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大全 911查詢
輸入姓氏或拼音,例如查找 姓起源,輸入 huan 即可
寰姓 寰氏 寰姓起源 寰姓名字 寰姓名人
寰姓

姓氏
拼音huán
人口不足千人〔 稀有姓氏 〕
排名3164 位。
位於曷姓 之後,暉姓 之前。

寰姓 百家姓排名

時間排名時間排名時間排名
最新31642018年2014年
2013年2007年2006年
1995年1987年1982年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
手機查看寰姓起源,微信掃一掃頁面右側二維碼。關註後發送 寰姓 即可

寰姓 起源

寰姓寰姓起源一

源於官位,出自西周初期執法官吏,屬於以官職稱謂爲氏。在典籍《周禮·小司徒》中記載:“令羣吏寰禁令”。在典籍《周禮·朝士》中有杜注:“寰謂幡書以明之。”在西周時期,“寰”、“憲”二字同假。按王令去制定、頒佈寰範(即法式、典範)之重臣,稱“寰”,又稱小司徒;而簽發、執行寰票(即拘提人犯或處理公務的指令)之人,史稱其爲“寰史”,即寰吏,亦即憲吏。這在典籍《管子·立政》中即有記載:“布寰於國。”在典籍《爾雅》中也說明:“寰,法也。”在典籍《書·益稷》中亦解釋:“慎乃寰。”在典籍《詩·小雅·六月》中也有同樣的記載:“萬邦爲寰。”在典籍《禮記·學記》中亦記載:“發慮寰。”在史籍《左傳·襄公二十八年》中記載魯襄公姬午(公元前572~前542年在位)頒佈法令時就聲稱:“此君之寰令。”從此,“寰令”就是歷朝歷代司憲律法的統稱。

到了北宋王朝時期,“寰”是中央政府憲司的省稱。憲司,是宋朝的一種司法機構及官吏名稱,即諸路提點刑獄公事,兼管農桑、治安、場務(市場與考場)、河渠等,俗稱“提點官”,其最高執政長官即爲“寰刑官”或“總提點官”,金國時期稱“提刑官”,後改稱“按察使”,相當於其後元、明、清諸朝的提刑按察使司之職(以下還轄制各省的提刑按察使),正三品,相當於今天的司法部部長。最著名的歷史人物,就是大宋提刑官宋慈。宋慈,公元1186~1246年,字惠父,建陽人(今福建三明尤溪),是中國古代傑出的法醫學家。宋慈與理學大師朱熹是同鄉,他生於南宋孝宗淳熙十三年,逝世於南宋理宗淳六年,終年六十四歲。宋慈早年習儒,入仕後經歷十餘任地方官,大多負責刑獄之事,先後做過“提點廣東、江西、湖南刑獄”,官職終於廣東經略安撫使。他一生經辦案件數不勝數。在逝世的前兩年(公元1247年),宋慈撰成並刊刻了著名的《洗冤集錄》五卷。《洗冤集錄》是宋慈一生經驗、思想的結晶,不僅是中國,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法醫學專著,比意大利人佛圖納圖·菲得利寫成於公元1602年的同類著作要早三個半世紀,即三百五十五年。宋慈把當時居於世界領先地位的中醫藥學應用於刑獄檢驗,並將先秦以後歷朝歷代官府刑獄檢驗的實際經驗進行了全面地總結,使之更加條理化、系統化、理論化。因此,當《洗冤集錄》一經問世,就立即成爲當時和後世刑獄官員的必備典籍,幾乎被“奉爲金科玉律”,其權威性甚至超過各級封建朝廷所頒佈的有關法律。自宋朝以降的七百六十餘年來,《洗冤集錄》先後被譯成高麗文、日文、法文、英文、荷蘭文、葡萄牙文、德文、俄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泰文、馬來亞文、烏爾都文、越南文等諸多文字。直到目前,許多國家的司法專家們仍在研究《洗冤集錄》,其影響非常深遠,在中、外醫藥學史、法醫學史、科技史上留下光輝不朽的一頁。宋慈在書中所貫穿的“不聽陳言只聽天”之求實、求真的科學精神,至今仍然熠熠閃光,值得中華子孫們繼續發揚光大。

在寰、寰史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稱爲姓氏者,稱寰氏,世代相傳至今。史稱:“寰氏者,世人皆敬畏之。”該支寰氏的正確姓氏讀音作xiàn(ㄒㄧㄢˋ)。

