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大全 911查詢
輸入姓氏或拼音,例如查找 姓起源,輸入 zhi 即可
智姓 智氏 智姓起源 智姓名字 智姓名人
智姓

姓氏
拼音zhì
人口約 9 萬〔 罕見姓氏 〕
排名457 位。
位於沃姓 之後,殳姓 之前。

智姓 百家姓排名

時間排名時間排名時間排名
最新4572018年2014年
2013年3922007年2006年407
1995年4611987年1982年482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
手機查看智姓起源,微信掃一掃頁面右側二維碼。關註後發送 智姓 即可

智姓 起源

智氏遠祖爲晉國相國荀息,荀息本名原氏黯,是原國公族,姬原叔的十四世後裔。

周平王東遷後,大權旁落,作爲畿內侯的原國,地位也不同往日。原氏黯於是到晉國任職發展,輔助晉武公曲沃代翼,任職武公大夫。晉武公滅荀國後,以荀國舊地賜予原氏黯,原氏黯從此以封邑爲氏,別爲荀氏,史稱荀息。

荀息輔佐晉武公統一晉國,輔佐晉獻公26年,是獻公的股肱之臣。荀息以危如累卵規勸晉公放棄建造九層高臺,獻計假途滅虢,打通了晉國向中原發展的通道。

晉獻公臨終前,任命荀息爲相國,輔佐太子奚齊繼位。荀息以“臣竭其肱股之力,加之以忠貞,其濟,君之靈也;不濟,則以死繼之!”許諾獻公。

這就是成語“股肱之力”的典故,晉獻公的這次託孤,比後來著名的劉備託孤早了800多年,並且巧合的是,諸葛亮在接受劉備的囑託時,也同樣用了“股肱之力”(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來表達自己的決心。後武將裏克作亂,荀息堅守道義,臨危不懼,誓死捍衛自己諾言,體現了春秋士大夫所具有的公忠品格,留下了千古英名。

荀息之子逝敖,(一說名遊,字逝敖)擔任晉國大夫。逝敖生三子,長子荀林父、次子荀騅、幼子荀首。晉文公稱霸後,狐偃奏曰:“先臣荀息,死於奚齊、卓子之難,忠節可嘉。宜錄其後,以勵臣節。”文公准奏,遂召荀息長孫荀林父爲大夫。

晉景公時,荀林父升任中軍將,執政晉國,史稱中行桓子;荀騅擔任新下軍將,因食採程邑,史稱程文子;荀首擔任中軍佐,成爲晉國次卿,史稱智莊子。荀氏一門三卿,成爲晉國的名門望族。

公元前566年,荀首之子荀罃出任中軍將,執政晉國。荀林父之孫荀偃擔任上軍將,叔侄二人同爲晉國大將,因同爲荀氏,帥旗無法區分。鑑於荀首食採於智邑,荀林父曾爲中行將軍,故以智氏、中行氏別之,自此,荀罃號爲智罃,荀偃號爲中行偃。智罃追尊智莊子爲始祖,智氏從此薪火相傳,一脈相承,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了。

智姓 分布

晉陽之戰中,智宵、智襄子、智國均戰死疆場;

嫡長子智顏流亡鄭國;

智果一支族人,在晉陽之戰中爲保全智氏血脈,由晉國史官改爲“輔”姓,遷往他鄉,秦滅六國後,

智氏頻率分佈圖

智氏頻率分佈圖

輔姓不忘先祖,恢復智姓,世居山西榆次縣,有後人祖居今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縣。

智徐吾一脈,以塗爲氏,別爲塗氏。

智開、智寬在晉陽之戰後,分別率邑人出奔秦國。

從智首立家,智罃創業,智朔、智盈中衰,智躒、智申覆興到智瑤稱雄,書寫了一段家族政治的傳奇,但智瑤兵敗晉陽,使一個原本應有所作爲的家族流散各地。“三家滅智”後,智氏的土地、財產被三家瓜分。智氏族人大都隱姓埋名,遠走他鄉。從此,這個曾經稱雄一時的豪族,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消失在歷史的煙雲之中,很難再見他們的足跡......

