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大全 911查詢
輸入姓氏或拼音,例如查找 安國 姓起源,輸入 安國an guo 即可
安國姓 安國氏 安國姓起源 安國姓名字 安國姓名人
安國姓

姓氏安國〔 安國 〕
拼音ān guó
人口不足千人〔 稀有姓氏 〕
排名

安國姓 百家姓排名

時間排名時間排名時間排名
最新2018年2014年
2013年2007年2006年
1995年1987年1982年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
手機查看安國姓起源,微信掃一掃頁面右側二維碼。關註後發送 安國姓 即可

安國姓 起源

安國姓安國姓起源一

源於侯氏,出自西漢時期安國,屬於以先祖爵號爲氏。秦朝滅亡後的楚漢相爭時期,漢王劉邦曾派侯公去和項羽談判,協商以古運河鴻溝爲界,平分天下。這位侯公後被漢高祖劉邦賜封爲安國君(一說被封爲平國君),在其後裔子孫中,便有以先祖爵號稱謂爲姓氏者,稱安國氏,如漢武帝劉徹執政時期(公元前140~前87年在位)著名的諫議大夫、終軍使者安國少季,就是其後裔子孫,安國少季後來在漢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出使南越國時,結果被南越國丞相呂嘉所弒,由此成爲後來漢武帝於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水陸兩出大軍滅南越國的契機。

該支安國氏族人後在兩漢時期即已大多省文簡改爲單姓安氏,世代相傳至今。

安國姓安國姓起源二

源於夷族,出自唐朝時期昭武九姓中的安國,屬於以國名爲氏。史籍《安平志·第七卷·名宦政績名臣傳》中記載:“安連濟,其祖安金藏。連濟入宋爲御幹,開寶中徙居安海。”安金藏在史籍《新唐書》中有傳記,但其先世的族屬,史乘失載。

1981年4月,在河南洛陽龍門發掘安金藏之父安菩夫婦墓。出土《唐故陸胡州大首領安君墓誌》及文吏俑、武士俑、鎮墓獸、駝俑、馬俑、男女侍俑、羅馬金幣、瑪瑙珠、銅鏡、開元通寶錢等文物。從墓誌銘考古得知,墓主諱菩,字薩,“其先安國大首領。破匈奴,衙賬百姓歸中國。”曾祖諱鉢達幹,祖諱系利,其父名諱失載。墓誌銘所指的安國,據史籍《新唐書·西域傳》記載:“康者……君姓溫,本月支人,始居祁連山北昭武城,爲突厥所破,稍南依蔥嶺,即有其地,枝庶分王,曰安、曰曹、曰石、曰米、曰何、曰火尋、曰戊地、曰史。世謂九姓皆氏昭武。”“昭武九姓”是南北朝至隋、唐時期,於今中亞阿母、錫爾兩河流域九姓政權的總稱,公元六世紀後期,昭武九姓隸屬於西突厥。唐王朝大軍滅了突厥以後,昭武九姓國皆內附。公元678年,唐高宗設置了康居都督府,任命原來的康國王爲都督,然後在東安國設置安息州,任命原來的安國王爲刺史。這個東安國故址就在今烏茲別克共和國布布哈拉省,其國人有相當多的民衆後來遷入中原,遂以原國名爲漢化的姓氏,稱安國氏,後省文簡化爲安氏。墓誌銘記載:“君時逢北狄南下,奉敕遄征,一以當千,獨掃蜂飛之衆。領衙賬部落,獻馘西京。”這是匈奴薛延陀部在唐貞觀十五年(公元641年)進犯河套地區,被唐王朝擊敗的記載:唐貞觀二十年(公元646年)薛延陀部發生內亂,唐王朝乘機以江夏王道宗、左衛大將軍阿史那社爾爲瀚海安撫大使,以右領衛大將軍執失思力將突厥兵、右驍衛大將軍契芘何力將涼州及胡兵,代州都督薛萬徹、營州都督張儉各將所部兵,分道並進,以擊薛延陀部。安國菩“領衙賬部落”參加了這場戰爭,取得了全勝。

