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大全 911查詢
輸入姓氏或拼音,例如查找 姓起源,輸入 chang 即可
唱姓 唱氏 唱姓起源 唱姓名字 唱姓名人
唱姓

姓氏
拼音chàng
人口約 3 千〔 稀有姓氏 〕
排名1040 位。
位於阪姓 之後,沖姓 之前。

唱姓 百家姓排名

時間排名時間排名時間排名
最新10402018年2014年
2013年2007年2006年
1995年1987年1982年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
手機查看唱姓起源,微信掃一掃頁面右側二維碼。關註後發送 唱姓 即可

唱姓 起源

唱姓主要源自:風姓子姓

唱姓唱姓起源一

源於風姓,出自上古帝王伏羲氏之子湯氏後裔,屬於以封邑名稱爲氏。上古帝王伏羲氏有十子,因居湯水(今河南湯陰)而取姓爲湯,稱湯氏。在湯氏的後裔有被分封於唱邑者(今山東昌邑),古唱邑,隸屬於古青州(今山東煙臺、濰坊一帶地區),春秋之初期屬於紀國,改稱鄑邑。周莊王姬佗四年(齊襄公姜諸兒五年,公元前693年),鄑邑被齊國軍隊所佔,地名之稱沿用至戰國末期,曾爲孫臏的封地、晏子的食邑。秦朝時期改屬東萊郡並置都昌縣,到北魏王朝時期改稱昌陽,至宋朝時期改稱昌邑並沿用至今。

在湯氏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稱爲姓氏者,稱唱氏,世代相傳至今,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唱姓唱姓起源二

源於子姓,出自商王朝時期唱人,屬於以職業稱謂爲氏。在上古時代,以音韻發聲而吟稱之爲“歌”,羣人共歌爲“樂”,領頭唱歌者爲“唱”,和歌者爲“倡”、“嘆”。因此,在殷商王廷宮內爲君主唱歌取樂者,即領唱之人即稱之爲“唱人”;而和歌者們稱之爲“和人”、“詠歎人”,後世著名詩詞中的詞牌《詠歎調》即取該意。據典籍《唐韻》、《集韻》、《正韻》等中記載:“唱,發歌也。倡,和也。”在典籍《詩·鄭風》中記載:“倡予和汝。”在典籍《周禮·春官·樂師》中也記載:“凡軍大獻,敎凱歌,遂倡之。”而在典籍《禮·樂記》中註釋得更明確:“壹唱而三嘆。唱,發歌句也。三嘆,三人從嘆之耳。”

據唱氏一族的老輩人說,唱氏的祖先是從陝西渭南一個叫大板橋的地方移民至河北的!當時祖先是兄弟兩個,一個因爲喜歡唱歌,所以就取其姓爲“唱”,而另一個則以居於“李家莊”而取姓爲“李”。山西省社會科學院家譜研究中心的專家則認爲:“唱氏是由‘倡氏’得來,目前查不到該姓氏的來源。”

在唱人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的官職或職業稱謂爲姓氏者,稱唱氏,世代相傳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唱姓 分布

唱氏是一個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羣體,但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兩千位,在臺灣省則名列第一千六百六十三位,多以高平爲郡望。

今吉林省的敦化市,四川省的武勝縣、臺灣省的臺南市、江西省的南昌市、貴州省安順市,遼寧省的錦州市北寧市、盤錦市、瀋陽市、阜新市,河北省的秦皇島市盧龍縣,上海市,內蒙古自治區的呼倫貝爾市,山西省的太原市,黑龍江省的哈爾濱市富錦市,臺灣省等地,均有唱氏族人分佈。

唱姓 郡望

高平郡:原爲高平縣(今寧夏固原),西晉朝泰始元年(乙酉,公元265年),將漢朝原有的山陽郡改爲高平郡,治所昌邑(今山東鉅野),轄七縣,統轄範圍包括今山東鉅野、金鄉、嘉祥、兗州、魚臺、鄒縣等地。兩漢、十六國、北魏均有此縣。北周改爲平高郡(今寧夏固原)。漢朝時期有“高平第一城”之稱,言其險固。北魏時期在這一帶置軍鎮,置郡,皆稱高平。南朝宋移治高平(今山東微山),北齊移治任城(今山東濟寧),隋朝開皇初年廢止。