西漢時,智嗣出任零陵郡太守,智氏人口開始流向廣西,湖南等地。

唐朝時期,據《元和姓纂》記載:“智,望出天水、河東、陳留”。智氏郡望在天水郡、河東郡、陳留郡。

宋朝時期,金兵南侵,尤其在靖康之恥後,漢人大舉南遷,智姓從山西等地也不斷南遷避難,主要分佈在廣西、安徽、江西。

明代洪武年間,爲了充實中原人口,部分智氏族人在山西洪洞縣的大槐樹下集中,遷往河北、河南、山東、江淮一帶等地,智姓主要分佈在山西、河北、河南。

當今智氏主要分佈在河南、山西、河北、內蒙古、山東、江蘇、湖北等省區,人口約有9萬人,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007%(十萬分之七),在姓氏排名中位列392位。

智姓 名人明星

智姓 姓氏源流

壹、zhì

現行較罕見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獲鹿、尚義、阜平,山東之昌樂、平邑,內蒙古之烏海,山西之太原等地有分佈。漢族、鮮族、藏族有此姓。《鄭通志》、《續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載。其源不一:

1、“智”,乃“知”之今字,故鄭樵注云:“姬姓,即荀氏,荀首別食智邑,又爲智氏。至荀瑤,爲趙、魏所滅,故智氏亦謂荀氏。望出河東、天水、陳留。”此“智”,古作“知”(亦音zhì)。

2、《姓氏考略》則稱:“《穆天子傳》有智氏,則西域姓。”漢代有智嗣;宋代有智浹、智誠;元代有智受益,兩浙運使;明代有智審,洪武進士;又有智聰,通州知州。

貳、

智姓分布:臺灣、北京、山西太原、內蒙古包頭、江蘇南京、河南鄭州、獲嘉、偃師等地均有此姓。

智姓起源:①系自姬姓。春秋時晉大夫荀林父之弟荀首,食邑於知,爲知莊子,知亦作智,因氏。 ②漢時西域國有智氏,見《穆天子傳》。 ③滿、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

智姓名人:

智嗣,漢時零陵太守。

郡望:天水、陳留、河東。

智姓 歷史名人

智姓古代名人

智嗣西漢,零陵郡太守。

智元唐朝,祖籍隴右,唐王朝授予騎都尉之職。

智浹宋朝,元氏縣北巖人,爲監察御史。,岳飛入獄後,智浹上書爲其鳴冤,終爲秦檜所害。

智原南宋,將領,安豐(治今壽縣西南)人,曾任淮西總管。保佑六年(1258年),蒙古軍南侵,智原率部前往堵截,力戰陣亡。

智受益元朝,鄧州南陽(今屬河南)人,歷任譚嶽總管,後致仕兩浙鹽運使。

智審明朝,河北元氏縣人,元末進士,洪武四年又中進士,是兩朝進士,明太祖擢升爲翰林院編修。

智鋌明朝,河北元氏縣人,明朝監察御史,並加太僕少卿。清軍入關後,出任山西布政司參議、分巡冀寧道。

智瑤春秋,智氏七世祖,也多稱智伯瑤,智襄子,晉國執政大臣

熱門查詢
《百家姓》北宋版
百家姓排名:

羿

宿

滿祿

萬俟司馬上官歐陽夏侯諸葛聞人東方赫連皇甫尉遲公羊

澹臺公冶宗政濮陽淳于單于太叔申屠公孫仲孫軒轅令狐锺离宇文長孫慕容鮮于閭丘司徒司空亓官司寇子車

顓孫端木巫馬公西漆雕樂正壤駟公良拓跋夾谷宰父穀梁段干百里東郭南門呼延羊舌微生

梁丘左丘東門西門南宮第五,百家姓終。

©2024 911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