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氏臨〔 臨 〕
拼音lín
人口不足千人〔 稀有姓氏 〕
排名第 1835 位。
位於敕姓 之後,郯姓 之前。
臨姓 百家姓排名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
最新 | 1835 | 2018年 | 無 | 2014年 | 無 |
2013年 | 無 | 2007年 | 無 | 2006年 | 無 |
1995年 | 無 | 1987年 | 無 | 1982年 | 無 |
明朝 | 無 | 元朝 | 無 | 宋朝 | 無 |
北宋 | 無 |
臨姓 起源
春秋晉國有臨邑,居者以邑爲臨氏。又《路史》記,帝顓頊高陽氏有才子大臨。
臨姓 分布
臨氏望出西河,今山西陝西交接黃河沿線一帶。
臨姓 姓氏源流
壹、臨(臨)
現行較罕見姓氏。今北京、山西之臨汾等地有分佈。漢族姓氏。《鄭通志》、《續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載。其源不一:
1、鄭樵注云:“八凱大臨之後也。望出西河。”此以古人名爲氏。八凱,相傳爲顓頊帝高陽氏時八位才德之士。大臨即其中之一。其後或以“臨”爲氏。
2、《姓氏考略》注引《古今姓氏書辨證》雲:“臨,晉邑,以邑爲氏。”春秋時晉之臨邑故地在今河北臨城西南十里。春秋時魯有臨南;漢代有臨孝存(按:《中國古今姓氏辭典》引作“臨存孝”),北海人;十六國時後趙有臨深,秦州刺史(按:此從《正字通》;《姓氏詞典》稱“前趙有臨深”);隋代有臨孝恭(按:《中國姓氏大全》引作“臨考恭”);明代有臨見誠,平陽府經歷。
貳、臨(臨)
臨姓分布:北京有此姓。
臨姓起源:①高陽氏時八才子之一大臨之後,子孫以字爲氏。②春秋時晉大夫趙稷食採於臨邑(故城在今河北臨城),子孫以邑爲氏。
臨姓名人:
臨孝行,東漢時北海人,博學知名,孔融以不及見爲恨。臨見誠,明時貴州石阡人,正德中任平陽府經歷。
郡望: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