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三字經總計123段,當前第3 段。 上一段 下一段 三字經全文 三字經全文帶拼音
戰國時,孟子的母親曾三次搬家,是為了使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一次孟子逃學,孟母就割斷織機的布來教子。
啟示
孟子所以能夠成為歷史上有名的大學問家,是和母親的嚴格教育分不開的。作為孩子,要理解這種要求,是為了使自己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才。
註釋
昔:從前。 孟母:孟子的母親。孟子姓孟名軻,字子輿,戰國時代鄒國人。相傳孟子早年喪父,其母為引導兒子學習,曾三次遷徙居處,最後在一所學校旁定居下來。 擇:選擇。 鄰:鄰居。處:相處、居處。 子:即孟子。 機:指織布機。 杼(音柱):牽紗的梭子。
故事
我們都知道,孟子是我國歷史上的「亞聖」,他的學問很好,還收了許多學生,他能有這些成就,全都要歸功於孟母。在孟子小的時候,住家附近剛好是個墳場,每天都會有出殯或掃墓的人,哭哭啼啼的從這裏經過,孟子見了覺得好玩,也學著玩起出殯的遊戲,孟母知道後,決定換個環境。這一次,他們搬到鎮上,沒想到附近住著一位屠夫,孟子又學著屠夫拿著刀子,玩起剁豬肉的遊戲,於是孟母又決定搬家了,因為她知道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很大的。他決定帶孟子搬到學校附近。果然,從此孟子便跟其他學生一樣捧著書本,搖頭晃腦的背誦著。有一天,孟子逃學回來,孟母正在織布,她一氣之下,剪破了一片織好的布,然後對孟子說:「你讀書就像我織布一樣,要腳踏實地才能做得好,如今你隨意逃學,就象我剪斷這塊布一樣,前功盡棄了。」從此,孟子便發奮讀書,果然成為中國的大學問家。
- 第1段
- 第2段
- 第3段
- 第4段
- 第5段
- 第6段
- 第7段
- 第8段
- 第9段
- 第10段
- 第11段
- 第12段
- 第13段
- 第14段
- 第15段
- 第16段
- 第17段
- 第18段
- 第19段
- 第20段
- 第21段
- 第22段
- 第23段
- 第24段
- 第25段
- 第26段
- 第27段
- 第28段
- 第29段
- 第30段
- 第31段
- 第32段
- 第33段
- 第34段
- 第35段
- 第36段
- 第37段
- 第38段
- 第39段
- 第40段
- 第41段
- 第42段
- 第43段
- 第44段
- 第45段
- 第46段
- 第47段
- 第48段
- 第49段
- 第50段
- 第51段
- 第52段
- 第53段
- 第54段
- 第55段
- 第56段
- 第57段
- 第58段
- 第59段
- 第60段
- 第61段
- 第62段
- 第63段
- 第64段
- 第65段
- 第66段
- 第67段
- 第68段
- 第69段
- 第70段
- 第71段
- 第72段
- 第73段
- 第74段
- 第75段
- 第76段
- 第77段
- 第78段
- 第79段
- 第80段
- 第81段
- 第82段
- 第83段
- 第84段
- 第85段
- 第86段
- 第87段
- 第88段
- 第89段
- 第90段
- 第91段
- 第92段
- 第93段
- 第94段
- 第95段
- 第96段
- 第97段
- 第98段
- 第99段
- 第100段
- 第101段
- 第102段
- 第103段
- 第104段
- 第105段
- 第106段
- 第107段
- 第108段
- 第109段
- 第110段
- 第111段
- 第112段
- 第113段
- 第114段
- 第115段
- 第116段
- 第117段
- 第118段
- 第119段
- 第120段
- 第121段
- 第122段
- 第123段