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中庸,乃孔伋中不偏,庸不易。
zuò作
zhōng中
yōng庸
nǎi乃
kǒng孔
jí伋
zhōng中
bù不
piān偏
yōng庸
bù不
yì易
三字經總計123段,當前第51 段。 上一段 下一段 三字經全文 三字經全文帶拼音
作《中庸》這本書的是孔伋,「中」是不偏的意思,「庸」是不變的意思。
啟示
孔伋是孔子的孫子,《中庸》的作者。《中庸》是關於人生哲學的一本書,它對中國人的人生觀影響很大。
註釋
《中庸》:書名,子思著。 子思:孔子之孫,孔鯉之子。學於曾子,作《中庸》一書,授予孟子。該書共33篇,總計3568個字。筆:書寫、創作。中:不偏不倚。偏:偏差。庸:平常,指中和常行之道。易:改變。
故事
《中庸》其實就是一本人生哲學的書。晉朝的陶淵明是中庸哲學最代表的人物,他不重視現實生活,也不會沈溺在夢想裏。有一次,家裏窮的沒飯吃了,他只好接受朋友的推薦去當縣令。雖然他並不相當縣令,但是迫於現時,他也只好委屈自己顧全大局。後來,有個朝廷大官要到陶淵明這個縣來視察,他的屬下便提醒陶淵明,大官來時,要記得多說些好聽的話,對大官要必恭必敬的,這樣才能有升官的機會,陶淵明聽了很不以為然,感嘆地說:「難道就為了區區的五鬥米,就要我向別人彎腰嗎?」於是陶淵命將官職辭了,回到自己的家鄉,從新過著農耕的生活。陶淵明在政治上雖然談不上什麼功績,在文學著作上也沒有較具代表性的作品,但是,他品性高潔的中庸哲學,卻永遠留在人們的心中。
三字經全文解釋
- 第1段
- 第2段
- 第3段
- 第4段
- 第5段
- 第6段
- 第7段
- 第8段
- 第9段
- 第10段
- 第11段
- 第12段
- 第13段
- 第14段
- 第15段
- 第16段
- 第17段
- 第18段
- 第19段
- 第20段
- 第21段
- 第22段
- 第23段
- 第24段
- 第25段
- 第26段
- 第27段
- 第28段
- 第29段
- 第30段
- 第31段
- 第32段
- 第33段
- 第34段
- 第35段
- 第36段
- 第37段
- 第38段
- 第39段
- 第40段
- 第41段
- 第42段
- 第43段
- 第44段
- 第45段
- 第46段
- 第47段
- 第48段
- 第49段
- 第50段
- 第51段
- 第52段
- 第53段
- 第54段
- 第55段
- 第56段
- 第57段
- 第58段
- 第59段
- 第60段
- 第61段
- 第62段
- 第63段
- 第64段
- 第65段
- 第66段
- 第67段
- 第68段
- 第69段
- 第70段
- 第71段
- 第72段
- 第73段
- 第74段
- 第75段
- 第76段
- 第77段
- 第78段
- 第79段
- 第80段
- 第81段
- 第82段
- 第83段
- 第84段
- 第85段
- 第86段
- 第87段
- 第88段
- 第89段
- 第90段
- 第91段
- 第92段
- 第93段
- 第94段
- 第95段
- 第96段
- 第97段
- 第98段
- 第99段
- 第100段
- 第101段
- 第102段
- 第103段
- 第104段
- 第105段
- 第106段
- 第107段
- 第108段
- 第109段
- 第110段
- 第111段
- 第112段
- 第113段
- 第114段
- 第115段
- 第116段
- 第117段
- 第118段
- 第119段
- 第120段
- 第121段
- 第122段
- 第123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