安國菩後在唐麟德元年(公元664年)農曆11月7日逝世於長安城金城坊,終年六十四歲,以其年農曆12月11日窆於龍首原南平郊,唐景龍三年(公元709年)由長安遷葬洛陽,與其妻何氏合葬。墓誌銘還記載:“夫人何氏,其先何大將軍之長女,封金山郡太夫人。”何父名諱失載。何氏亦屬昭武九姓。何氏在武周長安四年(公元704年)農曆1月20日逝世於洛陽惠和坊,終年八十三歲,是年農曆2月殯於洛陽城南敬善寺東。關於安國菩之子安國金藏,在新舊兩《唐書》中均有傳記:安國金藏爲京兆長安人,在太常工籍,唐載初年(公元689年),有人誣告皇嗣(唐睿宗李旦)有“異謀”,安國金藏爲證明唐睿宗沒有“異謀”,在刑訊中引佩刀自剖其腹,以明皇嗣不反。武則天聞之大驚,遣醫救治,唐睿宗由是免卻一難。安國金藏在唐景雲中期(公元710~711年)晉遷爲右武衛中郎將。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後,授其爲右驍衛將軍,封爵爲代國公,竟以壽終。安國金藏是唐朝著名的孝子,“神龍初喪母,寓葬於南闕口之北,廬於墓側,躬造石墳石塔,晝夜不息。本道使盧懷慎上聞,敕旌表其門。”安金藏的後代安連濟於宋朝時期徙居安海,繁衍後代。今浙江安海地區的安氏族人亦當爲唐朝時期昭武九姓中的安國氏後裔。

已經沒有這個複姓了,都改爲“安”姓了。

安國姓 郡望

涼州:爲漢武帝劉徹所置的十三刺史部之一。東漢時期改置爲州,治所在隴縣(今甘肅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其時轄地在今寧夏、甘肅及青海、陝西、內蒙古各一部。三國時期曹魏國移治到姑臧(今甘肅武威),僅轄河西地區。涼州曾一度屬於吐蕃(今新疆)。五代時期的西夏爲設西涼府。元朝時期亦爲西涼州。明朝時期置爲涼州衛。清朝雍正時期改置涼州府,僅轄武威及其周圍數縣。民國時期廢府爲縣。

姑臧:治所在今甘肅省武威縣。魏晉南北朝時期河西走廊的政治、軍事重鎮。先後爲前涼、後涼都城,南涼、北涼也曾一度都於此地。故址在今甘肅武威市。原名蓋臧,爲匈奴所築,後音訛爲姑臧。城呈龍形,故又名“臥龍城”。西漢建姑臧縣,隸武威郡。東漢時爲武威郡治所。由於漢、羌、匈奴多種民族雜居,又地處中西交通要道,使它很快成爲河西富邑。三國曹魏時置涼州,以姑臧爲治所,這是姑臧爲涼州州治之始。西晉永寧元年(辛酉,公元301年)張軌爲涼州刺史,設州治於姑臧。西晉亡,即爲前涼都城,於原城之外增築四城,人文薈萃,經濟繁盛。東晉太元年(丙子,公元376年)前秦攻滅前涼,置涼州刺史鎮姑臧,豪右七千餘戶被徙往關中。東晉太元十年(乙酉,公元385年)呂光據此地稱涼州刺史,次年建後涼,立國都於姑臧。晉義熙二年(丙午,公元406年)曾被後秦主姚興任命爲涼州刺史的南涼王禿髮□檀進駐姑臧,晉義熙四年(戊申,公元408年)將南涼都城由樂都遷此。不久,北涼王沮渠蒙遜以步騎三萬攻克姑臧,又於晉義熙八年(壬子,公元412年)將北涼國都由張掖遷此,並在城南天梯山大造佛像。宋元嘉十六年(己卯,公元439年)北涼降於北魏,魏收姑臧城內戶口二十餘萬,改姑臧縣爲林中縣,仍爲武威郡治。此後,姑臧城便以武威城名稱世。西晉末年,中原戰亂,中土人士避難西入涼州,姑臧成爲保留漢族文化的重要據點,同時又是佛學東傳的要地。後涼時,西域高僧鳩摩羅什在此地講經,大興佛教。北涼時,沮渠蒙遜尊西域僧人曇無讖爲國師,在此譯出《大般涅□經》等十幾部經典。

