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氏職〔 職 〕
拼音zhí
人口約 1 萬〔 罕見姓氏 〕
排名第 659 位。
位於欽姓 之後,庫姓 之前。
職姓 百家姓排名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
最新 | 659 | 2018年 | 無 | 2014年 | 無 |
2013年 | 無 | 2007年 | 無 | 2006年 | 無 |
1995年 | 無 | 1987年 | 無 | 1982年 | 481 |
明朝 | 無 | 元朝 | 無 | 宋朝 | 無 |
北宋 | 無 |
職姓 起源
職姓出自東漢應劭著《風俗通義·姓氏篇》中載:
“周禮有職方氏,其後因官爲氏。望出山陽”。
職方氏掌管地理、疆界分化、堪輿等。
職方官的後代有的就用官名中‘職’字作爲自己的姓氏。
根據《職氏族譜》(爲職姓中年長都主持編纂)序言中所述,職姓始見於明朝洪武年間,乃是明初著名的“大槐樹遷民”時所改,此前歷史,不可考。
職姓 分布
在西漢元帝時,職洪任朝中諫議大夫,因諫太子事被謫,遂掛冠朝門,迴歸山陽縣文真山(在今修武縣境內)。後居家由山陽分別遷往獲嘉(當時稱修武)、溫縣兩地居住,這就是職姓歷史上有名的“山陽分脈”。
到宋朝末年,黃河兩岸戰事頻仍,職姓避難山西省洪洞縣,居住在南券橋,這時原來的家譜已遺失。
時隔九十多年,朱元璋建立明朝,爲了鞏固江山,組織了歷史上有名的“山西大槐樹移民”。依照“招撫流民各歸原籍”的移民政策,職姓兄弟四人有三人需離開山西洪洞縣。
清朝康熙甲午年(公元1714年)獲嘉職王村職姓族譜中載:“吾祖在洪洞時,兄弟四人聯名富、貴、榮、華,富祖遷於溫縣記曰‘故址’;貴祖遷於獲嘉亦曰:‘故址’;榮祖遷於天津衛今職家衚衕是也;華祖仍在洪洞縣南券橋居住。
自漢至明一千四百餘年,因前已無譜可考,故以洪洞復遷故里爲始雲。
”獲嘉縣的職王村和溫縣的西林肇村的兩職姓從明初開始一直往來頻繁,關係密切,並在族譜中規定“每逢子、午、卯、酉年互相車往祭祖”,且規定“祭禮不過千文,祭者不過十人”。因此,不論從“山陽分脈”,還是從“復遷故里”都說明獲嘉縣的職王村、溫縣的西林肇村均是天下職姓的祖根地。
職姓人經數千年的繁衍生息,人丁興旺、遷徙頻繁、名人輩出。
僅獲嘉職姓,歷史上有8個舉人,24個貢生,仕有通判、知縣等,今有副高以上職稱者38人,副縣級以上領導者10人。
職姓在獲嘉、溫縣、洪洞、天津均成了名門望族。
今職姓人口分佈很廣,僅獲嘉一支就分東、西、南、北四門,現已繁衍27代分佈在全縣13個村莊以及武陟、輝縣、南陽、方城、漢口、太康等6個市、縣,也有僑居美國、加拿大、法國、菲律賓等國者。
職姓 姓氏源流
壹、職(職)
現行較罕見姓氏。今山東之沾化,山西之太原、大同、長治,陝西之韓城,湖北之老河口,湖南之冷水江等地均有分佈。漢族姓氏。《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載。鄭樵注云:“《周禮》職方氏之後也。”“職方”,爲職官名,乃夏官之屬,掌圖輿及四方職貢,久居此職者,以官爲氏。望出山陽。漢代有職洪,山陽令;唐代有職南金;清代有職金丹,新野教諭。
貳、職(職)
職姓分布:分佈較廣,但人數不多。
職姓起源:《周禮》夏官之屬有職方氏,掌天下之地圖,主四方之職貢,其後因官爲氏,見《風俗通》。
職姓名人:
職洪,漢時山陽令。職南金,唐開元時直館。
郡望:山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