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大全 911查詢
輸入姓氏或拼音,例如查找 把利 姓起源,輸入 把利ba li 即可
把利姓 把利氏 把利姓起源 把利姓名字 把利姓名人
把利姓

姓氏把利
拼音bǎ lìbā lì
人口不足千人〔 稀有姓氏 〕
排名

把利姓 百家姓排名

時間排名時間排名時間排名
最新2018年2014年
2013年2007年2006年
1995年1987年1982年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
手機查看把利姓起源,微信掃一掃頁面右側二維碼。關註後發送 把利姓 即可

把利姓 起源

單一淵源:源於古羌族,出自羌族分支党項族把利部族,屬於以部族名稱漢化爲氏。把利氏,是唐朝時期党項民族中一個部落族人的姓氏。党項族是古羌族的一個分支,在唐朝時期逐漸興盛。據史籍《新唐書·党項傳》中的記載:“慶州有破氏族三,野利氏族五,把利氏族一,與吐蕃姻援,贊普悉王之,因是擾邊凡十年”。唐代宗李豫執政時期(公元762~779年在位),西北地區發生了原唐軍將領、鐵勒族人僕固懷恩的叛亂事件。還在“安史之亂”時,僕固懷恩就曾跟從郭子儀作戰,屢立戰功,他曾與回紇兵聯手擊敗過史朝義,官至河北副元帥、朔方節度使等職。但後來因沒有得到封官加爵,所以對朝廷不滿,妄圖反叛。僕固懷恩的母親得知兒子要叛唐之後,大罵他忘恩負義,還舉刀要砍殺他,以絕後患。此後僕固懷恩與大唐朝廷猜疑日深,終於背叛唐朝,頓集軍隊於汾州(今山西隰州),寇掠幷州(今山西太原)、汾州下屬各縣作爲自己的封邑。

到了唐廣德二年(公元764年)農曆10月,僕固懷恩勾結了吐蕃、回紇、党項等數十萬部衆南下,京師內外一時惶恐。在當時的党項部族中,主要就是破氏族三部,野利氏族五部,把利氏族一部。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唐代宗詔令著名的老將軍郭子儀領兵西擊吐蕃。郭子儀調集三縣七州兵馬,即“靜邊、芳池、相興王州都督、長史,永平(今河北唐山)、旭定(今河北定州)、清寧(今甘肅慶陽)、寧保(今河北肅寧)、忠順(今四川彭州)、靜塞(今河北宣化)、萬吉(今江西吉州)等七州都督府”的地方軍隊組成新軍,一舉擊潰了吐蕃的盟邦破氏、野利氏、把利氏三部,並將位於思樂州的鮮卑拓拔部也剿滅。之後,唐王朝將其部族人等分散遷至定州、綏州、延州一帶安置,史書記載爲“破氏、野利氏、把利氏及思樂州刺史拓拔乞梅等皆入朝,宜定州刺史折磨布落、芳池州野利部並徙綏、延州。”在這場戰役中,郭子儀實際上掌握的各地雜牌軍隊只有一萬餘兵馬,但他首先指揮新組建的軍隊掃清了薄弱的吐蕃外圍聯盟各部,以一系列的小勝利鼓舞起將士們的高昂士氣,之後利用自己的威信,與回紇和好結爲聯盟,之後率軍出擊五倍於己的吐蕃軍隊,“在靈武臺(今寧夏靈武)西原大破吐蕃,斬首五萬,生擒上萬人,解救了吐蕃所虜掠的士、女四千餘人,繳獲的牛羊駝馬,三百里內接連不斷。”這是唐朝中後期歷史上,唐軍以寡勝衆的著名戰例。

後來,党項族把利氏部落被大唐朝廷遷居於定州一帶,其族人在逐漸融入漢族的過程中,大多改爲漢字單姓把氏,世代相傳至今。

把利姓 姓氏源流

壹、把利bǎ lì

歷史上羌族之党項人姓氏。《姓氏考略》收載,其注據《唐書》雲:“党項部慶州有把利族一。”又,“巴利氏後改爲單姓(把)。”慶州,即今甘肅慶陽。(按:把,或音bǎ。)

貳、把利bǎ lì

歷史上羌族之党項人姓氏。《姓氏詞典》、《中國姓氏大全》俱載並注此音。《姓氏考略》注:“党項部慶州有把利氏族一。見《唐書》。”慶州,即今甘肅之慶陽縣。(按:《中國古今姓氏辭典》亦收,音bālì。)

三、把利bā lì

歷史上党項人姓氏,本爲部落名,以之爲氏。《姓氏考略》收載,其據《唐書》注云:“党項部,慶州有把利氏。”一作“爬利”;或音bǎlì。

肆、把利

把利姓起源:党項部有把利氏族,見《唐書》。

變化:後改爲把氏。

把利姓 歷史名人

把利姓古代名人

把利歩利唐朝,曾爲諾州刺史,吐蕃進犯時叛唐。

把利姓 相關姓氏

把古把孫 (把孫)把岳忒

熱門查詢
《百家姓》北宋版
百家姓排名:

羿

宿

滿祿

萬俟司馬上官歐陽夏侯諸葛聞人東方赫連皇甫尉遲公羊

澹臺公冶宗政濮陽淳于單于太叔申屠公孫仲孫軒轅令狐锺离宇文長孫慕容鮮于閭丘司徒司空亓官司寇子車

顓孫端木巫馬公西漆雕樂正壤駟公良拓跋夾谷宰父穀梁段干百里東郭南門呼延羊舌微生

梁丘左丘東門西門南宮第五,百家姓終。

©2024 911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