秦皇島:即今河北省秦皇島市。秦皇島是一座有着悠久歷史的古城。商周時期爲孤竹國中心區域,春秋時期晉滅肥,肥子逃奔燕國,燕封肥子在此地建肥子國。戰國時期,此地屬遼西郡。秦漢時期這裏是東巡朝拜和兵家必經之地。秦始皇第四次出巡到碣石,刻碣石門。並派燕人盧生、韓終、侯公、石生等方士入海求仙人和不死之藥。

漢武帝東巡觀海,到碣石築漢武臺,並在此用兵攻朝鮮衛樂王朝,把北戴河金山嘴作爲屯糧城。曹操率兵北伐烏桓,取道渤海之濱,望臨碣石,賦《觀滄海》詩。隋唐時期,這裏是抵禦關外突厥、契丹的戰略要地,唐玄宗派史思明統平州太守,兼統盧龍軍使。元朝忽必烈將中書省平灤路設在此地,後改爲永平府。明朝曾在此設立鹽署。李自成推翻明朝後,帶兵四萬餘衆到山海關徵討吳三桂,吳三桂引清軍十五萬同李自成大戰,這就是改變中國歷史命運的“石河大戰”,經三天苦戰,大順軍終因兵寡失利,退至境內盧龍縣(永平府),重整軍隊再戰,大敗,李自成逃回京城。清王朝統治時期,在山海關設立秦榆縣。

清光緒二十四年(戊戌,公元1898年),滿清政府正式將北戴河開闢爲“各國人士避暑地”。民國初期,秦皇島屬直隸省渤海道,外國軍隊、牧師開始進入秦皇島境內。民主救國運動開始興起,我黨早期革命者李大釗、王盡美都在此開展革命活動,並領導民族救國運動。孫中山於民國元年(壬子,公元1912年)就任臨時大總統後,以全國鐵路督辦的身份來秦皇島視察了山海關造橋廠。

此間經濟有了一定的發展,鐵路、港口基本建成並投入運營,並於民國十一年(壬戌,公元1922年)建立了耀華玻璃廠。直奉大戰期間,張作霖派張學良赴秦皇島和談受挫,在山海關開戰。民國二十一年(壬申,公元1932年)北戴河避暑區成立海濱自治區。民國三十四年(乙酉,公元1945年),中共臨榆縣委、縣政府成立。民國三十七年(戊子,公元1948年)12月27日秦皇島解放,正式成立中共秦榆市委(設在山海關)。1949年3月改爲秦皇島市,屬唐山地區行政專員公署管轄,專署駐地設在昌黎縣城。1981年5月,秦皇島市、撫寧縣、昌黎縣、盧龍縣恢復原建制,秦皇島市轄海港、北戴河、山海關三個區,市縣均屬河北省唐山專區。1983年5月,唐山地區撤銷,實行市管縣體制,盧龍縣、昌黎縣、撫寧縣、青龍縣劃歸秦皇島市管轄。1984年4月,秦皇島市被國務院確定爲中國進一步開放的14個沿海城市之一。1987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正式成立青龍滿族自治縣。

唱姓 堂號

高平郡:原爲高平縣(今寧夏固原),西晉朝泰始元年(乙酉,公元265年),將漢朝原有的山陽郡改爲高平郡,治所昌邑(今山東鉅野),轄七縣,統轄範圍包括今山東鉅野、金鄉、嘉祥、兗州、魚臺、鄒縣等地。兩漢、十六國、北魏均有此縣。北周改爲平高郡(今寧夏固原)。漢朝時期有“高平第一城”之稱,言其險固。北魏時期在這一帶置軍鎮,置郡,皆稱高平。南朝宋移治高平(今山東微山),北齊移治任城(今山東濟寧),隋朝開皇初年廢止。

秦皇島:即今河北省秦皇島市。秦皇島是一座有着悠久歷史的古城。商周時期爲孤竹國中心區域,春秋時期晉滅肥,肥子逃奔燕國,燕封肥子在此地建肥子國。戰國時期,此地屬遼西郡。秦漢時期這裏是東巡朝拜和兵家必經之地。秦始皇第四次出巡到碣石,刻碣石門。並派燕人盧生、韓終、侯公、石生等方士入海求仙人和不死之藥。