寰姓寰姓起源二

源於官位,出自西周初期寰侯,屬於以官職稱謂爲氏。寰侯,就是縣侯。“寰”字就是古“縣”字。古代,侯爵也分有等級,有執掌一國之侯,也有郡侯、縣侯、鄉侯,按管轄境域的大小而分。寰侯就是一個縣侯的爵位。這在史籍《穀梁傳·隱元年》中有記載:“寰內諸侯。注:寰卽古縣字。”因此在秦、漢時期就乾脆稱其爲“縣侯”,是帝王國君賞賜給有功之臣的爵號,未必賜予具體的縣邑之地。

在寰侯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爵號爲姓氏者,稱寰氏,世代相傳至今。該支寰氏的正確姓氏讀音作xiàn(ㄒㄧㄢˋ)。

寰姓寰姓起源三

源於地名,出自西周初期寰邑,屬於以居邑名稱爲氏。寰邑,在西周時期就是京畿內的縣地,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對此有明確註釋:“寰,天子封畿內縣也。”西周時期京畿內的縣地,並不是一個行政建制,而是君主的專有食邑中的一部分,“縣”一般只是一塊規模比較大的田,或種植糧食作物、或養植桑蠶,或狩獵行場,或遊玩處所。“縣”成爲完整的行政建制概念,要到東周春秋初期以後。“縣”作爲行政地域單位,開始時主要由各諸侯國設置在邊疆之地,當時的秦、晉、楚、齊、宋、魯等諸侯大國兼併了周圍的其它小國後,不再另行封賜給子嗣或臣子的,就將原國之地設置爲縣,其縣名大多就是原來的國名。首先確立“縣”爲一級行政地位者,就是春秋時期楚國。

到了春秋後期,各諸侯國把“縣”制推廣到內地,而將邊疆之地改設爲“郡”。郡的地域面積比縣大,但是地廣人稀,其行政地位要比縣低,但是郡內的軍事力量和重要性則大大超過縣。到了戰國時期,各國疆域界線逐漸成型,即使邊境也隨着商業經濟的發展而繁榮起來,各諸侯國纔開始在郡下設縣,逐漸產生了郡、縣兩級行政建制。在寰邑生活的住民,大多是君主的後代,以及爲君主們創造享受物質基礎的許多奴婢,其中就有以居邑名稱爲姓氏者,稱寰邑氏,世代相傳,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到了戰國晚期,該支寰邑氏或省文簡改爲單姓寰氏,或乾脆改爲縣氏,皆世代相傳至今。

只有該支寰氏的正確姓氏讀音作huán(ㄏㄨㄢˊ),而其分衍的縣氏卻讀音作xiàn(ㄒㄧㄢˋ)。

寰姓 郡望

通江縣:在商、周、春秋時期屬巴國,秦朝屬巴郡,西漢時期爲巴郡宕渠縣地,東漢時期爲巴郡宣漢、漢昌二縣地,三國蜀漢政權及晉朝因之。南朝梁國時期爲遂寧郡始寧縣地。北魏正始中期(公元504~507年)僑置符陽縣,同置其章郡,屬巴州。西魏大統中期(公元535~551年)析始寧縣地置諾水縣,屬巴州遂寧郡。西魏元欽年間(公元552~553年)分始寧縣地置白石縣,屬其章郡。隋朝開皇三年癸卯(公元583年)廢其章郡,省諾水縣入始寧縣,以符陽、白石二縣屬集州,隋朝大業三年丁卯(公元607年)改屬清化郡。唐朝武德三年庚辰(公元620年)復析始寧縣地置諾水縣,析始寧、歸仁二縣地置廣納縣,並屬萬州。唐朝武德七年甲申(公元624年)省諾水縣入始寧縣,唐朝武德八年乙酉(公元625年)復分始寧縣地置諾水縣,並於縣治置壁州,屬山南西道。唐朝開元二十三年乙亥(公元735年)農曆6月,於壁州東三鄉之地置太平縣,屬壁州。唐朝天寶元年壬午(公元742年)農曆8月,更壁州爲始寧郡,更諾水縣爲通江縣,更太平縣爲東巴縣。唐朝乾元元年戊戌(公元758年)更始寧郡復爲壁州,五代前蜀和五代後蜀因之。南唐乾德四年丙寅(公元966年)省東巴縣入通江縣,南唐乾德五年丁卯(公元967年)省廣納縣入通江縣。北宋朝熙寧五年壬子(公元1072年)廢壁州,省符陽、白石二縣入通江縣,屬利州路巴州。宋朝末期分通江縣爲上通江、下通江二縣,皆屬利州路巴州。元朝至元二十年癸未(公元1283年)省上、下通江縣入曾口縣。元朝至正四年甲申(公元1344年)復置通江縣,屬巴州。明朝時期因之。清朝時期屬保寧府。民國前期屬嘉陵道。川陝省蘇維埃政府時期,廢通江縣而置赤北、赤江、紅江三縣和苦草壩、洪口兩特別區,並於通江城置川陝省。民國二十四年乙亥(公元1935年)春復置通江縣,屬第十五行政督察區。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屬川北行署區達縣專區。1968年戊申起屬達縣地區。1993年癸酉10月,通江、南江、巴中、平昌四縣從達縣地區分離出來,成立巴中地區,屬巴中地區。2000年庚辰12月,改巴中地區爲巴中市,現屬巴中市。

