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古文,大小篆隸草繼,不可亂。
yǒu有
gǔ古
wén文
dà大
xiǎo小
zhuàn篆
lì隸
cǎo草
jì繼
bù不
kě可
luàn亂
三字經總計123段,當前第45 段。 上一段 下一段 三字經全文 三字經全文帶拼音
我國的文字發展經歷了古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這一定要認清楚,不可搞混亂了。
啟示
我們今天通行的是隸、楷、行、草四種體式,但對於先人留下的古籍也要有所了解。這對於我們學習和繼承前人的知識有很大的幫助。
註釋
古文:古代文字,如甲骨文、鐘鼎文等。篆:書體的一種,分大篆、小篆。隸:書體的一種。草:書體的一種。
故事
中國文字的形成,是經過長時間不斷演變而成的。在沒有文字之前,聰明的人類要記事或表達意思,多以結繩及繪圖的方式來代替。據說,到了皇帝時,史官倉頡覺得沒有文字十分不方便,就以日月鳥獸的形狀所到來的靈感,照著樣子畫出來,成了最早的文字。後來要了解文字的演變過程,可以靠古代的書籍器物,得到概略的了解。像刻在牛骨和龜殼上的文字,是現今所挖掘到最古老的文字,由於是用刀刻的,所以「甲骨文」的最大特色是轉折處多成方角,如「丙」在甲骨文中,便是寫成:「四」(下面沒有橫)。金文,是刻在金屬上的文字,文字的線條比甲骨文復雜寫。後來,有了較進步的大小篆,大篆的結構方正,左右對稱,小篆的字體已略具國字的雛型了,線條簡化勻稱,如「馬」字,在小篆中就寫「馬」。到了隸書、草書時代,中國文字已經到了定型的階段了。
三字經全文解釋
- 第1段
- 第2段
- 第3段
- 第4段
- 第5段
- 第6段
- 第7段
- 第8段
- 第9段
- 第10段
- 第11段
- 第12段
- 第13段
- 第14段
- 第15段
- 第16段
- 第17段
- 第18段
- 第19段
- 第20段
- 第21段
- 第22段
- 第23段
- 第24段
- 第25段
- 第26段
- 第27段
- 第28段
- 第29段
- 第30段
- 第31段
- 第32段
- 第33段
- 第34段
- 第35段
- 第36段
- 第37段
- 第38段
- 第39段
- 第40段
- 第41段
- 第42段
- 第43段
- 第44段
- 第45段
- 第46段
- 第47段
- 第48段
- 第49段
- 第50段
- 第51段
- 第52段
- 第53段
- 第54段
- 第55段
- 第56段
- 第57段
- 第58段
- 第59段
- 第60段
- 第61段
- 第62段
- 第63段
- 第64段
- 第65段
- 第66段
- 第67段
- 第68段
- 第69段
- 第70段
- 第71段
- 第72段
- 第73段
- 第74段
- 第75段
- 第76段
- 第77段
- 第78段
- 第79段
- 第80段
- 第81段
- 第82段
- 第83段
- 第84段
- 第85段
- 第86段
- 第87段
- 第88段
- 第89段
- 第90段
- 第91段
- 第92段
- 第93段
- 第94段
- 第95段
- 第96段
- 第97段
- 第98段
- 第99段
- 第100段
- 第101段
- 第102段
- 第103段
- 第104段
- 第105段
- 第106段
- 第107段
- 第108段
- 第109段
- 第110段
- 第111段
- 第112段
- 第113段
- 第114段
- 第115段
- 第116段
- 第117段
- 第118段
- 第119段
- 第120段
- 第121段
- 第122段
- 第123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