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氏運〔 運 〕
拼音yùn
人口約 1 萬〔 罕見姓氏 〕
排名第 680 位。
位於可姓 之後,禇姓 之前。
運姓 百家姓排名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
最新 | 680 | 2018年 | 無 | 2014年 | 無 |
2013年 | 無 | 2007年 | 無 | 2006年 | 無 |
1995年 | 無 | 1987年 | 無 | 1982年 | 無 |
明朝 | 無 | 元朝 | 無 | 宋朝 | 無 |
北宋 | 無 |
運姓 起源
1、《路史》注其源:“魯後有運氏。” 當出自姬姓;
2、《鄭通志·氏族略》雲:“魯大夫食採於鄆,子孫氏焉。‘鄆’,亦作‘運’。” 這實際上又是說運姓與鄆姓同源。
3、 據南朝人何承天的《姓苑》記載,最早的運姓人出自嬴姓,姓氏因爲有祖先受封在運國,後來便以國名爲姓。而明朝人陳士元在《姓觽》中也引《郡國志》說,運姓是古運國的傳人,古運國是夏大夫的采邑。臧勵和《姓氏考略》則注引京相璠說“今東郡廩丘東故運城,即鄆城也,是以邑爲氏,望出東魯。”這是說,運姓是壹個以國爲姓的姓氏。
4. 運氏原籍江南徽郡,公元1399年因明惠帝允汶聽信讒言,排斥功臣,燕王朱棣以清君策爲由,於建文四年廢除建文帝改洪武35年即永樂元年.由於連年戰亂,百姓疾苦不堪,於是我始祖張清爺隨明成祖遷都之機隨駕北遷.遷至渠梁之地“瑭爾坨”(現天津市寧河縣潘莊鎮西瑭坨村)其中的渠梁即寧河的泛稱.張清爺生一子張貴,張貴爺生五子張權,張信,張三,張四,張山.張山爺生一子張運鐸.四世祖鐸爺因人丁繁衍,竈糧數年欠缺,欠下稅租,故此隱姓以除當時之急,以名爲姓稱之爲運鐸,至此運姓與張姓同宗故不謬矣.可見運姓宗族及四世祖運鐸爺均爲張山爺之後裔.運鐸爺之伯父張三爺畏難而逃於渠梁之濱,守張姓之嗣.張權爺絕嗣,信爺,四爺失傳,家譜均無記載.運鐸爺生五子運果,運通,運鳳,運枝,運旺,詳細情況以後再續.
天津寶坻區大唐鎮運家莊村是運姓的發源地。現在一共有三大支,其次還有河南南樂,甘肅酒泉附近,其它地方的姓運的,或多或少的,都是從這三個地方遷去的,希望是運姓的人看到能完善這個百科.三大支家譜還沒有合併。
“運”姓,全國共有16690人,其中男女“運”姓所佔人數分別爲8672人、8018人
運姓 分布
河北大名、圍場、辛集,河南南樂,山西太原、臨汾.運城新絳,甘肅酒泉,湖北洪湖,廣西荔浦,北京、山東、安徽、內蒙古、新疆、廣西、臺灣等地都可以見到姓運的人。全國姓運分佈以長江以北最多其中;江蘇省14人、上海市18人、浙江省12人、福建省6人、內蒙古自治區682人、遼寧省1000人以上、吉林省646人、黑龍江省1000人以上、安徽省1000人以上、江西省1人、重慶市206人、雲南省76人、四川省58人、河南省1000人以上、河北省972人、北京市246人、湖北省91人、湖南省14人、廣東省51人、廣西壯族自治區42人、山西省207人、山東省234人、海南省9人、貴州省50人、青海省301人、寧夏回族自治區28人、陝西省133人、天津市5000人以上、甘肅省1000人以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246人、西藏自治區13人。其中西藏自治區以運開始的名子有可能與姓氏無關,所以那裏姓運的應少於13人。
運姓 郡望
以邑爲氏,望出東魯
運姓 堂號
以邑爲氏,望出東魯
運姓 姓氏源流
壹、運(運)
現行較罕見姓氏。今河北之圍場、辛集,河南之南樂,山西之太原、臨汾,陝西之韓城,甘肅之酒泉,湖北之洪湖市,廣西之荔浦等地均有分佈。漢族姓氏。《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有載。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據《路史》注云:“魯後有運氏。”則此當系出姬姓。
2、或稱與“鄆”同源。鄭樵注“鄆”雲:“魯大夫食採於鄆,子孫氏焉。‘鄆’,亦作‘運(運)’。”《姓氏考略》注引京相璠之論亦云:“今東郡廩丘東故運城,即鄆城也。是以邑爲氏。望出東魯。”清代有運萬良,任貴州副將。
貳、運(運)
運姓分布:安徽淮南、甘肅永昌、臺灣臺北、新竹、彰化、北京、河北南樂、大名、山東東明、內藏古呼和浩特、新疆烏魯木齊等地均有此姓。
運姓起源:①古運國,嬴姓,廩丘東運城是其地(故城在今山東鄆城東60裏),見《郡國志》。當以國爲氏。②春秋時魯大夫食邑於運(故城同上),後因氏。亦見《姓苑》。
運姓名人:
運萬良、清時貴州將軍。
郡望:東魯。
變化:亦作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