安國姓 堂號

涼州:爲漢武帝劉徹所置的十三刺史部之一。東漢時期改置爲州,治所在隴縣(今甘肅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其時轄地在今寧夏、甘肅及青海、陝西、內蒙古各一部。三國時期曹魏國移治到姑臧(今甘肅武威),僅轄河西地區。涼州曾一度屬於吐蕃(今新疆)。五代時期的西夏爲設西涼府。元朝時期亦爲西涼州。明朝時期置爲涼州衛。清朝雍正時期改置涼州府,僅轄武威及其周圍數縣。民國時期廢府爲縣。

姑臧:治所在今甘肅省武威縣。魏晉南北朝時期河西走廊的政治、軍事重鎮。先後爲前涼、後涼都城,南涼、北涼也曾一度都於此地。故址在今甘肅武威市。原名蓋臧,爲匈奴所築,後音訛爲姑臧。城呈龍形,故又名“臥龍城”。西漢建姑臧縣,隸武威郡。東漢時爲武威郡治所。由於漢、羌、匈奴多種民族雜居,又地處中西交通要道,使它很快成爲河西富邑。三國曹魏時置涼州,以姑臧爲治所,這是姑臧爲涼州州治之始。西晉永寧元年(辛酉,公元301年)張軌爲涼州刺史,設州治於姑臧。西晉亡,即爲前涼都城,於原城之外增築四城,人文薈萃,經濟繁盛。東晉太元年(丙子,公元376年)前秦攻滅前涼,置涼州刺史鎮姑臧,豪右七千餘戶被徙往關中。東晉太元十年(乙酉,公元385年)呂光據此地稱涼州刺史,次年建後涼,立國都於姑臧。晉義熙二年(丙午,公元406年)曾被後秦主姚興任命爲涼州刺史的南涼王禿髮□檀進駐姑臧,晉義熙四年(戊申,公元408年)將南涼都城由樂都遷此。不久,北涼王沮渠蒙遜以步騎三萬攻克姑臧,又於晉義熙八年(壬子,公元412年)將北涼國都由張掖遷此,並在城南天梯山大造佛像。宋元嘉十六年(己卯,公元439年)北涼降於北魏,魏收姑臧城內戶口二十餘萬,改姑臧縣爲林中縣,仍爲武威郡治。此後,姑臧城便以武威城名稱世。西晉末年,中原戰亂,中土人士避難西入涼州,姑臧成爲保留漢族文化的重要據點,同時又是佛學東傳的要地。後涼時,西域高僧鳩摩羅什在此地講經,大興佛教。北涼時,沮渠蒙遜尊西域僧人曇無讖爲國師,在此譯出《大般涅□經》等十幾部經典。

安國姓 姓氏源流

壹、安國(安國)ān guó

歷史上罕見之複姓。《鄭通志·氏族略》收載。《姓氏考略》據《姓氏尋源》注云:“漢侯公濟太上皇於鴻溝之阸,諡曰安國君,後其子孫以‘安國’爲氏。”

貳、安國(安國)

安國姓起源: 漢侯公(漢高祖遣侯公說項羽中分天下,即此人也)濟太上皇於鴻溝之阸(音厄,意爲危難),諡曰安國君,必其子孫以安國爲氏,見《姓氏尋源》。

安國姓名人:

安國少季,漢時霸陵人,武帝時出使南越,見《姓氏英賢傳》。安國謨,明時慶都人,萬曆中任趙州訓導,見《趙州志》。

安國姓 歷史名人

安國姓古代名人

安國少季(公元前?~前113年待考),灞陵人(今陝西西安)。著名西漢初時期大臣。

安國金藏唐朝(公元?~732年待考),長安人(今陝西西安)。著名唐朝大臣。安(國)金藏的後代安連濟等人於宋朝時期徙居到安海地區,繁衍後代。今福建省安海鎮的安氏族人亦當爲唐朝時期昭武九姓中的安國氏後裔。

熱門查詢
《百家姓》北宋版
百家姓排名:

羿

宿

滿祿

萬俟司馬上官歐陽夏侯諸葛聞人東方赫連皇甫尉遲公羊

澹臺公冶宗政濮陽淳于單于太叔申屠公孫仲孫軒轅令狐锺离宇文長孫慕容鮮于閭丘司徒司空亓官司寇子車

顓孫端木巫馬公西漆雕樂正壤駟公良拓跋夾谷宰父穀梁段干百里東郭南門呼延羊舌微生

梁丘左丘東門西門南宮第五,百家姓終。

©2024 911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