漢武帝東巡觀海,到碣石築漢武臺,並在此用兵攻朝鮮衛樂王朝,把北戴河金山嘴作爲屯糧城。曹操率兵北伐烏桓,取道渤海之濱,望臨碣石,賦《觀滄海》詩。隋唐時期,這裏是抵禦關外突厥、契丹的戰略要地,唐玄宗派史思明統平州太守,兼統盧龍軍使。元朝忽必烈將中書省平灤路設在此地,後改爲永平府。明朝曾在此設立鹽署。李自成推翻明朝後,帶兵四萬餘衆到山海關徵討吳三桂,吳三桂引清軍十五萬同李自成大戰,這就是改變中國歷史命運的“石河大戰”,經三天苦戰,大順軍終因兵寡失利,退至境內盧龍縣(永平府),重整軍隊再戰,大敗,李自成逃回京城。清王朝統治時期,在山海關設立秦榆縣。

清光緒二十四年(戊戌,公元1898年),滿清政府正式將北戴河開闢爲“各國人士避暑地”。民國初期,秦皇島屬直隸省渤海道,外國軍隊、牧師開始進入秦皇島境內。民主救國運動開始興起,我黨早期革命者李大釗、王盡美都在此開展革命活動,並領導民族救國運動。孫中山於民國元年(壬子,公元1912年)就任臨時大總統後,以全國鐵路督辦的身份來秦皇島視察了山海關造橋廠。

此間經濟有了一定的發展,鐵路、港口基本建成並投入運營,並於民國十一年(壬戌,公元1922年)建立了耀華玻璃廠。直奉大戰期間,張作霖派張學良赴秦皇島和談受挫,在山海關開戰。民國二十一年(壬申,公元1932年)北戴河避暑區成立海濱自治區。民國三十四年(乙酉,公元1945年),中共臨榆縣委、縣政府成立。民國三十七年(戊子,公元1948年)12月27日秦皇島解放,正式成立中共秦榆市委(設在山海關)。1949年3月改爲秦皇島市,屬唐山地區行政專員公署管轄,專署駐地設在昌黎縣城。1981年5月,秦皇島市、撫寧縣、昌黎縣、盧龍縣恢復原建制,秦皇島市轄海港、北戴河、山海關三個區,市縣均屬河北省唐山專區。1983年5月,唐山地區撤銷,實行市管縣體制,盧龍縣、昌黎縣、撫寧縣、青龍縣劃歸秦皇島市管轄。1984年4月,秦皇島市被國務院確定爲中國進一步開放的14個沿海城市之一。1987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正式成立青龍滿族自治縣。

唱姓 姓氏源流

壹、chàng

現行較罕見姓氏。今吉林之盤石,山西之太原、長治、臨汾、榆次等地有分佈,漢族姓氏。《姓氏詞典》引《姓苑》亦收。其注云:“今黑龍江有此姓。”《中國姓氏大全》注云:“一說即倡姓所改。”

貳、

唱姓分布:河北盧龍縣唱石門村、四川武勝、臺灣桃園、臺南、遼寧瀋陽、北鎮、阜新、北京、江西南昌、貴州安順等地均有此姓。

唱姓起源:見《姓苑》。一說,由倡姓所改。

唱姓 歷史名人

唱姓古代名人

唱莊談春秋末年,晉國人,事見《戰國策·中山策》。

熱門查詢
《百家姓》北宋版
百家姓排名:

羿

宿

滿祿

萬俟司馬上官歐陽夏侯諸葛聞人東方赫連皇甫尉遲公羊

澹臺公冶宗政濮陽淳于單于太叔申屠公孫仲孫軒轅令狐锺离宇文長孫慕容鮮于閭丘司徒司空亓官司寇子車

顓孫端木巫馬公西漆雕樂正壤駟公良拓跋夾谷宰父穀梁段干百里東郭南門呼延羊舌微生

梁丘左丘東門西門南宮第五,百家姓終。

©2024 911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