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大全 911查詢
輸入姓氏或拼音,例如查找 姓起源,輸入 chi 即可
茌姓 茌氏 茌姓起源 茌姓名字 茌姓名人
茌姓

姓氏
拼音chí
人口約 1 千〔 稀有姓氏 〕
排名1365 位。
位於紐姓 之後,打姓 之前。

茌姓 百家姓排名

時間排名時間排名時間排名
最新13652018年2014年
2013年2007年2006年
1995年1987年1982年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
手機查看茌姓起源,微信掃一掃頁面右側二維碼。關註後發送 茌姓 即可

茌姓 起源

茌姓主要源自:姬姓姜姓

茌姓茌姓起源一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曹國古茌丘,屬於以居邑名稱爲氏。春秋時期,周文王之子曹叔振鐸(姬振鐸)被其兄周武王封於曹(今山東定陶),建曹國,都陶丘,轄地大致爲今山東定陶一帶,爲伯爵諸侯國。當時的曹國有地名叫重邑,後改爲茌丘。

周敬王姬丐(姬匄)三十三年(曹廢公曹陽十五年,宋景公子頭曼三十年,公元前487年),宋景公發動了擊滅曹國之戰,曹國滅亡,宋景公改茌丘爲茌邑,後又改爲山茌城(今山東濟南歷城黨家莊鎮一帶)。曹國滅亡之後,居於山茌城的故曹國貴族以及原住民中,有冠以邑名爲姓氏者,稱茌丘氏,後省文簡改爲單姓茌氏、丘氏,皆世代相傳至今,其茌氏史稱正宗。

姬姓茌氏族人皆遵奉曹叔振鐸(姬振鐸)爲得姓始祖。

茌姓茌姓起源二

源於姜姓,出自炎帝大臣吳權之後裔吳中,屬於以帝王賜爵名稱爲氏。吳中(公元1373~1442年),武城人。著名明朝重臣。明朝洪武末年爲營州後屯衛經歷。明成祖朱棣取大寧,迎降。因運軍餉、守禦有功,晉升爲右都御史。明永樂五年(公元1407年)改任工部尚書,後從北征,艱歸,改任刑部尚書。明永樂十九年(公元1421年),吳中與戶部左侍郎夏原吉、兵部尚書方賓等同上奏北征軍餉困難,因而違反了帝意,被關進監獄。明仁宗朱高熾即位後復官,加封太子少保。明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從徵樂安,明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坐以官木石遺中官楊慶作宅,下獄,後被保釋,奪祿一年。明正統六年(公元1441年)復官,升任太子少保。吳中勤敏多計算,先後在工部二十餘年。今北京的宮殿、長、獻、景三帝寢陵,皆分所營建。吳中職務填委,規畫井然。然不恤工匠。湛於聲色,時論鄙悖。明正統七年(公元1442年),吳中病逝,終年七十歲,明英宗追封其爲“茌平伯”,賜諡號爲“榮襄”。

明英宗朱祁鎮正統十五年(明代宗朱祁鈺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明英宗親率五十萬明軍與蒙古瓦剌部七萬軍之間進行“土木堡戰役”,明軍大敗,明英宗被俘。其弟朱祁鈺在賢臣于謙(字廷益,號節庵,公元1398~1457年)等人的扶持下登基,是爲明景帝。據說在此期間,吳中家族之人支持于謙。明景帝朱祁鈺景泰八年(明英宗復位天順元年,公元1457年),明英宗乘明景帝患病之機發動政變,推翻明景帝之後復位。在明英宗發動政變之後,于謙被冤殺,官場大亂,吳中的後裔子孫中有人爲了避禍亂而改以先祖封爵稱號爲姓氏,稱茌氏,世代相傳至今。

姜姓茌氏族人皆遵奉茌平伯吳中爲得姓始祖。

茌姓 分布

茌氏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姓氏,但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兩千位,在臺灣省則沒有。今茌氏族人主要分佈在江蘇省的徐州市豐縣一帶地區。

茌姓 郡望

平原郡:始建於西漢高祖時期的西漢初年(乙未,公元前206年),治所在今山東省平原縣西南。轄境相當於今山東省平原、陵縣、禹城、齊河、臨邑、商河、惠民、陽信等地。東漢以後,或爲國,或爲郡。北魏時期廢黜。隋、唐兩朝曾以山東德州爲平原郡,治安德,即今山東省德州市陵縣。

茌姓 堂號

平原郡:始建於西漢高祖時期的西漢初年(乙未,公元前206年),治所在今山東省平原縣西南。轄境相當於今山東省平原、陵縣、禹城、齊河、臨邑、商河、惠民、陽信等地。東漢以後,或爲國,或爲郡。北魏時期廢黜。隋、唐兩朝曾以山東德州爲平原郡,治安德,即今山東省德州市陵縣。

茌姓 姓氏源流

壹、chí

現行較罕見姓氏。今山東之昌樂、平邑,河北之黃驊、景縣,四川之南江等地均有分佈。《姓氏考略》亦收載。其注云:“一作‘荏’。漢泰山郡有荏平縣,以爲氏。見《廣韻》。”(按:荏,或作“茬”,又作“茌”,皆音chí。)

貳、

茌姓起源:戰國時齊大夫食採於茌(故城在今山東茌平西20裏),後以邑爲氏,見《姓苑》。亦見《廣韻》。

郡望:泰山。

變化:一作茬。作荏,誤。

熱門查詢
《百家姓》北宋版
百家姓排名:

羿

宿

滿祿

萬俟司馬上官歐陽夏侯諸葛聞人東方赫連皇甫尉遲公羊

澹臺公冶宗政濮陽淳于單于太叔申屠公孫仲孫軒轅令狐锺离宇文長孫慕容鮮于閭丘司徒司空亓官司寇子車

顓孫端木巫馬公西漆雕樂正壤駟公良拓跋夾谷宰父穀梁段干百里東郭南門呼延羊舌微生

梁丘左丘東門西門南宮第五,百家姓終。

©2024 911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