寰姓 堂號

通江縣:在商、周、春秋時期屬巴國,秦朝屬巴郡,西漢時期爲巴郡宕渠縣地,東漢時期爲巴郡宣漢、漢昌二縣地,三國蜀漢政權及晉朝因之。南朝梁國時期爲遂寧郡始寧縣地。北魏正始中期(公元504~507年)僑置符陽縣,同置其章郡,屬巴州。西魏大統中期(公元535~551年)析始寧縣地置諾水縣,屬巴州遂寧郡。西魏元欽年間(公元552~553年)分始寧縣地置白石縣,屬其章郡。隋朝開皇三年癸卯(公元583年)廢其章郡,省諾水縣入始寧縣,以符陽、白石二縣屬集州,隋朝大業三年丁卯(公元607年)改屬清化郡。唐朝武德三年庚辰(公元620年)復析始寧縣地置諾水縣,析始寧、歸仁二縣地置廣納縣,並屬萬州。唐朝武德七年甲申(公元624年)省諾水縣入始寧縣,唐朝武德八年乙酉(公元625年)復分始寧縣地置諾水縣,並於縣治置壁州,屬山南西道。唐朝開元二十三年乙亥(公元735年)農曆6月,於壁州東三鄉之地置太平縣,屬壁州。唐朝天寶元年壬午(公元742年)農曆8月,更壁州爲始寧郡,更諾水縣爲通江縣,更太平縣爲東巴縣。唐朝乾元元年戊戌(公元758年)更始寧郡復爲壁州,五代前蜀和五代後蜀因之。南唐乾德四年丙寅(公元966年)省東巴縣入通江縣,南唐乾德五年丁卯(公元967年)省廣納縣入通江縣。北宋朝熙寧五年壬子(公元1072年)廢壁州,省符陽、白石二縣入通江縣,屬利州路巴州。宋朝末期分通江縣爲上通江、下通江二縣,皆屬利州路巴州。元朝至元二十年癸未(公元1283年)省上、下通江縣入曾口縣。元朝至正四年甲申(公元1344年)復置通江縣,屬巴州。明朝時期因之。清朝時期屬保寧府。民國前期屬嘉陵道。川陝省蘇維埃政府時期,廢通江縣而置赤北、赤江、紅江三縣和苦草壩、洪口兩特別區,並於通江城置川陝省。民國二十四年乙亥(公元1935年)春復置通江縣,屬第十五行政督察區。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屬川北行署區達縣專區。1968年戊申起屬達縣地區。1993年癸酉10月,通江、南江、巴中、平昌四縣從達縣地區分離出來,成立巴中地區,屬巴中地區。2000年庚辰12月,改巴中地區爲巴中市,現屬巴中市。

寰姓 姓氏源流

壹、huán

現行罕見姓氏。今北京有分佈。《新編千家姓》亦收載。

貳、

綜合:源出不詳,見《中國姓氏集》、《中國著者號碼編製法》。

熱門查詢
《百家姓》北宋版
百家姓排名:

羿

宿

滿祿

萬俟司馬上官歐陽夏侯諸葛聞人東方赫連皇甫尉遲公羊

澹臺公冶宗政濮陽淳于單于太叔申屠公孫仲孫軒轅令狐锺离宇文長孫慕容鮮于閭丘司徒司空亓官司寇子車

顓孫端木巫馬公西漆雕樂正壤駟公良拓跋夾谷宰父穀梁段干百里東郭南門呼延羊舌微生

梁丘左丘東門西門南宮第五,百家姓終。

©2024 911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