連皇甫尉遲公羊

澹臺公冶宗政濮陽淳于單于太叔申屠公孫仲孫軒轅令狐锺离宇文長孫慕容鮮于閭丘司徒司空亓官司寇子車

顓孫端木巫馬公西漆雕樂正壤駟公良拓跋夾谷宰父穀梁段干百里東郭南門呼延羊舌微生

梁丘左丘東門西門南宮第五,百家姓終。

©2024 911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